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華德·弗蘭奇

西起科特迪瓦阿比讓,向東延伸近1000公里經加納、多哥、貝寧至尼日利亞拉各斯,這片海岸將成為地球上最大的人口稠密區。不過,要想繁榮發展,這里還需作出許多改變。
| 西非都市圖鑒 |
有一句話流傳已久:沒有人確切知道尼日利亞拉各斯的人口數量。十年前,我在那里待過一段時間,聯合國對當地人口的保守估計是1150萬,也有其他估計高達1800萬。當時所有人都一致認為,拉各斯正在快速發展,人口已經是1960年尼日利亞獨立時的40倍。當地一名人口學家告訴我,每天約有5000人遷居到拉各斯,其中大多數來自尼日利亞農村地區。自那以后,拉各斯的城市規模持續擴張。聯合國預計,到2035年,拉各斯的人口將達到2450萬。
拉各斯是整個非洲大陸的縮影。如今,非洲人口已達14億?!肚嗄暾鹗帲簽楹畏侵奕丝趯⒂绊懭颉芬粫淖髡邜鄣氯A·佩斯認為,這一數據到本世紀中葉幾乎將翻一番。聯合國預測,到本世紀末,非洲人口將達到39億,占全球總人口的40%;而在上世紀50年代,這一比例還不到10%。

這些數據令人瞠目,但并未展現故事的全貌。我們需要更進一步。在大量增加的人口中,大多數人生活在城市。一旦我們從這個角度去思考,風險就一目了然。西方對于非洲人口增長的評論大多危言聳聽且狹隘偏頗,僅僅關注其對歐洲移民的影響。非洲國家如何應對人類歷史上最迅速的城市化進程或將影響數以百萬計人口的去留。例如,南非一個基金會近期在非洲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尼日利亞73%的年輕人有意在未來三年內移居國外。如此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不僅會影響全球經濟繁榮,還將影響非洲民族國家的未來以及氣候變化遏制行動。
有一片區域應被視為非洲城市化轉型的中心,那就是西非海岸始于科特迪瓦阿比讓,向東穿過加納、多哥和貝寧,終于尼日利亞拉各斯的這片狹長地帶。最近,許多專家將這片區域視為全球城市化最迅速的地區和未來的“大都市帶”。上世紀50年代,紐約都市圈——從華盛頓特區到波士頓之間700公里連續不斷的人口稠密區——成為全球首個大都市帶。很快,日本的東京–大阪走廊以及印度和歐洲的其他城市群也獲得了全球關注。
而阿比讓–拉各斯城市帶即將冠絕全球。從現在算起,大概十年后,該區域大型城市的總人口將達到4000萬。小城市的發展同樣令人矚目,它們要么逐漸成為大型都市,要么被更大的城市吸納。與此同時,新生城市如雨后春筍般萌發,而在二三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不毛之地。算上所有這些城市,這片海岸區域的人口將在2035年達到5100萬,幾乎相當于美國東北走廊當初成為大都市帶的規模。
但是,不同于人口增長早已進入穩定階段的美國超級都市帶,西非這個都市帶還會持續擴張。到2100年,阿比讓–拉各斯城市帶將成為全球面積最大的密集居住區,人口規模約為5億。
| 城市化巨變 |
我第一次來到這片海岸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從科特迪瓦(我的家人在此居?。┳择{前往尼日利亞。我父親在世界衛生組織負責開展一項有20個國家參與的醫療培訓項目,他要去拉各斯出席一場會議,邀請我和哥哥們作陪。當時,我在美國讀大一,正值暑假,我興奮地跳上嘎吱作響的灰色路虎,開啟了這段公路旅行。
父親在一張老舊的米其林折疊地圖上標出了路線。我們很快發現,地圖上這些用紅色標記出來的路本該是國道甚至是國際公路,但很多實際上只是雙車道瀝青路,其中一些路面早已在大貨車的碾壓下破損,或者被雨水侵蝕。在地圖上用黃色或白色標記出來的二級或三級公路則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與其說是公路,不如說是塵土飛揚的鄉間小徑,汽車開上去吱呀作響。我們渾身酸痛,沾滿泥土。西非鄉下人跡罕至,我們只能自備汽油罐。
