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世安 羅明都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 河池 547000)
目前,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國家的體育工作已經步入了整體素質提高的發展時期。要實現這樣一種質的提高,不但需要競技體育運動水平能夠在各方面都達到與外國體育先進國家相媲美的程度,同時也需要更好地解決我們的社會各個階級對體育賽事的需要。相對于90 年代初期,目前還無法很好地解決社會群眾的需要,它的發展更多的是對個人的運動需要的尋求。這就需要我們的社會體育提供部門跟上時代步伐,創造出更多的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以達到人民群眾對體育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高品質需要。在此基礎上,本文對國內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發展態勢進行了分析,并據此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給出了一些有意義的意見,以期能更好地推動國內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的可持續發展。
羽毛球群眾體育賽事,是指以群眾為主體,以非專業運動員為對象舉辦的一項羽毛球比賽。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盡管在競賽的競技和對抗上很難同職業的運動項目相媲美,但是它被廣大的羽球愛好者所接受。這是因為,在比賽中,羽毛球選手既能測試自己的運動水平,又能展示自己的運動風采,還能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滿足,還能促進社會交往,促進經濟發展。隨著社會轉型和群眾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群眾對羽毛球群體運動的熱情也越來越高。其日益增多的參與人數,使得羽毛球群眾比賽得以迅速發展,各個地區所舉行的羽毛球群眾體育賽事從90 年代初期的不到一百場,上升到現在的一年超過一千場;此外,羽毛球群眾體育賽事還推動了各種項目的發展,如兒童項目、城市項目、競賽項目、對抗性項目、俱樂部項目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羽林爭霸”的羽毛球錦標賽、全國羽毛球錦標賽、全國羽毛球俱樂部錦標賽以及VICTOR 全國羽毛球混雙團體錦標賽。
在發展的最初階段,由于賽制、參賽人員數量以及管理等原因,導致社會對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的重視程度較低。但是,伴隨著參賽人員數量的持續增加,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的賽事范圍和影響甚至要比某些職業賽事的影響還要大。
在中國,羽毛球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體育活動,也是一種群眾參與程度比較高的體育活動。盡管長期以來,職業選手和非職業選手之間競爭一直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最近幾年,由于社會各個層面都開展了專門的培訓和研究,這讓群體型的羽毛球運動的競爭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技術上的進步,則體現在了游戲中,比如22:20,25:23,甚至28:26 這樣的高比分上。而在競技體育中,群體賽又是非常緊張的,高水準的群體賽往往要花費60 多分鐘。如此高水準的比賽,不但能讓廣大的羽毛球迷們如癡如醉,也能激發他們的斗志,讓他們在比賽中更有動力去提升自己。
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盡管推動了群眾羽毛球運動的發展,但是長期以來,因為比賽水平低,比賽規模小,參賽人數少,所以很少出現商品化的冠名。這就造成了賽事的組織和管理水平相對較低,賽事運作也陷入了困境。近幾年,伴隨著羽毛球運動的蓬勃發展,各大公司對此活動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這是因為體育品牌的發展,必須要擁有穩固的消費者群體,而利用對羽毛球的支持,讓大眾能夠更好地認識到體育產品的功能與性能,在這樣一種共贏的情況下,不但可以讓羽毛球運動產品企業和羽毛球比賽之間建立起一條穩固的連接關系,還可以使羽毛球賽事和企業更可以讓它們各取所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由于羽毛球體育賽事參加比賽的人也在增加。在比賽開始的時候,參加比賽的人并不多,大部分比賽都是在企業里進行的。在我國體育事業中,體育鍛煉的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以紅牛“羽林爭霸”的體育賽事為例子,該比賽繼首次在廣東和廣西舉行后,逐步發展為國家級比賽。“第一屆比賽已遍及17 個省份53 個市,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一屆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到了2012 年,加入的城市已擴大到28 個省份,129 個縣;截至2013 年,比賽覆蓋30 個省市163 個縣,不包括港澳臺和西藏;到了2014 年,這個項目已經在30 個省份的195 個地大市推廣開來,參加比賽的團隊數量將會突破8500 個,總人數將會突破60萬。”在我國,初期開展的業余羽聯比賽比較少見,且多是在那些具有比較發達的、人民生活比較富裕的省份進行。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在羽毛球比賽中所帶來的福利逐步體現出來,各個地區、各個城市都逐步加入其中,比賽的組織強度也在不斷增加,比賽的數目和類型也在增加。從2012 年至今,陜西省羽協聯盟已經成功地開展了4 次,已經形成了陜西省的一張名片,極大地促進了陜西省的“健康發展”。承辦了北京市“回龍觀”羽毛球超級聯賽,天津市“中老年人羽毛球邀請賽”,鄭州市“幸福之家”羽毛球“杜康杯”等地區性比賽。隨著比賽項目的增加,比賽次數的增加,說明了在全國范圍內,羽毛球群眾體育賽事已經成為一項非常受歡迎的體育項目,同時也給國家體育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活力。
