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英 劉帥霞 高順成


摘? ? 要:產業集聚和產業集群的發展增加了企業對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產業集群的發展倒逼高校從發展專業集群的視角培養應用技能型復合人才。應用型高校只有大力發展專業集群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滿足產業集群壯大形成的人才缺口。發展專業集群對提升高校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技能具有重要意義。建設專業集群、培養應用技能型復合人才,應重點做好:圍繞學校辦學特色,做好專業集群頂層設計;立足專業集群,建設行業學院;依托專業集群,試行書院制改革;強基固本,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制度保障,完善配套機制。
關鍵詞:專業集群;建設經驗;應用型本科高校;復合人才
中圖分類號:G4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3)10-0001-04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高質量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彰顯了高質量發展的極端重要性。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人才,培養高質量人才離不開應用型高校。近年來,國內眾多普通高校逐步向應用型轉型,大力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以適應國家經濟新常態,而產業集群的發展又倒逼應用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專業集群成為首選。河南工程學院于2007年由原煤炭部直屬院校的原鄭州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和原河南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現有60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法學等學科門類。作為河南省重點建設的“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立項建設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河南省整體轉型發展試點院校,河南工程學院學科專業圍繞紡織、煤炭兩個行業,借助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建設的東風,以專業集群建設為抓手,狠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在專業集群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人才培養質量、辦學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圍繞學校辦學特色,做好專業集群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理論源于系統工程學,是指建設一個新系統需要從整體角度統籌考慮各個子系統間的關系,從頂層開始、自上而下設計系統藍圖,指導具體的工程實踐,避免頂層規劃和底層實施之間因系統對接、溝通不暢等原因帶來系統本身不兼容和資源浪費現象[1]。紡織服裝和煤炭開采是河南省傳統的支柱產業,在解決就業、增產創收、助推河南省經濟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表1為2021年河南省三大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指標。
由表1可知,在全省行業中,煤炭、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三大行業單位數、從業人員數、年利潤總額和資產總計在全省占比均在7%以上。尤其是在就業方面,全省每100個就業崗位,平均有13.69個崗位是由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紡織業和紡織服裝服飾業提供,煤炭、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三大行業在解決河南省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6年,河南工程學院進入河南省首批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示范校建設名單。2021年,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關于擴充遴選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的通知》,河南工程學院等9所示范校進入示范校二期建設。早在2019年,為加快推進示范校建設,河南工程學院堅持以省內區域紡織服裝和煤炭產業集群對接紡織服裝和煤炭產業鏈,分析行業人才需求趨勢和特征,調整專業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方案,組建專業鏈。河南工程學院發揮學校在電子商務、機械制造、計算機、建筑安裝和電子信息等專業領域的師資和人才培養優勢,以紡織服裝和煤炭產業為龍頭,深入河南省重點煤炭企業,周口和商丘等地市的骨干紡織、服裝服飾企業,平頂山、安陽等地市的建筑裝配、電子信息和機械制造企業展開實地調研,切實了解企業用人需求、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建議等關鍵信息。河南工程學院立足已建專業鏈,最終確立重點建設紡織服裝、電子商務、智能制造、裝配式建筑4個應用型專業集群。其中,紡織服裝專業集群以紡織工程專業和服飾設計與工程專業為核心,專業鏈涵蓋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輕化工程、服飾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軟件工程8個本科專業,重點服務現代輕紡及部分新興戰略產業。電子商務專業集群以電子商務專業為核心,專業鏈涵蓋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服裝表演、數字媒體藝術、視覺傳達設計、物流管理、市場營銷7個本科專業,重點服務服裝類電子商務產業。智能制造圍繞煤炭和機械制造行業搭建專業集群,專業鏈涵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器人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智能采礦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8個本科專業,重點服務礦山智能開采的智能制造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產業。裝配式建筑專業集群以土木工程為核心,專業鏈涵蓋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測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工程造價、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物聯網工程8個本科專業,主要服務高性能與綠色裝配式建筑材料研發與應用、新型(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設計與施工等產業。
