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鎮華
本文對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與鄉村產業振興路徑展開研究,通過深入分析當前農村金融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推動鄉村產業的發展和振興。研究表明,農村金融的高質量發展可以為鄉村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農村金融的作用日益凸顯。然而,目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如金融服務分散、金融產品單一等。為了實現鄉村產業的振興,我們亟需探索一條符合發展需要,能夠推動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因此,本文對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進行深入研究,旨在為相關決策提供科學的參考和指導。
一、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制約因素
(一)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度不高
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度差是制約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當前生態環境保護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融合度不僅關系到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農村生態環境的健康與穩定。
1.觀念落后。長期以來,農村金融在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經濟效益,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在農村金融的發展中,部分金融機構更關注短期利益,對于農村生態環境的長遠影響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而生態文明建設強調的是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理念,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觀念和行為方式,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
2.體制機制不完善。目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金融服務不平衡、金融產品單一、金融機構規模小等。這些問題導致了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另外,由于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的覆蓋率較低,導致農村居民在金融服務方面存在較大的缺失,無法有效支持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加強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可持續性,以提高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融合度。
3.技術水平欠缺。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農村金融的數字化、智能化程度逐漸提高,但與之相對應的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技術應用還比較滯后。農村金融機構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面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務,但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卻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這導致了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融合度差距進一步擴大。因此,需要加大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融合度。
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度不高是制約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因素。要解決這一問題,只有在這些方面取得進展,才能夠實現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與鄉村產業振興的良性循環,為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二)農村金融發展模式落后
農村金融發展模式落后是當前鄉村產業振興面臨的又一個制約因素。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村金融的滯后發展給鄉村經濟的蓬勃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1.金融機構的布局不合理。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仍然集中在縣城和鄉鎮,而遠離這些地區的村莊則面臨著金融服務的不足。這種布局導致了農村金融資源的集中化,使得農民難以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與此同時,由于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有限,農民在獲得金融支持時往往面臨著種種限制,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金融產品單一。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能力不強,往往只限于傳統的農村信貸和存款業務。這種單一的金融產品結構無法滿足他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3.金融科技的應用程度不高。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為金融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然而農村金融在科技應用方面的進展相對滯后。農村金融機構的信息化程度低,缺乏先進的金融科技設備和系統,使得農村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金融科技人才相對匱乏,限制了金融科技的創新和應用。為了推動農村金融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金融機構的布局優化,將金融服務延伸到農村的每個角落。
(三)農村金融創新產品較少
農村金融作為支持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力量,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繁榮與發展。然而,當前農村金融創新產品較少的現狀卻成為制約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1.與農村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不足有關。傳統的農村金融機構往往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對于市場需求的敏感度不高,無法及時發現和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需求。此外,農村金融機構在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短板,無法提供具有競爭力和創新性的金融產品。
2.與農村金融市場的不完善有關。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相對滯后,金融產品的種類和質量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村金融市場的不完善主要表現在金融機構的數量和分布不均衡,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深度有限,導致農村企業和農民在融資和投資方面面臨較大的困難。同時,農村金融市場的監管機制和法律法規也相對薄弱,缺乏有效的風險防控和信用體系建設,限制了金融創新產品的發展。
3.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有關。農村經濟的特點決定了農村金融產品需要更加注重風險管理和定制化服務。然而,目前大部分農村金融機構仍然采用傳統的金融模式和產品,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的多樣化需求。農村金融創新產品的缺乏,使得農村企業和農民在融資、投資和風險管理方面面臨較大的困難,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潛力。
二、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方法
(一)深化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力度
