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24點,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屆阿勒福贊獎頒獎儀式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被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勒福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杰出青年科學家國際獎(簡稱“阿勒福贊獎”),以表彰其“通過古基因組構建歐亞大陸早期人群遺傳歷史的重要原創性工作,從進化角度為人類的健康與適應問題帶來新的見解”。
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勒福贊獎”的獲獎者除付巧妹外,還包括喀麥隆的阿坦加納教授(Abdon Atangana)、埃及的奧蘭博士(Hesham Omran)、塞爾維亞的弗拉迪奇博士(Jelena Vladic)、阿根廷的阿列爾博士(Federico Ariel)。他們從全球2500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摘得首屆“阿勒福贊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干事曲星宣讀首屆“阿勒福贊獎”的獲獎名單,向獲獎者表示祝賀。沙特阿拉伯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海法·阿勒穆克琳公主和阿勒福贊基金會主席阿卜杜拉·阿勒福贊也出席了當天的頒獎儀式并致辭。
“阿勒福贊獎”自2022年起設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個旨在推動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青年科學家工作的國際獎項。獎項每兩年頒發給5名青年獲獎者,用于表彰和獎勵科學家在國家、地區和全球層面所取得的有利于推動能力建設、科學事業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成就,進而促進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教育、科學進步、科學普及和國際合作。付巧妹作為國際古遺傳學領域的領軍科學家之一,在此次“阿勒福贊獎”的評選中成為首位獲得此獎的中國科學家。
頒獎儀式上播放了付巧妹的相關視頻,介紹她的科研成果;付巧妹也發表致辭,概述了她的科研歷程。曲星、阿勒穆克琳公主和阿勒福贊共同為付巧妹頒獎。
付巧妹長期從事古遺傳學研究,主要圍繞古DNA探索人類起源與演化的重要科學問題,十余年來,開發古DNA關鍵技術,圍繞古DNA在歐亞早期人類遺傳特點、人群之間的基因交流和遷徙擴散歷史等方面取得許多國際重大研究發現,如破譯世界、東亞最古老現代人基因組,解鎖冰河時期歐亞人群圖譜,系統繪制東亞4萬年來人群的動態遺傳歷史,揭秘東亞現代人適應性演化特點等。因其研究重要性,付巧妹被《自然》(Nature)評為“中國十大科學之星”之一,獲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中國青年女科學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生命科學獎等。
通過古老的基因片段,付巧妹和她的團隊得以揭開有關人類起源與演化的一個又一個謎團。付巧妹認為,從古至今,人們對早期文明和人類演化的探索未曾停止過,古DNA研究則為破解文明密碼打開了新窗口,“幾乎沒有什么問題能像人類的起源一樣,讓我們充滿好奇,并為之探索不止”,而她追求的目標就是弄清“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

付巧妹(左二)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