三、立足專業集群,建設行業學院
顧永安教授指出,專業集群是適應現代產業需求、集聚優勢教育資源而形成的專業組織形態[2]。面對產業轉型升級,高校培養的人才行業不需要、行業急需的人才高校培養不出來,人才供需瓶頸凸顯。行業學院因具有對行業人才需求的快速反應機制、自身主動協調機制、自我創新機制等優勢,借助行業與高校資源共享、風險共擔、人才共育等途徑,實現行業需求與高校培養一體化,從而有效解決了這一瓶頸[3]。為更好地適應行業需求,河南工程學院吸引優質企業加入學校人才培養隊伍。河南工程學院與區域紡織、服裝服飾行業龍頭企業河南豫發集團有限公司共建河南工程學院錦榮服裝學院,依據集團對行業人才需求的一手信息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依托電子商務專業集群,河南工程學院與洛陽鴻卓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建河南工程學院鴻卓電子商務學院,引入企業資源改革學校電子商務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和課程體系。依托裝配式建筑專業集群,河南工程學院與河南遠大裝配式建筑有限公司共建河南工程學院遠大宜華建筑學院,校企共同引領河南省裝配式建筑發展方向。
在以專業集群為引領的行業學院帶動下,商學院、外語學院、經貿學院等二級學院挖掘自身優勢,先后創建了鈞泰物流學院、豫尚緣外語學院、同心圓經貿學院等行業學院,拓寬了學生就業和實踐實習渠道。
四、依托專業集群,試行書院制改革
古代書院秉持“修身養性、以人為本、傳播文化、道德育人”的理念,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大國文化自信起著重要作用。進入21世紀,國內眾多高校掀起了書院制改革熱,積極探索復合型人才培養新模式、創新高校教育管理體制[4]。經過多年的發展,學者普遍認同現代高校引入書院制管理模式[5]。河南工程學院依托電子商務專業集群,成立河南工程學院知行書院,圍繞紡織服裝產業鏈,進行應用型人才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導師指導專業化為標準,引入學業導師制管理模式,為本科生配備學業導師。河南工程學院以服裝網絡營銷為創業鏈條,搭建知行書屋、知行學堂、知行工作坊、知行咖啡等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由學校、學院和書院三方對納入書院制管理的學生進行共育、共管。探索社區服務便捷化、課下學習成長多樣化培育理念,構建“理想信念、智育提升、素養養成、創新創業、實踐服務”五大課程模塊的第二課堂,專職教師為學生提供專門化技術指導。開辟專門空間、配置必要設備,設立藝術修養培育室、發明創造活動室、讀書室、研討室等專門教室,方便學生課余時間到藝術修養培育室學習琴、棋、書、畫,到發明創造室動手搞發明創造,到讀書室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到研討室高談闊論,使每個學生真正體會并踐行“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家國情懷。
五、強基固本,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落實本科教育政策的依據和“施工圖”[6],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和本科教學工作重要的指導依據[7]。為促進專業集群內專業融合互通,河南工程學院《2022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性意見》中,明確要求每個專業集群的核心專業必須與企業、集群內相關學院共建5門核心課程、改造一二門傳統課程,與企業共同開發一二門共建課程,同時編寫對應的自用教材,將行業最新發展趨勢、人才需求技能培訓等相關內容納入自用教材。
根據上述要求,電子商務專業集群與行業學院、協作企業、集群內關聯學院共建了“電子商務概論”“網絡營
銷”“跨境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產品推廣與策劃”“服務體系設計方法與工具”“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商務英語”等課程;智能制造專業集群共建了“智能制造專業導論”“智能礦山導論”“計算思維”“電工電子技術”“精益生產”等課程;裝配式建筑專業集群共建了“裝配式建筑土木工程概論”“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等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集群內核心專業骨干教師集體研討,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跨專業建立課程組,制定課程大綱。
六、加強保障,完善配套機制
2020年,顧永安教授指出,當前一些高校專業集群建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尚未建立健全專業集群建設的管理制度體系[8]。為確保集群建設有堅固的體系保障,學校制定了《河南工程學院專業集群建設方案》,成立了由校領導、行業協會領導、產業骨干企業專家、專業集群核心專業所在學院院長組成的專業集群建設指導委員會。實行委員會領導下的群主負責制,群主由集群核心專業所在學院院長擔任。群主負責定期召開群內相關專業工作研討會和工作推進協調會,統籌協調集群建設項目、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等工作。學校統籌協調決策專業集群規劃,教務處負責專業集群的遴選組織和建設管理工作,對申報與遴選、建設經費使用、實施效果等方面進行監控和評價,統籌協調專業集群建設工作。
(一)設定二級學院主體責任,全權承擔專業集群建設任務
