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鵬 穗農宣
近日,隨著《廣州市“新鄉村示范帶+”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印發實施,廣州再接再厲,將高質量打造一批特色鮮明、輻射帶動能力強、能夠代表廣州鄉村振興發展水平的精品新鄉村示范帶。
從2021年啟動至今,新鄉村示范帶來哪些改變?“新鄉村示范帶+”工程有哪些新亮點?廣州又將有哪些新行動?
示范帶,帶來什么?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哪里?
在廣州,沿著新鄉村示范帶尋找是最快捷的方法。例如,在位于花都區的“花漾年華”鄉村振興示范帶上,馬嶺村實現了從普通的小村莊到“網紅打卡地”的轉變,乘著示范帶建設的政策東風,該村大力發展花果產業、精品民宿、車尾箱經濟等,去年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集體經濟收入三年翻了兩番,村民分紅翻了三倍。
新鄉村示范帶,帶活了一個村,更是把“單打獨斗”的村“打包”起來,“組團”崛起。
從馬嶺村到瑞嶺村、竹洞村、國泰村等,“花漾年華”鄉村振興示范帶覆蓋的15條行政村全部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其中7條行政村達到特色精品村的標準。2022年,“花漾年華”示范帶農業總產值超28億元,吸引游客超300萬人次,示范帶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萬元,也獲評了省美麗鄉村精品線路。
新鄉村示范帶,是以美麗鄉村為載體,結合美麗圩鎮,將鄉村一二三產資源點串聯成線、集片成帶,統籌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先行示范區。
簡單來說,新鄉村示范帶,就是實現“一村美”到“村村美”“全域美”。
示范帶的“美”字不只是局限外在,更是按照“充分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從建設美麗鄉村向運營美麗鄉村轉變,促進美麗生態向美麗經濟轉化,合力打造美好生活”的工作目標來打造,是有廣州特色、兼具“外在美”“內在美”“全域美”“持久美”的“四美”新鄉村示范帶。
根據《廣州市新鄉村示范帶建設發展指引》,依托“山水林田湖海”自然稟賦,廣州秉承傳統山水城市格局及地形地貌特征,構建北、中、南三個特色片區,總體塑造“三片四脈、山海連城”全市新鄉村示范帶格局。
其中,“三片”分別為北部綠色生態片區、中部宜居宜業片區、南部濱海水鄉片區。“四脈”為跨區域的新鄉村示范帶骨架脈絡,由道路、碧道、綠道、古驛道等廊道構成,串聯沿線各類新鄉村示范帶。
目前,廣州已基本建成7條精品新鄉村示范帶,分布在7個涉農區當中,這些地方鄉村風貌特色突出、產業集群特色鮮明、嶺南鄉村文化內涵豐富,成為了鄉村振興中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新鄉村示范帶從串點成線到連線成片、集片成帶,發展正當時。其既推動了當地鄉村的建設、產業的發展、文化的傳承,增加了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入,同時也為廣大市民出游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示范帶+,加在何處?
廣州力爭到2025年底,高質量打造一批特色鮮明、輻射帶動能力強、能夠代表廣州鄉村振興發展水平的精品新鄉村示范帶,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近日,《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實施,提出了新目標。
“新鄉村示范帶+”工程,相比此前常用的新鄉村示范帶,加上一個“+”,這意味著廣州一直以來不斷“加碼”新鄉村示范帶,步步為營、逐步深入實現鄉村的高質量發展。
從2021年起,廣州全面啟動新鄉村示范帶的建設工作,印發了《廣州市新鄉村示范帶建設工作方案》,要求各涉農區編制新鄉村示范帶規劃,用3年時間在全市集中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新鄉村示范帶。
廣州以此為抓手,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同步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先后制定出臺了《廣州市新鄉村示范帶建設發展指引》《廣州市新鄉村示范帶評價標準》等系列配套文件,指導各涉農區科學有序推進新鄉村示范帶建設,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和模式。
為進一步推動新鄉村示范帶建設,實現“四美融合、五帶合一”。今年年初,廣州制定出臺了《2023年廣州市新鄉村示范帶建設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實施“新鄉村示范帶+”工程等重點工作。
《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實施,則進一步明晰了如何科學有序實施“新鄉村示范帶+”工程,推動形成資源共享、協調推進、多方共建的示范帶建設發展新局面。
“新鄉村示范帶+”工程
加了哪些新亮點?
