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濤 包宇婷 季科 郭樹華
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及總結歸納法,對不同視域下高速公路建設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關系研究進行綜述。對鄉村振興與高速公路建設運營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并基于高速公路建設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關系來審視未來發展趨勢,以期為高速公路建設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提供研究參考。
一、引言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下“三農”工作的核心任務。在此背景下,高速公路建設作為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農村問題的關鍵基礎,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鄉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和具體抓手。其中,以高速公路建設為核心,全面貫徹和落實鄉村振興和農村現代化的指導思想,不僅有助于實現鄉村基礎設施現代化的新突破,更能促進鄉村共同富裕。因此,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必須在高速公路建設方面加大力度,確保鄉村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對于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我國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巨大投入也是我國鄉村經濟發展取得奇跡的重要因素之一(張勛等,2018)。公路在我國鄉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長期以來公路貨運量占總運輸量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劉生龍和胡鞍鋼,2011)。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公路總里程增長了近3倍,從169.8萬公里增長到了501.25萬公里,而高速公路作為公路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總里程在同期增長近8倍,達到14.96萬公里,位居全球第一。現在我國大約有1600個縣(約占全國80%)連接了高速公路,覆蓋了10多億人口。根據2023年的高速公路運輸監測報告數據顯示,我國高速公路的貨運量和周轉量在全國公路貨物運輸量中的比重已達49.7%和52.9%;在公路運輸流量方面,國家高速公路的年均日交通量也在逐年上升。可以看出,在我國鄉村社會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方面,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高速公路的建設和運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鄉村基礎設施,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焦點,因此,高速公路的建設有助于促進沿線鄉村實現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等多方面的全面振興。本文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系統整理,并總結了研究內容和方法,闡明了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并得出相關研究的啟示,旨在為我國高速公路建設與鄉村振興的協同發展提供研究參考。
因此,高速公路的建設能夠促進沿線地區人才、生態、產業等多方面的發展,助力鄉村地區全面振興。據此,本文從鄉村振興的整體視角出發,對高速公路與鄉村振興、區域經濟、鄉村產業等相關的文獻進行系統梳理,并對相關內容和方法進行概述總結,通過對當前最新領域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得出相關啟示,希望能為我國高速公路建設與鄉村振興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高速公路對沿線區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方面的研究
國外關于高速公路對沿線區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研究更多聚焦于高速公路對社會經濟所產生的影響方面,尤其強調城鄉交通改善對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潛在價值。Baum-Snow(2007)對美國高速公路建設和城鄉拓展之間的關系展開研究,并通過對每座城市高速公路穿過數量的統計發現,每多連接一條高速公路,中心城市的人口比重就會呈現一定比例的下降,同時,該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高速公路的建設能夠促進城市人口向郊區方向發生遷移。Baum-Snow(2012)對中國1990年至2020年的高速公路建設展開研究,主要聚焦于對市區和非市區人口的影響方面,通過采用1962年的歷史高速公路路線圖為工具變量,發現每增加一條高速公路。城市中心人口的人口數下降約5%。除此之外,他們還發現,高速公路的連通促使中國的制造業逐步向邊緣城市地帶和農村地區遷移Chandra和Thompson(2000)研究了美國185個非中心城市以及391個相鄰非中心城市,在1969年之后進行的高速公路建設對它們的影響。通過將研究對象限定為“非中心城市”,他們認為這些非中心城市與高速公路的連接是隨機的,從而減少內生性問題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發現,高速公路的連接對保險、交通和批發零售業等行業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然而,對于連接至城市的相鄰非中心城市,他們發現了負向作用,表明高速公路建設對城市經濟和鄉村經濟發展的促進或抑制作用尚不明確。