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方 高
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催生了“微寫作”。教育領域的“微寫作”具有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簡潔凝練、內容簡明完整、形式簡約自由、情感簡單真摯的特點[1]。微寫作教學是指教師以日常教學為依托,以學生需求為依據,以“微寫作”形式為抓手,以課內和課外為平臺,采取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寫作,促使學生產生寫作興趣,增強寫作認知,積累寫作經驗,鍛煉寫作能力的教學活動。將微寫作教學融入語文教學日常,可以打破傳統寫作教學的限制,讓寫作教學貫穿語文課堂。學生通過日常的微寫作活動,可以發展寫作能力,增強寫作水平。所以,教師應把握日常教學時機,以課內和課外為切入點,應用多樣的策略進行微寫作教學。
隨文式微寫作教學是課內微寫作教學的重要形式,是以閱讀文本為基礎的寫作教學。在閱讀文本過程中,學生會獲取語言知識,儲備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技巧。教師應立足讀寫關系,實施隨文微寫作教學,依據學生閱讀所得,引導學生仿寫、擴寫等。
1.仿寫
模仿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必由之路。仿寫是展現模仿能力,學習獨立寫作的開端[2]。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設置了諸多文質兼美的佳作,這些佳作中蘊含著許多寫作素材、技巧和方法,為學生提供了仿寫依據。對此,教師應研讀閱讀文本,挖掘精彩之處,引導學生進行隨文式微寫作——仿寫,使學生樂寫、會寫,不斷提升寫作水平。
以《記金華雙龍洞》為例,在學生讀到“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時變換調子”時,教師提出問題:“這是一個什么句式?”在已有認知的支持下,學生很容易想到這是一個排比句。教師就此追問:“如何看出這是一個排比句”。學生紛紛提到多次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時而”。教師就此進行點撥:“四個‘時而’,寫出了溪流的變化情況,展現了溪流的特征。”同時,教師提出微寫作任務:“下面,我們將開展一場仿寫比賽。請大家模仿這一句話,也用四個時而寫一句話。”在此任務的作用下,學生遷移閱讀認知,組建語言,認真仿寫。如有學生寫道:“天上的云變化多端,時而好似灑水的小象,時而好似撈月的猴子,時而好似奔騰的駿馬,時而好似漫步的小羊。”如此仿寫,不僅使學生在自主創作下,深刻了解了排比句句式,感受特點,“反哺”閱讀內容,加深理解,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鍛煉了寫作能力,便于提升寫作水平。
2.擴寫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而想象是學生進行寫作的支撐。擴寫是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對閱讀文本中的簡略部分進行擴展的寫作方式。由此可見,擴寫為學生提供了想象機會。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以閱讀文本中的簡略部分為立足點,組織擴寫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隨文式微寫作。
以《慈母情深》為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用質樸的語言描繪了母親的手——“用皸裂的手指數著錢”。“皸裂”二字雖然簡略,但意蘊深刻。教師圍繞“皸裂”二字,向學生提出問題:“皸裂是什么意思?可以怎樣描述母親皸裂的手?”在此問題的作用下,學生發揮想象力,并就此展開描述。如有學生說道:“只見,母親的手指骨節上張開‘小嘴’,甚至‘嘴’里有淡淡的血絲。”立足于此,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母親工作的艱苦,體會母親的無私奉獻。由此可見,引導學生仿寫,不但可以使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品味語言文字背后的濃濃深情,積累寫作經驗,還可以使學生切實地鍛煉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便于增強讀寫效果。
3.補白
