宋愛晶 張 援 翁海勤 段小平 王佳琪 廖紅娟 楊 帆
廣東男曲十四運賽前身體機能狀態生化指標的監控研究
宋愛晶1張 援1翁海勤2段小平1王佳琪2廖紅娟1楊 帆1
(1.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國家體能與訓練適應控制系統重點實驗室, 2.廣東省黃村體育訓練中心男子曲棍球隊, 廣東 廣州 510663)
【目的】根據備戰十四運的訓練節奏對廣東省男子曲棍球隊進行定期的生化指標監控,評價運動員對訓練負荷的適應、疲勞恢復等身體變化規律,及時發現問題,幫助教練員調整訓練計劃,提高科學化訓練效能。【方法】以廣東省男子曲棍球為研究對象,按照隊伍訓練計劃和節奏,對運動員進行晨血和晨尿生化指標監控和評價。【結果與結論】(1)整個賽前監控期HGB和T保持較高水平,運動員能較好地適應賽前高負荷訓練,機能狀態良好,符合賽前訓練的要求;(2)與其他生化指標相比,BUN和CK最先出現異常變化,提示在訓練監控中,可將CK和BUN作為預警指標,一旦出現BUN達到7mmol/L及以上,CK超過600U/L以上時,隊伍需迅速做出訓練負荷的調整,同時輔助營養的調控,以幫助運動員及時恢復,避免過度疲勞的出現;(3)尿十項檢測可作為高水平曲棍球運動員賽前訓練機能監控的有效手段,結合廣東氣候及項目特點,應將尿比重、尿蛋白、尿膽原、尿潛血和尿酮體5個指標作為男子曲棍球運動員訓練機能監控中尿十項的主要關注指標。
廣東男曲;十四運;賽前訓練監控;生化指標
曲棍球運動是有氧供能和無氧供能相結合的混合供能運動項目[1],其特點是攻防轉換頻繁,技戰術復雜多變,在專項和體能訓練中均體現出高速度和高強度的要素[2-3]。通過查閱文獻,曲棍球的研究報道主要集中于技戰術、發展狀況以及體能方面的研究,對于訓練監控的相對較少,特別是應用生化指標進行訓練監控的報道。沒有疲勞就沒有訓練,但訓練負荷過大易導致過度疲勞,疲勞未得到充分恢復就可能發生過度訓練綜合征[4]。本研究對備戰十四運的廣東男子曲棍球運動員從尿十項和血液生化指標進行較全面的賽前訓練監控,通過加強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監控,在賽前訓練中輔助教練員準確掌握運動員對訓練刺激的適應及恢復狀況,為教練員及時調整訓練計劃提供參考依據,輔助教練員及時對運動員采取及時有效的補水補液、營養補充以及恢復調整措施,防止運動損傷、過度訓練以及運動免疫抑制的發生,探尋男子曲棍球運動員賽前訓練身體機能評定和訓練監控更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最大化提高運動表現,增強運動訓練的科學性,從而助力隊伍在十四運奪冠。
廣東省備戰十四運男子曲棍球運動員21名,均為健將級,其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運動員基本情況
收集隊員晨起靜脈血和晨尿,1小時內送達實驗室。其中,檢測指標包括血常規,血尿素(BUN),肌酸激酶(CK),睪酮(TSTOII),皮質醇(COR),尿十項(尿比重、尿糖、酮體、尿膽原、尿蛋白、隱血、膽紅素、PH值、亞硝酸鹽、白細胞十項)等。檢測儀器主要有西門子ADVIA2120i血液分析儀、Dimension EXL2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Centaur XP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和SIEMENS CLINITEK Status+尿十項分析儀。
數據用Excel表格進行管理,用Origin7.5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Mean±SD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顯著性水平P<0.05。
圖1 血紅蛋白(HGB)、紅細胞數計數(RBC)和紅細胞比容(HCT)變化情況
從圖1可以看出,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數以及紅細胞比容變化趨勢基本趨于一致,以3月25日為基礎點,到7月28日為最低點,后續呈逐漸回升狀態,至9月6日測試于3月25日結果基本持平。
