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乾山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299)
近些年,我國大力發展鄉村經濟,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我國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輸送資金、人才,完善基礎網絡設施。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在定點幫扶助農增收期間,采用消費幫扶的方式,實現雙方之間的協作發展,但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故研究此項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政府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旨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國家對于鄉村振興的政策主要包括扶貧攻堅、農業農村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消費幫扶是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重要舉措之一,能夠帶動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激發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推動農村經濟的增長和多元化發展。通過發展農村消費產業,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水平。通過引導和培育農村消費市場,推動農民從傳統的生存性消費向品質消費、文化消費等高品質消費轉變,提升農村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1]。
為保障消費幫扶持續健康發展,我國致力于建立健全農村消費發展的政策體系,包括財稅優惠、金融支持、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勵和引導各方參與農村消費幫扶。建立健全農村消費市場監管機制,加強對農村市場的監測和管理,保護農民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政府通過培育壯大農村消費產業,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政府和社會加強對農村消費幫扶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高其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推動消費幫扶工作的專業化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健康發展機制中,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合作機制,形成共同推動農村消費幫扶合力,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學院具體消費幫扶農產品類型如表1 所示。

表1 消費幫扶農產品類型
在消費幫扶過程中,遇到一些產品質量問題。包括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工藝不規范、原材料不合格等。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度和購買意愿,降低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定點消費幫扶期間,農產品的成交數量及價格差異比較大,這是由于產品的質量問題所導致的。產品的質量越高,則銷售價格越高,產品的質量越差,則產品的價格越差。質量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使得消費幫扶與消費意愿的匹配程度有所下降[2]。
在消費幫扶過程中,物流運輸問題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由于鄉村地區交通條件相對較差,物流運輸成本高、效率低,可能導致產品配送延遲、損壞等問題。因此,在物流運輸過程中,存在商品包裝破損、物流運輸不及時問題。
在鄉村地區,產品零散問題是一個常見的現象。由于生產規模較小、生產能力有限,產品往往以零散的形式出現,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和銷售。雖然目前定點消費幫扶村致力于集體經濟的打造,對一些高收入的經濟作物進行集體培育,包括紅薯、油茶等,但仍存在大量的個別零散小戶,數量占比在75.8%左右,他們的產品在網絡上銷售數量有所不足,且批發零售的價格比較低,很難利用消費增加收入。
消費幫扶與消費意愿匹配度是指消費幫扶項目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否符合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和意愿。匹配度高意味著消費幫扶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供他們愿意購買的產品或服務,從而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和參與度。消費者對于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和意愿是多樣化的,如果消費幫扶能夠提供符合消費者期望的產品或服務,可以增加消費者的滿意度,促使他們更愿意購買和支持。當消費幫扶項目與消費者的需求和意愿相匹配時,消費者更有可能積極參與其中,購買相關產品或服務,參與相關活動,從而增加消費幫扶項目的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性。如果消費幫扶項目能夠準確把握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和意愿,為其提供真正需要的產品或服務,將更有可能取得良好的項目效果和可持續性,實現消費幫扶的長期發展目標。
目前,單位職工的消費意愿調查結果(表2)顯示,調查對象中僅有25.8%的人員保持較高的購買意愿,36.6%的職工表示消費意愿較低,導致了消費幫扶與單位職工消費意見的匹配度不足。因此,在助農增收期間,應深入了解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和意愿,通過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等手段,獲取準確的消費者反饋和市場信息。根據消費者需求和市場反饋,進行產品定位和創新,開發符合消費者期望的產品或服務,提高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同時,通過有效宣傳和推廣手段,向目標消費者傳遞消費幫扶項目的價值和優勢,增加他們對項目的認知和興趣。在增強消費者意見匹配度同時,及時收集消費者反饋,了解他們對產品或服務的評價和需求變化,根據反饋進行改進和優化,不斷提高消費幫扶與消費意愿的匹配度[3]。