這片區域存在一個歷史遺留問題:英國和法國在殖民時期修建了公路和鐵路,把農產品和礦物從內陸地區運輸到港口,再運至歐洲獲取利潤,由于兩國的競爭關系,它們的殖民地基本沒有連通。不過在1992年,我再次沿著這片海岸長途駕駛,發現科特迪瓦和加納在兩國邊境圍繞海岸潟湖各自修建了公路,通行不用再依靠以前那種雖然風景如畫但搖晃顛簸的渡船了。之前,幾乎沒有人能想到這片區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但現在回想起來,有些跡象當時就已經顯現出來了。
上世紀80年代,拉各斯還只是由公路和橋梁拼接起來的幾座小城鎮。到了90年代初,這座城市以幾乎無法控制的速度迅猛擴張,成為世界上交通最擁堵的城市之一。該地區第二大城市阿比讓也經歷了蛻變,郊區擴張,向東邊鄰國加納挺進。與此同時,該地區其他城市如加納首都阿克拉、多哥首都洛美,以及貝寧最大城市科托努也開始蓬勃發展。
不過,直到2010年代,我才看到西非城市化革命的全貌。當時,科特迪瓦鋪設了一條高速公路,從阿比讓一直延伸到加納邊境。阿比讓吞并了班熱維爾和大巴薩姆等早期殖民地都市,使其成為城郊居住區。加納海岸的沿途風景全然不同于幾十年前人煙稀少的景象,一座又一座城鎮緊密相連。
一如既往,拉各斯是這個區域變化最大的城市。這座城市的觸須向西伸入鄰國貝寧——人口1200萬左右的法語國家,使該國經濟幾乎依附于它。在拉各斯的帶領下,西非海岸城市化進程加速,人口和地區商業發展跨越國界,海岸走廊數千萬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殖民帝國和這些國家的獨立政府未曾預料到的。

| 擴張與機遇 |
2022年早些時候,我重返這片海岸,這次不是公路旅行,而是在加納、多哥和貝寧分別短暫停留一段時間。我所到之處,歷史性變革的速度和規模顯而易見。在加納,我探訪了之前去過的一座城市塔科拉迪及其“姊妹城市”塞康第。上世紀80年代,兩座城市人口總計19.7萬;2022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00萬。
那年7月的一個早晨,我來到塔科拉迪,恰逢伊斯蘭教古爾邦節,狹窄的市區街道擠滿了身穿系帶長袍的年輕教徒。一個世紀以前,塔科拉迪市中心建成,當時是加納唯一的港口。1947年,克瓦米·恩克魯瑪從英國乘船回到塔科拉迪,聲名鵲起,并在十年后帶領加納(當時該國名為“黃金海岸”,是英國殖民地)走向獨立。塔科拉迪市中心帶陽臺的淺灰色建筑看起來就像歷史劇取景地,它們附近有一個巨大的工地,公路立交橋聳立于灰撲撲的街道上方。一旦建成,市民就能穿過舊的市中心,進入更大更現代的周邊區域,也就是該市大多數人居住的地區。
在塔科拉迪的西郊,我來到一座新建的購物中心。超市貨架上有南非葡萄酒、瑞士巧克力、美國藍莓以及昂貴的狗糧罐頭——這鮮明地體現了當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這里還有葡萄牙餐廳、中餐館、美容沙龍、手機店和生意興隆的婚紗店。
一天早上,我駕車從加納首都阿克拉來到28公里外的卡索阿。卡索阿被稱為“非洲發展最快的集合城市”。上世紀70年代我第一次來到這里時,這座城市還只是一個路邊布滿小攤的鄉村。1984年,卡索阿僅有3000人;不到十年時間,其人口已經接近7萬。如今,這里生活著近50萬人,與愛丁堡差不多。
在海岸公路高架橋上俯瞰卡索阿,我發現非洲城市往往都是向外擴張,而不是向上發展。這里的高樓大廈很少,整座城市散發著粗獷的氣息。城市從公路交叉點向四面八方延伸,路上堵滿車輛。在許多專家看來,這是西非城市化的一大問題:幾乎完全沒有規劃。