每個專業集群的核心專業所屬的二級學院是專業集群建設和管理的直接責任部門,由其直接負責落實集群建設的各項任務,制定集群建設項目的具體方案,將集群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與實驗室、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等統籌安排、協同配置。承擔專業集群建設的紡織工程、服裝工程、安全工程、管理工程、土木工程等方向教學任務的專業課教師定期到河南省內著名的紡織服裝企業、煤炭企業、建筑企業參與企業生產流程再造、精益生產設計、工程勘測設計、運營維護等現場管理工作,努力豐富教師生產實踐經驗。經過多年建設,各專業集群師資隊伍初步形成了由專業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和專任教師、老中青教師合理搭配的教學梯隊,在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取得了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
(二)設立專項資金,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學校設立學科專業集群建設專項資金,每個專業集群經費支持不低于1 000萬元,支持各學科專業集群開展行業調研和管理工作。對于學科專業集群建設所需的教學儀器、實驗設備等,優先納入學校購置計劃。在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學校建造了精益制造實驗車間、裝配式建筑實驗室、跨境電商運營實驗室、電子商務網上直播實驗室等眾多實踐教學平臺,為提升學生應用技能奠定了物質基礎。
(三)設立群主,嚴格執行群主負責制
優化課程設置、組建優質課程群和優秀教學團隊是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的重要手段[9]。在教學工程項目、教學研究項目、學科競賽等立項方面,由群主統籌,學校重點支持。學校定期對各學科專業集群建設的進展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并根據考核結果和建設績效,在相對穩定支持的基礎上實現動態調整,對建設成效顯著的學科專業集群加大投入。河南工程學院成立集群的3年來,專門立項校級工程項目、教學研究項目30余項,主持編寫適應集群教學需求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實際的自編教材6部,扶持師生參加國家級、省級等各級各類學科競賽200多項,力行書院成功進入2022年河南省高校書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示范書院建設名單。
(四)設立學校“教學教研”專項,加大教研支持力度
為防止集群建設脫離發展實際,學校隨時把控行業發展趨勢,及時了解行業人才需求動態,確保理論與實踐教學緊跟行業需求,在教學教研項目立項方面列出教研專項,重點支持有關集群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學校設立了校級自編教材研究、專業集群建設研究、集群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集群師資力量管理與能力提升研究、學校企業行業協會政府共建專業集群聯動管理研究等教學研究專項。
(五)逐步形成河南工程學院專業集群辦學特色
傳承行業和地域優勢,搶抓轉型發展機遇是地方高校發展的新契機[10]。如黑龍江大學為解決黑龍江省本土人才外流、對俄金融人才需求緊缺問題,積極打造外向型專業集群建設平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特色[11],其集群建設經驗值得兄弟高校學習。為充分發揮學校優勢,形成自我特色,河南工程學院在3年多的專業集群建設過程中,廣泛調研,博采眾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立足區域,對接產業需求;強化學科交叉,推動專業融合;強化資源共享,凸顯辦學特色。
七、專業集群建設效果
(一)探索了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電子商務專業集群與河南進口物資公共保稅中心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河南保稅集團”)簽訂校企合作項目,以專班形式為河南保稅集團培訓跨境電商方向的學生100名。河南工程學院與鄭州名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校企合作協議后,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積極參與,利用馬幫ERP(跨境電商服務系統)在B2W平臺(巴西站)做跨境電商選品工作。河南工程學院與鄭州我為峰商貿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亞馬遜(北美站點)跨境電商(FBA)運營培訓工作,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及學生跨境電商平臺運營能力。借助各電商節,河南工程學院與杭州眾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贏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保稅集團、海爾集團等公司開展校企合作,共同推進學生校內實習實訓工作,參與專業有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和商務英語,3年來,參訓學生超過1 000人。通過產教融合,逐步形成了“國內電商+跨境電商”全鏈條、全過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紡織服裝專業集群聚焦科技、時尚、綠色的行業新定位,凝練多功能紡織纖維的微結構調控與制備技術、高端紡織品制備技術、紡織品綠色印染技術、中原服裝智慧設計與裝備制造研究,成為政府、行業、企業的產業智庫和成果轉化基地。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與平頂山神馬簾子布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尼龍新材料全流程實驗室”、與平頂山神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及技術培訓協議、與鄭州豫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紡織工程專業與江蘇恒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臺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成立企業冠名班;輕化工程專業與鄭州鴻盛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辦了“鴻盛數碼印染班”;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依托河南豫發集團有限公司、新鄉市新科防護科技有限公司組建“錦榮人才培養創新班”“新科冠名班”。集群建設以來,各種冠名班為企業輸送對口人才1 000余人。