另一項研究由Michaels(2008)進行,他考察了大約2000個美國城鎮在連接高速公路之前和之后的經濟變化情況(時間跨度為1959年至1975年)。他發現,連接高速公路后,交通和零售業出現了顯著增長,并且與高技能工人相比,低技能工人的工資比值明顯提高。此外,他還觀察到人口流動向郊區和鄉村加速發展。He等(2020)使用DID模型,研究發現我國的高速公路系統幫助鄉村經濟落后縣的GDP增長更快,而與未連接的鄉村縣相比,富裕的鄉村縣的增長卻放緩了。這種異質性不能用于初始市場準入、要素稟賦和部門模式有關的豐富的縣域特征來解釋,但與我國政府的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相一致,即較發達地區應將環境質量置于經濟增長之上,而經濟落后地區則追求相反。Vickerman和Roger(2018)使用了來自西北歐高速鐵路網的證據,并對英國第一條高速線路HS1展開了詳細研究。研究發現交通基礎設施拉近了城市和鄉鎮地區之間的距離,經濟可以從較低的總體運輸成本中獲益,從而促進城市和鄉村經濟增長和生產力的提高。交通基礎設施本身不可能是變革性的,但與其他政策干預相結合,它可以促進這種效果。Raimbekov和Zhanarys等(2021)研究了1995—2019年期間哈薩克斯坦的物流指標和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利用總產出、總需求和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研究了運輸發展指標與城鄉經濟增長之間的決定因素和因果關系。分析確定了各類交通指標與城鄉經濟增長之間的具體關系,以及它們在規模和結構上的相互影響。根據格蘭杰檢驗,鐵路運輸基礎設施和城鄉經濟增長之間具有雙向因果關系,研究發現,在一個小經濟體中,公路和海上運輸從長遠來看將導致更高的經濟增長率,反之,經濟增長促進管道運輸的發展,哈薩克斯坦城鄉經濟增長導致對運輸和物流服務及其基礎設施的需求增加,但其影響程度低于大的經濟體。為了提高城鄉經濟發展的有效性,哈薩克斯坦的公路和海上運輸條件應得到改善,以刺激城鄉經濟發展。Li等(2018)提出了一個概念模型來分析交通運輸與城鄉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而應用結構方程模型(SEM)來探討道路基礎設施與城鄉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以及中介因素,同時利用2005—2012年的統計數據,建立了我國兩個不同發展水平的典型地區的SEM模型:江浙湖地區(高度發達)和云貴川等欠發達地區。這種強調經濟機制的經濟計量方法證實了本研究中SEM的效率。結果表明,這兩個地區在道路基礎設施對當地城鄉經濟的影響方面存在很大差異。道路基礎設施主要通過吸引海外投資和促進江浙湖地區的房地產開發來影響當地經濟。在云貴川地區,道路基礎設施主要通過刺激市場開放來影響當地城鄉經濟發展。Atamanenko和Yuliia等(2021)基于對歐盟經濟增長與運輸和物流之間因果關系的定量評估。對安全指標、多式聯運和多式聯運、歐盟內部國際貨物貿易和世界貨物貿易、歐盟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動態、歐盟經濟開放程度、不同運輸方式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和維護成本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表明,2000—2010年,歐盟的運輸和物流基礎設施發生了積極變化,這對貿易、歐盟經濟開放和GDP增長以及城鄉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國內學者在對基礎設施建設與城鄉經濟發展之間關系方面的研究也做出諸多有益的嘗試。張軍等(2007)以1988—2011年的省域面板數據為基礎,經過研究發現外商直接投資和基礎建設影響城鄉經濟發展。張學良(2012)的研究發現交通基礎設施和城鄉產出之間存在溢出效應。劉生龍、胡鞍鋼(2010)也進一步對于基礎設施建設對城鄉經濟的溢出效應展開了研究分析。李涵、黎志剛(2012)的研究表明高速公路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企業存貨成本。王永進等(2012)深入剖析的基礎設施和各個國家技術復雜程度之間的聯系。王自鋒等(2014)探討了基礎設施規模和利用率與城鄉企業的總要素生產率的關系,并發現二者之間存在著正向的“資本效應”和“溢出效應”。然而,現有研究很少從更小的區域經濟角度來考察高速公路建設對城鄉經濟發展的影響。劉沖和周黎安(2014)通過利用我國縣級面板數據以及采用平均坡度作為工具變量來解決內生性問題,首次考察了1997-2008年高速公路建設對城鄉經濟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發現,高速公路建設對城鄉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三、高速公路對鄉村振興與鄉村減貧方面的研究
根據宏觀視角的研究,交通基礎設施可以持續促進鄉村產出和收入的增長,從而產生減貧效果。Kwon(2005)的研究證實了在印尼,公路交通設施的投資實際上對于鄉村經濟增長產生正向作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導致減貧效果的產生,而且,公路交通網絡的發達程度和貧困發生率的降低存在著密切的關系。Churchill(2019)的研究表明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和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相關關系,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國內的研究也十分豐富,多項研究表明,交通基礎設施在鄉村減貧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郭君平(2013)指出,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能夠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同時降低相關產業的運輸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帶動就業,而且對于鄉村的旅游開發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劉正橋等(2013)利用C-D生產函數實證研究了交通基礎設施對鄉村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而且在中部地區尤其顯著。李慧玲等(2016)通過實證分析發現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對鄉村經濟增長的正向作用。李杰(2018)的研究表明,交通和教育基礎設施在鄉村減貧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研究結果突出了交通基礎設施對鄉村經濟增長和減貧的積極影響。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可以降低運輸成本,促進就業機會的增加,改善農業產業結構,還可以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這些都為鄉村地區提供了經濟發展和減貧的機遇。
