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潔 王馨 姚晶晶 孫艷斌
(承德市中心醫院 1醫務處,河北 承德 067000;2麻醉科;3體檢中心)
子宮疾病、卵巢疾病或陰道疾病等均能夠作為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在當前臨床工作中治療難度較大,多數需要采取腹腔鏡治療以達到治療目的〔1〕。尤其對老年人群而言,本身年齡較高,基礎疾病較多,身體抵抗能力不斷降低,且多缺乏健康意識,不良習慣也較多,婦科疾病發生率較高〔2〕。在采用腹腔鏡治療時盡管避免了傳統開腹手術帶來的不良影響,但部分患者術后非常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對手術治療效果及預后均造成不良影響,同時對鎮靜鎮痛方法提出了較高要求。研究表示,小劑量艾司氯胺酮不僅可發揮較強的鎮痛作用,同時將其應用到難治性抑郁及軀體形式障礙的治療工作中,也會發揮較好效果〔3〕。本研究擬分析小劑量艾司氯胺酮聯合舒芬太尼對老年婦科腔鏡手術后,鎮痛鎮靜及負面情緒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承德市中心醫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婦科腔鏡手術患者138例,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為Ⅰ~Ⅱ級,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9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符合老年婦科腔鏡手術的操作標準;不存在椎管內禁忌證;均知情同意本次試驗。排除標準:術前即存在精神類疾病及腦部疾病史者;術前經歷過重大生活事件者;合并存在其他類型的婦科腫瘤性疾病者;合并存在甲狀腺功能異常、內分泌系統功能障礙、高血壓等嚴重合并疾病;臨床資料缺失者。
1.2方法 全部老年婦科腔鏡手術患者給予腰硬聯合麻醉處理,輔助老年婦科腔鏡手術患者擺放左側臥位,在L2~3間隙給予穿刺處理,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采用“針內法”用“鉛筆頭”脊麻針給予蛛網膜下腔阻滯處理,待穿刺成功后將穿刺針的斜面向頭端,采用10~15 s的速度注入等比重丁哌卡因10 mg(0.5%丁哌卡因2 ml),在注入藥物后調整老年婦科腔鏡手術患者的擺放體位至左側臥位15 °,將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之后結合患者具體病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3〕。對照組術后給予靜脈注射生理鹽水2 ml,觀察組術后給予靜脈注射小劑量艾司氯胺酮(艾司氯胺酮0.5 mg/kg+2 ml的生理鹽水)。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血壓〔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及心率(HR)變化,術前1 d、術后3 d及術后1個月愛丁堡抑郁量表(EPDS)問卷評分及術后抑郁癥發生率,同時觀察兩組術后不良發生發生率。(1)圍術期時間點分別為給藥前15 min(T1)、給藥前5 min(T2)、給藥時(T3)、給藥后5 min(T4)、給藥后15 min(T5)。(2)EPDS問卷的評價指標包括心境、樂趣、自責、恐懼、焦慮、失眠、應付能力、悲傷、哭泣與自殺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采取4級評分法,得分0~30分,得分越高,抑郁癥狀越重,得分在10分及以上診斷為術后抑郁癥〔4〕。(3)常見不良反應類型包括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等。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F檢驗。
2.1兩組血壓及HR變化對比 兩組T1~T3時SBP、DBP及HR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T4及T5時相比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3、T4、T5時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T4、T5與T3相比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EPDS評分對比 兩組術前1 d EP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3 d、術后1個月與術前1 d相比較高,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EPDS評分對比分)
2.3兩組術后抑郁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術后3 d、術后1個月與對照組相比抑郁癥發生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抑郁癥發生率對比〔n(%),n=69〕
2.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2例惡心嘔吐,1例頭暈;觀察組3例頭暈頭痛,兩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74,P=0.676)。兩組均未出現明顯精神癥狀、呼吸抑制等嚴重不良反應。
術后抑郁癥主要是一種在術褥期內存在的抑郁癥,在發病期間以持續性情感低落作為主要癥狀及表現,同時伴隨思維及行為上的改變,據調查資料顯示,在我國范圍內,術后抑郁癥的發生率高達6.15%~33.93%〔5〕。因此,對老年婦科腔鏡手術后抑郁癥的發生發展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對策具有重要意義〔6〕。
鹽酸氯胺酮由Parke Davis公司于1962年首先研發,屬于一類苯環己哌啶(PCP)衍生物,主要被用于麻醉操作,并取得了較好效果〔7,8〕。隨后鹽酸氯胺酮在輝瑞制藥收購后,開發了氯胺酮的右旋拆分體——右旋氯胺酮,即艾司氯胺酮,借此發揮效果更強且更加安全的鎮痛作用〔9,10〕。有臨床資料顯示,艾司氯胺酮與鹽酸氯胺酮相比具有更強的親和力及效價,且其藥物動力學可控,用于治療難治性抑郁癥也可取得較好效果〔11,12〕。分析鹽酸氯胺酮預防及控制抑郁癥及其相關癥狀的作用機制在于通過對NMDA受體加強的阻斷作用,促使真核延伸因子-2激酶的失活,從而降低真核延伸因子-2的水平,避免BDNF表達的增多,最終達到抗抑郁的目的,但能否將其應用老年婦科腔鏡手術后發揮抗抑郁的作用仍值得研究與分析〔13,14〕。因此,本研究結果提示,艾司氯胺酮的應用可更好確保患者HR及血壓的穩定性,且用藥期間并未增加不良反應,確保了該藥物應用期間的安全性。另外,艾司氯胺酮具有較強的抗抑郁作用及效果,部分老年婦科腔鏡手術患者的抑郁癥狀相對減輕,與既往報道基本一致〔15,16〕。同時,艾司氯胺酮的作用速度較快,作用時間也相對較長,綜合優勢較多,但也有專家認為,艾司氯胺酮本身具有較強的興奮交感神經作用,容易導致老年婦科腔鏡手術患者血壓異常升高,因此,在使用期間需要對老年婦科腔鏡手術患者的各項基礎指標進行綜合評估,選擇合適劑量,確保獲得老年婦科腔鏡手術患者更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17,18〕。
綜上,艾司氯胺酮在老年婦科腔鏡手術后的應用可有效降低抑郁相關評分及術后抑郁的發生風險,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