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忱

成為寵物寄養家庭,既可以體驗養寵物的樂趣,又可以為這些在收養所已注冊的流浪貓狗提供居所,等待它們找到最終歸宿。
我家的后院,有一個菜園子。因為我們處在北美種植第十區,氣候適合全年種植,所以每年冬天,我都會無法控制地買很多不同的種子。這一年,我買了貓薄荷的種子。當我朋友得知我從種子開始種貓薄荷時,他驚訝地問,“你買這個干什么?”當時我只是覺得好玩,但不久后,我就知道了真正的答案——交朋友。
貓薄荷其實也沒長多大時,我就發現它被糟蹋了。為了抓住真兇,我時不時望出窗外,希望可以抓個現行。一天,當我在院子里移栽番茄苗時,聽到了一串輕盈的腳步聲,聞聲望去,看到了一只黑白奶牛貓,它直奔貓薄荷而去,熟練地撲倒,伸展,揉蹭。我慢慢接近,它也沒害怕,豎著尾巴,跑了過來,蹭我的褲腿。
誰也沒想到,這次的相遇,成了我被這只貓PUA(精神控制)的開始。
我從小就喜歡動物,卻從來沒有養過寵物。在有了自己的家和房子后,我們立刻成了動物寄養家庭。我玩兒心大,養了寵物怕被牽制,沒法遠行,而作為寄養家庭,既可以體驗養寵物的樂趣,又可以幫助這些在收養所已注冊的流浪貓狗提供居所,等待它們找到最終歸宿。我聯系的非盈利組織是Best Friends Animal Society LA(最好朋友動物協會,洛杉磯以下稱BFAS)。該組織致力于在加州以及全美國在2025年結束收容所對流浪動物的安樂死處理,創造一個尊重并同情動物的社會。要知道,還是有部分地區,對部分流浪動物進行安樂死。這是誰都不想看到的。
在申請作為寄養家庭時,我們需要填寫申請表,合格后,會上課、答題,填家庭問卷。包括家里是否已經有寵物,或我們想要什么性格的寄養寵物。這些都是為了能給動物和寄養家庭提供最安全也最適合的配對。寄養時,BFAS會免費提供所有寄養家庭需要的物品:食物(干、濕)、籠子、貓砂、拾便袋、毛毯、玩具和藥品等。他們的資金來自多個機構和個人的捐贈。他們的網站公開透明,會說明,每年的受贈金額都用來做了什么,收容了多少動物,幫助多少動物找到寄養家庭或永久家庭,為多少動物做過絕育等等。在每一頁的報告中,還會有一只被幫助的動物的故事。無不讓讀者感到這是一個有愛心和人情味的公司。作為寄養家庭,不需要花一分錢,只需要提供一個家和無盡的愛,最后再填一個報告,根據寄養這段時間的觀察,寫下寵物的性格、喜好、變化,以便于BFAS幫它們找到新的家。當然,還有鏟屎和撿屎這種我們必做的分內之事。在寄養前,收容所一般都已經給動物們驅過蟲,做過絕育,所以也無須擔心寄生蟲和傳染病。
2017年春,萬物復蘇。我們第一次寄養的是兩只小奶貓:小黑貓Blueberry(藍莓)和小橙貓Banana(香蕉)。看著它們在陽光下互咬玩耍,順著褲腿爬上我的肩膀,在我腿上靜靜地睡覺,小小的身子上下慢慢起伏,讓我這個從未養過寵物的人“母愛”爆棚,就想一直這樣看著它們,希望它們不要長大。然而,美好總是很短暫,小奶貓最易被領養,我們只照顧了8天就要把他們還回BFAS。我們是不允許知道收養家庭的信息的,所以也無法得知它們的去向。此做法是為了保護收養家庭,也可以理解。那之后,家里好安靜,沒有小肉墊在地板上奔跑的聲音,沒有彌漫在家中貓糧的味道,也沒有小爪子嵌進肉里的疼痛。

我們有些失落。于是在不久后,我們決定寄養一只狗。它是一頭名為Chamomile(洋甘菊)的中型比特犬。
很多人都認為比特犬是惡犬,我在這里不做斷定。我們住在墨西哥人比較多的區域,他們習慣養比特犬來斗犬和看家,所以流浪或走失的比特犬比其他地區的多。尤其是美國獨立日之后第二天,被煙花嚇跑而閑逛街頭的狗狗就更多了。我的隔壁鄰居養的就是一只比特犬,兇猛至極,凡有人經過,必定被它的突然吼叫嚇一大跳。以致大家都繞著鄰居的房子走。