根據微觀視角的研究,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能夠改善鄉村居民收入水平,進而產生減貧的效果。多項實證研究也表明,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對鄉村居民收入的正向促進作用顯著,有助于推動鄉村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減緩城鄉收入差距。亞洲開發銀行在2005年的研究中發現,在印度、泰國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交通基礎設施確實能夠提高鄉村地區居民的收入水平。Chatterjee和Turnovsky(2012)深入探究了基礎設施投資和生產率、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關系,研究發現,基礎設施投資會對后者產生影響,但是過度投入可能加劇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國內的相關研究中,毛圓圓和李白(2010)通過計量模型實證分析了鄉村交通基礎設施對于村民收入的影響,并發現交通基礎設施對于村民收入的影響貢獻率在0.02到0.09之間,地區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劉小光等(2015)研究發現交通基礎設施能夠提高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并且,相較而言,交通基礎設施對于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效果更加顯著,有助于促進鄉村勞動力向非農部門轉移,進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鄉村居民收入。此外,任曉紅等(2018)以我國西部省份的鄉鎮數據為基礎展開研究,并得出鄉村基礎設施與鄉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之間是非線性的關系。康繼軍等(2014)的研究發現,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提升城鄉收入水平。李斌等(2019)的研究則指出,公路建設可以促進勞動力在鄉村地區就地轉移,而鐵路建設可以促進跨區域勞動力的轉移,從而提高鄉村地區居民的收入水平。張亦然(2020)研究了我國高速公路沿線鄉村經濟發展,并發現公路對于家庭經濟收入確實有正向的影響。
四、高速公路棄土場促進鄉村發展方面的研究
在關于如何利用高速公路棄土廠促進鄉村發展的研究中,馬錦等(2021)提出山地城市具有地形較為復雜的特點,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往往會因隧道開挖、場地平整等產生過量的土石方量,這不僅會增加施工成本,破壞環境,并且還增加了施工的危險性,因此,合理設置去除場地,利用土石方量,促進城鄉土地整治,對城鄉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任永強(2013)將經濟因素、環境因素等考慮在內,并運用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和GIS空間分析技術,對棄土場的選址等展開相關研究。李研(2014)針對山區高速公路施工中產生的棄渣情況展開分析并深入探討了排水和植被恢復等相關因素,提出具體的鄉村土地綜合利用措施。丁京平等(2010)公路棄土場施工控制重點、質量檢驗和評定指標,提出了劃定單位工程并根據結構部位進行施工重點控制和質量檢驗評定的建議,以確定鄉村土地的平整利用,推動鄉村發展。許有飛和張興來(2010)結合高速公路棄土場的規劃設計,對于棄土場的選址、影響因素等展開了探討。但是當前棄土場選址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區域設置不合理,甚至占用國家禁止占用土地,由此受到停工處罰,進而導致工期延誤等問題,因此,高速公路建設應該考慮與鄉村經濟發展的相互耦合。需要探討合理、準確、可行性高的棄土場建設使用方案,以實現與高速公路沿線鄉村經濟發展的相互協調一致。
五、總結與展望
在我國的鄉村振興進程中,交通基礎設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助力脫貧攻堅取得巨大進展。因此,探究交通基礎設施對鄉村振興的影響具有較大價值。目前,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高速公路建設與運營對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與交通基礎設施相關研究以及鄉村振興方面的研究相比,對于交通基礎設施對區域經濟發展,尤其是對鄉村振興的影響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在應用高速公路建設與運營來支持鄉村振興的相關理論和方法研究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間。
因此,有必要跳出目前的研究思路,結合大數據的背景和鄉村地區經濟發展的規律特征,通過找出高速公路發展對沿線鄉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并綜合評價其經濟社會效益,提出融合發展的策略建議,可以為現有研究提供有益的補充。
(一)總結
