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群
【關鍵詞】高考作文;作文立意;三維觀察;容量維度;性質維度;任務維度
每年高考語文科目結束后,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作文,而談論作文最多的則是“寫什么”的問題。這并不奇怪,因為寫什么永遠比怎么寫更重要。一道作文題“寫什么”和“不寫什么”,只靠“我以為”“我覺得”“我估計”的想當然是不行的,而按照傳統方法分析材料作文的三部分——“材料”“任務”“要求”,也是難以奏效的。如果從容量維度、性質維度、任務維度觀察其審題立意,就會發現一片嶄新的天地。
一
2023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共有七份,除了北京卷命制兩道大作文題與三道小作文題,其余六份試卷——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課標Ⅰ卷、新課標Ⅱ卷與天津卷、上海卷均各命制一道作文題。下面先就四份全國卷的四道作文題進行三維觀察。
1. 容量維度的一元與多元
這里的容量不是指文字容量(當然2023年高考作文題都進行了瘦身則又另當別論),而是指邏輯要素容量,因為有的題目只是一元要素,有的題目卻是多元要素。如新課標Ⅱ卷作文題目“自己的空間”的邏輯要素容量就是一元。
青少年“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空間,雖有“放松”“沉淀”“成長”三項,但三項不等于三元,它們之間不像數學一元、二元、三元方程中的“X”“Y”“Z”那樣是并列關系,而是邏輯鏈中的前后件關系。“放松”是前件,“沉淀”為其后件,“成長”又是“沉淀”的后件,三者結合起來構成“放松→沉淀→成長”的鏈條,一條鏈只能是一元。鏈中的三項內容,“放松”為首端,“沉淀”為中端,“成長”為末端,都不能獨立成元,而只是一元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全國甲卷作文題“科技與時間”似乎以“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為前件,以“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為后件,二者是一元中的前后件。但我們不能剝離作文題的言語表述傾向進行赤裸裸的邏輯分析,而一定要看作文題在說什么,是怎么說的。“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是轉折復句,命題并不把二者看成前后件關系,而是二元關系,只是前輕后重、前次后主而已。即“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是很好的,“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則是糟糕的。這個前次后主的二元關系,給人一種警示,因科技更好地掌控時間是一把雙刃劍。
一般說來,并列復句、選擇復句、遞進復句、轉折復句的邏輯容量都是二元,都不是前后件組成的一元;而因果復句、條件復句、假設復句、目的復句的邏輯容量都是前后件組成的一元,而不是二元。
2. 性質維度的三種呈現
這里的性質指肯定與否定,即正與反。從黑格爾與馬克思“正反合”理論來看,作文題意旨的呈現從性質角度可分為三種,一是正面呈現,即“A”;二是反面呈現,即“非A”;三是正反綜合呈現,即“A∧非A”。
新課標Ⅰ卷“好的故事”是正面呈現題意,題旨很清楚,“好故事有好作用”。以此來理解既準確又通俗易懂。全國甲卷“科技與時間”之“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則是反面呈現題意,提醒人們認識到“技術發展能更好地掌控時間”也是有副作用的。如果寫議論文,可以揭示其副作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如果寫記敘文,則可以表現副作用形成的具體情形及后果。全國乙卷“吹燈擋路”則是正反綜合呈現題意,“吹燈”“擋路”與“一花獨放”都屬于反面,“百花齊放春滿園”則屬于正面,把正反綜合起來,不難發現其題意為應當互相欣賞,共同發展,不能互相擋路與拆臺。
3. 任務維度的兩大側重
這里的任務不是任務群的任務,也不是一般作文題中所謂“要求”的任務,而是“寫什么”的任務。無論什么作文題,要么側重祈求,要么側重闡述。
祈求就是祈使、希望、要求、倡議、告誡、禁止等,指向做法。如2022年新課標Ⅰ卷作文題“圍棋三手”主要寫“應該怎么做”(練好本手方能成為妙手)與“不應該怎么做”(不應該不打好基礎,否則只能成為俗手);闡述就是分析、評價、比較、介紹、推薦、贊賞、頌揚等,指向屬性。如2020年全國甲卷作文題“齊桓管仲鮑叔”主要寫“應該是什么”(齊桓公或管仲或鮑叔應該是感觸最深的人)與“應該不是什么”(齊桓公或管仲或鮑叔之外的兩個人不應該是感觸最深的人)。
2023年全國乙卷“吹燈擋路”側重祈求,明確要求不應“吹燈擋路”,而應該互相欣賞,共同前行。新課標Ⅱ卷“自己的空間”也側重祈求,“希望”青年人“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放松,沉淀,成長”。全國甲卷“科技與時間”側重闡述,即揭示“有人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反而成了時間的仆人”的邏輯原因。當然其邏輯原因比較復雜,因為“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只是特稱判斷,不是全稱判斷,還存在另外一個特稱判斷,即“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主人”。這也需要通過比較、分析、評價等活動方能闡述清楚。
無論側重祈求還是側重闡述,其寫作內容都不是截然分開的,因為既然“側重”就必然“兼有”。甚至有時側重闡述的作文也可以寫成側重祈求的作文,側重祈求的作文也少不了闡述分析。要看具體表達,只要表達合理,言說圓融,不偏離主題,寫什么都可以。
二