表2 消費意愿匹配度
消費幫扶與電子商務進村帶貨的達成度是指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將消費品直接送達農村地區,滿足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并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達成度高意味著消費幫扶與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的結合程度較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就。通過電子商務進村帶貨,可將城市的消費品直接送達農村地區,拓展農村市場,促進農村居民的消費升級和多樣化。此外,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農村地區的農產品可以直接銷售到城市和其他地區,增加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目前,定點消費幫扶的電子商務進村帶貨達成度在42.8%左右,遠遠有所不足。
因此,在各個振興主體的聯合下,應建立專門的電子商務平臺,提供農產品和農村特色消費品的在線銷售渠道,方便農民和農產品進入市場。同時優化物流配送網絡,提高配送效率和可靠性,確保產品能夠及時送達農村地區,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助農增收期間,派遣專業人才為農民提供電子商務知識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了解電子商務的運作方式和市場需求,提高他們參與電子商務的能力和競爭力。通過宣傳推廣活動,提高農村居民對電子商務進村帶貨的認知和信任度,增加他們對在線購物的興趣和參與度[4]。
消費幫扶與引領產業發展的融合度是指將消費幫扶與農業產業發展相結合,通過消費幫扶的方式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產業的發展。融合度高意味著消費幫扶與農業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可取得良好的協同效應。通過消費幫扶的方式,引導農民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且消費幫扶可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相關主體通過引導農民生產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產品,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為提高助農增收消費幫扶與引領產業發展的融合度,根據定點幫扶村的農業資源和市場需求,明確農業產業的定位和發展方向,確定消費幫扶的重點領域和目標。并注重鄉村品牌的建設,通過品牌建設,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和購買,推動農產品的銷售和產業發展。此外,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支持和培訓,提高他們的生產技能和管理水平,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村內可通過建立農產品直銷中心、電子商務平臺等銷售渠道,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產品的市場覆蓋面和銷售額。最后,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助農增收消費幫扶和農業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財稅優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促進融合度的提升。
為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相關部門應根據農產品的種類和特點,制定相應的產品質量標準,包括外觀、口感、營養成分、農藥殘留等指標,參考國家和行業的相關標準,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同時,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機制,包括設立農產品質量檢測實驗室、培訓專業的檢測人員,確保對農產品進行全面、準確檢測。建立質量檢測的監督和評估機制,對檢測結果進行監督和評估,確保質量標準的有效執行。必要時,為農民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和培訓,提高他們對產品質量管理的認識和能力,確保其合理使用農藥、肥料等農業生產資材,采取科學的種植管理措施,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
良好的物流運輸體系對于將農產品從農田運送到市場是非常重要的。消費幫扶助農增收過程中,應完善冷鏈物流運輸設施,完善物流網絡,加強物流管理。冷鏈物流設施可以確保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控制,保持產品的新鮮度和品質。村內可建設冷庫、冷藏車輛等設施,提供農產品儲存適宜的溫度環境。建設完善的物流網絡,重點改善道路交通、鐵路運輸和水路運輸等基礎設施,提高物流運輸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時,建立起覆蓋農村地區的物流服務網絡,確保農產品能夠及時送達市場。在物流管理方面,引入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和信息系統,實現對物流過程的監控和管理[5]。做好物流路徑規劃、訂單跟蹤、庫存管理等工作,提高物流運輸的效率和可控性。鄉村物流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鄉村物流體系結構
加強規模化種植可以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促進農民增收。在消費幫扶期間,鼓勵農民組建農業合作社或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集中采購、統一銷售等方式,實現規模化種植和銷售,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此外,為農民提供貸款和資金支持,幫助他們擴大種植規模。同時,建立農產品收購和銷售的金融服務體系,提供便捷的融資和結算服務。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消費幫扶,應注重消費需求融合度、電子商務進村達成度、引領產品發展融合度的構建,以目標為導向為消費者帶來新的收入來源。針對消費幫扶過程中遇到的質量問題、物流運輸問題、產品規模化問題,則應該建立標準的產品質量體系,并投入資金加大鄉村物流建設,推廣合作社、集體種植模式,擴大產品的規模,為消費幫扶助農增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