綜合梳理國內外文獻發現,目前關于高速公路建設與鄉村振興的研究已經發生完全改變。最新研究顯示,高速公路能夠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并且對于鄉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進而促進鄉村振興的實現。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與區域經濟發展、高速公路與鄉村產業發展以及高速公路棄土場利用與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隨著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相關研究方法的完善創新,學術界對于高速公路和鄉村振興方面的實踐研究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當前,除采用傳統的生產函數法,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應用耦合協調度模型、空間計量法和雙重差分法等方法,另外,一些研究還嘗試使用門檻效應模型、雙對數模型等計量方法,以提供更多的分析視角來研究高速公路建設與鄉村振興的關系。這些新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視角的引入,為我們更好地理解高速公路建設和鄉村振興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更全面的角度。通過探討高速公路對鄉村經濟產生的影響,我們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加科學和有效的政策建議。但當前學術界有關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速公路建設與鄉村生計方式的研究還不夠全面,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設與鄉村經濟方式之間的邏輯內涵仍需進一步拓展研究。第二,當前研究方法較為局限,大多基于經濟學視角并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對高速公路以及鄉村經濟發展展開細化分析,但從社會學視域展開研究的成果較少。而且,進一步探究高速公路建設和鄉村群體生計、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研究較少,亟須進一步拓展。第三,高速公路對鄉村產業發展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夠深入,急需得到補充,從而才能深刻揭示高速公路和鄉村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規律。第四,以往研究多以描述性分析為主,缺乏實證證據,后續研究需要補充理論假設方面的計量研究,并進一步強化對二者關系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雙重驗證。
(二)展望
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鄉村振興提出了新的要求,促進共同富裕需要高速公路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機地結合起來,推動高速公路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為以下內容需要進一步加以拓展研究。
1.高速公路與鄉村產業發展 。通過對現有文獻研究的梳理發現,關于高速公路與鄉村振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對鄉村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的關系方面,然而,在與高速公路、農產品加工企業下鄉等方面的研究較少。此外,關于高速公路和鄉村三大產業之間融合發展的研究也有限,在探討通過高速公路的建設與運營來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尤其是鄉村旅游業和農家樂等發展的研究也幾乎沒有。
2.高速公路與鄉村生態環境 。高速公路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沿線鄉村的村容村貌,從而改善該地段居民的居住環境,豐富鄉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鄉村居民環境保護意識,但從現有研究文獻來看,這方面研究還有待深化。
3.高速公路與鄉村治理 。高速公路建設運營對于沿線鄉村治理當中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高速公路建設運營與沿線鄉村息息相關,高速公路可以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此方面研究有待引起重視。
4.高速公路與鄉村人才 。鄉村振興,人才是第一資源。高速公路對于促進鄉村地區之間人才流動以及農民就近就業創業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作用。然而,交通便捷也容易導致農村地區人才大量流失。為此,如何留住鄉村現有人才并吸引城市人才資源服務于鄉村振興,也是一個亟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劉生龍,胡鞍鋼. 交通基礎設施與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J]. 經濟研究,2011,46(3):72-82.
[2]Baum-Snow N. Did Highways Cause Suburbanization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122(2):775-805.
[3]Baum-Snow N.,Brandt L.,Henderson J. V.,Turner M. A.,Zhang Q. Roads,Railroads,and Decentralization of Chinese Citie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7,99(3):435- 48.
[4]Chandra A.,Thompson E. Does Public Infrastructure Affect Economic Activity? Evidence from the Rural 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0,30(4):457-90.
[5]Michaels G. The Effect of Trade on the Demand for Skill:Evidence from the 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8,90(4):683-701.
