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原
(山東高速城鄉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水利工程建設任務艱巨,施工條件復雜,對工程進度和質量安全都有較高要求。當前水利安全生產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涉及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規范性文件內容繁雜,缺乏與具體行為或狀態對象的關聯梳理,導致各從業人員尤其是基層人員難以快速精準搜索到與某個對象有關的相關條文規范。二是水利生產經營單位對水利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六項機制”相關政策文件不熟悉,未能理解其與安全生產標準化、雙重預防體系、五體系等的關系,導致從業人員落實執行效果不佳。三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輔助手段,安全管理效能低,難以滿足當前形勢要求。
水利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六項機制”主要包括風險查找、研判、預警、防范、處置和責任等環節。1)查找機制是從水利工程施工、設施設備、人員行為、管理體系和作業環境等方面全方位辨識危險源。2)研判機制是采用相應的評價方法,研判確定危險源的風險等級。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低風險,用紅、橙、黃、藍色標示,根據動態變化及時調整。3)預警機制是采用人工和自動化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對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險情實施預警。4)防范機制是從制度、技術、組織等方面,制定并落實防范措施,綜合運用隔離、個體防護、設置監控設施等手段,達到消除降低風險的目標。5)處置機制是通過應急預案、應急演練和應急處置將事故消滅在萌芽階段,避免造成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6)責任機制是在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基礎上,嚴格安全執法,嚴肅責任追究,加大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
1)系統的兼容性。雙防系統需要保障與原有系統功能的兼容性,即保留原有安全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升級擴展。
2)系統的可擴展性。系統應該具有良好的擴展性,以確保在需求發生變化,或與其他系統進行集成時具備快速開發和部署的能力。
3)系統的安全性。系統的關鍵數據應根據重要程度進行不同級別的加密,網絡盡可能采取內網部署,部署環境應安裝各種信息安全保障軟件以保障關鍵數據和系統運行的安全性。
4)系統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系統使用者為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法人或施工企業基層生產和管理人員,系統中的各項功能應盡可能操作簡單便利,人機界面友好,滿足一線安全管理的需要。
1)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即查找機制和研判機制,是“六項機制”系統的核心模塊之一,主要目的是實現對風險的辨識、評估。首先要對風險管控的對象和范圍進行識別,對于線性工程來說,其特點是線路較長、工作面廣。風險點管理要根據水利施工管理特點,按照場所區域、設備設施、作業活動等功能獨立的單元進行風險點劃分。進行風險點排查時,按不同劃分類別,確定各風險點名稱、類型、可能導致事故類型及后果、責任單位等基本信息。
2)風險數據庫管理。主要是用來統一存儲管理辨識出的各類風險,主要分為風險數據庫綜合管理、專項風險辨識兩個部分。
3)風險評估模塊。主要包含對風險辨識進行評估和對風險點進行評估。常用的風險評估和分級方法是矩陣法和LEC 法。此外,在項目方案調研初期,項目團隊提出建立一種動態安全評價模型。實現動態安全評價模型,可根據風險、隱患和其他檢測監控系統數據實現對水利建設項目的動態安全評價。
4)隱患排查治理。包括隱患排查、隱患閉環管理和隱患統計分析及不安全行為管理4 個部分構成。隱患排查治理的流程是首先進行隱患的錄入,錄入后該條隱患會發給相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進行整改,整改完畢后進入隱患復查流程,通過復查的則隱患被消除,閉環完成。隱患整改部分實現責任單位的任何一個用戶都可以看到錄入的隱患信息,責任單位完成隱患整改后,處理隱患信息狀態為已整改,進入隱患復查環節。責任單位也可以對責任落實不當的隱患信息進行退回上報,退回后,隱患查處人修改隱患信息后重新提交,進入整改流程。隱患整改之后,可根據項目安全管理實際,由安監人員或查處者本人進行復查,復查合格,隱患閉環存檔,復查不合格,該隱患再次進入整改流程,并進行預警。
5)安全生產檢查。實現從上到下的多級分項檢查,從下發檢查通知到被檢查單位接收,形成檢查表和檢查問題告知書,由被檢查單位提交整改報告,到最終整改驗收的安全生產檢查全流程記錄和管控。
1)傳感器。將項目現場已有的各類監視系統數據接入系統,在風險預警功能中,實現對這些實時數據的采集、讀取與分析、預警等功能。并可進一步引入水位監測等其他傳感器,以優化系統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
2)攝像頭監控。將工作區內攝像頭通過標準協議接入到系統中,實現攝像頭畫面實時監控。針對特殊區域攝像頭設置拌線(或區域),用來實現拌線(區域闖入)報警。特殊重點區域通過識別功能來辨別進入人員是否為本單位工作人員,也可用來監控工作人員在工作時是否有違章操作。
3)第三方監控數據。通過對接泵站計算機監控系統,根據系統中設置的預置,來實現設備狀態的實時監控及預警。
在系統架構方面,系統實現三級架構,分別是公司總部、項目部和末端機構(科室,班組等基層單位)。核心應用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部署在調水中心IDC 機房,在管理站部署二級服務器,實現數據的緩存和個性化功能定制,在末端機構則可以通過PC 和智能終端等訪問系統。
通過“六項機制”管理平臺在蘭陵縣向陽閘在建工程的實際應用,共辨識重大危險源6 個,一般危險源36 個,借助平臺繪制完成繪制工程危險源風險四色分布圖,采取視頻監視的方式對危險源的狀態和進入危險區域人員進行實時監控,在施工現場設置了重大危險動態公示牌、危險作業風險告知牌、安全警示標志等126 個風險告知標識,累計排查整改各類隱患130 余條。
通過“六項機制”信息系系統的建設運行,規范了安全管理的流程,使安全工作實現了標準化。單位總部可以通過平臺全面掌握安全生產底數和生產運行安全狀況、危險有害因素、隱患排查治理、危險源監控等情況,及時發現和糾正違法違規行為,推動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升本質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