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林
(鎮江市高等??茖W校電氣與信息學院,江蘇 鎮江 212028)
智能傳感器系統是當今世界上發展迅速的綜合性高科技技術,其核心思想是利用計算機技術使傳感器實現智能化。通過集成先進的傳感器、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智能傳感器系統能夠實現更高級別的檢測和控制功能,具備巨大的技術潛力和應用前景。智能傳感器系統進一步提升了傳感器的功能和性能,使其能夠在數據采集的同時進行信號處理、分析和決策。這意味著智能傳感器系統能夠自主地對環境條件進行感知、分析和響應,從而實現更智能化、自動化的監測和控制,該技術也可被稱為智能傳感器系統。廣義智能傳感器系統分為兩部分:智能傳感器終端和控制服務器,智能傳感器終端是整個系統的基礎,它通過集成先進的傳感器和嵌入式處理器來實現智能化。傳感器終端通過敏感組件將環境中的物理量、化學量或其他相關信息轉換為電信號,然后經過嵌入式處理器進行信號檢測、轉換和處理。嵌入式處理器具有高度的計算能力和靈活性,可以進行復雜的數據處理、分析、決策和控制??刂品掌魇钦麄€智能傳感器系統的核心管理和控制中心。它負責接收來自傳感器終端的數據,并進行分析和決策。控制服務器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能夠處理大量的傳感器數據,并根據預設的算法和模型進行實時的數據分析和決策。控制服務器還可以與其他系統進行數據交互和協調,實現更高級別的智能控制和優化。
采用低功耗處理器的智能傳感器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終端設備、無線智能監控器和用戶管理系統,它們通過bootstrap協議實現高效、可靠的傳輸和監控。這三部分通過基于ZigBee技術的無線網絡和基于引導協議的RS-232端口發送數據。低功率智能傳感器終端負責收集傳感器數據,將其存儲在存儲器中,并通過無線網絡將其傳輸到低功率無線智能電源連接器的監視器。通過無線智能低功率監測儀,可以為每個傳感器端口設定檢測閾值,并定期收集數據,將其存儲在數據存儲設備中,以便用戶系統可以實時采集和分析監測信息,并將其發布到各種應用場景中,以提高安全性。基于低功耗智能傳感器系統,該系統具有收集、處理、監測和更新信息的功能,可以有效提高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此外,該系統還可以實時監控終端軟件的運行狀態,以及及時調整軟件參數,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現有的智能傳感器系統結構由兩部分組成:智能傳感器終端和控制服務器,然而,這種結構由于能耗大、操作復雜等問題,限制了智能傳感器系統的應用和發展,無法滿足人類生活的多樣需求。因此,文章將現有的控制服務器智能傳感器系統重新劃分為兩個模塊:節能無線智能監控系統和用戶管理系統。節能無線智能監控系統采用了無線通信方式,可以顯著降低系統的能耗,并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該系統由一個或多個節能無線智能監視器組成,與智能傳感器終端通過低功耗WiFi進行連接。這些智能監視器集成了低功耗處理器,能夠通過電池或直流電源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運行。同時,它們還可以通過無線網絡接收多個節能低功耗智能傳感器終端的數據,實現多點監控功能。該節能無線智能監控系統具有能耗低、操作簡單、監測多樣性等優勢,適用于多個領域的監測需求。另一方面,用戶管理系統是智能傳感器系統的核心管理和控制平臺,負責與節能無線智能監控系統進行通信和數據交互。為了降低能耗和提高靈活性,用戶管理系統通過RS-232電纜接口與節能無線智能監視器和節能智能傳感器終端進行通信。通過將屏幕與管理平臺分離,這種設計大大降低了系統的功耗,使其更加高效可靠。值得注意的是,節能低功耗智能傳感器終端使用超低功耗處理器,并通過低功耗WiFi與顯示器進行連接。它能夠在電池供電的情況下穩定運行1~2年,并且可以通過軟件調整不同的傳感器參數,以實現對系統的監測多樣性。多個低功耗智能傳感器終端可以同時工作,并通過無線網絡接收低功耗無線監控器進行監測,從而實現對低功耗智能傳感系統的多點監控。