既然洋甘菊是BFAS給我們配對的結果,我就相信他們的專業性。雖然一開始還有些顧忌,但在BFAS的操場上試遛了它一圈后,我就已經愛上它了。它改變了我一直以來對比特犬的認知。它生性溫順、體貼、不鬧、也不吵,從來不會大叫,幾乎不出聲音,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躺在我們旁邊,睡覺,或用深情地眼神一直看著我們,遛它的時候也不會使勁拽繩子。洋甘菊剛做過絕育,肚子上的傷口有時候還會流膿,BFAS給它配了抗生素,一周后,它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跟它在一起的兩周里,我們并沒有怎么照顧它,更多的是互相的陪伴,我也更加能理解為什么很多人把寵物當作家人一樣相處。它們給的愛更純粹,無條件。我們只需真心對待它們就足夠了。
因為要遠行,只能把洋甘菊送回BFAS,當我把繩子遞給工作人員的時候,心里酸酸的,也許以后都不會遇到像它這么乖的狗了。后來聽說它被好心人領養了。6年過去了,有時我還會想起它。
洋甘菊之后,我們又寄養了幾只貓,兩只狗,其中幾次還是幫朋友代養幾天。每次的體驗都不同,而大部分也只是養了一周就要還回去,印象并不深刻。那幾年間,我從“動物媽媽”,變成了真正的媽媽。然而,人就是這樣,好了傷疤忘了疼。孩子在兩歲多時,我剛剛從那暗無天日的帶娃時光中走出,就又打起了寄養一只貓的主意。
寄養的優越性就在這里:避免有些家庭一時興起,領養了寵物,卻因種種原因無法繼續喂養,反而把動物遺棄。寄養家庭可以和不同的動物磨合,如果遇到合適的,也可以直接領養。通過BFAS,領養貓咪只需25美金,6月齡以下的小狗是150美金,大點的狗是100美金。這絕對不是買寵物。
購買寵物在美國是不被鼓勵的,因為有購買就有傷害。大部分被售賣的寵物,有著人們喜歡的“純血統”的特殊樣貌和性格,而它們都是通過繁育者或機構(很多為非法)大量繁育出來的。這些貓狗的生活條件極其惡劣,狗媽媽和貓媽媽只能在狹小的籠子里懷孕、生產、喂養,然后再懷孕,繼續這種惡性循環,直到它們無法再懷孕。當它們不再有利用價值,就會被繁育者丟棄,或者直接“銷毀”。很多養寵物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心心念念、愛如家人的純血統寵物,是通過如此殘忍的手段繁育出來的。而純血統,對某些寵物來說,往往是痛苦的,它們很有可能會有心臟、骨頭、呼吸系統的遺傳疾病。當人們購買寵物時,就鼓勵了這種殘忍的行為。而領養的寵物,很多是在這些地方被解救出來的動物。如果人們停止購買,沒有利益可圖的繁育者便不會再虐待動物了。
領養也比購買寵物便宜很多。如果購買,平均要500—1000美金一只。而領養,就便宜很多。有時候一起領養好幾只,也可以優惠。因為收容所的目的,就是要給動物們找一個溫暖的家,并不是賺錢。
在收容所的寵物,只有極少數是問題動物,很多是因為人類的因素變得無家可歸,比如搬家、離婚、經濟狀況等,所以絕大部分都經受過家庭訓練或專人訓練。它們更親近人,不會隨地大小便。收容所的工作人員通過每日的照顧和觀察,也會記錄下這些寵物的性格和歷史,使得收養家庭更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寵物。而繁育者只想把寵物們如商品一樣盡快脫手,像絕育,打疫苗這些虧本的事,他們是絕對不會做的。
娃四歲的時候,我又忍不住寄養了一只德國牧羊犬Rose(玫瑰)。這是我們養的最大的犬類,家里有小孩的我,心里有點怵。這回是通過BFAS的合作收容所Philozoia寄養的,由于收容所的地點離我家實在是太遠,我們就懶得去拿免費的食物和必要品。我才體會到,養寵物的開銷比想象中大很多。狗糧不必說,還有零食、玩具、拾便袋,統統要自己花錢。幸好看病和買藥還是通過收容所,省下幾百美金。玫瑰在我家待了整整半年。它剛來很害羞,掉了一地毛,多到估計能做一雙毛拖鞋。它很聰明,能聽懂簡單的指令,如“坐下”“站起來”“跳”等,但就是聽不懂“不要跑!”,只要一出門,就撒歡兒般奔跑,不管是誰牽著它,都能給帶個跟頭。收容所有規定,只要還未被領養,這狗就是他們的財產,所以不可以松開牽引繩,不可以帶去狗狗公園,如果與其它狗互動,要跟他們申請。但收容所也是個甩手掌柜,定了一大堆規矩,卻沒怎么跟進玫瑰的狀態,也沒有積極幫它找下家,畢竟我這個冤大頭寄養家庭,在花自己的錢,養他們的狗。
