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姜森

731部隊駐地遺址
韓國廣播公司(KBS)制作了題為《1933年之后的真相》的紀錄片,揭露了90年前侵華日軍組建的“石井部隊”的諸多內幕,包括它如何實施所謂“人才策略”。KBS強調,日軍細菌戰部隊的殘忍罪行不容日本政府否認。
臭名昭著的侵華日軍731部隊組建于1937年。事實上,日軍細菌戰部隊始建于1933年8月。石井四郎于1930年開始鼓吹細菌戰,得到日本陸軍的支持。1932年8月,日本陸軍軍醫學校設立防疫研究室,石井四郎開始主持細菌武器研究,并于1933年力主創設細菌戰部隊。當年8月16日,侵華日軍在中國東北城市哈爾濱的宣化街以東秘密設立了細菌戰研究所,對外稱“關東軍防疫給水部”。它就是731部隊的前身,在日軍內部被稱為“石井部隊”。
日軍研發細菌武器,主要是為了對付中國及蘇聯軍民。石井四郎領導的所謂“關東軍防疫給水部”,一度下轄多達3000人。他們之中除了日軍官兵,還有大批醫學專家和醫務工作者。相關調查顯示,在731部隊犯下累累罪行的不僅有日本軍人,還包括來自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日本高校的醫務人員,他們往往主導人體實驗。有京都大學的學者為了研究致死率極高的病菌,進行了大量人體感染實驗,還研制了細菌炸彈。
當時的相關國際條約禁止使用細菌武器。那么,為什么有這么多日本醫務工作者與細菌戰部隊扯上了關系?
KBS記者通過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保存的檔案了解到,二戰時期,日軍細菌戰部隊曾與日本多所高校有秘密往來,軍方向高校的研究人員許諾巨額報酬,征召他們進行細菌武器研究。接受此類邀約的人包括當時的京都大學醫學部教授田部井和,他隨后成為731部隊第一課課長。他的研究項目是致死率極高的傷寒病菌。田部井和的原部下在戰后作證時披露:“田部井和率領的研究小組先用注射器將傷寒桿菌注入西瓜,然后把西瓜帶回研究室,觀測細菌是如何繁殖的。隨后,他們用6名中國人做實驗——強迫他們把西瓜吃掉。這些人隨即全部感染了傷寒桿菌。”
除了田部井和以外,還有多名京都大學出身的醫務專家加入了日軍細菌戰部隊。當時還有一些京都大學教授雖然本人沒有從軍,但把自己的學生或下屬介紹給了731部隊。
有許多日本醫學專家與侵華日軍長期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曾擔任京都大學醫學部部長的戶田正三多次接受日軍資助,為日軍開展研究(例如研制防寒服等)。日軍占領中國東北全境后,日本各大學為“保證在中國東北的日本殖民者的健康”,向偽滿洲國各醫院大量派遣醫生。為了在中國東北的醫學界占據領先地位,當時日本各大學之間展開競爭,以派出人員數量多為榮。戶田正三所在的京都大學派出了較多的醫生——1936年向中國東北派出37人;1942年派出多達75人。
東京大學和慶應大學等高校也紛紛派出醫學專家赴中國東北。1940年,東京大學向中國東北派出48人;同年,慶應大學派出54人。
戶田正三曾在“移民衛生調查會議”上說:“日本醫生應該為滿洲國的發展做出貢獻。現在,我們進入了之前難以進入的中國東北,并成為了管理者。這對于我們日本醫學人員來說,正是進行實驗的良機。”在此背景下,日軍細菌戰部隊對日本各大學及醫學界的影響力進一步加強,給予巨額研究經費——當時的細菌戰部隊擁有充足的資金。原731部隊第一部部長川島清稱:“僅在1940年,731部隊就拿到了1000萬日元(相當于如今的300億日元)的預算。”