當今,世界上流行的嵌入式處理器種類繁多,從ARM、PowerPC、8051到MSP430,每一種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TI的MSP430,它的尺寸更加緊湊,功耗更低,價格更加實惠,而且性能也更加出色,完全滿足了系統的各種需求。MSP430系列處理器具備一個高效的16位簡化指令系統,它將16位寄存器與常量生成器結合在一起,從而提供更高的編碼性能,從而達到更好的性能表現。MSP430系列處理器擁有出色的性能,其具有節能的設計,可以實現更高的系統效率,從而節省能源。當處于LPM4μ模式時,msp430內置的數控振蕩器(DCO)可以實現從低功率模式到喚醒模式的快速轉換,而這一過程的時間要比6μ3系列處理器的時間短得多。MSP430還具有多種內外部設備,如定時器、比較器、串行接口、硬件乘法器、LCD單元以及ADC等。當控制失效時,定時器可以迅速恢復程序。定時器具有捕獲/比較功能,可以用來處理事件,如PWM。將定時器與比較器結合起來,可以構建出一個A/D轉換器。此外,IAR的集成開發平臺也可以提供一個便捷的開發環境,以實現定時器的有效利用。IAR Integration Workbench是一款強大的開發工具,可以用來開發各種類型的目標處理器,它具有直觀易用的界面,可以編輯C語言和匯編語言,還提供強大的編譯功能,使得開發者可以輕松實現各種復雜的目標處理器,從而提高開發效率。
嵌入式系統的功耗與軟件的結構密切相關,因此在開發過程中必須考慮軟件的優化。AP、操作系統和編譯器是決定系統節能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開發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以確保嵌入式系統的功耗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當前,許多APM和ACPI標準已被廣泛應用于能源管理領域。這個AP主要針對普通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但它的管理方式并不夠完善,效果也有限。為了提高AP的開發效率,開發了Windows和Linux這兩款軟件。它們可以幫助用戶選擇處理器、配置存儲器、管理中斷和制定工作計劃,并且還可以支持操作系統。嵌入式操作系統是一種專為嵌入式應用而設計的編程工具,它在整個嵌入式系統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個系統通常由許多部分組成,例如驅動程序、內核、通訊協議、接口。這些部分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例如處理器管理、驅動程序指令、策略和能量消耗。另外,為了更好地控制電源,還需要在系統接口中增加與電源管理相關的功能。為了更好地控制能源消耗,以及滿足各種復雜的應用場景,必須采取有效的能源管理策略來拓寬系統的核心。
為了降低嵌入式操作系統的能源消耗,處理器可以采用多種功耗模式。一般來說,處理器的能量消耗可分為三種:正在運行、待機和睡眠。當接通電源后,系統仍然在工作狀態下運作。如果任務處于運行狀態,或者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外部事件,系統將保持原有的運行模式。但也可以通過調整系統來實現自由切換,使其處于空閑狀態。此類系統的最顯著優勢在于,它幾乎不需要額外的操作,并且可以在短短的毫秒內重復運行多次。當操作系統發現所有線程都處于停滯狀態時,它會自動調整至空閑模式,以減少耗費的資源,并且這種模式使得軟件能夠自主地接受系統的中斷,而不必擔心無法及時響應。一般來說,空閑進程只有在其他任務受到限制的情況下才能夠正常工作。當系統處于空閑狀態時,空閑計時器就會被激活,以便及時完成所有必要的操作,同時也記錄下最長的記錄。操作系統可以實現多種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代碼、堆棧、靜態數據等,都可以被記錄并儲存在內存中,以便處理器可以隨時調整至休眠模式。當外界的休眠事件發生時,系統也可以自動調整至休眠狀態,以確保其正常工作。如果遇到外部干擾,系統將自動進入操作模式。然而,在睡眠模式下,它可能會暫停運行,并且可能無法立即恢復正常。相比之下,從睡眠狀態開始運行的延遲更長。
