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國家能源集團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置業公司)是集團公司物業服務、后勤保障服務、酒店經營等后勤業務的專業化機構,所處行業業態復雜多樣,重點場所人員密集,各類因素錯綜復雜,安全管理難度較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落實集團公司黨組關于安全生產工作部署要求,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推動各級責任落實、能力提升,對于央企后勤服務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的戰略部署,構建后勤安全服務保障新格局要從四個方面發力。
健全安全管理體系
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形成體系性合力和戰斗力。
一是完善安全責任體系。強化領導責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安全是“一把手”工程,主要負責人要親力親為、靠前指揮,重點任務要親自上手、親自推動,對現場、現實、現在有全面真實了解,做現場“可見”的領導。強化監管責任,梳理完善各專業安全監管職責,嚴格安全監管。所屬企業要嚴格執行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將安全防線建立在基層第一線。要主動報告重大安全風險隱患,對謊報、遲報、漏報、瞞報現象實行“零容忍”。對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的,要組織約談并公開通報,嚴肅安全責任追究。強化項目責任,推動項目部安全責任體系建設,緊盯點多線長面廣、人員流動性強、用工形式復雜的關鍵問題,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安全生產責任清單,開展責任制教育培訓,將責任制全員掌握情況納入各類安全檢查,真正做到全體員工知責明責。
二是完善安全制度體系。結合安全管理體系文件和“立改廢”工作要求,認真開展制度梳理評估工作,逐級修訂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流程標準,有效避免制度盲區,確保制度的有效性、合理性、規范性。
三是完善安全工作機制。重點抓好信息技術與管理體系融合,根據智慧化項目建設、安全管理數字化進程,加大AI技術應用,推動安全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單化、表單信息化,不斷優化精簡管理模式,提升協調管理效率,通過信息化鞏固標準化管理的成果,提高企業安全標準化管控能力。
四是完善風險管控體系。根據業態做好危險源的辨識和風險評估,構建覆蓋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不斷加強安全生產風險動態研判和隱患排查治理,增強安全管控的預見性和穿透力,打造的企業整體視頻監控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對現場情況實時掌握,增強安全的管控能力和預見性,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增強安全管理能力
更加注重協同高效、法治思維、科技賦能、基層基礎,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管理能力提升。
一是提高維護政治安全的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國家發展中面臨的諸多政治安全風險和挑戰,是黨在治國理政中要著力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政治安全是根本性的安全,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前進道路上,必須要準確認識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風險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增強斗爭本領,切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
二是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共16次提及風險,提高“防風險”“化解風險”的能力是黨的二十大對廣大黨員干部的一項重要要求。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必須正視發展進程中的風險,勇于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要用好辯證唯物主義,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找準解決復雜問題的重點與關鍵,具備精準識別風險的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同時,要提高變危為機的能力。要辯證地看待風險,在認識到面臨風險挑戰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更廣闊的機遇,將這些風險的防范化解過程轉變為化危為機、化不利為有利的發展進程。
三是提高干部員工法治意識、安全意識、安全能力。以安全培訓為重要抓手,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
四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未來企業的運營主要是數據,要實行智慧驅動,提升技術含量。加大樓宇安防管理和設施設備安全管理等方面科技創新投入,不斷推進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的應用。打造智能安防體系和設備動態監管平臺,形成全面立體智能安全防范作業體系,全面提升樓宇數字化安全管理效益。打造物業整體視頻監控綜合管理平臺,充分借助科技化數字化手段開展智能視頻監控建設,穩步推進安全風險預控、災害治理、應急處置等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全面推進科技興安戰略部署。
提高安全治理水平
