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華,馮 東,李 偉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4)
現代水利的發展不僅需要水利設施的投入與建設,也需要水利技術的提升與發展,不僅需要水利發展體制與機制的改革,也需要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的創新。建設一支數量充足、層次銜接、結構合理的水利科研隊伍需要創新當前水利人才培養模式,創建科研機構與地方大學協同育人機制。
2019 年水利部在《新時代水利人才發展創新行動方案(2019—2021 年)》中明確指出:“當前水利行業人才不夠用、不適用、不被用,已成為新時代水利改革發展的明顯短板,尤其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平臺缺乏、發展不平衡、聯合協同培養不夠、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突出,這些水利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的薄弱環節亟待破題。”針對現實問題,水利部要求各級水利部門構建人才庫、建設人才平臺,加強行業內外的對接合作,有效促進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和人才交流。
水利專業是綜合性、實踐性極強的工科專業,對學生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要求比較高。目前水利人才的培養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記憶輕應用。學生被動學習多,主動參與少。由于缺少實踐鍛煉,教學與實際脫節,造成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逐漸顯現。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是以水利基礎和應用研究為主的公益事業單位,成立于1957 年10月,在農田水利建設、水文水資源利用、水利工程監理、水利信息與自動化、水土保持研究、工程檢測與試驗等方面有著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隨著多年來對人才的持續培養,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逐漸成為水利科研人才聚集地,現有高級職稱以上人員100 人,占在職人員總數的49.02%;碩士學位以上人員112 人,占在職人員總數的54.9%。
在人才培養方面,先后成立了山東省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試驗室、濟南市院士工作站、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山東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臺。通過與山東農業大學、山東建筑大學、濟南大學等高校開展導師合作,吸引學生參與課題與工程。通過聘請院士、大學教授授課等形式,加強科教協同育人合作。
2009 年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就與濟南大學簽訂了聯合培養研究生協議,雙方利用各自在學術隊伍、技術項目、信息資料、實驗設備等的科教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培養社會需要的復合創新人才。2013 年又與濟南大學、濟南市水文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在人才培養、資源合作、課題研究、學術交流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
自2009 年與濟南大學進行合作以來,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共有10 名研究員被聘為客座教授或校外導師,聯合培養本科生、研究生50 余名。
1)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于2007 年3 月經山東省科技廳、財政廳批準,依托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建立,實驗室聘請劉昌明院士、夏軍院士、康紹忠院士、長江學者徐宗學教授等國內水資源、水環境專業頂尖的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通過重點實驗室平臺與濟南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建筑大學、山東農業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美國里海大學等多家國內外高校展開合作,先后有多名研究生參與科研活動并順利畢業,詳見表1。

表1 培養學生統計表
2)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成立于2020年,通過與武漢大學合作,1 名博士后順利出站并取得多項科技成果。
3)山東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2 年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申請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與中國科學院、河海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建筑大學等高校簽訂了人才聯合培養協議,現有5 名博士后在站。
4)濟南市院士工作站。為了提高科研水平,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經濟南市政府批準建立了濟南市院士工作站,聘請了劉昌明院士、夏軍院士、張建云院士做技術顧問,通過不定期的授課普及先進的水利科研知識,并對科研課題進行技術指導。
通過發揮科研機構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通過引導學校學生參與科學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科研隊伍后續發展儲備了力量。通過先期培養,具有科研思維和科研技能的人才能較快地成為科研工作的主力和骨干。
通過項目合作、雙導師制加強科研機構與高校的合作與交流,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和資源可以成為高校的教育資源案例,引入課堂,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增強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豐富前沿學科知識的傳授,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通過對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與濟南大學協同培育人才情況的調查,學生與科研人員一起做課題、干工程,可以接觸到真正的科研工作,在科研氛圍中接受學術思想的熏陶,學生的創新意識明顯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表達能力均得到提高,申報專利、發表論文的能力也有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鍛煉。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與濟南大學聯合培養的學生畢業后有的考入流域管理服務中心、水文中心等省級水利事業單位或水發集團、水利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有的考入濟南市水利局、德州市水利局等地市水利管理單位;有的申請就讀了博士研究生;有的直接入職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用人單位普遍感覺畢業生總體素質較高,綜合能力較強,能夠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多數畢業生在工作3~5 年后即可起到骨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