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霞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樹屏鎮崖頭小學
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 年版)》推動了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浪潮,要求小學體育要全面適應素質教育改革、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要為培養新時代人才積極調整教學方針。在現代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沒有依據教育改革對體育教學本質進行創新改進,這導致部分體育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學生難以獲得豐富的體育學習經驗。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我國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在這一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要將新時代教學理念與體育教學進行結合,構建高效、科學的體育課堂,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來說,教師要整合優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要素,才能夠達到高質量育人的最終目標。而新時代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有兩點,一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全面發展下的高質量育人,要求小學體育教師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習過程,要以改進教學目標、轉變教學方式為方法,幫助學生展開有意義的體育學習,從而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優秀人才。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時,要把握體育教育的基本價值,幫助學生增強體魄,還要發揮“體育樹人”“體育育人”教育價值,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道德品質,完善學生人格。
可持續發展強調學生的能力生成和智慧生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健康知識,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形成成長發展的關鍵能力,這可以為學生展開后續體育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知識進行正向遷移的能力,既要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還要讓學生將運動技能在生活中進行靈活運用,如此可以更好發揮體育學科育人功能。
教學不是教師單向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是基于學生主體地位下開展的高質量教學活動,其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師生互動。在新時代教育理念下,小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學習引導者。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要基于學生主體地位進行教學改革。在構建體育課堂時,要因材施教,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本位構建高質量體育教學課堂。體育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運動技能,還要幫助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同時還要在體育教學中和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營造快樂、輕松的課堂氛圍。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較低,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完成教師的指令,沒有對運動的準確性和運動原理進行深入思考,這導致學生的學習變得機械性、重復性。為了讓學生展開深入的體育學習,教師要轉變體育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并一邊鍛煉一邊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問題中探究運動知識、在運動中理解知識。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在運動中的問題,借此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利用探究式課堂改善傳統體育教學的不足,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中形成“自我”概念,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多元智能理論指出學生的智力結構是多樣化的。小學體育教師基于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教學優化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學中要充分展現教育工作的多層次性、個性化等要求,要滿足不同智能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多元智能理論下,教師整合多樣化教學策略十分關鍵。教師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為宗旨,了解學生的優勢智能和學習劣勢,并根據此針對性調整教學手段,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教師在教學時要多措并舉,穩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現代教育指出要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教育核心。根據這一點,小學體育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要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要對小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進行深入了解,并基于科學的教育理念完善體育教學框架、構建全面的體育教育體系。在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關注學生的學習潛能,針對學生的個性開展教學工作。同時,基于全面發展理論,教師要鼓勵小學生自主探究,調動學習意愿,讓學生在自我意愿和教師指導的雙重輔助下實現全面發展。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黃金階段。這一階段小學生的骨骼、身體機能在逐步發展,且思維模式在逐步形成。因此,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科學的運動指導、思維指導,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在優化小學體育教學時,教師要落實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不再“盲目”開展體育教學,而要根據小學生的身體發展情況、思維發展情況設置合理的運動難度、體育訓練內容,并利用合作教學、游戲化教學等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提高身體素質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
體育學科雖然與其他學科都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但在教學形式上有較大的差異。體育課程的實踐性更強,通常要求學生以實踐活動的形式展開學習。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進行充分接觸交流。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積極主動地和他人進行合作。如此可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從而讓學生養成熱情、有愛心、互幫互助等美好品質。同時,小學體育教師為了優化課堂教學,還要給學生的合作交流提供更好的平臺,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
隨著人民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對精神文化和身體健康的追求?!叭耖喿x”“全民運動”等體育文化活動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在新時代教育中優化小學體育教學,從精神意義上來說規避了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擺脫“不重視體育健康”思想的方式之一。優化小學體育教學,可以在社會引發大眾對體育學習的關注,從而將積極鍛煉的理念滲透于家庭、社會中,促進民眾提升對體育鍛煉熱情,形成良好的運動風氣。
