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延華
(蘭州市紅古區平安學校,甘肅 蘭州 730089)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標志著我國教育正式進入“雙減”時代.“雙減”政策明確規定了“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輔導負擔”的要求.可以說,“雙減”政策呼喚教育回歸本質,并賦予數學課堂教學新目標,倡導教師遵循“提質增效”的原則,為學生構建一個集“趣味、拓展、創新”于一體的綜合性數學課堂,促使學生高效達成課程目標.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個性化、碎片化教學時代.微課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以“主題突出、短小精悍、應用簡單、便于傳播”等優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成為“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
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方式也隨之變革.微課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微課這一名稱是由“Microlecture”翻譯而來,在國內則是由胡鐵生老師所提出來的.筆者研究發現,以往學者主要從對應“課”的概念、對應“課程”的概念、對應“教學資源”概念三個維度展開研究,如下表1所示.

表1 國內部分學者關于微課的定義比較分析
對此,筆者將其定義總結為: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教學實踐的要求,以短小精悍的視頻作為載體,圍繞某一個主題或知識點而開發的教學資源,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完整的教學環節等.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微課具備五個顯著的特點:第一,視頻內容短小精悍,一般只有5~8分鐘,最長不會超過10分鐘,與傳統課堂相比,時間更短,可視為課例片段;第二,教學內容雖少,但具備鮮明的主題,極具針對性,涵蓋了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等;第三,呈現形式豐富,可結合教學需求在課堂上直接呈現出來,也可上傳至班級平臺,便于學生自行下載進行課前學習、課后學習;第四,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可依托微課突破學習重難點、問題思考、習題練習等,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第五,類型多種多樣.教學目標不同,微課類型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講授類、練習類、實驗類、討論類、演示類等,可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1].
鑒于微課的特點,將其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整合到一起,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具體來說,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有助于落實“雙減”政策,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縱觀傳統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學生始終停留在被動學習狀態下,學生學習積極性低、學習效果不佳.在數學微課中,依托圖像、聲音、視頻等載體,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形象化,降低了知識的學習難度,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其次,有助于增添數學課堂趣味性.“雙減”政策倡導教師應為學生打造一個集“趣味、拓展、創新”于一體的綜合性數學課堂.與傳統的數學課堂相比,微課融入了文字、聲音、視頻、圖像等多種元素,促進了數學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動態化,為數學課堂學習增添了趣味性,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學習中.
最后,有助于攻克教學重難點.數學知識極具抽象性、復雜性,學生在學習中常常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都是采用反復講解、反復訓練的方式攻克教學重難點,但效果不甚理想,甚至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通過微課的應用,可促使學生在微課引導下,攻克教學重難點[2].
精心制作微課是應用微課的基礎,直接決定微課的應用效果.鑒于微課的特點,在設計微課之前應注意:第一,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在制作微課之前,應對教學內容全面深層次解析,圍繞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疑惑點選擇微課內容.第二,加強學情分析.在制作數學微課之前,應全面做好學情分析,針對不同學段學生制作不同的微課.對七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其剛剛進入初中階段,其認知思維發展水平比較低,在制作微課時,應關注視頻內容的趣味性;對八年級的學生來說,鑒于數學教學內容難度增加,在制作微課時應適當提升其難度.第三,科學設計微課教學過程.在選擇微課知識點時,應兼顧其完整性;同時,還應設計出完善的教學過程,使其涵蓋復習、引入、探索、概括、練習、總結等環節,正所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第四,合理選擇微課錄制方式.教師在錄制微課時,應結合實際情況,科學選擇最佳的錄制方式,不斷提升數學微課的設計質量[2].
2.2.1課前微課,引領學生在線預習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唯有通過有效的課前預習,才能在學習中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學習中才更有針對性,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為了促進“雙減”政策在數學課堂中的落實,教師不僅僅要重視課前預習,還應充分發揮微課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在預習型微課引導下,高效地完成課前預習.具體來說,在學生課前預習環節中,主要包括三大模塊:微課、導學單、課堂教學方式創新,這三大模塊之間環環相扣、相互依存,如下圖1所示.在這三大模塊中,導學單是引領學生開展自主預習的方案,并且與微課相配套,使學生在微課的引領下,通過課前預習完成導學單上的學習任務.接著,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逐漸進入到課堂的創新學習中.

圖1 微課在線預習教學模型圖
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展課前預習,教師制作同步微課視頻,將其上傳到班級平臺上,學生通過微課視頻的學習,逐步完成導學單上的預習任務.
任務1 計算下列各題,你發現了哪些共同點?請用簡短的文字和數學符號進行概括.
(x+1)2=(x+1)(x+1)=____;(2m+3)2=____=____;
(4a+b)2=____=____;(xy+1)2=____=____.
任務2 計算下列各題:
(x-1)2=____;(2m-3)2=____;(4a-b)2=____;(xy-1)2=____.
完成計算后,再次觀察、總結、概括計算方法.
任務3 計算下列各題:
(-x-1)2=____;(-2m-3)2=____;(-4a-b)2=____;(-xy-1)2=____.
如此,學生在微課的引導下,逐漸完成學習單上的預習任務,真正提升學生的預習效果.同時,教師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調整教學方案,真正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從而落實“雙減”政策下的教學要求.
2.2.2課中微課,攻克重難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為了落實“雙減”政策,教師在攻克教學重難點時,可充分發揮微課的作用,使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等式的性質”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真正理解“等式兩邊同時加(或減)同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這一性質的內涵,可借助微課視頻,為學生播放一個數學實驗:在天平的左盤放置3顆小球,在右盤放置5克的砝碼,此時天平保持平衡.引導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據此構建出等式3x=5;接著,在視頻中又同時為天平的兩邊增加相同質量的砝碼,引導學生觀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之后,又將天平的兩端同時減去相同質量的砝碼,引導學生觀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觀看微課,逐步完成“等式的性質”的探究學習,攻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2.2.3課后微課,在鞏固中拓展和延伸
在“雙減”政策下,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根本無法將所有的知識點、習題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講解.鑒于此,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課堂學習延伸和拓展到課外,使學生在信息化平臺的輔助下為課堂學習“添磚加瓦”.這就要求教師聚焦教學重難點、典型習題、容易混淆知識點等,精心設計微課,使學生在微課的引導下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
例如,在“二次函數的性質”教學中,函數在初中數學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也是高中函數的基礎.學生需將抽象的數量關系和直觀的函數圖像整合到一起,從“數”“形”兩個維度解決問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且初中生認知思維發展水平比較低,在課堂學習中存在“似懂非懂”的現象.鑒于此,在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微課這一載體,制作課后微課,使學生在幾何畫板繪圖功能的輔助下,真正掌握二次函數圖像的性質,鞏固和深化二次函數的性質.
總之,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數學微課,并結合教學需求,將其靈活應用到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使學生在數學微課的引導下,高效完成數學知識的建構,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