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荻

深圳沒有真正的秋,就算到了秋天,也只是做個樣子,常常讓人準備好滿懷詩意的心情卻又失望擱筆,但到底讓像我這樣喜歡故作高雅的人有了些新的感觸。
夏的炎熱讓我很早就開始盼望秋的到來。穿著短袖的我走在夏天的街巷和朋友大聲談笑,似乎這樣就能把夏的熾熱趕走一些。太陽的光和熱透過遮陽傘席卷過來,細細密密如針腳,將我包裹。我有時面對藍得透亮的天空,想象有一天也會有蒙著一層水霧的青空,想入了神,竟忘了自己還身處這熱浪中。
我繼續在夏天里等待秋。立秋的日子早已在日歷上翻過去了,可是秋還是遲遲不肯來。九月的熱像往年一樣沒有缺席,讓我難免責怪秋的不守時。大人們總說:“明天大概就降溫了。”可是明天又究竟是哪一天呢?我常常想。
秋到底還是來了,盡管來得那樣遲緩,那樣不情愿。走在黃昏的街頭,穿長袖的人愈發多了起來。秋天的大手揉著葉子,揉皺了的枯葉悄悄乘風落下。秋天的大手撕下一頁頁日歷,揉皺了的紙團熟睡在風里,無聲息地帶走從前,被吹向涼意更深處。酉時的風,涼得像被山間的溪水洗過一樣,清澈透亮。這是季節里的風,溫柔地從我微微瞇起的眼間流走,吹過發梢,吹起心中的漣漪,卷起了心底的溫柔和滿足。

降溫后的秋夜,是最溫柔的夜。工作了大半年的空調終于該休息了。坐在書桌邊,有風從忘記關的窗口流淌進來,翻動我正在讀的一本書的頁腳,大概是一直到現在才讀的《月亮與六便士》,那是關于一個安靜的靈魂燃燒起的熊熊烈火。此時應再戴上耳機,放上最喜歡的音樂,任思緒在夜色間游走。
秋永遠是我最喜歡的季節。關于秋天,收藏了太多回憶。
我曾在校園里和好友推著單車,踩著一路枯黃的落葉,聽著樹葉碎裂的清脆聲和單車輪子壓在上面的聲音,聊著天南地北,心底生發的快樂蔓延開來。而如今校園不再是那個校園,身邊的人亦不再是從前的,總會讓人有些懷念。
我曾深深感嘆于秋雨的美,美得讓人心醉。盡管秋雨并不多,但這已足夠填滿我對它的記憶。夕陽下的雨絲是閃閃發亮的,在風中微微傾斜,飄進樓道,飄濕我的衣袖,也飄進我的記憶。
我也曾在秋天的夜里聽歌聽到很晚,屬于秋的情感被層層雜糅在一起。那些快樂的美好的瘋過的不舍的情感混合在一起,笑過的哭過的激動過的失落過的日子交織在一起,它們全部和耳機里的音樂緊緊纏繞,在秋日的夜晚爬滿我的心頭。當相同的音樂再次在耳邊響起的時候,那些秋天的一幕幕仿佛都歷歷在目。
不管怎么說,我最喜歡的秋已經來了,一年中的炎熱已然悉數過去,秋和冬將落葉與雪花剩下。從今以后,要記得裹上一件薄外套出門,穿過清晨帶著水霧的長長走廊……我在秋天等你。
(作者系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學生)
特約評析|宋雨霜
成都文理學院文法學院寫作教師
梧桐葉落,秋風蕭瑟,那是秋的腳步;橙黃橘綠,風吹稻浪,那是秋的奉獻;思鄉懷遠,睹物思人,那是秋的情思。打開詩詞長卷,你會看到許多關于秋的面貌與心情。跟隨杜牧的馬車,在一幅山林秋色圖中徜徉,寒山、白云、楓林、霜葉,字字無秋,卻又將一山秋色娓娓道來;在舉子應試的秋天,你可否讀懂“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讀懂張繼落第的失意與悲涼;跟著范仲淹的視線,看到“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景色,你是否也像詞中的游子一般涌起思鄉之情?你以為秋都是寂寥、落寞、引人愁思的嗎?非也。當你讀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便會被劉禹錫心中高揚的明朗的秋意所打動。
秋是四季之一,又不僅僅只是一個季節。它是一種多彩的景象,一種綿長的情思,一種復雜的情感。當秋與一顆文心相遇,便誕生無限的想象與文字。這篇《日子里的秋意》便是年輕的心靈與秋的對話。讀完全文,可以梳理出怨秋、盼秋、品秋、憶秋、迎秋的寫作思路。開篇看似怨秋,實則引出后文的盼秋。秋終于被盼來后,作者便細膩地品味著秋。被眼前之秋擁在懷中的作者,思緒飄飛,回憶曾經與秋共舞的時光。結尾,回到現實——秋到底還是來了,作者以輕盈、歡喜的心態迎秋。
全文文字清爽,情感細膩,思路清晰,表達流暢,把少女情思與秋意綿綿寫得引人入勝。文中的修辭用得生動巧妙,如“秋天的大手”揉皺枯葉、撕下日歷,用擬人的手法把季節景象、時光變化描繪出來。對生活觀察仔細且描寫到位,如“夕陽下的雨絲是閃閃發亮的,在風中微微傾斜,飄進樓道……”,秋雨的顏色、形態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