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存龍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新寨中學
初中生身心發展尚未健全完善,心智不夠成熟,這是客觀存在的。作為教師,應當切實針對初中生的這一特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制定契合他們發展特征與需求的教學方案,以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為其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障。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心理素質教育成為體育課程的核心教學目標。基于此,本文探究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有效途徑。
競爭意識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促進思想進步的重要因素,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下激發人的潛能。很多體育運動項目就是競爭意識的最佳表現,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引入競爭性較強的體育活動,對學生的競爭意識進行有效培養。
例如,在“跳遠”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跳遠能力進行測試之前,要告知學生成績評判標準,激活學生對測試全力以赴的意識。在成績公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跳遠成績較好以及進步比較大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于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教師要進行針對性評判,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指導學生成長和進步,并在他們取得進步之后及時進行表揚。這樣學生不會因為自己沒有獲取好排名而失落,對自己的每一次進步感到高興,進而培養其自信心和進取意識。通過這種競爭意識的培養,學生能夠在后續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勇敢面對挫折,不斷超越自己。
當前學生因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抗壓能力普遍不強。學校和教師需要利用體育運動的競技性特征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設置一定的問題和困難,采用各種教育方法指導他們主動應對問題,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地面對、解決問題,并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問題的解決逐步增強他們的受挫意識,為其今后體育鍛煉打下扎實的根基。在進行挫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著力訓練他們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學會克服困難的方式,指導他們更大膽地解決運動時遇到的困難。按照要求,學生需要達到教師所設定的目標,并且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困難和問題,在所有項目均成功后才能通過測試。通過多層次和多維度鍛煉后,學生能夠在挫折中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取得成長和進步,心理素質也會變得更加堅韌,可以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失敗。
在進行體育課時,要想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困難環境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和攻克難關的毅力。比如,教師可以在確保防寒、防暑措施的基礎上,安排學生進行慢跑、跳躍臺階等強度鍛煉。這時,學生通常會感到壓力,希望能夠躲避這種訓練,而教師要向學生展示那些不畏艱難,即使是在極端的嚴寒酷暑天氣中也依然堅持每天鍛煉的運動員視頻,并且不斷鼓勵學生并詢問:“觀察運動員汗流浹背的訓練情景,你們有何感想?如果天氣惡劣,運動員就不再進行訓練,那他們還會有在國際比賽中贏得獎牌的榮耀時刻嗎?”一些學生感嘆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實在是艱難,另一些學生則認為運動員的每一枚獎牌背后,都蘊含著無盡的努力和堅持。
實際的典范與榜樣能夠引發學生在心理和情感層面的共鳴。此時,教師繼續鼓勵學生:“盡管我們不一定能在體育比賽中為祖國贏得榮譽,但我們可以學習并弘揚體育健將的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你們應當如何做呢?”很多學生受到鼓舞并表示對于運動員來說,眼前的環境并不算困難!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教師設計的體育訓練項目中,抗壓能力和斗志被喚醒,從而塑造不畏艱難、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初中生心理素質相對較弱,教師應從體育教學中探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途徑,積極營造個性化、趣味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環境的浸潤作用下自然地受到教育,激發他們的興趣,點燃他們的參與熱情,為培養和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田徑”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堅韌不拔、永不放棄、不畏失敗的良好心態,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以應對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一些學生由于缺乏體育鍛煉或對體育缺乏熱情,對教師的解釋也是左耳進右耳出,學習態度敷衍,難以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可以利用“傳聲筒”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利用“障礙跑”“救援隊”等活動提高他們參與運動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充滿樂趣的運動提高身體素質、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創建趣味課堂的目標是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創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消除緊張心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體會到“以體育人”的體育教學價值,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使學生的競技精神和心理素質得到很好鍛煉和提升。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心理活動活躍期,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尊重,但缺乏讓人尊重的素質,容易受到外來文化、觀念的影響,不利于心理健康發展。為此,初中體育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正確認識運動的心理因素,提高運動效果。
例如,在“籃球”教學時,多數教師采取對抗賽或競賽的形式,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獲勝的學生會沾沾自喜,對失敗者不屑一顧,而失敗者則更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如因為一場失利而情緒低落,和對手發生了口角或者身體上的沖突,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情緒會一直低落下去,直到取得勝利才有所緩解。這種心態影響下,他們難以真正領會“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實質。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調節自己的心態,教師應對其進行心理素質培養,利用競賽成果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素質訓練的重要性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中,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團體接球、接力傳球等活動,引導學生總結失敗的教訓,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省,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逐步增強團隊意識、合作意識,提高心理素質。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正是青春發育期,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為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師應留心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表現機會,讓每名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收獲成就感。