卡索阿街頭攤位繁多,顧客絡繹不絕。公路邊的小道上,年輕人兜售冰水,追著汽車推銷手機充值卡和廉價塑料玩具,在街角沙灘傘下叫賣甜面包和大蕉片。路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穿著校服、背著書包的孩子們。到2050年,全球18歲以下人口中約40%是非洲人;到本世紀末,這一比例將達到50%。在卡索阿街頭,這些數據變得鮮活起來——到處都是日托中心、幼兒園、國際學校的廣告牌。
卡索阿等地的大多數居民剛從鄉下來,住在搖搖欲墜的煤渣磚房里。55歲的朱利斯·阿克塔提亞在意大利居住多年,已經擁有意大利國籍,但最近回到卡索阿做生意。他在這里開了一家店鋪,售賣從意大利運來的二手家居用品。
我問他為什么選擇卡索阿。他說,首都阿克拉現在商鋪太多、成本太高,但卡索阿仍在崛起,“很多人希望在此定居,開啟新生活,這會帶來好生意?!卑⒖怂醽喺驹诘昀锏臉翘萆?,淹沒在商品庫存中:廉價的塑料椅、客廳沙發和桌子,以及冰箱、微波爐、熨斗等家電。
| 從無序到協作 |
非洲新興都市帶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薄弱的交通網絡。2018年,非洲40多個國家簽署成立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次年,尼日利亞確認加入。經濟學家稱,自貿區將促進非洲內部商務往來,到2035年非洲將增加近4500億美元的實際收益。“自貿區旨在推動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并消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睘醺蛇_經濟學家阿斯特麗德·哈斯說。
然而,要想發揮出自貿區的全部潛能,非洲國家還需開展更多合作,尤其是在改善基礎設施方面。截至2021年5月,非洲僅兩座城市擁有地鐵系統:阿爾及爾和開羅。阿比讓和拉各斯正在修建地面輕軌,但規模較小,進度也較慢。與此同時,公路數量不足也一直影響著地區發展。除了阿克拉和卡索阿之間的四車道公路,這片長達1000公里的海岸區域幾乎全部是沒有分隔的雙車道,連接著小鎮和村莊。
另外,還有黑警和軍人以交通安全檢查或打擊犯罪的名義,攔住司機索要錢財。我在塔科拉迪郊區就被一個嚼著花生的胖警察攔下來,他問我:“你給我帶什么了?”仿佛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上世紀90年代,我從加納北部的博爾加坦加行駛550公里前往中部的庫馬西,一路上遇到了72處路障。長期以來,這種強盜行徑在該地區的國際邊界處尤其猖獗。

不過,我們也有理由保持樂觀。2022年5月,非洲開發銀行宣布已籌集156億美元,在拉各斯和阿比讓之間修建一條新的海岸公路,名為“西非公路”。這條四至六車道的公路定于2026年竣工?!捌嚺普绽锏男酒瑫詣永U費,司機不必在收費站停車,這是一條現代公路?!狈侵揲_發銀行的經濟學家們說,西非公路將使跨境貿易增加36%。
在拉各斯,多幢現代高樓正拔地而起;在阿克拉市中心的濱水區,高端公寓樓、寫字樓、時尚購物廣場和豪華賓館等一系列房地產項目正在規劃中。但是,這些項目面對的是已經富起來的那批人,而不是急需住房的數百萬人。從中可以看出,該區域各國政府目光不夠長遠,沒有著眼于應對即將發生的人口和社會巨變。
紐約大學馬龍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世界銀行前官員阿蘭·貝爾托說:“最好有人能說服這些西非國家借鑒亞洲國家的經驗。密度不能創造繁榮,必須修建更多交通線,包括新的鐵路和公路,把海岸公路與地價更低的內陸和小城市連起來?!彼赋觯@需要開展很多跨國項目,而這并不容易,“在印度,就連修建跨邦走廊都很困難。非洲國家需要加強協作?!惫箤Υ吮硎菊J同:“非洲每年的基礎設施投資需要200億至250億美元,住房投資需要200億美元,規模相當龐大。需求激增,人們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并采取行動。”
