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虹聿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今年以來,超過2000處山火在加拿大境內蔓延,其嚴重程度史無前例。全國有7.6萬平方公里的區域(主要是森林)起火燃燒,打破了1989年創下的7.56萬平方公里的紀錄。2023年無疑將成為加拿大山火燃燒面積最大的一年。山火產生的煙霧目前已使該國6個最大省份的數百萬人受到影響。除了受災最嚴重的大西洋沿岸省份,加拿大環境部還發布了針對其他省份的空氣質量警報聲明。
CBC披露,加拿大郵政部門已暫停包括安大略省溫莎在內的多個地區的投遞服務;安大略省南部的一些體育俱樂部取消了所有活動;多倫多則將許多活動移至室內。
加拿大環境部警告稱,即使山火產生的煙霧濃度不高,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每個人都應該采取行動,減少接觸山火煙霧。患有肺病(如哮喘)或心臟病的人、老年人、兒童、孕婦和常在戶外工作的人,受到山火煙霧影響的風險更高。
山火煙霧之所以危險,在于它含有微小懸浮顆粒PM2.5,其被吸入人體后將深入肺組織并進入血液,可能引發炎癥,并使哮喘、慢性肺病或心臟病等疾病惡化。加拿大環境部建議,如果感到呼吸不暢,應停止或減少活動。如果出現嚴重的癥狀,須及時就醫。該部門還建議,設有通風系統的家庭最好使用最高等級的過濾器,并保持室內空氣循環;其他家庭可使用便攜式高效空氣凈化器。“如果必須在戶外待一段時間,那么可戴合適的呼吸器型口罩(例如N95)。”
今年加拿大山火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因為它造成的嚴重空氣污染跨越了國界。魁北克省的大規模山火,中心點距離加拿大-美國邊境不遠。風勢將大量煙塵顆粒送入美國境內,特別是人口稠密的美國東北部地區。
早在2006年,為回應民眾對“政府不關心環境問題”的批評,加拿大控制煙霧和提高空氣質量的政策法規陸續出臺,主要包括強制工廠、企業遵守相關 規定,推出空氣污染的國家標準,以及對治理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等等。
2006年開始施行的加拿大《清潔空氣法案》,根據空氣質量將不同地區劃分為“符合標準”和“不符合標準”兩類,強制要求不符合標準的地區采取措施改善空氣質量。然而,山火產生的PM2.5污染被視為“偶發事件”,未納入《清潔空氣法案》的評估體系。也就是說,一個山火污染嚴重的地區,仍然可能在空氣質量上“達標”,所以相關政府部門無須采取任何額外的處置措施。
法律這樣規定,原本是為了防止偶發的重污染事件給某個地區造成過大的環保壓力。然而,隨著山火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它是否應該繼續被認定為“偶發事件”?《清潔空氣法案》是否有必要進行修訂?這引發廣泛爭議。
PM2.5是一種化學意義上的混合物,包括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污染物(比如黑炭和沙塵)和許多在大氣中經過二次化學反應產生的污染物。不同污染源產生的PM2.5成分不同:山火產生的顆粒物包含大量有機物,與工業、交通等領域產生的顆粒物明顯不同。了解不同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助于更好地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和排放標準。
據英國《自然》雜志報道,與其他污染源相比,山火產生的顆粒物對人體健康更有害。研究機構通過分析歷年來的衛星圖像等資料發現,在1999—2012年間,等量的山火PM2.5對呼吸系統產生的影響是其他PM2.5的2—10倍。
那么,山火附近地區的居民待在室內,能減小污染的影響嗎?《自然》雜志的報道指出,政府和媒體通常建議民眾減少外出,盡量留在室內。總體來看,待在室內對于減小山火污染的影響是有幫助的,但這一措施的有效程度難以確定。
研究人員用室內與室外污染濃度之比(滲透比)來衡量室內環境的“保護作用”。這一比值越高(越接近于1),則待在室內產生的保護作用就越小;這一比值越低(越接近于0),則說明待在室內產生的保護作用越大。
一項研究發現,在山火周邊地區,房屋的平均滲透比為0.15。換句話說,室外的空氣污染濃度每上升一個單位,室內的空氣污染濃度就上升0.15個單位。然而,0.15是平均值。研究人員在分析大量樣本后發現,不同房屋的滲透比差異比較明顯,范圍從接近于0到高達0.6不等。有些房屋隔絕污染顆粒物的效果很好,而另一些房屋則不然。研究人員還發現,滲透比與房屋的建筑材料、建成年限等因素并沒有很強的相關性。保護效果的差異可能主要與居民行為相關,例如是否使用空氣凈化器,是否確保空氣循環,等等。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對于山火污染目前沒有很好的治理方法。
多倫多大學環境科學系教授納德認為,目前來看,應對山火污染應立足于對森林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包括通過立法調整“計劃燒除”方案。
所謂“計劃燒除”,即定期在可控范圍內對森林進行燒除。這種燃燒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其規模相對可控,產生的污染也較小。通過頻繁、低污染的“計劃燒除”,可以減少森林中燃料的總量,從而避免形成規模巨大的火災。
據納德帶領的研究團隊估算,加拿大每年對超過3萬平方公里的區域進行“計劃燒除”和森林修剪,就能有效控制山火污染。而目前該國每年實施“計劃燒除”的區域不足1500平方公里。
依據現有法律和政策規定,“計劃燒除”的大規模實施面臨阻礙。首先,“計劃燒除”的申辦手續煩瑣,且成本高昂。為達到3萬平方公里的“計劃燒除”面積,政府每年需要花費20億美元——消防方面的預算將大幅增加。其次,根據現有的《清潔空氣法案》,空氣質量評價體系不考慮山火產生的污染,而“計劃燒除”這種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污染會被計算在內。這進一步降低了地方政府實施“計劃燒除”的意愿。除此之外,復雜的土地所有權制度使得在私人土地上進行“計劃燒除”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加拿大山火肆虐,造成的污染不僅影響到該國多個省份,還跨越了國界。《清潔空氣法案》等相關法律是否有必要進行修訂,引發討論。
加拿大山火蔓延(圖/視覺中國)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山火污染與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之間有一定的聯系。
提高森林覆蓋率是許多國家減排計劃的重要一環,被視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盡管加拿大山火的起因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氣候變化在其中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今年以來,加拿大的氣溫明顯高于往年同期,5月到6月,部分地區的溫度較歷年同期的平均溫度高出5攝氏度。極端的高溫天氣客觀上有利于森林野火的生發和擴散。科學家預計,由于氣候變暖和干旱加劇,北美很多地區面臨的山火風險將繼續升高。
為碳減排增大森林面積,就意味著面臨更高的山火風險,而山火肆虐將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山火管控不再只是林業部門的問題,相關法規政策應該成為空氣質量和氣候變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潔空氣法案》等相關法律已經到了必須調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