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向軍 徐 翼 盧新偉
師范認證理念下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申向軍 徐 翼 盧新偉
(內江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四川 內江 641100)
在師范認證理念下,以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的體育教育專業為例,對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所遇到的挑戰進行了分析。從目標體系、內容實施、質量監控、平臺建設及協同育人等環節重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旨在進一步提高師范生的實踐能力,促進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的革新,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
師范認證理念;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2014年教育部啟動我國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江蘇、廣西等省區率先試點。2016年11月,江蘇省教育評估院組織了對淮陰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現場考查活動,拉開我國師范類專業認證的序幕。2017年,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并將師范專業認證列入年度工作要點,標志著我國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正式啟動[1]。在逐漸完善此項工作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需求和聚焦教育中的各個環節,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中心地位,課程評價體系也趨于多樣化。這樣形成了以學習成果導向的OBE理念,為教學改革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理論支持和研究思路。師范類專業認證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和“持續改進”基本理念,強調“一踐行三學會”的人才培養要求。其中實踐教學占據重要地位,它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環節,是提升體育教育學生教學、訓練、裁判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勝任中學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方式,因此其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挑戰,建立新的適應社會需要和發展形勢的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成為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以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為研究對象,探索做好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路徑,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提高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2]。在師范專業認證理念的指導下,專業要按照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畢業要求,將“一踐行三學會”的人才培養總體要求分解細化,并且由相應的課程來支撐。因此實踐教學相關課程的目標設計必須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體規劃中支撐的畢業要求為依據,進一步明確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各自要完成的目標,并以目標為依據設計課程教學和考核內容,確保課程形成目標與畢業要求、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課程考核與課程目標緊密聯系的“三掛鉤”形態,通過課程教學有效達成對畢業要求的支撐,并在師范認證理念下良性發展。
《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二級)》中對實踐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實踐教學要體系完整,專業實踐和教育實踐有機結合。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貫通,涵蓋師德體驗、教學實踐、班級管理實踐和教研實踐等,并與其他教育環節有機銜接;教育實踐時間累計不少于一學期,學校集中組織教育實習,保證師范生實習期間的上課時數。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課程包括專業實踐和教育實踐兩個板塊,專業實踐的內容有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程、選修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的實驗課和實踐課課時;教育實踐的內容主要包括軍事技能、創新創業實踐、教育見習Ⅰ、教育見習Ⅱ、教育見習Ⅲ、教育實習、教育研習、畢業設計(論文)8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是本科實踐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實踐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如何設計好并且在時間、內容以及形式上使其與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機結合成為實踐教學課程在師范認證背景下的第二個挑戰。
對于實踐教學的管理和效果評價,需要建立完整的質量監控體系。一般分為學校-院系兩級管理機構,在學校人才培養要求下,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實踐教學,并且制定學校-院系實踐教學相關管理辦法以及具體實施措施,規范實踐教學制度,監督、評價實踐教學具體實施情況和效果。在充分分析實踐課程質量監控的基礎上,需要清楚的是師范認證對實踐教學的底線是什么,如何完成專業實踐課程的設計,如何將評價—反饋—評價調整到“一條線”上來形成完整的閉環系統。實踐教學需要制度保障,同時也需要評價機制。教學質量的監控貫穿整個實踐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如何保持自我優勢,改善不足,完善管理和評價制度對學生的培養以及實踐教學的持續改進,促進實踐教學形成閉環則為師范認證對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提出的第三個挑戰。
“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師范認證理念下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抓手,做到實踐能力與專業素養、職業素質協調發展,建立適應社會需要和發展需要的實踐教學體系,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目標體系是實踐教學應達到的標準,是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內容體系、運作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依據教育部2021年印發的《中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等五個文件(以下簡稱《能力標準》),明確了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基本能力,即師德踐行能力、教學實踐能力、綜合育人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圖1)。由于能力都要通過實踐而形成,專業也就把實踐教學的體系的培養目標定位在提升學生的四種能力上。
對實驗和實踐教學內容和體系進行分層次、分類別、大平臺的創新性改革,形成了“兩大平臺,四個層次,四種能力”的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圖2)。

