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馨 張麗娜 何敏
鼻 咽 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源于鼻咽的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具有明顯地域特征,以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發病率較高[1]。由全球腫瘤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NPC 新發13 萬余例,死亡約8 萬例[2]。早期癥狀隱匿,隨腫瘤生長,可逐步顯現頭疼、鼻出血等癥狀,更為嚴重者則表現為視力障礙,淋巴結腫大等,故患者首診多為中晚期[3]。目前針對局部晚期NPC 臨床已形成標準化治療意見,即行放療聯合以鉑類為基礎的誘導及同步化療,不僅獲有良好疾病控制效果,且5 年生存率較高,達74%~89%[4-6]。但該方案具有一定毒性反應,部分患者可出現耐藥進而導致療效不佳。故于臨床尋找特異性標志物用以預測NPC 患者耐藥發生風險,有助于及時調整方案提升治療效果。因鉑類藥物作用靶點為DNA,故個體DNA 修復能力差異可能為鉑類藥物耐藥機制。而切除修復交叉互補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1,ERCC1)已被證實為核苷酸切除修復途徑中主要成分,可通過清除鉑類化合物導致DNA 螺旋扭曲形成耐藥[7]。有研究觀點認為ERCC1 過表達可降低鉑類藥物敏感性,且在膀胱癌[8]、結直腸癌[9]、乳腺癌[10]中得到證實。另有研究證實ERCC1 表達異常與NPC 復發、轉移等臨床病理特征有一定關聯,而復發、轉移可一定程度評估治療效果[11]。茲本文旨在探討NPC 患者ERCC1 表達水平及強度與其化療效果及預后的關系,報道如下。
以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經上饒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78 例做回顧性研究,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the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頒布的《鼻咽癌診療臨床指南》中有關標準[12];(2)均為局部晚期鼻咽癌(Ⅲ~Ⅳ期),首次進行放化療,方案為2 個周期誘導化療后行同步放化療;(3)預估生存期>6 個月;(4)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評分0~2 分。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重度不全;(2)合并其他惡性腫瘤;(3)精神認知障礙;(4)臨床資料缺失。本研究獲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患者均接受2 個周期誘導化療后行同步放化療。于第1 天行70 mg/m2順鉑(生產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7021358,規格:10 mg)靜脈滴注作誘導化療,21 d 為1 個周期,完成2 周期治療后評價化療效果,并行同步放化療,放療采用6MV 直線加速器調強適行放療,常規分割照射,每周5 次。參照文獻[13]《鼻咽癌臨床靶區勾畫國際指南》規范勾畫靶區,大體分GTVnx(腫瘤體積+ 外放3 mm)、GTVnd(淋巴結+外放3 mm)、PTV1(腫瘤體積+周圍高危區域+淋巴結轉移高危區域+外放3 mm)、PTV2(淋巴結轉移低危區域+ 外放3 mm)4 大靶區,GTVnx 及GTVnd 放 射 劑 量 均 為69.96~74.09 Gy、PTV1 放射劑量為60.0~65.1 Gy、PCTV2 放射劑量為51.62~57.60 Gy,分割次數30~32 次,并同期使用30 mg/m2順鉑化療,每周1 次,共6、7 次。
(1)觀察ERCC1 表達水平,定期隨訪,隨訪截至2023 年6 月,記錄1、3 年隨訪生存率。采用免疫組化SP 法測定。使用儀器:一抗ERCC1(濃縮型鼠抗人ERCC1 單克隆抗體)及二抗ERCC1(即用型快捷免疫組化MaxvisionTM 鼠/兔-HRP 光譜檢測試劑盒)(福建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DAB 顯色試劑盒(上海紀寧實業有限公司);具體措施:收集患者病灶組織標本予以切片后常規脫蠟水化后放于濃度0.01 mol/L 檸檬酸鹽緩沖液(pH 6.0)用以高溫高壓修復抗原,待自然冷卻后用自來水及PBS 沖洗;滴加過氧化氫(3%)室溫孵育,控制時間10 min,PBS 沖洗;滴加一抗ERCC1(稀釋比例1∶50)后放于冰箱(4 ℃)過夜,PBS 沖洗;滴加二抗ERCC1 室溫孵育,控制時間15 min,PBS沖洗;DAB 顯色,蘇木素復染,常規封片。采用雙盲法,由兩名高年資(工作年限10、12 年)病理醫師在鏡下(×400)進行讀片,按陽性細胞占全部細胞百分率評定結果[14]:<10%計為ERCC1 表達陰性,歸入ERCC1 陰性組(n=28),反之計為ERCC1 表 達 陽 性,歸 入ERCC1 陽 性 組(n=50),且按強度分為弱陽性(+)、中度陽性(++)及強陽性(+++),依次歸入弱陽性組(n=15)、中度陽性組(n=15)及強陽性組(n=20)。(2)療效標準。依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 version 1.1)[15],分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穩定(stable disease,SD)及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按公式:(CR例數+PR 例數)/總例數×100%計算客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按 公 式(CR 例 數+PR 例數+SD 例數)/總例數×100%計算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