在廣州市“新鄉村示范帶+”工程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彬介紹,《實施方案》的特點可以用“三個新”概括,即新模式、新機制、新發展。
首先是建立新模式,廣州將新鄉村示范帶建設與美麗圩鎮、美麗鄉村、美麗庭院、綠道碧道、鄉村旅游、森林鄉村等建設發展緊密結合,并引入國企、民企、學校等團體多方參與,著力構建全市新鄉村示范帶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格局。
其次是形成新機制。廣州集聚各類資源力量向示范帶集中,構建形成資源共享、協調推進、多方共建、責任清晰、保障有效的示范帶建設發展新機制。
最后是推動新發展。廣州充分整合示范帶覆蓋鎮村水域、生態、文旅等特色資源,按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的原則,做好“土特產”文章,促進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高質量打造“示范帶+”新業態、新經濟。
多方共建,八大重點工作
“新鄉村示范帶+”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顯然不是一個局、一個區就能獨自完成,需要多方共建。
該工程從名稱看,最引人注目的是“+”,加什么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所在。根據《實施方案》,“新鄉村示范帶+”工程重點工作包括八大方面,即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綠道碧道、鄉村旅游、森林鄉村、美麗庭院、企業、學校建設。
推動“示范帶+美麗城鎮”建設是重點工作之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唐儀興介紹,在美麗城鎮方面,2022年,廣州通過鞏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持續推進“三線”治理、加強圩鎮整體風貌綠化美化等14項重點任務,完成了美麗圩鎮建設攻堅行動的工作,全市7個涉農區34個圩鎮全部通過“宜居圩鎮”驗收,12個圩鎮成功創建“示范圩鎮”。
“新鄉村示范帶+”工程將統籌推進新鄉村示范帶和圩鎮建設鄉土化、特色化、品質化,全面提升圩鎮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升集聚輻射帶動能力,實現鎮村同建同治同美。到2025年底,力爭精品新鄉村示范帶內串聯的圩鎮至少有一個達到“示范圩鎮”標準。
在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的資源基礎上,“美麗經濟”是盤活鄉村的重要動力。今年五一假期,廣州地區鄉村旅游游客達485萬人次,同比增長近40%,占接待游客總量的46%。人流來了,鄉村旅游如何將人流“留”住、轉化為收益,避免旺丁不旺財,則是重中之重。
“新鄉村示范帶+”工程也特別強調推動“示范帶+鄉村旅游”建設。引導新鄉村示范帶內(A級)鄉村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旅游文化特色村等周邊區域,集聚發展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民宿提質發展。到2025年底,每個涉農區沿相關示范帶打造1-2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創建一批示范帶星級民宿。
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一級調研員吳志剛介紹,該局編制了《廣州市鄉村旅游發展規劃(2017-2025年)》,提出構建三大鄉村旅游片區(山區生態片、都市城郊片、濱海水鄉片)的總體連片發展思路。為促進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今年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廣州市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引導鄉村民宿向精細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目前,廣州已有2條國家級鄉村旅游線路、5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4條省級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如南沙水鄉生態游等。
“新鄉村示范帶+”工程也拉入企業、學校參與。比如該工程提出到2025年底,力爭每條精品新鄉村示范帶均有一家有實力的企業統籌引領示范帶建設運營。這種模式已經落地,例如白云區就成立了區屬鄉村振興投資公司,以五星級標準全面推進新鄉村示范帶建設和運營,高位推動新鄉村示范帶建設。
多方共建,共同解決制約鄉村振興的痛點、難點,打造一條示范帶,帶活一片新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