石井四郎畢業于京都大學醫學部。在指揮日軍細菌戰部隊的同時,他兼任京都大學的指導教官,與京都大學醫學部部長戶田正三關系匪淺。戶田正三對細菌戰部隊十分關注,提出了完善該部隊“人才策略”的觀點,并表示愿為此竭盡全力。據他的學生回憶,戶田正三曾頻繁造訪盤踞中國東北的日軍細菌戰部隊,查看相關設施。每當戶田正三來訪,細菌戰部隊就立即召集所有高級軍官迎接他,并召開學術研討會,以推進部隊的研究工作。在京都大學加入細菌戰部隊的高軍銜醫務人員中,至少有8人來自與戶田正三關系密切的研究室。

侵華日軍731部隊

石井四郎
東京大學加入細菌戰部隊的研究員人數僅次于京都大學。當時東京大學的領導也曾與石井四郎有過交流。曾任東京大學校長的醫學專家長與又郎的日記顯示,他與石井四郎交往密切。退休后,他曾于1940年參觀731部隊總部,“石井四郎用火鍋招待了他”。
石井四郎與日本一些有名的醫學教授交流頻繁。他正是通過這些關系,得以為731部隊召集醫學研究人員,即實施所謂“人才策略”。
當然,“人才策略”除了“利誘”,還有“威逼”。吉村壽人曾是京都大學醫學部講師。據他回憶:“我所在的研究室的教授,突然命令我去滿洲國加入731部隊,為那里的日軍提供技術支援。我想留在日本工作,于是拒絕了教授的要求。但教授說:‘你要是不參軍,那就滾出我的研究室!’”
三角武在14歲時加入731部隊,是“731少年隊”成員。他在戰后接受審判時交代:“我當時在731部隊從事軍機保養工作,曾見到因醫學實驗所需被運來的囚犯——他們全都被強迫剃成光頭。憲兵會根據相關實驗要求將他們帶往指定的實驗室。”
據三角武交代,“731少年隊”成員都接受了為期一年的細菌學相關培訓。指導他們的是從日本全國召集來的醫學學者和醫務人員,包括藥理學博士、醫學博士等。在731部隊中,擁有高學歷的日本專家很多。可以說,這支部隊集結了日本醫學界的高端人才。
另一名“731少年隊”成員須永鬼久太交代:“大量來自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日本高校醫學部的學者加入731部隊。他們被稱為‘技師’,屬于軍隊編制。我聽說,至少有10所日本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被集中到了731部隊。他們與軍醫一樣被授予軍銜,都是731部隊的核心人員。這些日本醫學精英主導了731部隊的研究及實驗工作。”
“關東軍防疫給水部”即“石井部隊”,是為開發細菌武器而設立的日軍秘密部隊。在俄羅斯莫斯科的一個檔案館內,KBS記者找到了1949年伯力審判的錄音帶。伯力審判又稱哈巴羅夫斯克審判,是蘇聯政府針對日本關東軍在戰爭期間的細菌戰罪行進行的審判。相關錄音長達22小時,記錄了當事者的陳述。
原731部隊第一部(細菌研究)部長川島清在接受審判時稱:“731部隊是機密中的機密。其任務就是為了將細菌投入戰場而開展研究,并進行相應的人體實驗。被用作‘實驗材料’的中國人,都無法活著走出731部隊的秘密監獄。”據稱,被當作“實驗材料”最終死亡的中國民眾可能多達3000人。
在中國東北城市哈爾濱郊外20公里處,如今還留有731部隊的罪證。那里有建筑物殘骸——戰爭末期,為了隱瞞731部隊的存在,日軍對該部隊的駐所進行了爆破。相關照片顯示,731部隊在哈爾濱的基地主樓,是一棟三層方形建筑物。該大樓配備空調房,擁有先進的生化實驗室。大樓的中央設有監牢,被迫成為“實驗材料”的中國人就關在里面。