例如,有些學生之前表現一直很積極,本節課卻提不起興致,不愿意和他人交流互動,此時教師不要硬性要求他必須做相關訓練,或是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斥責,而是充分尊重其個人意愿,讓其適當休息,在課后單獨詢問其原因,在全面了解導致其變化的原因后,再進行心理疏導。另外,教師還可以分享親身經歷的事情以安慰同學,并給出恰當的建議,從而幫助他恢復到原來的學習狀態。教師借助自身的經歷,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談話,不僅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更是言傳身教地鍛煉其心理素質,使其在遇到問題時能從容面對。
中學生在心理方面處于關鍵形成期,塑造獨立的人格和堅韌的思想品質離不開班級同學的互相成就。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多數已經有了不愿意同家長、教師分享心事的思想,傾訴途徑往往是身邊朋友。為了避免學生因為過重的心事影響正常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其對同學說出煩心事,多一個人分擔便會減輕一些壓力,傳遞團結合作的精神力量。為了加強這一思想的滲透,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拔河的方式拉近彼此間的距離,重要的不是比賽結果,而是借助拔河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隊伍中只有一人強大作用很小,必須齊心協力,每個人都發揮自身最大的價值才能為最后的結果貢獻有效力量。在拔河過程中,體育教師運用團隊合作的方式,不僅有效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更提高了他們的課堂參與度,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比如,在進行足球競技比賽的時候,教師需要先向學生介紹規則,并且鼓勵學生在足球競賽中進行團結協作。
師:“同學們,在足球比賽中,我們必須遵守規則,不能有惡意的推搡動作。沒有上場的球員需要遵守觀賽規定,隊友之間需要協同配合,及時交流戰術,把團隊的榮譽放在首位。現在來看看我們是否有信心在比賽中有出色的表現吧!”
生:“有!”
當所有的參賽學生都得到了精神激勵,便會馬上討論比賽策略,并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競賽。在學生參與體育比賽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重視心理輔導工作。例如,某隊在比賽的半程中表現不佳,學生的情緒和士氣相對較低。此時,教師可以在半場休息時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競技的成敗并非關鍵,我們需保持冷靜的心態去應對挑戰,無論遇到多么強勁的競爭者,都必須保持堅定的決心,只要盡全力,便無所謂失敗與否!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肢體動作來激勵學生,如輕輕拍打學生的肩膀,投向肯定和認同的目光,或者讓學生伸出一只手和自己的手疊在一起,大聲呼喊比賽口號。這些都能夠激發學生的心理潛力,使學生在體育競賽中的心態更加健康和積極,同時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體育項目豐富多彩,除去個人體育項目以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團體體育項目,提升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由于初中學生身心尚未發展完善,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種優良融洽的溝通交流環境,使學生可以在此過程中學會如何協調人際關系,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這樣一來,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能放松學生學習的壓力和緊張情緒,為其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帶來一定的幫助與支持。
跑步接力賽簡單且容易實施,對教學器具等使用要求不高,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組織一次跑步接力賽,讓學生分為多個小組依次展開。另外,在團隊比賽過程中,教師也需滲透“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理念,進行耐力訓練的同時培養團隊競技精神和團結合作精神。在比賽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給予第一名小組獎勵,對于那些團隊合作完美的小組也要給予支持與鼓舞,使其獲得不同的體育活動體驗。
由于家長之間經常比較、學校以成績優劣評判是否優秀,學生受到學校和家庭方面思維壓力心理素質不高。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加入一些抗壓項目,磨煉學生意志力,使學生在以后面對壓力時不會一擊就倒。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用溫和的語氣對學生施加壓力,不讓學生感到反感,使學生在訓練時用心對待,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生活所面臨的挑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任何人都要不斷地提高自身能力,以適應社會生存競爭。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設置獎懲機制,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也讓學生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實現不斷進步。
堅持是學生心理素質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學生在面臨困難與挫折時輕易放棄,而體育運動需要堅持,在持之以恒中有所收獲。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科教學這一優點培養學生的耐心,鼓勵學生克服困難。
想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促進其個性化發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千篇一律地開展體育活動,教學方式傳統,導致學生不愿積極地進行體育活動。具體而言,體育課模式通常是進行熱身操后再去跑步,接下來是進行個人活動,這種模式不利于提高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所以,教師應借鑒、觀摩優秀教師的體育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尊重學生的個人喜好、想法、運動習慣等。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互相交流、共同活動,讓學生在積極有趣的氛圍里積極運動。可見,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基于學生學情開展針對性體育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學質效。
總而言之,體育鍛煉往往能夠讓人變得堅韌,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初中階段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十分重要,關系到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體育教師肩負著很大的責任,不僅要加強學生的身體鍛煉,還需要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鍛煉,培養學生不懼困難、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質。教師還應該適時激勵學生,結合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況來安排體育活動,讓學生能夠充滿信心,形成堅毅的性格,進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