既立足當前、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又立足長遠、不斷完善制度機制,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強化事前預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要高效、高質量實現企業的安全生產,必須走預防為主的道路,必須采用超前管理、預期型管理的方法,這是生產實踐證明的科學真理。預防為主的原則是實現本質安全的必由之路。安全要提前做,安全要提前控,就是抓住安全的根本,預防為先,提前行動。在安全工作中,要堅持預防為主,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把事故消滅在隱患之中。
二是推進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抓好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人、重點崗位、重點設備各項安全責任措施落地落實。建立專項整治長效機制,持續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整治工作,扎實做好后勤服務的食品安全、燃氣安全、承包商安全、施工現場安全、用電安全、電動車安全、公務車和班車通勤安全、冬春消防安全等專項整治。聚焦重點業態、重點區域、重大災害,“一業一清單,一企一清單”,開展重大安全風險再梳理,完善重大安全風險的監測監控和預警機制,落實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方案。強化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防范,加強老舊設施防災能力檢查鑒定,按期完成各類除險加固工程。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面排查治理各類重大風險隱患、深入查找短板弱項,全面改進和強化安全生產工作。
三是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安全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完善應急指揮、應急值守。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應急預案,平戰結合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貼近實戰、注重實效,并做好總結評估,對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及時進行整改。加強對員工自救互救和避險逃生技能培訓,確保發生險情能夠快速反應、安全撒離,不斷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四是提高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嚴格貫徹落實企業網絡安全管理要求,樹立極限思維、底線思維和一盤棋思想,提檔升級網絡安全工作,全面落實“實戰化、體系化、常態化”和“動態預防、主動預防、縱深防御、精準防護、整體防控、聯防聯控”的“三化六防”措施。深化網絡安全建設整改、檢查檢測、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各項重點工作,建立完善網絡安全保護工作機制,強化新技術新業態安全環保措施,全面提升網絡安全縱深防御能力,構建“打防管控”一體化的網絡安全綜合防御體系,不斷提升企業網絡安全整體防護能力和技術對抗能力。堅決防范網絡安全重大風險,堅決遏制網絡安全重大事故,堅決果斷處置各類網絡安全事件,切實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和數據安全,確保企業后勤安全服務保障業務持續穩定。
構建大安全格局
總體國家安全觀涵蓋領域十分廣泛,將國家各方面安全問題都統合到了國家安全之中,使國家安全成為一個與國家發展相對應的大安全概念。央企后勤服務聯系系統內外,市場化程度較高,內外部因素錯綜復雜,安全管理難度較大,構建大安全格局應具備四方面理念。
一是系統安全理念。運用系統的觀點、原則和方法認識和分析安全概念及安全活動,以及各種安全要素之間的關系。后勤服務保障安全不再是一個狹義的概念,它既包含傳統的生產安全,還包含食品安全、財務安全、信息安全、供應鏈安全、保密安全、信訪安全等方方面面。各安全要素在大安全系統中有機統一,相互作用影響,要對各安全要素進行系統化的定位和分析,找準各專業、各業務安全管理的核心、重點、難點,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構建合理的、系統化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機制,從根本上保證生產經營安全。
二是共同安全理念。“大家都安全”的理念,既是思想意識的提高,同時也是安全責任制的落實。安全意識的確立、安全觀念的形成以及安全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途徑不斷強化,既靠個人點滴積累,又靠單位常抓不懈。從“要我安全”變成“我要安全”和“我會安全”,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員”、人人參與安全、共筑安全防線的良好氛圍。
三是有效安全理念。將“有效”作為衡量安全工作的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對黨員領導干部而言,“干”就是要提升政治執行力,是講政治的根本所在。各級領導干部,既要有真抓實干之能,確保安全工作落地見效;又要盡領而導之之責,把工作抓在手里、責任擔在肩上;還要在系統思維下確立有效安全理念,積極推動安全治理取得實效。
四是可持續安全理念。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安全技術、管理、文化需要隨著新時期、新技術、新環境、新需要而不斷進步。特別是隨著新業態的拓展,涉足了鐵路、港口、煤礦、火電、水電、新能源等工業物管,需要技術管理、文化認識能力同步相適應。技術方面,對于新出現的危險源、安全隱患和風險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進行控制、消除和預防;管理方面,需要從傳統的經驗管理、制度管理逐漸過渡和提升為科學管理、系統管理、本質安全管理;文化方面,需要通過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不斷提高員工安全素質和安全意識,實現向本質安全型員工的轉變。只有確立可持續安全理念,在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上同時確立大安全理念和大安全格局,才能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安全戰略,確保企業安全穩定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