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蘭 陳敏 通訊作者
(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糖尿病為內分泌代謝疾病,屬于我國發生率較高的慢性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證實,我國糖尿病患者約為1.298 億,成年人中約有50%血糖指標異常。臨床中在確診糖尿病、判斷疾病嚴重程度或是制定治療方案時,都需要將檢驗指標作為判斷依據,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糖尿病檢驗指標有哪些。
機體的血糖水平持續異常,會增加相關疾病發生的風險,如心腦血管疾病、腎病等,同時會導致身體多處器官的損傷,嚴重并發癥如糖尿病足和視網膜病變,甚至會導致患者殘疾,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危害性極大。及時檢查血糖,早診斷早治療,能減少并發癥發生的風險,降低糖尿病的不利影響,促進患者提升生活質量。
糖尿病的檢查指標很多,醫生會根據患者的不同身體狀況進行匹配,確保獲得最具價值的檢查結果,指導臨床治療。常用檢驗指標主要包括:
生化檢查
1.血糖:血漿中的葡萄糖具體含量統稱為血糖。一般情況下,指尖血糖值雖能在短時間內得知血糖檢測結果,但準確性欠佳,無法作為判斷糖尿病的根本依據。臨床診斷過程中,多通過穩定的靜脈血值判斷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但缺陷是很容易出現一種暫時性血糖升高現象,此情況不能完全說明患者血糖升高,需待患者情況穩定后再予以復查。

2.糖化血紅蛋白:部分特殊分子與葡萄糖通過非酶促反應結合而形成糖化血紅蛋白,該過程較緩慢,所以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映血糖水平和長期血糖控制情況。初期治療階段3 個月檢測1 次,治療達標后6 個月檢測一次即可。要注意的是,糖化血紅蛋白無法反映血糖波動情況,當糖化血紅蛋白達標時并不代表血糖也達標,而且多種疾病對于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結果都會有影響。
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是一種葡萄糖負荷試驗,可以檢測機體對血糖的調節能力,判斷受檢者是否存在糖調節異常及糖尿病。在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前一晚,患者應保持空腹10 個小時左右,并在早晨抽取靜脈血,將葡萄糖粉溶于溫水之中,分別在服用糖前和服用后半個小時、1 個小時、2 個小時和3 個小時取靜脈血檢驗測糖。
4.胰島功能測定:測定不同時間段的胰島素水平,能了解胰島細胞的分泌功能,判斷糖尿病的類型來確定治療方案。如果身體機能正常,服用葡萄糖后血糖和血漿胰島素都會上升。口服葡萄糖1 個小時后,血漿胰島素會上升為基礎值的5 倍左右,這時可達到最高值100mU/L,之后又會慢慢下降,3 個小時后胰島素水平就能恢復正常了。需要注意的是,當使用外源性胰島素時,血漿胰島素會受外源性胰島素的影響,造成檢測結果失準,這時就需要測定空腹血漿C 肽反映內源性胰島素水平。
5.糖化白蛋白:糖化白蛋白能夠反映出檢測前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體現短期血糖控制情況,對于糖尿病篩查是有用的,但對于原發疾病影響白蛋白結果者不適用。
常規檢查
1.尿糖:尿糖指的是人體尿液中的葡萄糖。腎小管具有良好的重吸收能力,對于葡萄糖的重吸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腎臟吸收能力也是有限的,其最大限度即為腎的葡萄糖閾值,當血糖濃度超過這一極限值時,一般就會出現糖尿。非糖尿病患者腎小管吸收能力相對較高,幾乎能夠消耗所有腎葡萄糖,實際檢測多呈陰性反應,而糖尿病患者腎小管吸收能力較弱,檢測結果多為陽性反應,血糖水平也遠遠高出標準值。
2.尿酮體:尿酮體是人體脂肪代謝的產物,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適當升高會出現嚴重的代謝紊亂,脂肪分解產生過多的酮體積于血液中,從而引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出現這種情況后主要診斷方法是尿酮體檢測。需要注意的是尿酮體檢查準確性沒有保障,檢測結果會受很多因素影響。
對部分糖尿病患者進行抽樣檢查,我們可以發現,經過生化檢查,診斷準確率在95%以上,而常規診斷準確率為75%左右。那么,我們可以判定生化檢查是糖尿病診斷的主要依據和辦法。
糖尿病現在已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疾病,但是治療難度較大,病因復雜,受多種因素影響,且發病后容易引發多種病變及并發癥,致使身體器官受損。所以早期檢查的準確性較為重要,而常規檢查主要是通過對尿液中的尿糖和尿體酮進行檢測,健康人群的尿糖和尿酮體含量較低,利用常規檢查無法獲得準確的檢測結果。常規檢查陽性,主要是因為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分解能力產生變化,當尿液中酮體含量較高時就說明身體出現了異常,那么就應該及時就醫。
和生化檢查相比,常規檢查有簡便快捷等很多優勢,但是也存在較多缺點:
1.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多,如高血糖患者尿液中不會出現尿糖;
2.檢測結果會受藥物影響;
3.尿液濃度影響檢測結果。而生化檢驗除能夠快速診斷糖尿病外,準確率也遠遠高于常規檢驗,所以在臨床治療糖尿病時,通常把生化檢驗作為主要的檢驗手段和參考。
各項糖尿病檢驗指標可根據情況判斷是否發生糖尿病,何種原因引發糖尿病以及糖尿病控制效果。具體診斷標準如下:
診斷指標
主要診斷方法為葡萄糖耐量試驗、血糖檢測等。這類指標通過檢測血糖平衡情況得出是否為糖尿病患者的結論。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此類檢驗指標必須嚴格按照指標檢測要求,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病因診斷指標
主要包括C 肽、胰島素檢測等,主要作用是用于判斷糖尿病的發病原因。病因診斷指標主要以胰島素檢測為依據,分泌胰島素較少或是所分泌的胰島素作用較低時都會引發糖尿病。
監控指標
監控指標主要包括糖化血紅蛋白、酮體等,作用是通過監控指標評價血糖的控制效果,而且對糖尿病的并發癥也能起到及時有效的監測。例如,通過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能夠反映糖尿病患者近3 個月的控制情況,如果糖化血紅蛋白較高,就會有較大概率發生糖尿病并發癥,須及時就醫控制并發癥的發生。如果血糖情況穩定,建議半年接受一次復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