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智博,任家智,辛 鑫,王永垚,劉子源
(山西能源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近些年,環境污染、能源稀缺等問題日益嚴峻,如何充分利用清潔能源成為業內人士研究的重點,智能微電網的出現,使能源利用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作為由微電網、智能電網組合而成的全新電力系統,智能微電網可兼具孤島及并網模式,這也決定其可以對風能和光伏等常見能源進行充分利用。若將其用于偏遠地區,可以有效控制鋪設電纜的規模,降低項目投資費用;將其應用于城鎮地區,則能夠通過減輕用電負荷的方式,提升大電網穩定性。
本文所研究微電網系統由小水電系統、光伏發電系統、風力發電系統及蓄電池等部分組成,系統作為獨立電網運行,不考慮與電網接入情況。在運行過程中,通常需要經由上述構件控制頻率電壓并提供無功/有功功率,這也決定了一旦設備出現故障,便有較大概率造成負荷停電。目前,可能造成負荷停電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首先是分布式電源出現故障,故障發生后,通常需要花費數小時或是數天進行維修,方可恢復正常。其次是電源受故障影響而跳機,此時,需要工作人員重啟電源,重啟前,重要負荷始終處于停電狀態,自動重啟的用時通常為數秒,手動重啟的用時則會達到數小時。最后是由于電壓跌落或是其他電能質量問題,致使設備調機。研究發現,開關動作、閃點以及故障均會造成電壓跌落,若分布式電源所接入負荷較多,則需要頻繁開關,供電可靠性也會受到影響[1]。
微電網的本質是由負荷、分布能源和儲能裝置共同組成的發配電系統,智能電網則具有與供電網路相同的作用,即:以既有傳感器為依托,實時收集設備參數,向控制系統下達相應指令,由此達到對電力系統進行科學管理的目的[2]。因此,對微電網可靠性進行分析勢在必行。可靠性分析主要涉及兩方面內容,分別是安全性、充裕度,這兩方面內容對微電網長期可靠供電有巨大影響,對常規配電系統進行分析能夠發現,雖然可以影響系統可靠性的因素較多,但充裕度所帶來影響明顯強于其他因素,任一元件出現故障,均會造成供電中斷,進而對用戶工作或是生活產生影響。對本文所討論的智能微電網而言,其所表現出的可靠性主要取決于互聯系統,要想使系統得到穩定、可靠的運行,關鍵是要對動態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根據分布式電源的性能,評估系統可靠性。為保證分析所得出結論具有實際意義,在仿真分析中引入負荷數據、等效動態模型,基于此類方法,保證分析結果具有實際意義。
本文所討論微電網由小水電、光伏和儲能等部分組成,對其可靠性加以評估所考慮要素見圖1。

圖1 可靠性評估要素
本文主要分析微電網獨立運行情況,小水電系統在其中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微電網持續供電;二是對儲能電站進行協調,使電力負荷和發電系統始終處于供需平衡的狀態[3]。
3.1.1 建立模型
首先是小水電模型。實踐經驗表明,導致小水電停運的原因有兩個,分別是機組存在故障、水位高度不滿足要求,基于以上兩個原因建立相應模型。若將水輪機所搭載機組數量設定為n,將任一機組出現停運事故的概率設定為r,可以得到模型如下:
該模型中,k代表停運機組總數;Pk代表累計停運概率。在0~1 范圍內隨機抽取多組數據,對比所抽取數據和累計停運概率,則能夠準確掌握既有機組的狀態、可穩定運行的機組數量,隨后,再以系統針對機組運行情況、小水電出力情況所提出要求為依據,參考狀態持續時長完成抽樣,便可以對小水電出力加以確定。
其次是裝置模型。評估光伏、儲能和風電可靠性的模型首選兩態模型,其構成見圖2:

圖2 兩態模型
圖2 中,μ代表修復轉移率;λ代表故障轉移率。基于蒙特卡羅法,快速確定MTTF、MTTR取值[4]。考慮到狀態持續時長對應抽樣值具有指數分布特征,因此,可使用下列公式推算系統修復時長、無故障時長:
在上述公式中,MTTF代表無故障時長平均值;MTTR代表修復時長平均值;TTF代表無故障時長;TTR代表修復時長;U及U'均為隨機數,取值范圍是0~1。確定各項參數的取值后,便可以對強迫停運率進行計算,相關公式如下:
該公式中,FOR代表強迫停運率。
最后是可靠性模型。研究中,根據時序負荷情況建立了相應的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在年負荷最大值確定的前提下,使用百分數描述日負荷、周負荷的最大值。上述工作結束后,便可以得到系統負荷情況。
