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孟慶贏 李能文
若要發揮問題情境在數學教學中的育人價值,教師應對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有充分認識,并基于此創設問題情境,否則會影響問題情境的創設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了解問題情境的積極作用,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優質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使學生在面對數學課堂時能夠充滿參與熱情[1]。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主導意識較強而忽視學生的體驗,即便所講述的內容體現了數學價值,也難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情感。而創設問題情境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價值,促進學生對數學文化的了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意識[2]。
創設問題情境是活躍學生思維的關鍵方法,但若按照題海戰術的策略創設問題情境,不僅不會活躍學生思維,還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所以,設計新穎策略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理解,也能夠優化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水平。
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是倡導立德樹人教育舉措以來的重要任務。而創設問題情境符合數學學科本質特點,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實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3]。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需要注重提問方式,發揮問題情境的育人價值。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時代發展背景下的先進教育理念,以不給學生造成身心負擔為前提,將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相融合,思考創設問題情境的具體策略,引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欲望,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數學問題的習慣,讓學生在思考中掌握數學知識,達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教學目的[4]。
在以往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缺乏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常常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設計問題,這就導致學生以消極的態度去探究數學問題,給學生造成一定的負擔,阻礙了學生自信心的提升,也給課堂教學質量帶來了消極影響。因此,在新時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應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了解基礎知識對達成教學目標的積極作用,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推動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發展。
例如,在“比多少”這一課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初步認識什么是“一一對應”,在認識“一一對應”的基礎上懂得比較物體的多少,理解多與少的含義。從小學數學課程分析,這一節課屬于基礎知識,旨在為學生夯實基礎,培養學生的數感。
在活動導入環節,教師可先對學生講述“小豬小兔蓋房子”的故事,接著依據教學目標,對學生提出問題:“故事中有幾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多少磚?”然后,依據學生的回答,繼續提出問題:“大家說一只小兔搬一塊磚,所以我們知道小兔子沒有多余的,磚頭也沒有多余的,那么小兔和磚頭是不是同樣多呢?”從而幫助學生在認識一一對應的基礎上理解了“同樣多”的含義。然后,教師重新回到故事上來,對學生提出問題:“故事中的小豬有幾只?木頭有幾根?小豬多還是木頭多?”由于問題難度上升了,教師可引領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一擺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理解多與少的概念。最后,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其他與動物數量關系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在思考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感。
這樣,教師以夯實基礎為目標創設問題情境,并指導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了探究數學問題的樂趣,充分培養了學生的數感,令學生形成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5]。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生活事物的好奇心較大,而低年級階段的數學知識與學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實踐技能高度相符,且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教育教學要同現實生活聯系的要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將現實生活作為媒介,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以主觀能動的態度探究數學知識,在發展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培養數學核心素養,于問題情境下達到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上、下、前、后”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方位感,引導學生將本節課的知識運用于生活中,能夠通過數學語言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理解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對數學知識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在活動導入階段,教師可結合現實生活對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的課桌上面有什么?課桌下面又有什么?”這樣的問題可以有效引起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理解上、下兩個方位,有利于激發學生較高的學習積極性。然后,教師結合上、下兩個方位,利用信息技術出示不同的生活情景,讓不同的學生用“上”“下”描述物體的位置關系,對學生的準確描述進行激勵性評價。然后,教師依據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引導學生用“前”“后”準確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使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中加深對方位感的認識。接著,教師可升華問題情境,對學生提出問題:“現在,老師是和你們面對面站著的,你們判斷一下老師舉出的手是左手還是右手?”由此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結束階段,教師可設計描述物體位置的生活作業,從而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這樣,教師以現實生活為媒介,創設問題情境,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使學生以飽滿的學習情感走進數學課堂,培養了學生的相對思想,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技能,促進了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充分發展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最終極大地優化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效果。
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而課堂時間較長,若無法讓學生保持專注的學習狀態,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營造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課堂環境十分重要。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基于生本性原則,以主導者身份將學生劃分學習小組,以合作交流為方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形成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主動與他人交流數學知識的意識,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認識圖形(一)”這一課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基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形成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合作探究、進行交流的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教學初始環節,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各種各樣的圖形,并在每個圖形下面標上序號,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分類,從而根據學生的分類結果,劃分科學互助小組,揭示課題。然后,為各個小組分發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模型,讓學生在觸摸的過程中認識常見圖形的名稱,用語言交流這些圖形的特征,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然后,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學具——積木,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并提出活動任務:“大家能不能利用積木,制作一個漂亮的小房子呢?”這能夠充分喚醒學生對空間圖形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根據學生的制作差異,引導學生設計其他東西,從而發散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加深對所學內容的記憶。最后,教師可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組內對所學內容做詳細整理,并要求學生課下利用思維導圖加以鞏固。
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處在了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合作思考數學問題的樂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核心素養,在落實生本理念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充分掌握了本節知識,切實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一般來說,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生之間會有智力水平的差異,所以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除了以夯實基礎為目標以外,不能簡單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否則會給很大一部分學生造成學習壓力,影響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阻礙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可以以分層指導為理念,分別創設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越來越自信,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越來越濃厚,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效率。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這一課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基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準確辨認不同面值人民幣的能力,幫助學生了解人民幣的顏色、圖案、種類以及用途,并利用相關情境,滲透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培養學生綠色消費的良好習慣。
在活動初始環節,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呈現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了解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程度,并基于此將學生劃分為A、B、C 三個層次,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以推動班級學生整體數學能力的發展。
對C 層次小組的學生可以提出如下任務:
(1)人民幣的用途是什么?
(2)你們的各種文具分別要用多大面額的人民幣才能買到?
(3)課下嘗試歸納不同面值人民幣的顏色、圖案以及種類。
通過上述任務,C 層次學生熟悉了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這為該層次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人民幣購買物品奠定了基礎,初步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思維。
對B 層次小組的學生可以提出如下任務:
(1)互相提問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的顏色、圖案以及種類。
(2)組內創建購買家鄉特產的情境,練習正確使用人民幣。
上述任務使B 層次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得到了發展,讓學生體會到了應用數學知識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對A 層次小組的學生可以提出如下任務:
(1)買一支鉛筆和一個文具盒需要多大面額的人民幣?
(2)幫助B、C 層次的學生解決他們難以解決的問題。
上述任務既讓A 層次學生鞏固了所學內容,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了數學知識學習的挑戰性,使該層次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有了更強的動力。
這樣以分層指導為理念,創設問題情境,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保持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對數學問題充滿探究熱情,大大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有助于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小學數學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應繼續從學科特點出發,尋找以夯實基礎為目標、以現實生活為媒介、以合作交流為方式、以分層指導為理念的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有效策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充分落實,發揮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育人價值,充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