利用設備驅動程序,處理器可以與外部設備進行高效的交互,充分發揮硬件的優勢,從而提升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能源管理軟件系統中,設備驅動程序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整個系統運行的核心。通過提供一個功能調用接口,驅動層可以有效利用外部功耗模式,從而大幅降低系統能耗。此外,設備驅動程序還可以更加精準地監測外部設備的運行狀況,并及時調整系統的能源消耗,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利用驅動程序API,不僅可以大大提升決策的準確性,而且還可以對被管理的設備實施有效操作。比如,在系統處于運行或者空閑的情況下,LCD屏幕仍然能夠正常顯示所有信息;而在設備進入休眠時,LCD顯示器將會變得昏暗,從而大大降低了設備的能源消耗。LCD的管理與操作方式是影響系統性能的關鍵因素,其中最顯著的變化是功耗。因此,為了提高系統的效率,必須采用更加嚴苛的功耗控制方法。LCD顯示控制器是一種高效的低功耗系統,它不僅可以提供通用的接口,實現顯示功能控制,還可以實現開/關屏幕以及調整背光亮度。在設備啟動時,可以對其進行實時監控,并記錄所有與系統注冊服務有關的信息。這些注冊信息包含了設備的ID,并且提供了關于特定設備的功率控制的詳細說明。當系統的功率模式發生變化時,就會觸發一系列可以精確反映實際功率水平的事件。為了應對這些變化,系統還需要調整回調函數,使其能夠調用特定的電源控制器,并且按照不同的電源模式來控制設備的運行。
操作系統控制器確定硬件的低功率屬性是否可用,但可用的低功率模式由系統功率策略模塊提供。應用層負責決定是否采用低功耗技術,并確定如何利用這些技術來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從而在保持低性能的同時實現高效率。由于系統功耗低,其性能可能會受到特定硬件和使用方法的一定影響。在這個系統中,驅動層負責提供各種功能,包括處理低功耗硬件的接口。而策略層則負責為用戶提供各種能源策略。此外,接口層還負責控制硬件的低功耗特性。通過使用這些層,不僅可以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減少設備的能源消耗,還可以開發出更多的節能方案。
盡管許多低功耗軟硬件設計方案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節能成果,但是由于它們未被廣泛采用,導致其最終的性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水平。因此,未來需要更加積極地探索,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嵌入式系統,而不是單純依賴某一項特殊的節能技術。①文章旨在建立一種能夠準確反映資源需求和能源消耗的標準模型。資源需求是一種復雜的系統行為,它涉及到多種因素,例如處理器性能、內存容量、系統架構、功耗等。通過評估資源需求和相應的功耗,可以在系統設計的早期階段平衡系統性能和功耗,為硬件設計和選擇提供重要的參考。這對于確定系統是否能夠在限制功耗的同時實現預期的設計目標非常關鍵。②采取低功耗操作系統的規劃策略,不僅能夠有效減少系統資源的消耗,還能夠根據任務的需求,合理安排任務的執行順序,實現高效率的運營。因此,應該積極探索新的調度策略,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并且能夠有效地實現系統的靈活性。③當前,許多算法都被用來評估系統的負荷,但它們往往無法滿足系統的需求。因此,可以采取一種新的方法,即利用任務驅動的功能優化和自適應負荷分配模式,將處理器的性能提升至系統所需的最高水平。將可變電壓程序接口的定義與其他現行的接口規范相結合,從而構建出一個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標準的嵌入式操作系統。
文章中,深入探討了如何設計低功耗的智能傳感器,包括阻塞機制、外部設備的功率控制、系統的功率策略以及實驗優化的設計。對不同的低功耗技術進行比較,并給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此外,文章還深入研究了一些棘手的問題,旨在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