體育教師為了優化教學課堂,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進傳統教育的不足,全面落實現代化育人理念。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教師的思想認識和教育教學觀念對課堂教學成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師要對新時代的各類教育文件進行學習,領悟各類教育文件精神,歸納、總結現代教育理念以及未來人才發展趨勢。同時,教師還可以對二十大報告中的教育部分進行深入研讀,如此可以讓體育教學和社會發展、黨和國家發展戰略保持一致,這對于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在教學時,教師要合理整合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科學思想豐富教學內容。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認為體育教學只是讓學生單一掌握運動技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示范講解。這樣的教學手段單一,且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也較為單一。在現代化教學理念下,教師可以把信息技術與體育課堂進行結合,可以在體育教學中構建合作探究課堂、體驗式課堂、游戲式課堂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讓小學體育課堂更加多樣化,提高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
新時代小學體育教學中,核心素養是教師重點關注的教學任務。而教師想要對小學體育課堂進行優化,首先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優化。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方向,決定了教師要使用的教學方法以及具體開展的教學內容。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要以學科素養為基礎,在學科素養內涵中融入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對學科素養的實踐,不僅兼顧了教材、學生學情還立足于學習項目設定。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還要考慮學生與核心素養的匹配度。
小學體育核心素養內涵包括健康行為、體育品德和運動能力?;谛W生的身體發展情況,教師在開展低年級小學體育教學時,要把核心素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健康行為和運動品德上。因此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可以是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鍛煉意識、幫助學生展開基本的健康運動、在體育鍛煉中培養學生的品德;而高年級的學生身體發展比低年級更成熟,且經過幾年的學習學生的運動能力有所提升。因此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體育品德和運動能力這兩方面核心素養。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可以是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簡單的專業運動技能、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運動原理、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如此將學生學情、體育核心素養進行結合,可以制定科學高效的教學目標。
此外,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除了運動技能、認知目標外,還可以包括情感目標、體能目標。在核心素養指導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情況,對體能目標、情感目標進行針對性調整細化,讓學生的整體學習呈階段式過程,逐步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而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教師可以更高效地整合教學內容,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把信息技術和小學體育進行結合,可以提高教學品質并實現全方位教學管理。教師要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進行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強課外活動管理。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系統構建班級數據庫,在班級數據庫中輸入每名學生在校內參與體育活動和在校外參與體育活動的頻率,形成學生的體育運動數據,進而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師還可以利用大數據處理系統,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頻率進行數據分析,從而得出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興趣和體育運動能力等數據,進而解決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困難。體育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實踐中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十分關鍵。如體育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50 米體測時,可以利用終點攝影機更準確地記錄學生跑50 米時的時間數據,課后將攝影機中的錄像導入電腦,從而對學生的各項數據進行細致分析。
部分小學生課后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于電子游戲,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較低。為了激發這部分學生的運動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讓學生對訓練項目進行細致了解。如教師想要對學生展開耐力訓練,但耐力訓練對小學生來說較為枯燥單一,那么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花樣滑冰視頻。視頻中運動員高超的跳躍技巧、優美的舞姿和音樂交相輝映,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同學們喜不喜歡這一運動?”學生們回答“喜歡”這時教師又繼續引導“那同學們想要像運動員那樣厲害嗎?”學生回答“想”。教師可抓住這一關鍵節點,給學生播放與耐力訓練有關的視頻,將耐力訓練和學生感興趣的運動進行結合,既可以豐富學生的運動知識儲備、培養學生的體育藝術素養,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現代社會需要全面型人才,團隊意識、競爭意識、綜合素養成為人才競爭的關鍵。小學體育教師想要優化體育教學課堂,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和綜合素養。為此,教師可以豐富體育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參與運動比賽、合作運動項目。
足球運動是現代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陽光足球”活動在各中小學大力展開。教師可以基于足球運動組織學生參與足球比賽。小學體育教師之間可以進行合作,構建“體育運動項目組”,構建完整的比賽機制,給學生創設真實的比賽環境,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則以班級為單位參與教師舉辦的“陽光足球比賽”。每個班級先以抽簽的形式進行兩兩比賽,初步篩選后選出前5 名。而進入前5 的班級又要以車輪戰的形式爭奪前3 名,最后由前3 名進行比賽爭奪冠軍。在制定好比賽機制后,班級內又要通過比賽選拔出班級代表。一個班級選出6 名代表參與陽光足球比賽,而代表班級獲得比賽勝利的同學既可以獲得教師的公開表揚,還可以獲得教師準備的物質獎勵。在比賽過程中,教師既要激發學生的勝負欲,又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競爭意識,即讓學生在比賽前做足準備打倒對手,比賽后“勝而不驕,輸而不衰”的正確競爭理念。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團體羽毛球合作活動。教師根據小學生的羽毛球水平,以男女搭配為原則把學生分成小組,展開男女混合雙打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同一組搭檔要進行良好配合,兩人要協商哪些球由男生接哪些球由女生接、兩人如何站位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新課標在課程內容中提到“體育教學包括健康教育、體能教育、跨學科主題學習、專項運動技能學習等”這一課程內容表示學生不僅要學習各項健康運動知識,學習過程還需具備系統性和邏輯性。而為了讓學生展開高效、系統學習,教師可以采用大單元教學。大單元教學是在單一的單元教學基礎上,對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拓展,將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的教學方式。在優化教學結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以大單元、大結構為主題的方式展開教學,與培養學生運動興趣、運動技能、體育品德等教學目標進行融合,讓學生獲得綜合發展。
大單元教學的本質是深度學習,教師在設計大單元課堂教學時,要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緊密聯系,整合教育目標、重組教學內容的方式,對教學課堂進行結構化整合設計,讓體育教學具備連貫性、完整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小學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課堂時,要注重突出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一體銜接,避免出現重復的盲目的教學內容,要讓課堂呈現清晰、階段性特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深入發展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小學體育教師要深入研究新時代教育文件,創新教育理念,優化體育教學模式,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