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敏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世界范圍內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強調在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的背景下,要優化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加快醫療衛生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滿足群眾多層次需要。本文從人口老齡化的內涵,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及國情特征,醫療衛生支出的影響因素等角度系統梳理了國內外學者對人口老齡化與醫療衛生支出關系的研究現狀及研究趨勢,并加以總結概述,以期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據,完善醫療衛生體系,為相關醫療衛生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背景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人口結構變化的最重要特征,已成為廣泛的世界性問題。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口老齡化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同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峻挑戰。中國自2000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200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0.45%),老年人口數量逐年上升,并呈加速態勢。依據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2020年中國總人口已經達到141178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總數已經達到26402萬人,占比18.70%,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19064萬人,占比13.50%。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相比,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了5.44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人口老齡化反映了社會整體發展進步,人民健康水平和預期壽命不斷提高。但同時,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因龐大的老年人口基數,社會撫養比不斷提高,社會養老服務和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增大,國家和個人的醫療衛生服務費用持續增大,不僅使得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基金收支壓力增大,而且導致醫療衛生服務資源供給和費用支付面臨巨大壓力。當下,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尤其是人均收入水平還不高,人口老齡化與社會應對措施之間缺乏足夠的調適時間和能力,因此,應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挑戰要將其置于中國國情之下,采取具體有效的策略措施。
(二)醫療衛生服務費用持續增長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心理慰藉等需求不斷增長。同時,老齡化加深又伴隨著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趨勢,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急劇增加。為了應對老年人口不斷增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我國加快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推動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的優化配置。例如,在社區和養老機構實現“醫養結合”改革,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嵌入社區養老服務和機構養老服務。“醫養結合”改革雖然緩解了老年人口的醫療衛生需求,填補了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在老年保健、康復和護理方面的薄弱環節,但是“醫養結合”也要求有更多的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支撐,進一步增加了醫療衛生費用。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及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逐漸成為國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由于老年人口免疫功能相對較低,老年人口成為我國各類慢性病的主要人群。伴隨著我國人口預期壽命的不斷延長,老年人口總量的持續增加,我國慢性病患者人數逐年增加。慢性病治療需要消耗更多的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和費用,進一步推動醫療衛生服務費用增長。
(三)衛生資源配置的城鄉差異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醫院數量、衛生人員數量、每萬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量快速增加,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日益提高。與此同時,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問題也不斷顯現。我國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衛生資源分布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