(二)推動了河南省建筑行業生產方式的創新轉型
依托裝配式建筑專業集群,完成了5部河南省工程建設標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工人職業技能標準》《建設工程試驗員職業標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現場專業人員職業標準》《建設工程見證員職業標準》《建設工程取送樣員職業標準》,極大地推動了河南省建筑行業向裝配式生產創新轉型。
(三)提高了參與集群建設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
2020—2022年,作為集群核心的紡織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和電子商務等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維持在95%以上。但在集群建設初期,服裝表演、商務英語、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等入圍集群建設的本科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并不理想,在集群建設的帶動下,這些專業的就業率得到明顯提高(表2)。
八、結束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專業集群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河南工程學院歷來重視基于紡織服裝和煤炭開采行業的專業集群建設,做好頂層設計,以集群建設為抓手,立足行業學院和書院資源,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自編特色教材、建設服務行業的精品課程等教科研項目,每個集群打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學團隊;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優化了服務集群的重點實驗室、實驗用生產車間等實習實踐教學平臺,優化了全校教學資源。一系列建設措施有力地帶動了全校教學改革,彰顯了“頭雁效應”,提升了學校辦學質量,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吳敬璉.“頂層設計”的誤讀[J].商周刊,2012(11):83-85.
[2]? 張日希,顧永安.地方本科高校專業集群布局與建設的探索與思考:基于常熟理工學院的案例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1):27-34.
[3]? 王繼元.行業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J].江蘇高教,2019(3):71-74.
[4]? 李正,項夢丹.高校書院制育人機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110-116.
[5]? 龍躍君.書院制融入我國現代大學的價值探討[J].大學教育科學,2018(5):50-54.
[6]? 陳磊,李楓,沈揚,等.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時代潮流、實踐路徑及其保障機制研究[J].江蘇高教,2021(7):65-69.
[7]? 林文雄,黃炎和,許麗英,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深化本科教學改革:福建農林大學開展2011級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定)工作[J].中國大學教學,2012(3):72-74.
[8]? 顧永安,范笑仙.應用型院校推進專業集群建設機制創新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8):25-33.
[9]? 王選飛,梁珊.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探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77(1):70-72.
[10]? 楊小林.對接產業集群? 推進產教融合? 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洛陽理工學院轉型發展試點的探索與實踐[J].河南教育(高教),2015(5):23-25.
[11]? 任嘉嵩,焦方義.基于外向型專業集群平臺的黑龍江省對俄金融人才外流問題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73(12):11-12.
收稿日期:2023-02-0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03-01
作者簡介:李利英(1968—),女,河南南樂人,河南工程學院校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2022年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適應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專業群建設研究與實踐”(豫教〔2023〕02996)、“產出導向、能力本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豫教〔2023〕02998);2021年度河南省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新文科視角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集群建設路徑及保障體系研究”(2021JGLX096);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專業集群背景下書院制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2021SJGLX556);河南省課程思政樣板課“工程經濟學”(2022KCSZKC001);河南工程學院一流課程“工程經濟學”(2022YLKCH14)、教改項目“基于一流課程建設的應用型高校學生滿意度研究”(2021JYYB017)(2022KCSZZX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