旅途快結束時,我從阿克拉駕車三小時去往加納–多哥邊境。駛出阿克拉,眼前很快出現了綿延數公里的工業區。從這里到邊境約200公里,一路都是城郊地區,最顯著的特征是路邊有很多學校,孩子們在里面運動或閑逛。
來到邊境后,我剛下車,就被一群小販圍住,問我要不要打車、兌換貨幣或者加速辦理簽證和疫苗檢查。我獨自前行,以為會遇到麻煩,卻意外發現跨境手續非常簡單。進入多哥后,我雇了一輛車,問司機首都洛美有多遠。他笑了:“你已經在洛美了,15分鐘到賓館?!?/p>
第二天是周日,我與30歲的美國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羅伊斯·威爾斯從洛美向東驅車30分鐘來到一個小鎮,他前去查看他正在修建的一座沙灘房的施工進度。多哥是一個狹窄的國家,夾在加納和貝寧之間,國土南北長600余公里,但東西海岸線僅長56公里。當地精英階層和外國投資者一直希望把它作為一個貿易中轉國,從事各種套利行為。
| 打破文化桎梏 |
多哥有電力,網速快,日常生活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與尼日利亞形成了鮮明對比。為了未來的商業發展,多哥修建了一個吞吐量遠大于國內需求的港口,同時也為體量更大的鄰國生產水泥和鋼鐵等產品。因此,威爾斯認為這個國家發展前景很好,想在此經營賓館生意?!斑@里的政府知道如何出臺正確的稅收激勵和法律保護措施。”他告訴我。
也有人懷疑這一愿景很難實現,畢竟它取決于政府高層的決策。加納知名分析人士兼企業家布萊特·西蒙斯稱,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和尼日利亞這五個國家組成的大區是“全球管理最混亂的地區之一”,政府“絲毫不講戰略”。他說:“精英階層熱衷于和墨西哥等遙遠的國家而非鄰國建立商會,這讓我感到很困惑?!?/p>
在這里,西非膨脹的人口與民族國家的現實——尤其是不同的殖民歷史——相沖突。科特迪瓦、多哥和貝寧是法國前殖民地,尼日利亞和加納曾被英國殖民。因此,這些國家的官方語言不同,而且講法語的國家使用的貨幣是西非法郎,它之前與法郎掛鉤,現在與歐元掛鉤。或許,殖民歷史遺留下來的最大問題是各國精英對他國漠不關心的狹隘心態。我在阿克拉遇到的一個尼日利亞人這樣說:“我最近來到加納才知道,加納不是我們的鄰國,我們兩國之間還隔著貝寧和多哥?!?/p>
貝寧最大的城市科托努離尼日利亞邊境33公里,離拉各斯123公里,但這里的居民對尼日利亞這個龐大的鄰居沒什么概念。科托努人口70多萬,以小而整潔的行政區為中心,擁有一座現代主義風格的總統府。這座城市建筑低矮、摩托橫行,就這兩點而言,它與其他城鎮無異。無論貝寧是否愿意,急速擴張的拉各斯經濟終有一日會把這里吞并。

我有個老朋友來自貝寧,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我問他,貝寧和尼日利亞關系是否密切。他的答案為否:“我們的領導人不善于展望未來……如果你對總統說,他的鞋很不錯,他會很高興。尼日利亞是我們的鄰居,我們早該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但從來沒有人想到這一點?!?/p>
這種對政府評價不高而導致的悲觀主義在西非很普遍?!拔覀冃枰\轉良好的加納、多哥和貝寧,以及至少能正常運轉的尼日利亞政府,才能為這片巨大的城市帶打造宜居的未來?!敝菐旒蛹{民主發展中心的聯合創始人吉馬–博阿迪說,“我希望西非青年能成為自己的救世主,不要因為我們這一代的失敗而受到影響?!?/p>
[編譯自英國《衛報周刊》、法國《費加羅報》]
編輯: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