[6]He G J, Xie Y, Zhang B. Expressways, GDP,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case of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20, 145.
[7]Vickerman R. Can high-speed rail have a transformative effect on the economy?[J]. Transport Policy, 2018, 62: 31-37.
[8]Raimbekov Z, Syzdykbayeva B.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ON ECONOMIC GROWTH IN EMERGING ECONOMIES: A CASE STUDY FOR THE CONDITIONS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J]. Transport Problems, 2021, 16(2): 199-211.
[9]Li H B, Liu Y L, Peng K L. Character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ad infrastructure and local economy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 Transport Policy, 2018, 61: 17-25.
[10]Atamanenko Y, Komchatnykh O, Larysa S,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he Case of the EU for Ukrain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Network Security, 2021, 21(3): 198-205.
[11]張軍,高遠,傅勇,張弘. 我國為什么擁有了良好的基礎設施?[J]. 經濟研究,2007(3):4-19.
[12]張學良. 我國交通基礎設施促進了區域經濟增長[J]. 我國社會科學,2012(3):60-77.
[13]劉生龍,鞍 鋼. 基礎設施的外部性在我國的檢驗:1988—2007[J]. 經濟研究,2010(3):72-82.
[14]李 涵,黎志剛. 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對企業庫存的影響:基于我國制造業企業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 管理世界,2012(8):73-80.
[15]王永進,盛 丹,施炳展,李坤望. 基礎設施如何提升了出口技術復雜度?[J]. 經濟研究,2010(7):103-115.
[16]王自鋒,孫浦陽,張伯偉,曹知修. 基礎設施規模與利用效率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基于我國區域的實證分析[J]. 南開經濟研究,2014(2):118-135.
[17]劉 沖,周黎安. 高速公路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來自我國縣級水平的證據[J]. 經濟科學,2014(2):55-67.
[18]Kwon E. Infrastructure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Indonesia: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R].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Poverty Reduction,2005(ADB Manila).
[19]Sefa Awaworyi Churchill, Russell Smyth. Transport pover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19,124(3):40-54.
[20]郭君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鄉村減貧效應[J].貴州農業科學,2013,41(12):213-217.
[21]劉正橋,張亞斌.我國交通基礎設施與鄉村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3,34(3):98-102.
[22]李慧玲,徐妍.交通基礎設施、產業結構與減貧效應研究—基于面板 VAR 模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8):25-30.
[23]李杰.我國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貧困地區的減貧效應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8.
[24]Chatterjee S, Turnovsky S J. Infrastructure and inequality[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2(8):1730-1745.
[25]毛圓圓,李白.鄉村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民收入影響的區域比較—基于我國 30 個省區 1999-2008 年的面板數據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6):28-33.
[26]劉曉光,張勛,方文全.基礎設施的城鄉收入分配效應:基于勞動力轉移的視角[J].世界經濟,2015.38(3):145-170.
[27]羅能生,彭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改善城鄉收入公平嗎?—基于省級空間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產業經濟研究,2016(4):100-110.
[28]任曉紅,但婷,王春楊.鄉村交通基礎設施對鄉村居民收入的門檻效應分析[J].經濟問題,2018(5):46-52
[29]康繼軍,郭蒙,傅蘊英.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業發展與貧困減少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4(9):41-46.
[30]李斌,尤笠,李拓.交通基礎設施、FDI 與鄉村剩余勞動力轉移[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9,21(1):69-77.
[31]張亦然.基礎設施減貧效應研究—基于鄉村公路的考察[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21,41(2):28-39.
[32]任永強.三峽庫區公路建設棄土場選址規劃及穩定性評價[D].武漢:我國地質大學,2013.
[33]李研.高速公路棄土場處治方案設計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6,12(12):187-189.
[34]丁京平,邵社剛,倪棟,等.山區公路棄土場施工控制重點與質量檢驗及評定指標探討[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0,6(10):386-389.
[35]許有飛,張興來.山區高速公路棄土場設計原則與思路探討[J].公路交通技術,2010,26(5):20-23.
基金項目:云交科教(2023)32號項目。
作者單位:田濤,云南宣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程師; 包宇婷,云南宣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季科,云南宣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程師;郭樹華,云南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