在戰后進行的審判中,蘇聯人員訊問:“你們是如何進行人體實驗的,詳細描述一下。”原731部隊的一名“衛生兵”交代:“我所在的小組對大約50名中國人進行了實驗。我們將糜爛性毒氣噴在他們的手足和臉上,然后將他們關進拘留室觀察。我們還在砂糖水中加入傷寒桿菌,強迫中國人喝下,讓他們感染,隨后測試疫苗的效果。僅在一次人體實驗中,就有13名中國人死亡。”原731部隊軍醫西俊英交代:“731部隊有專門用來進行鼠疫實驗的建筑,關押著一批中國人。一次實驗中,我們在其中一間牢房里散布帶鼠疫病菌的跳蚤。牢里的所有中國人都感染了鼠疫。我們對他們進行了研究。”
許多被用作“實驗材料”的中國人,都被日軍扣上了“匪賊”的帽子——他們實際上是在東北地區對抗日軍的中國義士。還有一些被關入731部隊大牢的人是中國軍方的情報人員,以及發表過反對日本侵華言論的中國愛國人士。蘇聯方面的檔案顯示,許多被俘的中國抗日人士未經日本軍事法庭的判決,就直接被送到731部隊。
最令人發指的是,在被用作“實驗材料”的中國人中竟然包括婦女和兒童。
川島清交代:“確實有婦女及兒童被731部隊當作‘實驗材料’。我記得有一名婦女甚至帶著未斷奶的孩子。這些人感染細菌后,我們會對其進行治療。治愈后,日軍會再‘使用’他們。”
吉村壽人等人所在的731部隊秘密研究所,每年要對600多人進行人體實驗。專業為生理學的吉村壽人接到的命令是“進行凍傷研究”。當時,731部隊強迫被關押的中國人待在寒冷的室外——氣溫低至零下20攝氏度,然后再使用大型風扇向他們吹冷風,人為制造凍傷,進而對其進行研究。
吉村壽人所在的部隊還進行了其他實驗,如“饑餓三天實驗”“一晝夜不睡覺實驗”等等。原731部隊的一名憲兵交代:“我親眼目睹過人體實驗。那是1940年12月,我進入實驗室,看見5名中國人坐在長椅上——他們的手指都被凍掉了。”
原京都大學教授田部井和加入731部隊后,其任務是將實驗室內的細菌用于實戰。他研發出了細菌炸彈,并繼續研究如何造成大規模感染。他每次做實驗都會動用10名以上的中國人——在安達演習場,細菌炸彈在空中爆炸,對地面形成噴霧效果,使細菌四處散落。然后,中國人被迫走過細菌散落的區域。有時,日軍將中國人強行綁在演習場內的柱子上,然后在他們上方引爆細菌炸彈。
1937年之后,日軍針對中國中部的多個城市至少3次投放細菌武器。當時731部隊的部分成員被派至中國中部,專門負責使用細菌武器。他們不僅對中國軍隊使用細菌武器,還對村莊內的平民實施細菌戰。當時他們使用的細菌包括鼠疫菌、霍亂弧菌以及傷寒桿菌等。日軍還將各種病菌倒入水井、蓄水池。在日軍設立的某戰俘營(約有3000名中國戰俘),731部隊用注射器向饅頭里注射病菌,讓中國戰俘吃下,然后故意釋放他們,以擴大病菌的傳播范圍。
1945年8月9日,蘇軍攻入中國東北,731部隊立即開始撤離。該部隊為了毀滅罪證,殺害了所有囚犯,還將實驗設施破壞。日軍為731部隊的醫學專家安排了特別專列,以便他們能盡快抵達港口,乘船返回日本本土。原731部隊的一名士兵交代:“撤離時我被告知,有關731部隊的一切都必須‘封口’。我當時的任務是處理尸體。我們將被殺害的中國人的尸體從各個房間拖出來,擺放在庭院里的鐵架子上,澆上汽油全部焚毀。”
《1933年之后的真相》最后指出,那些主導731部隊罪惡實驗的核心醫務人員,大多第一時間返回了日本。戰后,他們中的很多人沒有受到懲罰。因為主導日本戰后事務的美國人獲取了相關實驗數據,以此作為日本方面的“免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