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李向東知道,兒子李大成一直對他心存怨氣。只是他沒想到,妻子張玲芬的后事才剛辦完,兩人還沒走出殯儀館,兒子就迫不及待地向他“宣戰”了。
“爸,這是我最后一次這么叫你。”李大成面無表情地對李向東說,“從今天開始,咱們斷絕父子關系。你今天把你的東西搬走,別再回家住了。”
李向東大驚。他想過兒子會和他冷戰,甚至爭吵,但沒想過兒子會直接把他掃地出門。憑什么呢?房子是他和妻子買的,他怎么不能住?
似是料到父親心中所想,李大成不耐煩地解釋稱,母親生前已經將房子過戶給他,因此他現在擁有房屋所有權。“我說不準你住就是不準你住!”
父子倆針鋒相對,吵了起來。李大成氣急,說出了心中所想:“你愛財如命,甚至為了保住房子,故意不給我媽治病!我就是鐵了心要和你斷絕父子關系,再也不相見!”撂下狠話,李大成開車揚長而去。被撇在殯儀館里的李向東,站在原地久久未動,說不出一句話,只流下兩行熱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李家父子間的矛盾,其實早在很多年前就埋下了種子。
李向東和張玲芬婚后多年無子,快40歲時才生下李大成。中年得子,夫妻倆對孩子的教育出現了極大分歧。張玲芬寵愛兒子,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李向東有心管教兒子,奈何每每都被妻子強硬阻攔。
三不五時就爆發的爭吵,讓李向東感到疲憊。他干脆開始“擺爛”:既然妻子不讓他管孩子,那他索性就當個甩手掌柜,對家里的事一概不管不問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兒子和母親越來越親,和父親則越來越疏遠。
李大成考上大學后,感情不睦的李向東兩口子,共同話題反而多了起來。多數時候,兩人聊的都是關于兒子今后成家立業的事。
有一天,張玲芬再次提起這個話題,表示現在的社會很現實,他們倆得齊心協力,為兒子的將來早做打算。李向東嘴上雖然不說,但內心也認同妻子的觀點。
他問張玲芬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張玲芬說,不如把他們現在住的小房子賣掉,再買一套三室一廳的大房子,給兒子李大成結婚時做婚房,這樣就算有了孫子,房子也夠住了。
李向東心里打鼓,忍不住問道:“那到時候咱們住哪兒?”張玲芬想都沒想,篤定地說:“我肯定和兒子住在一起,這樣還可以給他們小家庭搭把手。”
想到李向東和兒子并不親近,張玲芬又說:“如果以后你和兒子、兒媳合不來,你就拿退休金去租房子住吧。”李向東見妻子連“后路”都想好了,而自己又提不出更好的想法,只好同意妻子的安排。
夫妻倆很快賣掉了小房子,然后拿出畢生積蓄,購置了一套大房子。做產權登記時,張玲芬只在房本上寫了她一個人的名字。李向東覺得,即便只有她一個人的名字,這房子也是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并未在意。
等李大成放假從學校回來,看到的就是自家煥然一新的大房子。張玲芬帶著他四處查看,明確告訴他,這是父母為他準備的婚房。
李大成興奮不已,抱住母親,笑著說:“今后就算我結婚了,咱們也要永遠住在一起!”李向東看到這幕心中一暖,覺得一家人都高興,這錢花得值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沒多久,張玲芬確診得了癌癥。為了不讓兒子操心,張玲芬選擇隱瞞,還囑咐李向東別告訴兒子。李向東無奈同意。
畢竟是幾十年的夫妻,張玲芬住院后,李向東對她也算悉心照料。夫妻倆都做好了和疾病斗爭的心理準備。
可因為買大房子,李家的積蓄已經不多了。經過手術和幾輪治療后,張玲芬的病情仍然控制不住。李向東萌發了賣掉新房子給妻子治病的想法。
他想與妻子商量一下,結果話剛出口,就被對方斷然拒絕。張玲芬告訴李向東,她的病治不好了,房子賣了也沒用,現在不要再花錢了,就吃中藥保守治療,房子一定要留給兒子。
等李大成再次放假回家時,張玲芬的病就瞞不住了——她因病瘦得脫相了。
和母親感情好的李大成,背地里狠狠哭了一場,然后生氣地質問李向東:“爸,你為什么不讓我媽住院治療?”
