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凡梅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第六中學
問題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問題意識”,以學生對問題的困惑為出發點,以抽絲剝繭的“問題鏈”形式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一種方式,不僅可以推進新課程的改革,還能提升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問題導向教學法已逐漸應用于學科教學中。初中數學是一門完整的學科,由于抽象性較高,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從問題導向的角度入手,提高數學教學在課堂中的有效性。本文根據實際案例分析問題教學法在課堂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問題引領課堂”為當下各個學科較為流行且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設計有效的問題讓學生從中分析、得出知識點的核心所在,幫助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及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構建整體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學、分析、帶著問題討論,然后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和解決。問題教學方案與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有所不同,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改善數學教學枯燥乏味的現狀,從而提升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教學方法在“學生主動”與“教師支配”兩個層面上尋找一種相對平衡的方式,教師需要在教學之前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使學生能夠調動個人興趣而思考、探究,繼而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以此反映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另外,教師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此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需要體現多樣性和梯度性的問題特征。
首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問題引導教學法已逐漸應用于各學科教學中。在初中數學教學時,將問題導向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結合,以各種圖片、動畫等形式拓寬教學的知識面,使這些內容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避免出現“枯燥”課堂的情況,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學習質量和數學認知。
其次,“問題引領課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設計問題開始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很好地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還能夠有效改善傳統教學方式所帶來的缺陷。
最后,問題式教學法通常以學生之間合作形成學習小組方式進行,教師起到引導與組織學生的作用,確保了師生都能夠有效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師生互動性,助力學生與教師實現共同發展。
總之,初中生正處在思維轉型期,此時培養思維能力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數學。
教師應從目前的教學中得到清晰認知,從而使數學教學質效得到進一步改善。在傳統教學理念下,教師一般采取“填鴨式”教學方式,但由于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不強,部分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只是單純接收教師所講的內容,自身并未展開思考、探究。進入新時代,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結合學生發展規律,通過問題教學法培養具有空間想象力、創新力的高素質人才,這是為社會提供全能人才的基礎。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處于絕對地位,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并且教師在部分情況下一味追求教學進展,而忽視學生是否能夠跟上課程,未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導致學生吸收知識的程度較差,總結問題、歸納錯誤的能力不足,學習效率不高。
當面臨問題時,學生往往尋求教師協助,而非獨立思考,對教師的依賴程度很大。教師應該樹立因材施教理念,貫徹落實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觀念,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要充分了解學生擅長的題型以及薄弱部分,針對薄弱部分再制定增強教學計劃,從各個方面來提升學生的做題能力以及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通過對數學教學工作的深入研究與探討,我們能夠發現現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需要教師積極地對自身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將問題教學法融入教學工作中,結合學生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有強烈的參與感,愛上數學這門課程,從而實現教學目標。以下為筆者根據自身教學實踐制定的“問題引領課堂”教學全過程步驟,如(表1)所示。
表1 初中數學“問題引領課堂”教學全過程
情境教學是當下廣泛應用的教學方法之一,能利用外部的環境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但是,在采用情境教學法時,如果忽視了問題的建立,則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教師需要根據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情境,設計合理的情境問題,進一步喚醒學生的思考欲望與想法,使其能夠在特定情境中激發解決問題的潛力,成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路徑。
習慣的養成能夠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設計合理解決問題的流程能提高學生的心智。教師需要給予合理引導,針對學生的情況設計循序漸進的問題鏈,出現問題要耐心細致地解釋,促進學生不斷地進行自主學習。問題情境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緩解學生對枯燥數學知識的“乏味”,而且能夠減輕學生壓力,使其在快樂的課堂中學習知識,同時也能讓問題情境教學法在實踐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和效果。
例如,在“平行線”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生活中有哪些想象是利用平行線的特征來設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來總結平行線的特點,也可以讓學生說出生活中所常見的平行線,以鼓勵教育為主,讓學生思考、總結如何判斷平行線。這種教學方案比直接講解課本概念來說,學生會更加容易接受且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兩條線一直走不相交的動畫,讓學生意識到平行線的性質與特點,夯實基礎,使其在之后學習與平行線有關知識時更容易理解。
與其他學科相較,數學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的學習難度較大。如果以小組合學的形式探討難題,可以在學習抽象概念的基礎上聽取他人的意見建議,促進知識的吸收和內化,進一步提高學習信心。小組合學是問題導向課堂的分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活躍度,且能夠加深學生對合作探究問題的理解。
教師可以根據班級人數以及問題的難度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應包含各種性格以及不同學習能力等學生集合,讓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帶動學困生,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這個環節中,任課教師需要發揮輔助性和正確引導的關鍵作用,耐心傾聽學生的看法,重視學生的探討,讓學生積極開展小組探討,切勿打擊學生的信心。小組成員采取分工協作的方式迎難而上,最終達到“破題”目的,并派代表在課堂上公布答案。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團隊協作的方式鼓勵學生尋找答案,此過程中遵循適度原則。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小組作業與問題融合起來,讓學生在小組合學中討論地理位置、緯度和經度代表,以團隊協作的方式讓學生在經緯度上尋找一些著名地理坐標,提高學生對平面直角坐標概念的理解,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應加強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的聯系,設定有關問題和現實生活情境,促使學生進行探索。
例如,在解釋理論知識內容的方程式時,可以結合實際現實生活對一個二元方程進行解釋,讓學生了解學習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通過系統學習培養數學思維。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應讓學生學會認真總結、獨立思考。數學理論知識看似分散,導致許多學生不注意新舊理論知識之間的聯系,具備了數學邏輯后能了解每個理論知識都是相互關聯的,因此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聯系理論知識點、教學目標。教師在設定難題時將新舊理論知識轉化為與理論知識有關的內容而進行提問,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新理論知識,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舊理論知識從而實現理論知識點的系列化,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將現實生活難題引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可以掙脫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使學生的學習不能滯留在理論知識的層面,而是深入現實生活的現實,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
教師需要從學生熟識的日常生活出發,把數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起來,使其在生活化問題中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圓”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教師從現實生活的入手,把生活中與“圓”相關的問題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在介紹環節提出問題:“同學們,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很多圓,汽車輪胎的形狀是圓的,炊鍋是圓的,飯碗是圓的。你們能告訴老師現實生活中還有什么‘圓’?”問題提出后,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開始積極思考和討論。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在這種場景下,答案是多樣的,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所述以鼓勵教育為主,引導學生發現正確的答案,讓數學不脫離生活,課堂以外無不體現了數學的存在。這種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夠達到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的目的。
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中,要求教師設計適合學生的問題,若只是設計比較淺顯易懂的問題,會導致學生難以進行深入思考,若難度過大,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學生的認知沖突設計問題,以學生的認知沖突為素材,讓學生融入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對問題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脈絡。
綜上所述,多媒體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同時計算機技術作為一種輔助工具也為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同時在整合各類教材的同時,結合實際教材以及實際課堂,為學生設計更加生動的教學情境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問題教學指導學生討論合作,通過使用情境教學等合理的教學方案來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應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技巧,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其思維能力為其未來的學習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還能夠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帶來極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