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秦 玲
課程資源教學是以幼兒的主體地位為主要指導思想開展的教學活動。課程資源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能夠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本文針對幼兒園課程資源現狀,提出相關開發策略。
一是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課程資源分為自然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在結構上包括園內課程資源和園外課程資源。幼兒本身的生活經歷和學習經驗是構成課程資源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二是將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與幼兒的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幼兒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和合作意識。
三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程資源能夠體現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幼兒學習能力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一是缺乏教學有效性。幼兒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往往會“限制”幼兒,導致教學缺乏有效性,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是資源缺乏多元化。教育資源多元化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條件之一。然而,在具體實踐教學中,匱乏的教育資源成為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教育工具單一、教學資料缺乏、課堂環境單調等。
三是缺少主體的針對性。每個幼兒都具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教師利用社區課程資源,以“綠色家園”為主題,讓幼兒自己動手搜索相關的材料。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利用信息技術搜索相關材料,培養幼兒環境保護的意識。
幼兒有自己的想法,由于對教師存在畏懼心理,導致他們缺乏自主性。因此,在課程資源教學中,教師要建立新型的師幼關系,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例如,在學習10 以內的加減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幼兒帶上1 元錢,并創設購物情境,使其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到新的知識。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如,為了培養幼兒安全意識,教師可以先提問:假如我班發生了火災,我們應該怎樣逃生呢?接著,教師為幼兒播放相關圖片。其中,一張圖片是幼兒集中在教室門口,希望成功逃生,另一張圖片是幼兒有序撤離教室。教師引導幼兒精準判斷哪張圖片上的幼兒的做法是正確的,從而提高其自救能力。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學中的課程資源教學已經成為影響幼兒發展和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然而,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教師的教學方法有所欠缺、幼兒和教師之間缺乏默契、教師不能捕捉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教學制度不完善等。面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在教學理念上重視課程資源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方法上不斷豐富課程資源的教學形式,為幼兒創設有趣的課堂環境,凸顯其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