從圖2可以看出,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和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變化趨勢基本趨于一致,與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數以及紅細胞比容變化趨勢基本呈相反的趨勢,以3.25為起點,逐漸升高,8.23為最高點,至8.30和9.6測試逐漸回落,并與3月25日結果基本持平。
圖2 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和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變化情況
從圖3可以看出,男曲21名隊員賽前7次生化指標監控,TSTO的變化呈現波動性上升趨勢,COR呈現變動性起伏變化,當8.23COR趨于峰值時,TSTO值也相應增加,較好地保持了TSTO/COR的水平,TSTO/COR比值呈波動性穩步上升的趨勢,肌肉組織保持了良好的合成代謝功能。

圖3 男曲賽前訓練TSTO、COR及TSTO/COR變化情況

從圖4可以看出,以3.25為起點,肌酸激酶(CK)和血尿素(BUN)在21.4.8達到峰值,隊伍平均水平達到了602U/L和7.0mmol/L,之后逐漸下降,到21.9.6出隊前CK平均水平為266U/L,BUN平均水平為5.0mmol/L。
從表2可以看出,葡萄糖在21.4.8的晨尿測試中有11人出現陽性結果,但為一過性結果,后面的檢測中無陽性結果;尿蛋白個體化比較明顯,主要集中在3名隊員,其中一名隊員7次測試中出現6次尿蛋白陽性且有2次是1+;尿膽原在21.7.28的晨尿測試中有5名隊員出現陽性結果,且1名隊員在8.9和8.30的測試中依然呈現陽性結果;21名隊員的PH值大多能保持在6及以上;尿比重以大于1.03嚴重脫水的人數最多;尿潛血個體化比較明顯,1名隊員在3次測試中出現陽性,且有一次1+;尿酮體的個體化也比較明顯,1名隊員在2次測試中出現陽性,且1次為1+;膽紅素和亞硝酸鹽出現過1次陽性結果,均為一過性結果。

表2 廣東省男子曲棍球運動員備戰十四運賽前晨尿檢測結果
HGB、RBC和HCT結合在一起可以反映運動員的攜氧能力、血液中蛋白質含量和流變能力[5],以及對負荷的適應、營養及身體機能水平等[6]。長期連續大負荷訓練可引起運動員血紅蛋白水平顯著下降[7-9]。本研究中,隊伍整體RBC和HCT值在(4.88-5.05)×1012/L和44.40%-46.36%內變化,均屬于正常范圍,對于血液流變影響不大。從監控尹始3月25日到7月28日,男曲運動員HGB、RBC以及HCT均處于不斷下降趨勢,且以7月28日的為最低點,此時TSTO水平亦處于最低點,與此相反的,MCH以及MCHC呈波動性上升趨勢,分析與4月份參加全運預選賽、7月份與其他省隊開展教學賽,比賽與訓練兼顧,強度大,體能消耗,紅細胞老化,TSTO下降引起的HGB水平下降,與匡晶等人[8]的研究相一致。同時,MCH和MCHC以及COR的變化提示運動員存在疲勞恢復不足現象,后期經過調整,逐漸恢復至監控初期的水平。整個監控期,隊伍整體HGB保持在15g/dL以上水平,T保持在570ng/dL以上水平,T/C值呈現波動性上升趨勢,且在出隊前9月6日檢測時達到峰值,提示整個賽前訓練監控過程中運動員身體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平衡狀態良好,對訓練負荷比較適應,未發生過度訓練和營養不良狀況,出隊比賽前隊伍整體身體機能狀態佳,處于較好的競技狀態[1,10]。