系統全年負荷峰值假定出現在51 周,如果將冬季作為一年的開端,冬季負荷明顯高于其他季節,如果將夏季作為一年的開端,則代表夏季負荷高于其他季節。要想快速、準確地計算出負荷期望值,建立以下表達式,即:
在該表達式中,Plst(t)代表負荷期望值。Plmax代表年負荷最大值。Pweek(t)代表周負荷最大值與年負荷最大值之比。Pday(t)代表日負荷最大值與周負荷最大值之比。Phour(t)代表小時負荷最大值與日負荷最大值之比。
3.1.2 確定可靠性指標
對電力系統而言,其可靠性指標往往包括兩類,分別是概率指標、確定性指標,其中,確定指標難以對系統狀態進行全方位的表現,概率指標則不存在該問題[5]。
鑒于此,本文選擇以系統、負荷為切入點,圍繞可靠性指標展開討論。
在正式展開研究之前,先將系統分成三層,第一層的評估對象是發電系統,可以簡單理解為對電源可靠性進行評估,第二層是發輸電系統,第三層是電力系統,本文研究的對象為微電網,因此,應當將重心放在發電系統上。在對多方面因素加以考慮后,最終確定LOEE、LOLE兩大指標,二者的含義和計算公式如下:
上述公式中,LOEE代表電源發電量與負荷需求不符時微電網所期望的電量;ENSi代表各抽樣年中均無法達到負荷需求的實際電量。LOLE代表微電網對電源與負荷需求不符時間的期望;LLDi代表各抽樣年中存在電力不足問題的時長。隨后,便可以充分利用評估指標、已建立模型,對微電網各部分狀態進行判斷,結合時序模擬分析所得到結果,確定微電網性能、既有負荷點是否可靠。
3.1.3 評估微電網可靠性
在研究中,依據蒙特卡羅法分析系統可靠性,以小時為單位,記錄系統電源運行參數、負荷變化情況。模擬總時長是365 天,時間的間隔是1h,具體流程如下:
第一步,以年為單位,獲取小水電、光伏以及負荷的相關數據,生成相應的出力時序。
第二步,以既有模型為基礎,使用現有公式推算電源的狀態時序。
第三步,根據狀態時序、出力時序,對功率輸出時序加以確定。
第四步,對比負荷需求、電源出力情況,對LOEE、LOLE取值進行計算,參考相應的經濟指標,得出最終結論。
3.2.1 負荷峰值與可靠性的關系
本文所研究智能微電網搭載有相應的發電系統,系統可靠性極易被負荷波動所影響。對負荷峰值、系統可靠性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能夠準確掌握系統所能承受負荷的最大值,便于工作人員以微電網所展示出狀態為依據,對后續運行方案及策略加以調整,使發電系統以及微電網始終處于穩定、高效的運行狀態。研究發現,負荷峰值在60kW 以下時,各項可靠性指標相對穩定,這表示發電系統與負荷需求相符,負荷峰值超過60kW后,各項指標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換言之,要想使系統得到穩定且高效的運行,關鍵是要保證負荷值不超過60kW。
3.2.2 水庫容量與可靠性的關系
基于評估可靠性的模型模擬微電網所搭載電力系統,可以得到以下數據:
首先,每組水電機組的容量都是30MW。
其次,水庫原始水量能夠達到其容量的95%~97%。
最后,結合某地所提供統計數據可知,水體徑流量的平均值在0.32m3/s 左右,由此可見,水流量與水電機組所提出需求相符,這表示水流量可以維持水電機組穩定運行。
隨后,圍繞水庫容積、系統可靠性之間的關系展開研究。通過模擬不同容積的水庫,判斷容積對可靠性指標所產生的影響。經過分析發現,在負荷確定、上游水量確定的前提下,水庫蓄水量會隨著容積的增大而增多,與此同時,LOEE、LOLE 的取值均會有所下降。水庫容 積增大到15 萬m3后,蓄水量差值將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LOEE、LOLE 的下降速度有所減慢,并逐漸趨于平緩,同時既有水資源的利用率也較以往有所提高。由此可見,對本項目而言,要想使系統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關鍵是要將水庫容積控制在約15 萬m3。
綜上,本文分別對儲能、小水電、風電以及光伏模型進行了模型建立,根據電源所展示出運行狀態,圍繞峰值負荷、水庫容積與系統可靠性之間的關系展開了討論。現將研究所得結論歸納如下:其一,峰值負荷與系統可靠性密切相關,要想使本系統得到穩定運行,應保證峰值負荷始終不超過60kW。其二,水庫容積同樣會對系統可靠性產生影響,酌情增大水庫容積,既能夠使系統更加可靠,又可以為項目所具有的經濟價值提供保證,但要注意一點,若是水庫容積增大過多,將會對可靠性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