隨著羽毛球運動日益普及,參賽人數不斷增多,組織日趨完善,群眾運動員的技術水準不斷提高,比賽中的比賽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羽毛球運動不斷發展和不斷累積的過程中,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套以業余羽毛球為基礎的分級賽體系,它規定了選手必須在同級別的比賽中參賽,這樣就從根本上使比賽的公平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使更多的球迷能夠加入這場比賽中,并且能夠獲得更多的樂趣。我國業余羽壇高手在持續地進步,日趨專業化,并有過以普通羽壇高手打敗職業羽壇高手的先例。許多業余愛好者都經過了專門的體育鍛煉,體能也比較好;另一些業余體育迷則會花錢聘請教練,報培訓班,以此為出發點,以達到更高層次的競技目的。目前,我國業余羽聯比賽正日益重視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將其融入到贊助企業中去,從而獲得更多的贊助企業的關注。在贊助方面,受歡迎程度高、覆蓋面廣、知名度高的比賽項目是第一位的,所以把比賽做成牌子,并且能長久地持續經營,就能更好地招攬到更多的贊助人。
羽毛球群眾體育賽事的舉辦體現了賽事的管理水平,提高了賽事的工作效率。就目前國內群眾羽毛球運動組織情況而言,許多運動項目的舉辦流程都比較雜亂無章。這主要體現在,對于參賽人員的組織和管理并不嚴格,在競賽的時候,許多沒有參加競賽的選手和觀眾,會在比賽的場地周圍,隨便地聚集和議論,這不但會影響到比賽中的選手之間的競爭,還會限制教練的高效引導,從而給整個競賽進程造成了很大的干擾。由于運動員對裁判的認識和判例的不足,導致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在一些判定上產生很大的分歧,比如說臟話,甚至是身體上的碰撞。由于場地、人員、資金等方面的限制,羽毛球群眾體育賽事常常會在1-2日之內結束。這就導致了選手們在1-2 個星期里要進行5-6 次的對抗賽,而且每次對抗賽之間的間隔很短。這既是對選手身體素質的要求,也是讓選手對賽事的賽程產生懷疑與不滿的原因。
競賽組別是為了適應廣大群眾參加比賽的需要,分為青少年組、成年組、青年組和老年組比賽。然而,由于近幾年來群體羽毛球運動的發展,以及參與群體的數量日益增加,現行的群體羽毛球比賽分組已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一方面體現在,在業余羽毛球運動群體中,已有一小部分高技術群體,他們在比賽中已成為總決賽的霸主,導致許多實力較弱的運動者,產生了參加一輪游的現象,這既降低了大家的參與積極性,也限制了賽事的發展;而另一方面,因為分組是按照年齡段來的,所以有不少的中年人被分到了年輕人當中,他們之間的體能差異,讓他們無法發揮出最好的水平,而且經常會在激烈的比賽中受傷。
參加羽毛球群眾體育賽事是各層次的羽毛球愛好者的一項主要的活動項目。但是最近幾年,由于對選手的素質需求越來越高,羽毛球產業中的體育項目并沒有得到顯著的發展,這就導致了許多羽毛球愛好者在比賽中,無法獲得真正的樂趣和體驗。由于參加比賽只有一次機會,這就導致了許多實力不強的運動員難以享受比賽的樂趣,這固然源自競技的殘酷,但也違背了群眾競技活動利用競技來獲取樂趣的本質。
發展和壯大羽毛球愛好者群體的關鍵是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因此,如何將高工資、高水平的人士、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士等都納入到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中,對于促進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以廣州羽聯為代表,由廣州體育總局牽頭,它還舉辦諸如“市長杯”等比賽;近年來,隨著廣州市羽毛球比賽項目的開展,體育比賽項目的開展,體育比賽項目的人數逐年增加。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超過兩千萬的羽聯會員,并且有越來越多的成員參加。《體育賽事的管理辦法》明確提出:在體育賽事的組織和舉辦上,要突破體制障礙,推動體育賽事向社會力量傾斜。理順國家個人運動組織的各項費用,打破“利益共同體”的壁壘;要發揮多種力量,構建多種舉辦形式的比賽制度。充分利用運動會的正面效應,對群眾的健康進行宣傳,對高素質的運動員進行發掘和培育,對體育賽事的市場進行蓬勃發展,對運動行業的發展起到推動的效果。
孫亨玉在《羽毛球運動在我省全民健身活動中的價值研究》中提出:在我們國家,羽毛球運動有很好的受眾群體,它是一種集體育鍛煉與休閑于一身的體育運動,運動效果好,運動安全有保證;同時,它還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是受歡迎的體育項目,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有著很大幫助。因此,應該讓羽毛球運動者們享受樂趣,為群眾健康作出貢獻。目前,國內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以普通群眾為主,因此在比賽的舉辦上應體現出群眾化和人性化的特點。同時,也要根據各個職業、各個職業的空閑情況進行彈性分配,例如將競賽設在夜晚、雙休日等,這樣就能更好地吸納更多的在校大學生、職場人士;而隨著比賽的群眾化、設計人性化和通俗化,將會吸引更多的羽毛球運動迷加入比賽中,也將會改變以前比賽中總是由幾個強手獨占的局面。
構建專業化的賽事管理團隊既是比賽順利進行的保證,又是提高比賽質量的關鍵。目前,國內群眾羽毛球比賽的組織和管理還比較薄弱。對于與之有關的群體性的羽毛球體育賽事,可以委托第三方比賽組織者和管理機構來開展比賽,這樣就可以持續地提高比賽的組織和管理的水準,從而可以提高比賽的效率,完善比賽的管理能力,為更多的公眾創造更好的比賽舞臺,從而提高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的舉辦水準。