CK和BUN常被作為反映運動負荷的指標[10 ],血清CK對訓練強度的反映更加敏感一些[1,11-14],大強度訓練更容易造成肌細胞的損傷,而BUN通常被作為反映運動量的指標[8,15],BUN作為蛋白質和氨基酸的代謝產物,是評定運動員蛋白質代謝的常用指標[4],負荷量越大,蛋白質分解越明顯,則BUN水平越高,可用于反映賽前機能狀況[1]。訓練后次日晨血檢測CK和BUN可以反映機能恢復[7,16-18]。研究認為,我國運動員訓練課后升至8.35mmol/L以上時[19],可認為訓練量過大,對身體構成較大刺激,另有研究報道,次日晨起BUN水平超過8.0mmol/L時就是運動量過大,要注意調整運動量[ 18,20],日晨能夠降至7mmol/L以下較為合適[21]。研究表明,男運動員賽前CK水平應保持在300U/L以下,如果超過300U/L,則是運動量過大、身體尚未恢復的表現[22],當CK超過600U/L時運動員的心臟及肝臟會收到影響[23]。本研究中,4月8日的晨血檢測中BUN達到了7mmol/L,而此時隊伍的CK值達到了601U/L,提示訓練后恢復不夠。在4月8日至7月28日期間一直持續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和教學比賽,隊伍未得到及時調整,導致能量大量消耗,由此出現7月28日晨血檢測中紅細胞系及T、COR結果的出現。研究認為 CK和BUN是訓練監控的敏感指標[20],而HGB、T、C和T/C具有一定的滯后性[7],不能即時顯現。由此,提示在訓練監控中,在膳食正常情況下,可將BUN和CK作為預警指標,一旦出現BUN達到7mmol/L及以上,CK超過600U/L以上時,隊伍需迅速做出訓練負荷的調整,同時輔助營養的調控,以幫助運動員及時恢復,避免過度疲勞的出現。8月9日之后的4次晨血檢測中,紅細胞系和T、COR以及CK、BUN指標,無論從氧轉運能力,激素合成水平還是機能恢復情況均逐漸恢復至良好的狀態,保證了出隊比賽前隊伍整體身體機能處于良好的競技狀態,有效助力全運會奪冠。
尿十項測試是一種無創的、快捷反映運動員對訓練負荷的適應和身體機能恢復情況的訓練監控手段。研究表明,尿十項具有明顯的強度依從性,個體差異很明顯[24],能有效反映運動員機體恢復情況[25],可作為短期整體訓練負荷的評估指標[26]。汪洋等人的研究認為尿十項能夠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運動負荷對泌尿系統的刺激及機體供能物質的代謝情況[27]。從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發現,對廣東省男子曲棍球運動員而言,尿蛋白、尿膽原、尿潛血以及尿酮體具有較強的個體化指標,葡萄糖和尿比重屬于群體性指標,葡萄糖、膽紅素和亞硝酸鹽屬于一過性指標。
4月8日晨尿檢測中出現11人尿糖陽性結果,分析與前一天比賽后隊員主觀疲勞性嚴重,補充了大量的糖粉有關,當天的血液生化檢測中血紅蛋白、紅細胞數以及紅細胞壓積下降,而MCH、MCHC、CK和BUN上升,與隊員的主觀疲勞現象相一致,提示身體被消耗、疲勞未消除,大量的補糖導致陽性結果的出現。
運動性尿蛋白的個體差異較大,適用于運動員的個性化評價[28]。運動性尿蛋白的數量與訓練量有關,尤其與訓練強度關系密切[22],本研究中,一名運動員W在7次測試中,6次出現陽性,且有2次出現1+陽性結果,結合同期血液生化結果,僅在4.8測試中CK和BUN升高比較明顯,但運動員主訴睡眠差、疲勞,其原因需進一步深入探究;而另一名隊員H出現3次陽性,且同期血液生化結果CK和BUN均偏高,提示該名隊員呈現訓練后恢復不夠,存在過度疲勞的情況,需要注意休息。
尿膽原是體內HGB的代謝產物,7月28日檢測中5名隊員出現尿膽原陽性,與同期血液生化測試中隊伍整體HGB急劇下降相吻合,而這5名隊員的HGB值也是其個人測試的最低值,說明體內大量HGB被消耗,提示運動員機能水平下降,除1名隊員外,其他隊員后期經過調整均得到恢復。
尿潛血是運動量過大,能量消耗過多,使腎周圍脂肪組織減少,出現腎靜脈壓力增高,導致紅細胞滲出而產生,大運動負荷量、大訓練強度都可造成尿潛血的出現,表明機體對訓練量不適應或機體承受負荷量的能力下降。在接觸性的運動項目及高原訓練中更易出現尿潛血[22]。賽前晨尿檢測中3名隊員出現過尿潛血,其中2名隊員是一過性的,1名隊員P出現3次陽性結果,提示該隊員對訓練存在不適應性,機體能力下降,經過及時調整后,在后續3次檢測中陽性消失。