思維是學生組建語言的“工具”。留白是閱讀文本中的常見現象,是作者立足表達需要,或刻意忽略不寫某些內容,或隱晦地書寫某些內容,達成無聲勝有聲效果的寫作方法。在品味留白內容時,學生會拓展思維,透過文字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由此,教師可以閱讀文本中的留白內容為入手點,組織隨文式微寫作——補白,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組建語言,積極表達,借此深刻理解文本內容。
以《草原》為例,“許多人都是從幾十里外的地方乘著馬或坐著車來看我們的。”——這句話看似毫無特殊之處,但細細品讀,可以從“幾十里外”感受到蒙古族群眾的深厚情誼。所以,這句話是文本的“留白”。基于此,教師先解讀語句內容,引導學生聯系“作者居住在蒙古包”的情境,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接著,教師把握時機,向學生提出補白要求:“請大家任選一個角度,描寫‘我’和蒙古族群眾相聚時的情景。”學生拓展思維,在腦海中想象相關畫面。如有學生說道:“聽說漢族的親人要到蒙古包,阿爸早上很早就起來了,將馬車收拾得干干凈凈的。吃過早飯后,拉著我和阿媽一起迎接漢族親人。阿媽為漢族親人準備了濃香的奶茶,我為漢族親人準備了可口的奶豆腐,阿爸為漢族親人準備了焦香的烤羊腿……”由此可見,學生不但感受到了留白背后蘊含的濃濃深情,與作者實現情感共鳴,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自然而然地鍛煉了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很好,這是老師準備好的邀請函,如果你們的爸爸媽媽有空,我們特別歡迎他們來參加我們的生日會。”我想,在班級生日會上,父母和孩子在一起,這會是一個更好的感恩教育的時機。
小學階段的作文主要涉及紀實類作文和應用類作文。專門的微寫作教學是針對紀實類作文和應用類作文而開展的微寫作教學,便于學生了解不同類型作文的特點,掌握不同類型作文的寫作方法、技巧,由此提高作文寫作水平。所以,教師應把握日常教學時機,以紀實類作文和應用類作文為入手點,實施專門的微寫作教學。
1.紀實類作文的微寫作教學
紀實類作文包括寫人、寫景、記事等幾類。不同類型的紀實類作文有不同的特點。在紀實類作文微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把握不同類型紀實類作文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使學生知道“怎樣寫”。
以寫人為例,外貌描寫是寫人的關鍵。教師可以以人物外貌描寫方法為重點,組織微寫作教學。教師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在描寫人物外貌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猜猜有哪些順序?”在問題的作用下,學生遷移已有閱讀和寫作認知,提到多樣順序,如先整體后局部、自上而下等。教師對此進行贊賞,并加以總結。然后,教師鼓勵學生與同桌互相觀察,了解外貌特點,并自選順序,描繪外貌。在學生描繪后,教師以外貌描寫要抓特征這一內容為重點,引導學生探究外貌描寫要凸顯的人物的特征。同樣,在已有認知的支撐下,學生提到性格特征。教師順勢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呈現范例,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比較,判斷哪一個范例凸顯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凸顯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實踐證明,學生通過體驗如此教學活動,一步步地掌握了描寫人物形象的方法,積累了寫人作文的經驗。于是,教師趁機呈現微寫作任務:“寫作題目:我的老師/同學。寫作要求:觀察某一老師或同學,發現其某一方面的特點,描寫外貌(100 字左右即可)。寫完后,和小組成員開展‘猜猜他是誰’活動。”
如此做法,不僅使學生做到了學以致用,加深了對課堂所學的理解,還豐富了學生的寫人經驗,促進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2.應用類作文的微寫作教學
小學階段的應用類作文包括書信和留言條。格式、內容是寫好應用類作文的關鍵。教師應以格式、內容為重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應用類作文微寫作教學。
以書信格式為例,大部分學生的書信書寫格式不規范。針對此情況,教師可組織微寫作教學。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先鼓勵學生思考:“書信有哪些格式?”在已有經驗的作用下,大部分學生提到稱呼、署名。對此,教師進行追問,引導學生探究其他格式。在教師的不斷追問下,學生總結出了書信的格式依次為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基于此,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探究具體要求。例如,在探究稱呼時,教師提出系列問題,如“稱呼應該寫在哪里?稱呼后要寫什么?稱呼要與什么相對應?”等。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一步步探究,了解稱呼要在信首行的頂格處,后加冒號,要與署名相對應,寫清楚寫信人與收信人的關系。之后,教師按照如此方式,引導學生繼續探究其他格式。