在舉行比賽的時候,應該重視對其進行文化氣氛的營造,大賽文化與競技項目是相互促進的,競技項目可以更好地發揮出競技項目的功能,從而提升人們對比賽的重視和熱愛,為運動會的推廣和舉辦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在此基礎上,將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與地方文化相融合,并在比賽中融入地方的特點,對地方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萬盛被稱為重慶的“羽球之鎮”。利用開展羽毛球旅游藝術節,提高了羽毛球運動在本地的影響力,創建“羽毛球之鄉”,并將其打造成“運動之城、活力之城、健康之城”。
開展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的目的是更好地解決群眾的運動需要。為此,必須進行比賽組別的調整,擴大比賽類型,解決比賽組別不能完全適應體育需要的問題。首先,按照不同的年齡特征,將具有顯著不同水平特征的不同年齡段比賽分組進行分類。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增強賽事中的競技性;其次,將帶有產業特色的羽毛球競賽活動融入到群眾羽毛球運動活動的開發機制中。利用賽事主辦和在地區內的各種參賽群體之間的競技互動,來提高參賽概率、促進賽事的合理布置。
運動和健康是相互促進的,優異的運動成果必然會激發運動的積極性,而保持運動成果的優良則必須不斷地培育出杰出的運動員。張莉清等在《2014 年全國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狀況調查》中,提出了“教練的訓練水準與職業精神有所下降,基層訓練缺乏規范與科學,青年比賽與訓練體系的缺陷與偏離是目前國內羽毛球后備人才的重要問題”。業余比賽的崛起與發展,為我們國家的羽毛球運動員后備力量的培育開辟了新舞臺,它將職業或退役運動員、教練員引入到了業余比賽中,將專業化的技術與科學、規范化的培訓方式引入到業余比賽中,從而持續地推動了業余羽毛球的技術與培訓的進步。在此基礎上,要加強對優秀選手的培訓,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建立健全人才輸送通道。
社會各層次參與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其目的在于以理性的競賽方式獲取更多的比賽經驗與快樂。因此,舉辦方必須了解各層次的參與者的參與需要,并進行有目標地策劃。首先,要提高選手的參賽時間和場次,從而提高選手的競賽意識;其次,針對各級別選手的競賽特征,設計出三對三、親子家庭、男女大戰等多種群體式的比賽,使比賽種類更加多樣化,為更廣泛的群體參加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可以在比賽中加入一些項目,比如殺球大賽、明星挑戰賽、羽毛球藏品展示、羽毛球文化創意表演、羽毛球技巧表演等,來打破比賽中文化的單一性,用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羽毛球文化活動來提高大家的參與獲得感。
(1)建設內部維持力。
文化是組織發展的內在驅力,是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組織的主要組成部分。國家羽毛球體育賽事組織架構的持續發展,有賴于比賽文化這一內在推動力的維系。在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的組織中,要重視對競賽價值的開發、對競賽環境的整合、對賽事歷史的傳承、對賽事精神的弘揚等方面的構建。比如,在國家羽毛球俱樂部聯賽中,要對賽事的場地文化和俱樂部文化進行加強,讓賽事組織的文化力量得到增強,并把賽事的文化推廣出去,讓賽事的發展變成賽事組織可繼續發展的內在力量。
持續跟蹤賽事結構的發展,并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相關的法律和規定,比如對選手市場化的道路中的職責進行界定,對賽事市場開發中的權利的分布和基本原則,以及各方利益的協調機制等,用制度制定來對賽事結構發展的環境進行規范。在組織機構中強化監管,確保比賽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確保比賽的順利進行。
(2)不斷調整政府職責定位。
在賽事結構中,國家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隨著賽事逐步走向市場,由于國家的多重職能,其對賽事結構資源的壟斷,以及對單個賽事的干預,使得賽事結構的商業化變得難以實現。政府應當適度地下放權力,加強對賽事的監管,并將賽事間的協作與市場資源的配置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實現對賽事的宏觀監管,積極地引入市場機制,加強賽事的自主發展,從而把全國的羽毛球賽事組織建設成為健康發展的社會組織,使競技體育與社會的發展相結合。
綜上所述,在我國,羽毛球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體育活動。在國內,羽毛球的球迷很多,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也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喜愛。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繼續以可持續的方式,以更多的體育活動為主題,讓更多的體育愛好者參與其中。盡管作者參考了很多關于競技體育運動發展資料,也參考了一些社會學中的研究模式,但因為作者自身的研究能力有限,對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的認識也僅僅只是在宏觀上進行了一些研究,并沒有深入地了解到關于國家羽毛球群眾性體育賽事的組織問題,作者所給出的意見也無法實現定量,需要更多的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