李向東實話實說,表示現在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允許。李大成提出賣掉房子,先給母親治病。李向東搖搖頭,嘆氣道:“你媽不讓賣,說這套房子是給你留的。”
李大成根本不相信李向東的說法。在他眼里,父親不愛母親,對他也一向不怎么樣。他堅信,李向東就是想用房子養老,所以才不肯賣房給他母親治病。他對自己的父親,感到憤怒又無力。
張玲芬的病又拖了兩年,李大成也大學畢業了。因為心中的成見,李大成對父親一直不理不睬。而李向東習慣了兒子的冷淡,再加上忙于照顧病重的妻子,也提不起精神和兒子交流溝通。
看到父子倆如此,張玲芬心里有了思量。她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怕死后父子矛盾更加激化,導致兒子的幸福生活無法得到保障。于是,她瞞著李向東,和兒子簽訂了一份贈與合同,約定將她名下這套房產無償贈與兒子。她還拖著病體去辦理了房產過戶登記手續,將房屋所有權人改為李大成。
辦完這一切,張玲芬那口氣松了下來,不久后病重去世。李大成心中積怨爆發,暗下決心:辦完母親的喪事,他就將父親逐出家門。
60多歲的李向東,就這樣沒了老伴、失去兒子,還無家可歸。秉持著“家丑不可外揚”的想法,李向東沒有再和兒子爭鬧,而是到親戚家借住。
親戚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上門找李大成溝通。但李大成固執己見,油鹽不進,堅持要和李向東斷絕父子關系,不準李向東踏入家門一步。親戚幾次試圖當“說客”,最后都無功而返。
李向東也知道,在親戚家借住一時靠的是情分,他不可能借住一輩子。為了讓自己老有所居,他聘請律師,將兒子李大成告上了法庭。
他在民事訴狀中稱,涉案房屋系他和妻子的共同財產,屬于共同共有,妻子生前未經他許可擅自處分,侵害了他的合法權益,贈與合同應認定全部無效。
他提出的訴訟請求是:確認妻子與兒子簽署的贈與合同無效;判令兒子向他返還涉案房屋,并協助他辦理過戶登記手續;同時本案的訴訟費由兒子承擔。
兒子李大成在答辯中稱,涉案房產登記在母親張玲芬名下,系李向東同意歸母親所有的個人財產,母親有權贈與自己且已經辦理過戶手續,本案贈與合同合法有效。他請求法院駁回原告李向東的訴訟請求,訴訟費由李向東承擔。
根據原、被告雙方的觀點,本案爭議的法律焦點就是房屋贈與行為是否有效?
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民事法律行為,其實質是財產所有權的轉移。贈與合同是諾成性合同,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經對方同意,即能產生法律效果的合同,也就是說,只要“承諾”就可以“成立”。本案的首要問題就是房子的財產屬性,如果是張玲芬的個人財產,則房屋贈與行為有效;如果是李向東夫妻的共同財產,則贈與行為效力需要依法認定。
涉案房產是在李向東和妻子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的,李大成沒有證據證明李向東和妻子張玲芬進行過夫妻財產約定,故涉案房產雖登記在張玲芬名下,仍為李向東夫妻的共同財產。
對于夫妻共同財產,配偶一方死亡前,屬于夫妻共同共有;配偶一方死亡后,由共同共有變為按份共有。配偶一方有權處分自己份額內的財產,無權處分另一方的財產份額。
法院經過審理后認為,涉案房屋屬于李向東和張玲芬的夫妻共同房產,張玲芬享有涉案房產50%的份額,故她對自己享有的財產份額有權贈與,但對李向東享有的50%財產份額無權處理。
關于李向東主張贈與合同全部無效的訴訟請求,法院判決指出,如果簡單地認定合同無效,則張玲芬想將涉案房產贈與兒子的愿望將落空。從查明的事實看,張玲芬不但同意將涉案房產贈與兒子,而且還辦理了房產過戶手續。雖然其無權處分屬于李向東的部分房產,但對屬于其個人的房產應有權處分。
如果張玲芬還存活的話,法院認定贈與合同無效后,她還可以通過訂立遺囑等方式將涉案房產屬于她的部分交由兒子繼承。在張玲芬已經去世的前提下,再認定贈與合同全部無效,則違背了張玲芬生前的意愿,且沒有任何的補救措施。
據此,法院判決:一、確認贈與合同中處分李向東所擁有的50%份額部分無效,處分張玲芬所有的50%份額部分有效;二、判決生效后10日內李大成協助將涉案房屋50%財產份額登記在李向東名下;三、駁回李向東的其他訴訟請求。訴訟費二人分擔。
在法院審理過程中,通過李向東的當庭陳述,李大成才終于相信,不是父親不想賣房給母親治病,而是母親為了他的幸福放棄了治療。他誤會了父親,不由心生歉意。
在法院一審判決做出后,父子倆都沒有上訴。李大成主動開車把李向東接回了家,并且表示會把父親的名字加在房產證上。
父子爭房是個案,也是小案,但背后反映的是大問題。一再上演的家庭糾紛無不印證著,家庭成員間感情疏離,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惡果。溝通交流是一劑良藥,否則像李向東父子這般,對簿公堂后再去修復關系,恐怕需要很長的時間。(文中人物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