酮體與運動員脂肪代謝有關,長期訓練過程中,如果糖補充不足,即可過多的代謝脂肪,脂肪在不完全氧化分解的情況下出現酮體,當機體生成的酮體超過了肝外組織的分解能力,水溶性的小分子酮體是極易通過毛細血管壁的,然后通過腎臟隨著尿液一起排出體外,出現尿酮體,可間接反映機體在運動過程中脂肪供能能力以及機體利用酮體的能力[27-28]。賽前晨尿檢測中2名隊員出現過尿酮體,其中1名隊員出現過2次,經了解是因沒有食用主食引起來的,經過及時進行營養的宣講和飲食調整得到恢復。
運動后尿比重的變化主要受氣溫、訓練強度、訓練持續時間、泌汗、飲水等的影響。研究表明,水合狀態下降會引起運動表現、認知功能下降以及勞累性中暑風險升高,甚至影響健康[29],Castro-Sepulveda M等人[30]對足球運動員賽前呈現不同水合狀態進行比賽的研究中發現,輕度脫水可加劇運動員皮質醇(C)的反應。本研究賽前晨尿檢測中,廣東男子曲棍球運動員除個別隊員輕微脫水外,大部分隊員處于顯著脫水和嚴重脫水的狀態,盡管采取了各種補水措施,在整個監控周期仍未見明顯改善,分析與監控階段廣州處于高溫高濕天氣有關。結合血液生化指標進行分析,隊伍整體C水平呈波動性升高趨勢,提示水合狀態影響了C的反應和水平,而隊伍整體RBC和HCT值在正常范圍內波動,提示隊伍整體血液流變和體液儲備未受到明顯影響,T/C值呈波動性升高趨勢,提示隊伍整體的競技狀態較好,未受水合狀態的影響。下一步研究中需調整工作思路,結合訓練后15min內的尿十項檢測,探尋解決思路,制定合理補水補液方案,以期改善運動員水合狀態,提升運動表現,減少或避免運動疲勞出現。
項目特點可造成運動員尿十項中各項指標陽性反應不同,熊莉等人[28]的研究提示尿十項監控中尿蛋白、尿潛血、尿比重、尿酮體的陽性率較高,應作為自由式摔跤項目主要關注的指標。結合廣東的氣候特點以及項目特點,應將尿比重、尿蛋白、尿膽原、尿潛血和尿酮體5個指標作為男子曲棍球運動員訓練機能監控中尿十項的主要關注指標。
4.1 通過進行晨血和晨尿生化指標監控,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調整訓練節奏,整個賽前監控期HGB和T保持較高水平,運動員能較好地適應賽前高負荷訓練,機能狀態良好,符合賽前訓練的要求。
4.2 整個賽前訓練監控中,與氧運轉指標和內分泌指標相比,BUN和CK最先出現異常升高,提示在訓練監控中,可將CK和BUN作為預警指標,一旦出現BUN達到7mmol/L及以上,CK超過600U/L以上時,隊伍需迅速做出訓練負荷的調整,同時輔助營養的調控,以幫助運動員及時恢復,避免過度疲勞的出現。
4.3 尿十項檢測可作為高水平曲棍球運動員賽前訓練機能監控的有效手段,結合廣東的氣候特點以及項目特點,應將尿比重、尿蛋白、尿膽原、尿潛血和尿酮體5個指標作為男子曲棍球運動員訓練機能監控中尿十項的主要關注指標。
[1] 肖梅.廣東女子曲棍球隊三次重大比賽前運動員機能狀態的比較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9,31(5):25-29.
[2] 翁海勤.中國曲棍球運動發展趨勢[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7,26(3):74-76.
[3] 武斌,樊晉華,張斌,等.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運動員賽前過度訓練特征及對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 32(4):110-121.
[4] 尹利軍,王曉慧.監控運動員機能狀態和過度訓練的生物標志物進展[J].生命科學,2020,32(10): 1124-1134.
[5] 魏琦.優秀足球運動員賽期身體機能狀態生化指標的監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6):31-33.
[6] 魏琦,范家成,熊莉,等.湖北女子舉重運動員冬訓期生化指標變化特點及機能評定[J].湖北體育科技,2011, 30(1):50-52.
[7] 張漓,魏良忠,洪志強,等.中國古典式摔跤運動員賽前訓練的生化特點及機能評定[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02,21(2):200-202.
