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紅蘭 熊 斌 漆順蘭
盆底功能障礙是已婚婦女常見疾病,除個別患者因退行性病變導致發病外,多數患者的障礙表現與分娩時損傷有密切關聯。在產后護理階段,圍繞盆底肌功能的恢復以及臟器脫垂、器官功能障礙、尿失禁等風險的防范進行深入分析,采取恰當的康復訓練措施,可促進分娩時損傷的修復,改善遠期盆底狀況。既往研究[1]證實,盆底康復治療在改善性功能、降低尿失禁與盆腔器官脫垂風險等方面有積極作用。但單純依靠常規康復治療方案,可能面臨康復效果差異較大、康復進程緩慢等問題,難以滿足產后康復的差異化需求。早期盆底功能鍛煉是改善盆底肌修復進度的重要方法,根據產婦分娩時損傷情況與產后盆底肌恢復狀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理論上可改善產婦康復效果。中醫認為,產婦產后普遍存在氣血虛弱問題,身體抵抗能力相對較差,容易感染諸癥,產后的起居調養、飲食調養尤為重要。本研究對中醫食療聯合盆底功能鍛煉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重點探討自然分娩產婦盆底功能受到的積極影響,以期為自然分娩產婦的產后康復方案優化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1月—2022年9月入院的126例自然分娩產婦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產婦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3例。對照組年齡22~34歲,平均(26.53±2.18)歲;孕周38~40周,平均(39.15±0.46)周;新生兒出生體質量2816~3762 g,平均(3216.45±375.83)g。觀察組年齡21~33歲,平均(26.05±1.92)歲;孕周39~40周,平均(39.24±0.36)周;新生兒出生體質量2976~3805 g,平均(3251.39±397.52)g。2組產婦的年齡、孕周、新生兒出生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參考《中醫婦科學》[2]進行辨證分析。血虛證:產后低熱不退,腹痛綿綿,喜按,自汗,頭昏心悸,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數。氣虛證:惡露過期不盡,色淡,質稀,無臭氣,神疲懶言,四肢無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初產婦;②單胎妊娠,足月分娩;③自然分娩;④可正常交流并配合研究;⑤產后隨訪時間≥6個月;⑥對本研究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盆底先天畸形者;②既往有盆底手術史;③存在溝通障礙;④伴感染性疾病;⑤合并其他嚴重疾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治療:①常規宣教。圍繞產后康復制定宣教內容,具體包括產后風險、盆底肌康復要點、情緒管理、營養支持、生活照護等,通過發放產后康復宣教手冊、自行觀看幻燈片、一對一指導、分享典型案例等方式,提高產婦的自我管理能力、依從性及康復信心。②盆底康復治療。于產后第7天開始應用MLD B4Plus型盆底康復儀(購自南京麥瀾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治療,治療前進行必要的解釋說明并指導產婦取平臥位,根據設備操作說明妥善固定電極片、設置初始參數,后根據產婦的實際耐受調節參數,持續治療15~20 min。③常規康復訓練。指導產婦進行常規盆底肌收縮訓練與橋式運動,5~10 min/次,3~6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中醫食療與盆底功能鍛煉。中醫食療:①告知產后飲食的注意事項。遵循清淡飲食原則,適當增加易消化、營養豐富之品,合理管理高蛋白、高脂肪動物性食品的攝入量,不宜食用寒冷、肥膩食物。②根據產婦證型給予飲食建議。