在此期間,我為玫瑰在社交平臺上宣傳了無數次,帶它去見了兩次想領養的人,都無下文,直到圣誕節前夕,我們終于給它找到了一戶善良的人家,也許這就是它收到的最好的圣誕禮物吧。
家里有院子,經常會有訪客。有一只大肚子的玳瑁貓經常來偷偷吃食。它總是鬼鬼祟祟,也從來不跟人互動,這種貓,英文里叫“feral”(野貓),而與人互動的鄰里貓,叫“stray”(流浪貓)。在消失了大概兩個月后,有一天,玳瑁貓帶了5只小貓出現在我院子里。我們欣喜若狂,每天就趴在窗戶前看小貓一點點擴大自己探索這個世界的范圍,也熟悉了玳瑁呼叫小貓的叫聲。每次玳瑁叫完,小貓就都跑向媽媽,爭相吃奶。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某天早上我還看到小貓們進食,到了下午,5只小貓全部不見了。我和丈夫分析,附近天空總盤旋著兩只紅尾鵟(kuáng)(像鷹的一種猛禽),小貓可能被叼走了。
為了杜絕小貓再次失蹤,我開始“無情地”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給院子里能抓到的流浪貓做絕育。美國有不少這種免費或便宜的動物絕育中心,統稱TNR(Trap-Neuter-Return)(捕捉—絕育—送回)。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養寵物的經濟基礎,但這并不能阻擋愛動物的熱情。很多熱愛動物的人士,會把家附近的貓狗(大多是貓,美國流浪狗很少見)送去絕育,從而減少流浪貓的數量。我就是其中一員。如非后期需要用藥,絕育中心對流浪貓完全免費,對家貓也比其他機構便宜了將近10倍。因為免費,排期較久。預約前要先看視頻學習如何捕捉,之后的注意事項等等。預約日期前幾天,要先拿籠子。

流浪貓被捕捉后會被送到絕育中心,手術后會被剪去耳朵尖。

哥倫比亞麥德林,當地寵物們被主人帶來集體做絕育手術。
抓貓是最令我膽戰心驚的事,我把籠子放在它們經常出現的地方,報紙鋪底,吞拿魚罐頭做誘餌。突然,籠門掉落的聲音從窗外傳出,抓住了!我興沖沖地跑到籠子前,看到是經常來院子玩兒的小黑,此時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兒了,趕忙把籠子蓋住,免得它看到我,心生怨恨。它需要在我家斷食過夜一晚,也是哀嚎聲中度過的一晚。它一直都很信任我,沒想到今天被抓到籠子里。它不停地撞著、扒著籠子,鼻子上的皮毛被刮壞,露出了紅色的傷口,爪子也開始流血。但為了它以后的貓生,我還是狠心讓它繼續哀嚎下去。我們被要求如果沒有抓到貓,在睡覺之前要把籠子拿回家,以免后半夜貓入籠,卻無人知道,這很容易把貓至于危險境地。就在我打算出門把籠子拿回屋時,籠門再次掉落,這回是玳瑁媽媽。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把貓送到絕育中心。就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它們的貓生開啟了新的篇章。由于是流浪貓,統統都會剪去耳朵尖,這樣鄰里就知道這貓做過絕育,便不會二次抓捕。
從2017年到2023年,我們一共寄養過14只寵物,經歷了很多,也接觸了許多非盈利機構。大家都用自己的綿薄之力,保護著我們所愛的動物。看一個社會是否成熟,就要看他們對待弱者和動物的態度。
(責編: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