[8] 匡晶,袁海平,史仍飛,等.摔跤運動員冬訓大負荷訓練期間若干生化及免疫指標的監測研究[J].體育科學,2006, 26(5):37-40.
[9] 林麗雅,叢德全,張莉.優秀男子曲棍球運動員賽前綜合強化力量訓練效果評價[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16,35(6):535-560.
[10] 嚴小虎,楊麟,崔冬冬.中國女足賽前訓練指標分析與機能評定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 34(3):138-140.
[11] 歸予恒,陳文斌,曹文元.運用血清肌酸激酶值監控舉重運動員的訓練負荷承受力[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4, 23(2):180-184.
[12] 高瑞生,劉善云.天津男子橄欖球運動員高原冬訓期間心率及某些生化指標的變化[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 2019, 35(5):393-395.
[13] Greenham G, Buckley JD, Garrett J, et al. Biomarkers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periods of intensified, non-resistance-based exercise training in well-trained male athl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Sports Med, 2018, 48(11): 2517-2548.
[14] Taisa Belli, Denise Vaz Macedo, Gustavo Gomes de Araújo, et al. Mountain ultramarathon induces early increases of muscle damage, inflammation, and risk for acute renal injury[J]. Front Physiol, 2018, 9: 1368.
[15] P B Travassos, G Godoy, H M De Souza, et al. Performance during a strenuous swimming s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blood lactate: pyruvate ratio and hypoglycemia in fasted rats[J]. Braz J Med Biol Res, 2018, 51(5): e7057.
[16] Di Blasio A,Izzicupo P,Tacconi L,et al.Acute and delayed effects of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resistance training organization on cortisol and testosterone production [J].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 2016, 56(3): 192-199.
[17] Fazio F,Assenza A,Tosto F,et al. Modifications of some acute phase proteins and the whit blood cell count in thoroughbreds during training[J].Veterinary Record, 2010, 167(10): 370-372.
[18] 肖梅,張敏,徐曉陽,等.廣東女子曲棍球隊運動員賽前機能水平監控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8,30(4): 25-26.
[19] 高瑞生,劉善云.天津男子橄欖球運動員高原冬訓期間心率及某些生化指標的變化[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 2019,35(5):393-395.
[20] 馮雅麗,陳文鶴.運動員機能狀態監控的研究進展[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5,19(4): 87-89.
[21] Chiu YH, Lai JI, Wang SH, et al. Early changes of the anemia phenomenon in male 100-km ultramarathoners [J].J Chin Med Assoc,2015,78(2) : 108-113.
[22] 馮連世,馮美云,馮偉權.優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3] 楊學達,李曉蘭.陜西省女子舉重夏訓期間的血尿素氮、肌酸激酶的檢測[J].中國應用生理雜志,2016, 32( 2) : 162-163.
[24] 尹玉嬌,何少棲.大學生女子腳斗士運動員賽前訓練監控中尿異常分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 16(4):81-83.
[25] 孫振威,宋淑華,袁際學,等.云南中長跑運動員賽前尿十項指標的變化研究[J].運動,2016(22):27-28.
[26] 王雅一, 李同建,金明,等.拳擊運動員備戰第12屆全運會尿十項指標分析[J].體育科學研究,2015,19(2):63-67.
[27] 汪洋.高水平女子足球運動員尿十項與訓練負荷、恢復的關系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8,5(12):87-93.
[28] 熊莉, 廖晶晶, 耿婷.湖北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備戰全運會賽前尿十項分析評估[J].湖北體育科技,2017,36(12):1067-1069.
[29] Orrù S, Imperlini E, Nigro E, et al. Role of functional beverages on sport performance and recovery[J]. Nutrients, 2018, 10(10): 1047.`
[30] Castro-Sepulveda M, Ramirez-Campillo R, Abad-Colil F, et al. Basal mild dehydration increase salivary cortisol after a friendly match in young elite soccer players[J]. Front Physiol, 2018, 9: 1347.
Changing Characters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of Guangdong Male Hockey Players before the 14th National Games
Song Aijing, etal.
(Guang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Fitness and Training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of the State Sports General Administration, Guangdong, 510663, China)
廣東省體育局項目(編號:GDSS2020M008)。
宋愛晶(1982—),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運動機能測試、分析與評價。
段小平,碩士,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