通過加強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融合力度,不僅可以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可以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1.為農村產業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農村,許多傳統的農業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問題,而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通過深化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融合,可以為農村產業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包括貸款、信用擔保等,從而幫助農民更好地發展現代農業、農村旅游等新興產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2.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一直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加強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融合力度,可以引導資金流向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領域,支持農村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推動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實現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3.促進農村金融創新。農村金融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融合,需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農村發展的需求。例如,可以推出綠色貸款、生態保險等金融產品,為農村產業提供更加靈活、多樣化的金融支持。
(二)創新農村金融發展模式
在創新農村金融發展模式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更好的支持。首先,我們可以借鑒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經驗,通過建立農村金融信息平臺,實現農村金融的網絡化和數字化。這樣一來,農民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進行金融交易,不僅提高了金融服務的便利性,還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其次,我們可以推行農村金融與農業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有機結合。例如,可以通過發行農村金融債券來籌集資金,然后將這些資金投入到鄉村產業鏈中,支持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農村金融風險共擔機制,降低金融風險對農民的影響,提高金融服務的可持續性。再次,我們還可以借助科技創新,推動農村金融的智能化發展。例如,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農村金融市場進行深入研究,為金融機構提供精準的風險評估和決策支持。同時,還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智能金融產品和服務,提高金融服務的個性化水平。最后,創新農村金融發展模式還需要注重加強金融教育和金融知識普及。只有農民具備了一定的金融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和服務,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開展金融知識培訓和普及活動,提高農民的金融素養,增強他們的金融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
(三)擴展農村金融產品類別
為了實現農村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不斷擴展農村金融產品類別,以滿足農村居民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多樣化需求。
1.推出農村消費金融產品。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他們對于購買家電、家具、汽車等大件商品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引入農村消費金融產品,為農村居民提供購買這些商品的便利和支持。比如,可以推出農村消費貸款、農村信用卡等產品,為農村居民提供靈活的消費支付方式和低息貸款服務,幫助他們實現更好的生活品質。
2.推出農村科技金融產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應用,農業生產也越來越依賴于科技手段。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推出農村科技金融產品,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科技創新的資金支持。比如,可以推出農村科技創業基金、農村科技貸款等產品,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風險投資和貸款支持,幫助他們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智能化。
3.推出農村綠色金融產品。如今,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農村地區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應當積極推動綠色農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推出農村綠色金融產品,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資金支持。
三、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未來發展方向
(一)注重對鄉村產業的賦能
農村是我國的重要基礎,而鄉村產業則承載了農民的希望與夢想。在過去的發展中,農村金融主要是以存款、信貸等傳統金融服務為主,而未來的發展將更加注重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鄉村產業提供更加精準、全面的支持。例如,可以通過金融科技的應用,為農民提供線上線下全鏈條的金融服務,包括農業生產、農村電商、農產品流通等方面。
(二)倡導綠色、可持續的發展
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未來農村發展必將朝著綠色、可持續的方向邁進,而農村金融作為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亦將積極踐行綠色金融理念。這意味著農村金融要從源頭抓起,鼓勵農民采用科學的農業生產方式,推動農村產業向綠色發展轉型,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同時,農村金融還應積極推動農村能源的可再生利用,支持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加快農村電網的升級改造,提升農村產業的能源效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三)強化金融風險管理和監管
在金融行業的發展中,風險管理和監管始終是重中之重。對于農村金融而言,農村產業的特點決定了其所面臨的金融風險相對較高。因此,未來農村金融的發展方向將更加注重風險管理和監管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加強對農村金融產品和業務的風險評估和控制,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金融市場的監管,規范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防止金融風險的傳導和擴大。
(四)強調合作共贏
合作共贏是金融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農村金融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未來的發展中,農村金融機構應積極與相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進行合作,共同推動農村金融的創新與發展。此外,農村金融機構還應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和教育力度,提升農民的金融素養和創業能力,促進農民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機制,才能實現農村金融和鄉村產業的共同繁榮。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金融的高質量發展對于鄉村產業的振興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不同的路徑有效推動農村金融的高質量發展,為鄉村產業的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實踐中,需要進一步深化研究,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政策和措施,為農村金融的高質量發展和鄉村產業的振興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郭連強,祝國平,李新光.新時代農村金融的發展環境變化、市場功能修復與政策取向研究[J].求是學刊,2020,47(2):66-76,181.
[2]黃紅光,白彩全,易行.金融排斥、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經濟發展[J].管理世界,2018,34(9):67-78.
[3]王小華,楊玉琪,程露.新發展階段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問題與解決方案[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7(6):41-50,257-258.
[4]鐘甫寧,羅必良,吳國寶,等.“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主題筆談[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2(3):1-18.
[5]李旭輝,張勝寶,程剛,等.三大支撐帶人工智能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測度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37(4):3-25.
作者單位:諸城市百尺河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