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萬杰

天啟六年(1626年),顧炎武13歲時以府試第一名入縣學,受到蘇州知府寇慎的表揚,并且得到很大的幫助。為此,顧炎武十分敬重寇慎,寇慎去世后,顧炎武特來同官拜謁寇慎墓??滴蹙拍辏?670年)三月,寇慎的次子將其父遷葬于義興村,請求顧炎武為寇慎寫墓志銘。
寇慎的遺著《四書酌言》影響力很大,但是還有很多紕漏,因此沒有刊發。寇慎的次子想讓顧炎武寫到墓志銘中,被顧炎武拒絕了,顧炎武說:“南宋宰輔晏敦復,他有一位好朋友,兩個人交往密切,可以說到了無話不談的地步,好朋友去世后,家人請求晏敦復為好朋友寫一個墓志銘。
“晏敦復很快就寫完了,為了重視,拿給當時的大文學家朱敦儒過目,朱敦儒也認識這位好朋友,朱敦儒閱后說整體寫得都很好,就是少了四個字,晏敦復問在哪里少了四個字。
“朱敦儒說在文集十卷后面,晏敦復問需要加哪幾個字呢,朱敦儒說‘不行于世’這四字。晏敦復問為什么要加上,朱敦儒說墓志銘是對死者的蓋棺定論,一定要嚴謹,這是一種尊重,決不可以任意為之。朱敦儒連連稱是,隨后自己出錢出力把好朋友的文集十卷,出版刊發了。”
最后顧炎武堅持沒有把《四書酌言》寫進墓志銘,但是隨后顧炎武拿出大量時間校正了寇慎的遺著《四書酌言》,使其得以刊印流傳于世,顧炎武終于完成了對寇慎的報恩。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感激,不在嘴上,而是在腳踏實地的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