氣虛型產婦可食用雞蛋、香菇等烹飪的菜肴,可酌情給予人參進補,但需嚴格控制用量;血虛型產婦考慮進食有補血功效的食物,包括大棗、阿膠等。③辨證給予食療方。了解產婦日常飲食喜好,平素有飲茶喜好者,優先考慮藥茶調養,其他產婦以藥粥調養為主,并根據產婦證型選擇食療調養方法。血虛型產婦可選用歸棗茶(當歸10 g,大棗3枚)、桂圓大棗茶(桂圓、大棗各5枚)、白菜瘦肉粥(白菜、枸杞子各30 g,豬瘦肉50 g,粳米100 g)、四物雞湯(白芍10 g,川芎8 g,當歸15 g,熟地黃15 g,烏雞適量)、粳米鮮藕粥(鮮藕200 g,粳米50~100 g,紅糖適量)、白果蒸圓肉(白果5枚,桂圓肉7~10枚);氣虛型產婦可選用芪歸茶(黃芪 10 g,當歸10 g)、黃芪粥(黃芪30 g,陳皮末3 g,粳米100 g,紅糖適量)、參術芪米粥(麩炒白術18 g,黨參9 g,炙黃芪15 g,粳米60 g)。盆底功能鍛煉:①成立康復鍛煉小組。包括1名產科醫師、1名康復醫師、2名產科護士,組內成員均明確職責,產科醫師提供盆底肌力測量與產后常見問題的治療支持,康復醫師根據產婦情況與既往康復鍛煉經驗制定訓練計劃,產科護士按既定計劃進行康復鍛煉指導,并詳細記錄產婦訓練計劃的執行情況。②合理選擇鍛煉方式,功能鍛煉內容包括早期盆底康復操、瑜伽練習。早期盆底康復操共5個小節,每節做8個8拍,2次/d;瑜伽練習于產后2周開始實施,根據產婦恢復情況制定練習項目。早期盆底康復操:腹式呼吸鍛煉,指導產婦深吸氣,使腹部盡可能突起,達最大程度后呼氣,使腹部凹陷,后反復訓練,以放松盆底肌肉;盆底肌肉鍛煉(PFMT),鍛煉開始前囑產婦排空膀胱,平躺于病床上,雙膝呈彎曲狀態;向上提肛,盡可能收縮臀部肌肉,使尿道、陰道、肛門處于緊閉狀態,期間耐心給予指導并及時糾正錯誤,收縮5~10 s后放松肌肉,間隔5~10 s后重復動作。臀部運動,配合呼吸進行肌肉收縮鍛煉,吸氣時收縮臀部及盆底肌肉,呼氣時盡量放松;抬頭運動,配合呼吸做抬頭動作,吸氣時抬頭,呼氣時頭部向胸部靠攏;腿部運動,吸氣時一側下肢做曲腿運動,腳后跟向臀部靠攏,呼氣時緩慢伸直,然后換另一側下肢,重復動作。瑜伽練習:產后14 d對產婦的恢復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若無明顯異常,則指導產婦進行小幅度瑜伽練習,首次鍛煉時進行動作指導,并主動詢問產婦的耐受情況,避免活動幅度過大引起不適或增加其他風險,后續酌情增加訓練難度。
1.4.2 觀察指標①產后盆底肌電活動變化。比較2組產婦產后6個月盆底Ⅰ類纖維、Ⅱ類纖維的持續收縮壓與收縮壓持續時間。②盆底功能恢復情況調查結果。比較2組產婦產后6周、6個月盆底功能影響問卷簡表(PFIQ-7)[3]結果與盆底障礙功能調查表(PFDI-20)[4]評分。PFIQ-7共7項問題,分別從膀胱或尿道、大小腸或直腸、陰道或盆腔3個方面進行評估,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每個方面的平均值×100/3即為對應分值,將3個方面分值相加為問卷總分。得分越高,則盆底功能影響越嚴重。PFDI-20包括盆腔器官脫垂障礙、排便功能障礙、泌尿功能障礙3個部分,共2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總分0~80分,得分越高,則盆底功能障礙癥狀越嚴重。③比較2組產婦出院后隨訪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
1.4.3 療效評價標準產后6個月進行康復治療效果評估。顯效:盆底Ⅰ類纖維、Ⅱ類纖維的收縮情況有明顯改善,產后盆底功能恢復良好,且未見產后并發癥。有效:盆底Ⅰ類纖維、Ⅱ類纖維收縮情況的改善效果一般,盆底功能恢復基本符合預期,未見嚴重并發癥。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1 康復治療效果觀察組康復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產后盆底肌電活動變化產后6個月,觀察組盆底Ⅰ類纖維、Ⅱ類纖維的持續收縮壓及收縮壓持續時間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產后盆底肌電活動變化比較 (例,