二、研究意義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審議“十四五”時期《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的會議中強調,要加快完善相應政策體系應對快速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養老保障體系以及服務體系的建設,推動居家社區養老,建立健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老齡產業。因此,深入研究人口老齡化和居民醫療衛生支出之間的關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十分迅猛,但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以及養老體系并不健全,醫療衛生行業發展滯后。深入研究人口老齡化對居民醫療衛生支出的影響具有緊迫性,可以為我國醫療體系以及養老體系的健全提供相應參考。
其次,通過研究此問題,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居民醫療衛生需求,滿足人民對健康的需求。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得到滿足有利于建設健康中國。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以及相應政策的制定,為即將到來的“銀發潮”以及相關醫療體制改革提供參考。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醫療衛生支出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
關于醫療衛生支出影響因素方面,國內外學者大多是從多因素影響和單一因素影響兩方面來進行研究。從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國內外學者已基本達成共識,認為醫療衛生支出是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比如受教育水平、居民收入、人口老齡化等。
1.居民收入影響居民醫療衛生支出。眾多研究證明,收入水平越高,居民醫療衛生支出將會越高。比如外國學者Kleiman(1974)利用16個國家1968年的截面數據進行研究分析,發現人均收入影響人均醫療衛生支出,并且人均醫療衛生支出的收入彈性大于1。隨后Newhouse(1977)對70年代13個經濟發達國家的醫療支出情況進行研究時也證明了醫療衛生服務為奢侈品。但Wang(2009)研究發現醫療衛生服務為必需品,即收入彈性小于1。Joseph(2007)通過對比高收入者與低收入者發現,高收入者會在醫療衛生服務上有更多的支出。國內學者比如顧衛兵等(2008)研究發現居民收入都是醫療衛生消費的重要影響因素。徐偉等(2013)研究發現我國農村地區受收入水平的影響更大。田侃等(2015)使用我國2002-2011年的面板數據,將我國劃分為東、中、西部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我國東部地區的醫療衛生消費支出的系數大于中西部地區。
2.人口老齡化影響居民醫療衛生支出。國內外部分學者認為人口老齡化是影響居民醫療衛生消費的重要因素。比如,在20世紀70年代Grossman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醫療衛生支出也將隨之增加。所以當社會中存在較高的老年撫養比時,社會醫療衛生支出也將在較高水平。Gerdtham(1992)研究發現人口老齡化對醫療衛生支出的增長有接近13%的影響。Matteo(2005)通過研究發現老年人口占比與醫療衛生支出兩者之間正相關。國內學者王學義等(2013)選用2001-2010年我國的省級面板數據進行研究,發現老年撫養越高,居民醫療衛生支出越高。張沖等(2015)研究發現,當農村地區老齡化程度加深時,居民人均醫療衛生支出將上漲。
3.受教育水平影響居民醫療衛生支出。目前,教育對居民醫療衛生支出的影響是正向影響還是負向影響還沒有得到一致的結論。比如,Grossman(1972)認為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消費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將會減少。但是Mwabu等(1993)的研究表明當個人受教育水平上升時,其健康意識會更強,進而產生更多的醫療消費支出。隨后Sato(2012)的研究中也表明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夠增加醫療服務費用。國內學者韓雪梅等(2015)采用2011年CHNS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學歷越高,居民醫療衛生支出將會越高。葉春輝等(2008)研究認為兩者之間負相關,但是結果不顯著。趙忠等(2005)研究發現教育可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進而減少醫療費用的支出。姚武華(2020)使用我國省級2000-2007年的面板數據,建立實證模型得出結論,居民醫療衛生對教育的投資水平越高,那么居民的醫療衛生消費需求越高。
4.其他因素影響居民醫療衛生支出。王學義等(2013)研究發現居民醫療衛生支出存在較強的慣性,受到上期支出水平的影響。李濤等(2018)通過使用CHARLS的2011年調查數據研究發現,老年人越是感覺孤獨,其醫療衛生消費就會越高,老年人的孤獨感與醫療衛生消費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唐齊鳴等(2014)研究發現醫療服務供給與醫療衛生消費支出之間呈顯著負相關,這主要是因為醫療服務供給的增加將會降低醫療服務價格,進而整體上降低了居民醫療衛生支出水平。Jacobs-Lawson(2010)研究發現,老年人醫療保險參保率越高,則其醫療衛生支出水平越高。羅艷虹等(2010)研究認為居民醫療衛生消費受到其價格指數的影響。
(二)人口老齡化和醫療衛生支出關系的相關研究
西方發達國家中關于人口老齡化與醫療衛生支出的文獻較多,我國這方面的文獻較少,現有文獻中關于人口老齡化是否顯著影響醫療衛生支出還沒有一致的結論。從理論上說,相對于年輕人,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下降,所以有更多的醫療衛生需求,所以當老齡化程度加深時,居民醫療衛生支出水平將相應提升。但是也存在相反的觀點。現對國內外有關研究做進一步的梳理:
1.生命周期理論認為社會中老年人的增加將會提高整體的消費傾向。醫療衛生消費作為消費的八大類之一,理論上來講也將滿足此特征。Grossman(1972)提出的健康需求理論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加,對健康的損耗會增多,所以醫療衛生支出將會增加。Gerdtham(1992)以瑞典的醫療衛生消費支出為研究對象,選用瑞典1970-1985年間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了人口老齡化對醫療衛生消費支出的增長有接近13%的影響。Angulo(2011)對西班牙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醫療衛生費用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老年人的醫療支出顯著高于青年人和中年人。國內學者也有相似的研究結果,比如何平平(2006)經過研究認為,老年人的患病概率更高,所以老年人的增多將會導致醫療費用增加,由此將加大未來醫療保健市場的壓力。余央央(2011)研究發現老齡化顯著正向影響實際人均醫療支出,但在分城鄉進行研究時,卻發現農村老齡化程度的提高不但不會引起自費醫療支出的上升,反而會導致自費醫療下降,這說明農村老年群體的醫療衛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但是也存在相反的觀點,部分學者認為醫療衛生費用與老齡化兩者之間沒有關系。比如Getzen(1992)以OECD 20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選用這些國家1960-1988年的混合截面數據實證分析,結果發現醫療衛生支出并不受人口的影響。Christiansen(2006)對歐盟國家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老年人口占比與醫療衛生消費支出并沒有相關關系。
2.老齡化因素對醫療衛生支出有影響,但是作用不能夸大。李芬等研究發現距離死亡的時間對醫療費用有影響,其對醫療費用的影響程度要大于年齡對醫療費用的影響程度。呂國營等(2020)采用我國CHARLS的2011-2014年數據進行研究,實證分析發現,臨近死亡的時間會導致老年人醫療費用的增加,而年齡與醫療費用的關系不確定。劉慶順等(2020)運用我國2017年的截面數據對人口結構與醫療費用增長進行定性分析,結果發現醫療費用的增長主要是由于城鎮化的推動和醫療技術的推動,老齡化對醫療費用的增長僅僅起到輔助性作用。
3.國內學者通過微觀調查的數據,對人口老齡化與居民醫療衛生支出的關系進行分析。孟昕和克里斯汀·楊(2006)運用采用住戶調查的微觀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個人年齡的增加將會導致其醫療衛生支出的增加。鄭妍妍等(2013)采用CHIP的2007年的調查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得出隨著少子化的加劇,城鎮家庭醫療衛生支出將會降低,而老齡化程度加深時,居民家庭的醫療衛生支出將會增加。楊贊等(2013)采用2002-2009年中國UHS(城鎮住戶調查)微觀數據進行研究,發現老年家庭中,隨著老年人的年齡上升,其用于健康性的支出也會顯著上升。張虛懷(2015)采用CHNS的數據,采用實證分析方法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年齡增長對醫療消費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封進等(2015)選用CHNS的數據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年齡對農村居民醫療衛生支出的影響不顯著,對城鎮居民影響較大。
四、文獻述評
人口老齡化與醫療衛生費用之間存在著多重邏輯關系,學界關于這個問題的研究也包含了人口老齡化與人口結構變化、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生理和心理機能下降、人口老齡化與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人口老齡化與醫療衛生費用等多個維度。通過對學界關于上述問題研究成果的歸納總結發現,研究的基本邏輯是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占比增加——老年人口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增加——醫療衛生費用增加。也就是說,人口老齡化推動了醫療衛生費用增加。但是,也有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人口老齡化并沒有導致整個社會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增加,更沒有形成醫療衛生費用增大效應,有學者提出醫療衛生費用增加主要原因,是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更新所致,現代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日新月異,醫療衛生服務成本提升也是必然的。
綜上,從現有文獻來看,人口老齡化是否顯著影響居民醫療衛生支出還沒有定論。
五、結語
學術界上述研究雖然提出了諸多有價值的觀點,但是由于國情的差異,國外的研究并不一定適合我國的國情。此外,隨著聯合國健康老齡化提出以及我國實施健康老齡化行動,如何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系統深入地探討人口老齡化與醫療衛生費用之間的邏輯聯系,測量人口老齡化怎樣影響醫療衛生費用增長,探究既滿足健康老齡化要求,又有效緩解醫療衛生費用持續上升壓力的策略,學界尚未做出多維度解釋,有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黨俊武,李晶.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報告(2019)[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2]劉厚蓮.世界和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態勢[J].老齡科學研究,2021,9(12):1-16.
[3]籍斌,史正,邵秀娟,柳春美,凌紅.國際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比較研究[J].科學決策,2020,(09):1-20.
[4] 杜鵬,翟振武,陳衛.中國人口老齡化百年發展趨勢[J].人口研究,2005(06):92-95.
[5]Grossman Michael.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Capital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72,82(2):223-255.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