采用SPSS 20.0 作統計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采用Kaplan-Meier 法(log-rank)繪制生存曲線分析ERCC1 基因表達水平及強度與預后的關系,若P<0.05,視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性別、年齡、分期及ECOG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例)
ERCC1 陰 性 組ORR、DCR 依 次 為67.86%、92.86%,與ERCC1 陽 性 組ORR(36.00%)、DCR(70.00%)相比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三組ORR、DCR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ERCC1陽性組亞組療效比較
隨訪截至2023 年6 月,ERCC1 陰性組失訪1 例,ERCC1 陽 性 組 失 訪2 例,ERCC1 陰 性 組1、3 年生存率依次為100.00%(27/27)、92.59%(25/27),ERCC1 陽性組1、3 年生存率依次為91.67%(44/48)、68.75%(33/48),兩組1 年生存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ERCC1 陰性組3 年生存率高于ERCC1 陽性組(χ2=4.875,P=0.027),見圖1。

圖1 兩組生存曲線
NPC 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與遺傳、環境及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有密切關聯,加之我國民眾喜愛腌制食物,NPC 發病率較西方國家更高[16]。目前臨床公認NPC 主要治療手段為放療,且隨調強適行放療廣泛應用,NPC局部控制率及遠期生存率均獲有顯著提高,但NPC患者中10%~20%仍可出現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導致治療失敗[17]。對此,國內外指南均主張化療誘導后行同步放化療治療方案治療局部晚期NPC 患者,不僅有助于癥狀改善,且可減輕腫瘤負荷,降低局部復發及遠處轉移發生風險[18]。而鉑類藥物作為化療基石藥物,但受患者個體化差異影響,仍有少許患者存在原發或繼發耐藥導致化療效果不佳。為此,篩選NPC 合適化療人群對提高治療效果具有較高價值。
目前鼻咽癌耐藥機制仍知之甚少,但相關研究證實DNA 修復基因中的ERCC1 表達可一定程度預測各類惡性腫瘤治療效果[19-20]。且由張修振等[21]研究證實miR-126-5p 表達上調可逆轉人結直腸癌HCT116 細胞株對奧沙利鉑(Oxaliplatin,L-OHP)的耐藥性,機制可能是通過負向調控ERCC1 表達實現的。但ERCC1 表達在NPC 患者中所涉研究較少,且受地域、研究對象、治療方案等差異影響,所獲研究結論存在一定偏倚[22]。茲本文初步推測ERCC1 表達可一定程度評估NPC 患者鉑類藥物化療效果。考慮到高齡(≥60 歲)、高臨床分期、功能狀態差等均可導致患者化療不耐受,由本文采用免疫組化SP 測定NPC 患者病灶組織的ERCC1 表達,劃分為ERCC1 陰性組、ERCC1 陽性組,發現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可避免基線資料不一造成結果偏倚。由本文結果顯示:ERCC1 陰性組ORR、DCR 均更高。據此表明NPC 患者化療前ERCC1 呈陰性表達可獲良好化療效果。究其原因:作為DNA 核酸內切酶編碼基因的ERCC1,位于染色體19q32~33 上,其過表達可使停滯在G2/M 期的損傷DNA 得到快速修復,而此時期為放療敏感期,由此可導致化療效果不佳[23]。陸曉明等[24]通過ERCC1 siRNA 可逆轉鼻咽癌細胞HNE-1/DDP 對順鉑的耐藥性,可能機制是通過線粒體凋亡途徑激活實現的。且本文進一步探討ERCC1 陽性表達強度與化療效果,由結果顯示:ERCC1 無論是弱、中度還是強陽性表達,ORR、DCR 均未體現統計學差異。原因可能為本文納入對象較少(僅78 例)所致。但從趨勢來看,ERCC1 陽性表達越弱可能獲有更好的化療效果。尚待擴大樣本量做進一步證實。且統計預后結果顯示:ERCC1 陰性組3 年生存率更高。表明ERCC1 表達陰性NPC 患者還可獲有良好預后,原因可能與ERCC1 表達陰性,接受放化療效果更好有關。但本文還存在以下局限:(1)應用免疫組化法測定ERCC1 表達難以準確定量,且無法實時測量,對于NPC 適合化療人群篩選有一定局限;(2)化療前后ERCC1 表達尚未實現實時定量,難以根據ERCC1 表達調整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ERCC1 表達陰性NPC 患者化療效果較佳,預后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