圖1 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圖2 實踐教學體系
師德踐行能力。此模塊主要針對師范生教師職業基本技能,共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傳統的“三字一話”和多媒體課件制作等;第二層次是突破原有學科壁壘,能兼上好各項目的實踐課和體育與健康的理論課程,做到一專多能;第三個層次是具備一定的教育智慧和教學策略,即靈活機智處理課堂中的突發情況;在師生互動中,對學生的情緒作出及時的反應與處理,使用體態語言等。經過實踐教學的整個過程能夠使學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熟悉國家教育政策法規,具有依法執教意識,把立德樹人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具有堅定的立德樹人、為人師表理念,立志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教學實踐能力。學科訓練模塊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體育學和教育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這些知識體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體育學科與人文社會科學的關系,了解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具有運用體育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基礎性實驗,專業技能訓練,中小學、訓練基地觀摩,運動訓練實踐等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學科聯系以及專業能力。因此我院要求學生能結合自己所學專項,運用各種運動訓練方法從事學校體育課余訓練實踐,保證課余體育訓練取得良好效果,為培養優秀競技體育人才打好基礎。
綜合育人能力。教學訓練模塊主要包含的內容有教育見習,校內試講、試教,研究性教育實踐,教育實習等內容。通過以上一系列的課程和實踐能夠使學生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和養成教育規律,理解學科育人價值,在學校體育工作中有機進行育人活動。了解學校文化和教育活動的育人內涵和方法,參與組織主題教育和社團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傳承中華體育優秀傳統文化。進而形成以體育人、文化傳承等為主要內容的格局,具備結合體育教學、訓練、競賽開展育人活動的能力。
自主發展能力。創新訓練模塊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畢業論文等科研訓練、第二課堂的創新創業訓練、參與中小學課程改革實踐、實驗設計模塊等實踐能夠具備終身學習與體育教育專業發展意識。關注國內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動態,能夠適應新時代和體育教育發展需求,能夠對自己的專業學習和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具備自主反思能力,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創新意識,能夠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還要理解學習共同體的意義,能夠積極參與小組學習、互動交流、專題研討,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具有良好的合作學習體驗。從而使學生自身知識結構得到改善,思想素質、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就業和創業競爭力得到增強。
內江師范學院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教育見習、實習、研習)、畢業論文、第二課堂。對于體育教育專業而言,建立“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在落實國家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的需要,執行教師專業標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其為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指導思想和奠定了實踐基礎。因此,強化體育學科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意識和取向至關重要。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論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實踐內容的逐年深化與相互貫通,形成全方位覆蓋的、緊密配合的、健全的“四位一體”實踐教學環節體系(表1)。

表1 實踐教學主要環節內容安排
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在實踐教學方面制定了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質量要求、質量監控與質量評價系統,從實踐教學總體目標、實踐教學保障、實踐教學運行、實踐教學持續改進等方面切入撰寫了《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實踐教學手冊》,在撰寫過程中充分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改革與完善教學體系,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找到適合學生、符合學生個性化特征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形成可以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習者學習效果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與質量評價體系(圖3),保障人才培養方案中設計的畢業點的要求的落實。

圖3 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質量要求、質量監控與質量評價系統
融合OBE理念在聚焦成果的過程中搭建“基本技能、綜合素質、創新思維”三層次實踐教學平臺,以教師為教學的主導者,注重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引導學生將學習目標聚焦到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的學習上來,增加實踐的機會,是達成高質量完成的學習目標重要途徑。學習目標的完成需要遵循反向設計原則,反向設計顧名思義是以最終目標(最終體育學習成果或頂峰成果)為起點,反向進行體教專業課程設計,開展與之相關的教學活動[3]。以此為設計原則構建“以始為終”的教學設計以幫助學生達成“高階”的學習效果,最終建立閉合型循環的高校體教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具體而言,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首先要掌握體育基本技能,能夠順利完成各個項目的技術動作,能夠進行體能監測、基本的項目訓練和運動損傷的康復;其次要具有一定的綜合素質,理論與實踐并重,能夠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踐基地進行實踐,廣泛參與校內外各類賽事和群眾健身指導,提高交流與溝通能力;還要有體育創新思維,利用創新教育基地提高其實踐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新、創業經驗與素質,使學生在真實的實踐當中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認證的目的和功能在于保障和提高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4]。在自我評價和評估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就要持續改進,不斷完善教學體系,優化師資結構,能夠使教師各安其位、各展所長、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形成高效的師資隊伍。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以改進為契機,繼續完善“三方協同”的實踐教學機制。“三方協同”指在融合多方資源的教師教育理念指導下形成的“高師院校主導、地方政府協調、中小學校參與”的創新型教師培養模式[5]。在此過程中能夠為學生提供由高校教師和中學教師共同組成的導師指導組“雙導師”指導,可以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掌握體育教學基本規律和方法,具備基本的教學能力,為以后投身教育事業做好充分準備。“三方協同”育人機制在師范認證理念的指導下,堅持持續改進并融合實踐教學,三方目標相融、責任共擔,互惠共生、資源共享,才能夠有效推進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同步提高,真正體現實踐教學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意義。
師范專業認證是對師范院校教育質量的認同,也是師范專業不斷改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本研究以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為題,對實踐教學體系所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析和闡釋,最終建立了基于師范認證理念下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閉環系統,創新了體育教育專業教師教育實踐課程體系。這些舉措將為以后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支持,有利于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為學生未來的就業提供保障。
[1]周曉靜,何菁菁.我國師范類專業認證:從理念到實踐[J].江蘇高教,2020(02):72-77.
[2]耿玉,張東平,時煥崗.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40(8):216-220.
[3]李世宏,張曉玲.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學”課程多元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7,41(01):83-88+94.
[4]胡萬山.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教師教育改革的意義與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07):25-28.
[5]徐蘇燕.“三方協同”模式下卓越教師培養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08):104-109.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PESpecialty under the Concept of Teacher Certification
SHEN Xiangjun,etal.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641100, Sichuan, China)
內江師范學院2019年校級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YLZY201912-11。
申向軍(1969—),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