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走進五華縣雙華鎮竹山村,映入眼簾的是村容整潔、村貌優美,平坦的水泥路修到每一戶的家門口?!拔易鰤粢矝]有想到竹山村能有今天這樣的變化?!遍焺e家鄉8年的陳先生回到竹山村后感嘆道。
竹山村毗鄰豐順縣八鄉山革命根據地。1957年,被廣東省委認定為革命老區村,7人被認定為革命烈士,現存竹山兵工廠、第七區(轄雙華)蘇維埃政府臨時駐地、竹山阻擊戰等3處革命遺址。2017年,被認定為全省60個“紅色村”之一,先后獲評先進基層黨組織、家風家教實踐基地、梅州市文明村、梅州市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等榮譽稱號。
用好“紅色資源”,凝聚奮進力量
竹山(原名谷山),是東江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古大存曾經戰斗和從事過革命活動的地方。竹山村因其開展革命斗爭時間早、經歷時間長、犧牲人數多、歷史貢獻大而聞名遠近,是名符其實的革命堡壘村。
據五華縣相關黨史資料記載,1927年12月12日,國民黨軍錢大鈞部會同一支地方反動武裝共800多人向竹山村“進剿”。廣東工農革命軍東路第七團一部與大都樂和鄉赤衛隊聞訊后調兵布防,借助當地有利地勢南北伏擊來犯之敵,打響了竹山阻擊戰的第一槍,次役擊斃錢大鈞部連長1名,俘敵30多名,繳獲步槍27支、子彈2800多發,保全了革命火種。后來,這些農民自衛軍跟隨古大存走上八鄉山進行革命斗爭,參與創建了八鄉山革命根據地。
2017年,竹山村被認定為全省60個“紅色村”之一、梅州市“紅色村”黨建示范工程第一批示范點之一。五華縣擬把竹山村打造成富有時代特色、社會影響廣泛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和基層黨建示范點,先后建成了竹山阻擊戰紀念園,重建了竹山兵工廠,修繕了第七區(轄雙華)蘇維埃政府臨時駐地等。其中,竹山阻擊紀念園以舊戰壕為中心,以“紅色拓展、現場體驗”為主題,建有黨群服務中心、革命歷史展廳、革命烈士紀念廣場、戰壕體驗區、戰斗回放長廊、宣誓廣場等,通過重現紅色革命歷程,進一步擦亮紅色底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堅持“紅色引領”,擦亮黨建品牌
竹山村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挖掘保護工作,通過提煉竹山“紅色精神”,打造黨建特色品牌,實現以“資源紅”鑄就“黨建紅”引領“發展紅”。
竹山村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實現村書記、主任“一肩挑”100%,兩委干部交叉任職達100%。 彰顯“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的示范引領作用,充分調動農村黨員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精準扶貧、新農村建設上來。
竹山村通過黨建引領助推鄉村振興,依托當地板栗種植優勢產業,輻射放大紅色村效應,串聯帶動虎石村、福全村、矮畬村等周邊村打造雙華板栗種植帶;以廣州市番禺區衛計局幫扶為契機,注重在“精準”上下功夫,穩步推進幫扶工作,引進梅州市新農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黨員成立合作社、設立黨員帶富示范區,承包板栗樹1300多株,集約土地面積3000多畝,帶動23名外出人員回鄉創業,為貧困戶提供20多個就業崗位。同時,利用村內閑置土地,鼓勵發展農家樂、果蔬采摘,打造特色民宿等,帶動全村產業增效、農民增收。至2020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0戶139人全部實現脫貧,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約達到20925元。
打造“紅色引擎”,建設美麗鄉村
在被確定為紅色村后,竹山村以項目建設為引擎,全力打造“紅色竹山,秀美鄉村”,利用省定貧困村由廣州市番禺區衛計局幫扶優勢,全力抓好村道路面提升、住房外立面改造、村口綠化亮化提升及紅色主題廣場、農村管線管網整治,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竹山村以“紅色村”黨建示范工程建設為契機,總投入1370萬元,共規劃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竹山阻擊戰遺址改造提升、竹山兵工廠舊址重建、第七區(轄雙華)蘇維埃政府臨時駐地修繕提升等多個項目,同時完善提升竹山村道的環境綠化美化效果、規劃一條有個性的紅軍路、成立一個蘇區振興培訓教育中心等,打造出了一個特色黨建示范點。
竹山村“兩委”干部積極作為,扎實推進村委周邊的文化廣場和停車場建設,為滿足群眾出行需求,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近年來完成6.5公里左右村道建設。
激活“紅色力量”,推進鄉村治理
竹山村以提升基層向心力為導向,發揮黨組織核心引領力和黨員戰斗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通過劃定黨員責任區、設立黨員示范崗、上墻“黨員之家”、帶頭公開踐諾等亮身份活動,強化黨員身份意識,助推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完成農村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現綜治視聯網全覆蓋。堅持聘請律師駐村,做好法律宣傳、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搭建一條良好的溝通橋梁。
竹山村將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著重打造村主干道,在沿路展示黨的歷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傳統文化、村規民約、好人好事等,涵養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同時,發動村民理事會長、鄉賢、黨員,帶頭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竹山村“兩委”干部主動作為,積極發動熱心人士和鄉賢,不定期慰問老黨員、困難群眾等,將關愛惠及千家萬戶。堅持每季度開展“優秀黨員”“文明家庭”“好媳婦”等評比活動,推進文明村建設。通過一系列舉措,良好的社風、村風、民風孕育而成。
發展“紅色旅游”,賦能鄉村振興
竹山村以被列為梅州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五華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五華縣黨史教育基地、五華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契機,發展紅色旅游,進一步講好紅色故事、弘揚紅色精神。規劃開發了紅色旅游路線,并通過“楓華農業杯”攝影大賽、“國慶去哪兒”微視頻、2020“球王故里·美麗五華”雙華鎮紅色鄉村自駕游、雙華鎮十大黨史學習紅色教育暨鄉村振興打卡點等推介宣傳,直接拉動轄區民宿、餐飲、農產品等消費增長。
針對村內紅色資源豐富,竹山村開發了“七個一”的紅色革命教育活動,引導黨員干部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竹山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據統計,至2023年4月,已有1100多個單位和團體,42000多人次到竹山村參觀紅色革命遺跡、接受黨性教育、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在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同時,竹山村積極引導黨員群眾發展農林產業、農莊餐飲、生態旅游等特色經濟,帶動80多戶農戶參與生態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引領群眾增收致富,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實實在在的提升。
紅色黨建示范村竹山村,在黨的陽光的沐浴下,以弘揚蘇區精神的姿態,利用自身紅色文化資源稟賦優勢,逐步推動農業、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做好“紅+綠”融合發展文章,為打造“工匠之鄉·宜居五華”“紅色熱土·森林小鎮”凝心聚力,砥礪奮進,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