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斌芝,陸 艷,沈 蕾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口腔護理系口腔衛生維護、口腔病種預防的重要護理舉措[1],昏迷、無法自理生活、氣管插管等危重癥病例是臨床上口腔護理的主要服務對象[2-3],口腔護理質量與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密切相關[4]。現行的傳統口腔護理缺點較多,擦拭法口腔護理對于牙墊及氣管導管上的分泌物不具備有效清除效力,而沖洗法口腔護理存在沖洗液誤入下呼吸道進而引發肺炎的風險[5],刷洗法口腔護理可能會因刷洗力度不當而致牙齦出血或清除不徹底。軟毛牙刷Bass刷牙法指以軟毛牙刷為工具,按Bass刷牙程序、標準等行口腔護理[6],是ICU患者口腔護理的優選方式[7],與普通口腔護理方式相比,摩擦清除積垢的效果更佳。本研究采用牙刷刷洗聯合紗布擦拭對ICU經口氣管插管患者進行干預,效果較好,報告如下。
選擇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于我院ICU且行氣管插管接受機械通氣干預的患者80 例。按照收治編號的奇偶數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 例。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45.52±16.71) 歲;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PACHE Ⅱ)評分(15.71±6.37) 分;昏迷19 例,意識清醒21 例。觀察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45.71±16.51);APACHE Ⅱ評分(15.83±6.22) 分;昏迷18 例,意識清醒2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年齡18~65 歲;48 h內未行重復插管,機械通氣預計在96 h以上;插管前不存在口腔病種與出血問題;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牙齒已全部脫落;面部疾病;面部缺損;插管前有肺部感染;血液疾病;出血傾向;惡性腫瘤;臨終患者;吸入性燒傷。
1.3.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傳統口腔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采用擦拭法,每天3 次,護理時間為護士交接班時,護理流程與操作方法參照《基礎護理學》進行。
1.3.2 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牙刷刷洗聯合紗布擦拭干預,護理頻次與護理時機均與對照組相同。
1.3.2.1 評估期
松解氣管插管固定裝置,助手站于床頭行氣管插管固定,操作者用張口器助力患者張口并處于固定狀態,雙手分別持手電筒與壓舌板。操作者與助手共同進行Beck口腔評分、口臭評分,并觀察口腔出血狀況。
1.3.2.2 操作期
第一,牙刷刷洗。以美國牙醫協會的Bass刷牙法施行口腔刷洗,以小頭軟毛牙刷蘸取溫熱含漱液,牙刷與牙長以45°、上牙向上、下牙向下指向牙根方向,牙刷一部分探入齦溝處,一部分鋪設于患者齦緣之上,并盡量探入相鄰間隙之內行輕柔刷洗,避免用力過猛,牙刷于原位基礎之上開展1 mm短距式移動,每次對2~3 個牙齒行細致刷洗,移至下一組牙齒時注意行重疊放置。前牙、舌腭側部位可采取牙刷垂直探入法,傾斜式行短距離移動對牙齒間隙處與齦溝處施以細致刷洗,以牙刷緊壓頜面、深入探至間隙處、短距離移動的方式行牙齒咬合面刷洗。舌面及頰部自內而外行不少于5 次的輕輕刷洗。同法行口腔對側刷洗。第二,紗布擦洗。Bass刷牙完畢后,用紗布蘸取含漱液,止血鉗夾紗布行口腔擦洗,口腔左右兩部分各使用一塊紗布。第三,以潤唇膏涂抹于患者口唇部,更換氣管插管固定裝置,無需更換者用紗布擦拭清潔固定器。第四,注意保護好患者嘴唇、舌頭、牙齦及上顎部。第五,洗手、記錄。
分別于患者入院時及接受口腔護理1 周時,由責任護士對下列指標進行評定。
Beck口腔評分[8]。以改良版Beck口腔評估表為工具行相應測評,含5 個測評項目,分別為舌頭、口唇、唾液、牙齒、口腔黏膜及牙齦,賦以1~4 分,總分5~20 分。總分值愈高提示口腔狀況愈差。評估時間為晨起首次口腔護理之前,由兩名護理人員共同評分,取兩人評分結果的均值。
口臭評分[9]。劃分口臭等級為0~10 級,分別賦以0~10 分,提示完全無口臭異味至口臭異味達不可忍受程度。評估時間安排于晨起首次口腔護理前,由兩名護理人員于佩戴醫用防護口罩狀態下,距患者10 cm處行口臭度感受并給予評分,取兩人評分結果的均值。
統計比較兩組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
自行設計口腔護理滿意度測評問卷,包括口腔護理方式、流程、用具、效果4 項,賦以0~10 分。分值愈高提示該氣管插管者的口腔護理滿意度愈高。

干預前兩組Beck口腔評分和口臭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Beck口腔評分和口臭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Beck口腔評分和口臭評分的比較 單位:分
干預后觀察組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4 例(10%),對照組12 例(3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0,P=0.025)。
干預后觀察組口腔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后口腔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單位:分
牙刷刷洗聯合紗布擦拭可顯著改善ICU氣管插管患者口腔清潔度與口臭程度。口腔護理是ICU氣管插管者的護理難點與重點[10-11],通用的傳統口腔護理法因各具缺陷而在氣管插管患者中適用度不高。本研究在查閱文獻結合臨床實際的基礎上,采用了牙刷刷洗聯合紗布擦拭模式。以小頭軟毛牙刷為口腔護理工具,其體積小巧易于在口腔內靈活操作,可全方位有效接觸牙齒各面、牙齦縫隙等,達到徹底刷洗的目的[12],且可依托于細軟毛刷的質地優勢而降低損害患者口腔黏膜的可能性和因傷害口腔黏膜而引發感染的風險,且刷洗方式高度接近日常刷牙模式,患者接受度與配合度較高[13];再加之牙刷清潔后的再次含漱液紗布口腔擦洗工序,使口腔又獲得了一次有效清潔機會,故整體清潔效果較好,同時還可解決因口腔清潔不力所引發的口臭問題。
牙刷刷洗聯合紗布擦拭有助于降低ICU氣管插管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ICU入住者多處于免疫力下降、口腔自凈能力衰退狀態[14],再加上氣管插管,使口腔細菌移位進入下呼吸道的風險大為增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由此而上升[15-16],嚴重影響ICU氣管插管者護理質量與安全。積極有效的口腔護理是ICU經口氣管插管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重要的預防手段[17-18],基于常規口腔護理模式清潔效果不佳,需針對ICU氣管插管患者探索更具科學有效性的口腔護理模式,以達到該類患者口腔護理質量的高要求。本研究將牙刷刷洗聯合紗布擦拭應用于ICU氣管插管患者中,實現了高效安全的口腔清潔效果,在較高程度上阻斷了細菌在口腔中的滯留,降低了移位至下呼吸道的可能性以及ICU經口氣管插管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
牙刷刷洗聯合紗布擦拭得到患者高度認可。本研究從實用性角度對傳統口腔護理模式進行改良創新,以牙刷刷洗聯合紗布擦拭雙重清潔工序提高口腔清潔效果。口腔護理流程設計有序,以軟毛牙刷與紗布為口腔護理用具,選材合理,成本低廉,舒適度與安全性兼備,針對口腔內不同部位的清潔難點采用差異化的刷洗方式,確保清潔有效性,顯著改善了ICU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清潔度與口臭程度,降低了該類患者受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侵襲傷害的風險,護理效果切實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