2.3 盆底功能恢復情況產后6周,2組產婦的PFIQ-7評分、PFDI-20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6個月,2組產婦PFIQ-7評分、PFDI-20評分均有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產婦盆底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分,
2.4 不良事件發生率觀察組產婦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產婦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例,%)
盆底肌受損可引起尿失禁、子宮脫垂、便秘等問題,而產后42 d至6個月是盆底肌康復的最佳時機[5,6]。既往康復治療實踐發現,以盆底功能訓練方式改善盆底肌修復進度,對產婦控尿、控便能力的提升與婦科疾病的防治有積極作用[7,8]。但過度依賴常規功能訓練方式,可能出現訓練周期過長、難以達到預期鍛煉效果等問題,且產婦對功能訓練的配合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盆底功能恢復情況。中醫認為,產婦自然分娩后元氣損耗較嚴重,平素身體虛弱者容易出現氣血俱虛、邪氣入侵等問題,做好起居照護與飲食調養,幫助產婦順利渡過產后康復期,對盆底肌修復有重要意義。
辨證食療是中醫防病、治病以及調理體虛之證的重要方法。對氣血虛弱產婦,在遵循產后飲食管理原則的基礎之上,根據證型以及臨床癥狀等情況,制定具有良好康復保健作用針對性的食療方法,可達到調養身體、補足正氣等效果。考慮產婦的飲食喜好差異,本研究圍繞血虛證、氣虛證產婦的滋養調補進行分析,篩選多種食療方案。血虛證對應食療方中,四物雞湯有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順暢等功效,既往常用于調養女性氣血虧虛,方中白芍有養血斂陰、平抑肝陽之功;當歸可活血止痛;川芎具備活血行氣之效,與熟地黃合用,可調理氣血,緩解血虛引起的周身乏力等癥狀;粳米鮮藕粥將鮮藕與粳米同煮,根據《名醫別錄》記載,粳米有益氣、止煩等功效,而鮮藕可益血、健脾,合用對改善血虛之證有重要作用。氣虛證對應食療方中,芪歸茶常用于治療氣虛型產后缺乳,有調理內在、補益氣血等功效;參術芪米粥將粳米與白術、黨參、黃芪同煮,白術、黨參均可益氣健脾,黃芪有補氣升陽之功,合用可補中益氣,并改善氣虛引起的食欲不振。在食療滋補的基礎上,綜合選用有助于改善盆底肌恢復的功能鍛煉方案,并由專業醫護人員提供指導,可進一步改善康復治療效果。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盆底Ⅰ類纖維、Ⅱ類纖維的持續收縮壓及收縮壓持續時間均高于對照組,提示中醫食療與盆底功能鍛煉的聯合應用有助于改善盆底肌收縮能力;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康復治療總有效率更高,且PFIQ-7評分、PFDI-20評分更低,考慮中醫食療與功能鍛煉方案的聯合應用對盆底功能的早期恢復有積極作用。此外,本研究還發現,隨訪期間,觀察組產婦出現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更低,提示辨證食療與針對性功能鍛煉方式的聯合應用,能夠降低盆底功能恢復不佳引起的不良事件,且可對產婦性功能恢復產生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在常規產后康復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中醫食療方法,并根據自然分娩產婦的恢復情況選用針對性功能鍛煉方案,對自然分娩產婦盆底功能的恢復有積極作用,可減少盆底功能障礙風險及其對產婦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改善盆底肌收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