邏輯學告訴我們,分類是穩定的,劃分是臨時的。下面綜合三個維度來看如何劃分高考作文題。從容量維度看,有一元與多元兩類;從性質維度看,有正面、反面、正反面三類;從任務維度看,有側重祈求與側重闡述兩類。把三個維度的七類作文排列組合一下,就不難發現如下十二種題型:一元正面側重祈求、一元反面側重祈求、一元正反側重祈求、多元正面側重祈求、多元反面側重祈求、多元正反側重祈求、一元正面側重闡述、一元反面側重闡述、一元正反側重闡述、多元正面側重闡述、多元反面側重闡述、多元正反側重闡述。無論全國甲卷、乙卷的兩道作文題,還是新課標Ⅰ卷、新課標Ⅱ卷的兩道作文題,都可以從上述作文題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一旦找到位置,其審題立意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全國甲卷“科技與時間”屬于多元反面側重闡述的作文題。人因技術而“更好地掌控時間”,但走向了反面,使“自己成了時間的仆人”,這種可怕的現象及其后果值得闡述與剖析,以警示正在運用科技掌控時間的人們,不要做“時間的仆人”,而要做“時間的主人”。全國乙卷“吹燈擋路”屬于一元正反側重祈求的作文題,意在說明彼此欣賞、共同進步才是正道,不能互相拆臺。有位語文教師就這道作文題寫了一篇題為《窗下的人性》的下水文,通篇評述泰格特短篇小說《窗》中那位不靠窗之人的丑陋人性,闡述他由羨慕到嫉妒再到恨的心理發展過程,并不符合“吹燈擋路”作文題側重祈求的指向。當然,筆者在此并不是說側重祈求的作文就不可以闡述與評述,而是闡述與評述只能作為其中的一個部分或論據而已。
新課標Ⅰ卷“好的故事”則屬于多元正面側重闡述的作文題。“好的故事”的題旨固然是“好故事有好作用”,但其好作用又是多元的,既能“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又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還能“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這些道理都是可以闡述清楚的。實際寫作當然可以寫某一元,也可以綜合幾元寫。如果表述恰當,還可以寫“希望、要求、倡議、告誡”等祈使類內容,但不應改變其側重闡述的基本屬性。
新課標Ⅱ卷“自己的空間”則屬于一元正面側重祈求的作文題。“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放松”方能“沉淀”,“沉淀”方能“成長”,三項內容構成了“放松→沉淀→成長”鏈條。由于這個鏈條內部的邏輯關系是有傳遞性的,而傳遞性邏輯關系可以簡化為首端與末端相連的形式,所以“放松→沉淀→成長”可以簡化為“放松→成長”。而“放松→成長”更明顯地體現了作文題“安靜一下不被打擾”是“成才”條件的題意。如此觀察理解,才能更清楚地發現題旨,即希望青少年先學會“放松”,再學會“積淀”,進而更好地“成長”。
三
現在運用上述方法,來觀察2023年高考語文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作文題的審題立意。
1. 北京卷“微寫作”作文題的審題立意
第(1)題“班級公眾號”屬于一元正面側重闡述的作文題與一元反面側重闡述的作文題。前者側重闡述“需要創建班級公眾號”的觀點與理由;后者側重闡述“不需要創建班級公眾號”的觀點與理由。
第(2)題“寫花卉場景短評”屬于一元正面側重闡述的作文題或多元正面側重闡述的作文題。為什么有兩種可能呢?要看考生如何確定題旨。“從經典的文學作品中選一個與花卉有關的場景”“寫一段短評”,若只寫一個題意,如場景的“正面烘托”,則是一元,若再加上“反面襯托”則是多元。不管一元還是多元,都得進行“是什么”及“為什么”的闡述,方能寫好“一段短評”。
第(3)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更要看考生的題旨確定。要看所寫的“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詩”具備什么特點,方能定為什么題型。比如抒情文《我愛家鄉的這條河》,主題若只是“哺育了世世代代家鄉人”,那么它是一元正面側重闡述的作文題;再如小詩《老師,收下吧》,主題若有“一束康乃馨”“一封感謝信”“一顆感恩的心”等,那它就是多元正面側重祈求的作文題。
2. 北京卷“大寫作”作文題的審題立意
第(1)題“續航”屬于一元正面側重祈求的作文題或一元正面側重闡述的作文題。考生以“為青春續航”為題旨,既可以寫“怎么做”,也可以寫“為什么”,也就是說,一元正面側重祈求與一元正面側重闡述均可以。而“科技為經濟發展續航”就不一樣了,考生不太好寫“怎么做”,但可以寫“為什么”,因此它是一元正面側重闡述的作文題。
第(2)題“亮相”要求寫記敘文,是否不適合進行三維觀察?其實仍然適合。審題立意與實際寫作不盡相同,主要發掘題目背后的邏輯意義。“亮相”作文題也屬于一元正面側重祈求的作文題。或許有人反問,“國旗下的講話”“研學成果的匯報”“新產品的發布”等活動的亮相不是多元表現嗎?其實不然,作為記敘文一般適合寫一種情況下的亮相,不宜寫上述三種情況下的亮相,所以它仍然是一元的,而且是正面的、側重祈求的,在故事的敘述中承載著一種希望、要求、倡議乃至告誡。
3. 上海卷作文題的審題立意
上海卷作文題“探索陌生世界”屬于多元正面側重闡述的作文題。命題非常機智,先說“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后說“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在交代“好奇心”原因的同時,啟發考生思考其他原因,諸如“自己的責任感”“對象的召喚力”等,這就屬于多元原因的闡述。
4. 天津卷作文題的審題立意
天津卷作文題“交友處事與讀書求知”屬于多元正面側重祈求的作文題,明確要求“在交友處事與讀書求知方面警勉自己”。
由三個維度的七類作文題排列組合出來的十二種題型,基本可以囊括所有材料作文題。面對任何一則材料作文題,只要在這十二種題型中找到與其相匹配的“身份”,就能比較清楚地看到其基本題意。如此,對高考作文復習乃至高中作文教學都不無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