在學生了解了寫信的格式后,教師布置微寫作任務:“請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感謝信,從一件日常小事入手,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字數在200字左右即可。”在此任務的驅動下,學生遷移探究所得,按照規范的格式進行書寫,由此加深對書信格式的認知,同時鍛煉書寫能力。
課外微寫作教學是一種生活化的寫作教學,是學生以生活觀察和生活感悟為基礎,用文字語言表達情感的教學方法。在課外微寫作教學中,學生是絕對的寫作主體,可以在彰顯內心世界的同時增強寫作的個性化特色。立足學生的生活,教師可應用以下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微寫作。
微日記是以學生為本的日記寫作形式。簡單來說,教師不對微日記形式、內容等做任何要求。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可以寫什么。如此可以使學生獲得寫日記的主動權,產生強烈的興趣。在寫微日記的過程中,學生有話可說,遷移課內經驗,逐步減少“虛假、夸大、空洞”這些寫作問題,切實增強寫作水平。基于此,在課外微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寫微日記。
例如,一個學生用稚嫩的語言寫出了自己放學路上的一件小事:“今天下午放學后,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老奶奶。老奶奶手里拿著兩個大書包,走得搖搖晃晃的。這時,我腦海里浮現出老師說的話:我們要做新時代的雷鋒。于是,我跑到老奶奶的身邊,說道:‘奶奶,我幫你拿一個書包吧。’奶奶看了看我,笑著說:‘不用,不用,書包有點重,你拿不動。’聽到奶奶的話后,我心想:‘這不是覺得我沒實力嘛。’于是,我拍拍自己的胸脯說:‘我有力氣,能拿得動。’說完后,我從老奶奶手里奪過一個書包,背在肩膀上。這個書包可真重啊!但我不敢說出來,咬著牙背著包,送老奶奶回家。”由此可見,寫微日記不但可以使學生及時地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順其自然地儲備豐富的寫作素材,還可以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鍛煉書寫能力,便于提高寫作水平。
在微時代,微信、微博成為小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學生是微時代的生力軍,很多都能夠熟練地操作各種新型社交媒體。一些學生傾向于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記錄自己的生活經歷,傾吐自己的內心想法。在課外微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小學生的特點,緊扣獵奇心理,鼓勵學生在微信或微博上匿名發布習作內容,并就此與他人進行評論。
例如,一個學生在微博上發布了這樣的內容:“今天是我的生日。在還沒到生日這一天時,我很是期待。但是,到了這一天,我卻不太高興。因為快要考試了,我心里有壓力,害怕考不好。”簡單的內容,暴露了學生的真實想法。教師在微博下留言:“很幸運,我能讀到你的‘心事’。我也遭遇過這樣的事情。為了緩解心理壓力,我不光會在每堂課上認真聽講,盡量地掌握每個知識點,還會在考試前,早早地做好復習計劃,有計劃地進行復習。你可以這樣試一試,看看能不能緩解心理壓力。期待你的好消息。”教師的留言,不但為學生提供了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助力學生塑造健康心理,還便于調動學生寫微博的興趣,促使學生反饋自己的問題解決情況,或繼續寫微博吐露心事,由此鍛煉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有效實施課內和課外微寫作教學,可以使學生鍛煉寫作能力,提升寫作水平。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立足微寫作優勢,以日常教學為依托,緊抓課內與課外,有策略地進行課內微寫作教學和課外微寫作教學,使學生通過體驗多樣的微寫作教學活動,如隨文式寫作活動、專門式寫作活動等,知道“寫什么”“怎樣寫”,增強寫作認知,同時動手書寫,做到學用結合,由此增強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