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線上教學已成為高等學校的一種教學新方式,與傳統線下教學方式相比,線上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為提高線上教學質量,必須堅持全員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三個原則,把握效度、信度和限度三個維度,采取正確的方法和策略,構建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關鍵詞]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原則;維度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
線上教學是指以現代網絡技術與通信工具為依托,借助互聯網平臺和各類網絡教學資源,打破時空距離,所進行的一種雙邊教學活動。相比于線下教學,線上教學有其自身特點:第一,教學環境的改變,由教室集中教學改變為居家獨立教學;第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由教室集中學習變為獨立學習;第三,人際交往的改變,由師生多元共處變為單一相處;第四,管理方式的改變,由直接管理變為間接管理,由“熟悉的管理模式”轉換為“探索的管理模式”。線上教學的特點決定了高校必須在傳統線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基礎上,探索構建科學合理的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1 高校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面臨的困境
與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相比,線上教學在教學環境、授課方式、課堂管理等方面呈現出新的特點,高校線上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
1.1 監控難度增加,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相比于傳統線下教學,可供線上教學的平臺和網絡課程資源很多,這就增加了線上教學質量監控的難度。
1.1.1 線上教學督導難度增加
對于授課教師而言,由于空間距離的阻隔,教師對學生的聽課狀態、學習效果很難及時精準跟進;各高校采用的線上教學平臺和線上課程資源也不盡相同,大多高校都采用QQ、騰訊會議、釘釘等線上教學平臺;線上教學方式主要包括直播和錄播;采用的課程資源也不同,有公共平臺如智慧樹和超星學習通的課程資源、高校自有的線上課程資源、教師本人的教學材料等。多種線上教學平臺、不同的線上教學方式、眾多的課程資源,都給教學督導帶來極大的挑戰。
1.1.2 實驗課教學質量和實操課教學質量難以監控
從教學推進情況來看,理論課線上教學推進的整體難度偏低,只需教師課前認真準備,利用教學課件(PPT)生動性和直觀性的特點,就能讓學生易于接受知識,教學效果可得到保證。但實驗課和實操課需要授課教師進行動作示范和指導,但受制于場地、儀器設備和網絡,教師只能通過視頻獨自演示和講解,不能面對面向學生傳授,因此教學質量監控無法得到保證。
1.2 全程有效的監控實施難度大
在線上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二級學院負責教學任務的安排,線上檢查由學校負責,受制于人員和設備。校級教學督導人員難以對全校線上授課情況進行全程檢查,一般以抽檢和隨機聽課為主,監控對象也以教師為主。部分教學督導人員不能熟練操作現代網絡教學平臺和設備,未能有效地跟蹤、監控和評價其他方面的情況。
1.3 線上教學考試難度大,學生成績難以真實評定
超星學習通和智慧樹是大多數高校采用的理論課線上考試平臺,這些平臺雖然能夠在閱卷和成績錄入等方面降低教師的勞動強度,但也暴露出各種問題。在命題環節,這些系統操作難度較大,教師在錄入試題和上傳試題時遇到障礙;在監考和巡考方面,盡管人臉識別系統和抓拍功能可以減少舞弊率,但就監考和巡考的實時性和效果而言,線上監考和巡考無法與線下實地監考和巡考相提并論,學生考試成績的真實性也受到懷疑。
1.4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難以體現
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負責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受制于教學場地和師生空間距離等因素,教師一般采用講授法的方式授課,較少采用案例教學和研討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師生課堂互動較少或者只停留于表面。線上教學,師生不能直面溝通,教師很難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身心狀況和學習滿意度,也不能在第一時間根據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和學習效果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根據調查,學生普遍認為線上教學的學習氛圍不濃、學習效果不佳、學習體驗感不強。
1.5 科學有效的監管評價機制尚未建立
在線上教學實踐中,線上教學課程資源的準入機制、教學全過程的監控機制、教學跟蹤評價機制尚未真正建立。例如:課程資源多為學校選定,課程質量是否貼合學生和專業實際,任課教師難以審核和掌控;各高校雖安排人員進行線上檢查,但主要檢查教師的上課資料和到崗情況,對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進行有效的檢查和評價[1]。
2 高校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的原則
高校線上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效果最終體現在學生之中,高校應堅持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以學生為主體。在構建科學有效的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時,應堅持以下三個原則。
2.1 全員性原則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的最終目標,每個教師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線上教學質量;教學的本質是師生兩個主體的互動活動,教師是講課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以學生為授課對象,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和教學效果最為了解,在構建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時,教師和學生是第一參與者。此外,線上教學涉及設備的管理和網絡的維修,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的線上檢查,線上教學質量監控也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的人員參與。全員性原則是構建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必須堅持的第一原則。
2.2 系統性原則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質量和效果既與學校師生、管理人員相關,也與學校定位、專業課程設置、學校的管理方式以及學校的行政文化密切關聯,是眾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一項系統工程[2],
因此在構建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時,必須堅持系統性原則,貫穿教學全過程。事前對教師教學準備工作進行監控,事中對教學實施過程進行監控,事后對教學反饋和整改過程進行監控。
2.3 可操作性原則
構建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必須考慮可操作性。首先,各級監控部門和人員的職責必須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必須與其本身工作職責相對應;其次,學校必須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確保線上教學監控能夠順利進行;第三,充分考慮線上教學質量監控結果在能多大程度上被師生認可和接受;最后,與時俱進,針對新形勢、新問題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和管理制度,從而構建一套符合高校實際的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3 高校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的三個維度
高校構建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堅持全員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的同時,必須把握好效度、信度和限度三個維度。
3.1 線上教學質量監控的效度
線上教學質量監控效度是指監控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有效性程度,即監控的價值、效率、效果和效益。效度要求高校要以相對較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能對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價值引導和行為塑造作用,提升人才培養價值,提高教師駕馭線上課堂教學的管理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度;效度還要求高校在進行線上教學質量監控時,必須遵守教育教學規律,不能干擾正常的教學秩序。
3.2 線上教學質量監控的信度
線上教學質量監控信度是指監控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可靠程度。教學質量監控要以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和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為落腳點,這就要求高校要以一種務實、能取信師生的態度和方式開展工作,并評估線上教學質量監控的投入和產出。
3.3 線上教學質量監控的限度
線上教學質量監控的限度是指監控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圍內改進教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教學質量的提升是一個交流和對話的過程,僅僅依靠質量監控部門或者部分工作人員,是很難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監控的。這就要求構建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時,高校不能投入大量資源,也不能將監控權力集中在某個部門或部分人員身上,應該分享權力和責任,讓教學單位承擔部分監控工作。
4 高校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方法
線上教學新模式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必須改變傳統的學習觀念,學校必須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高校要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與產業行業標準,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完善線上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健全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線上教學質量評估和監控,提高線上教學效果,構建完善的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3]。
4.1 明確線上教學質量監控的職責
線上教學質量監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職能部門、教學單位、教研室、學生等多部門及多人參與,因此要明確各參與方的職責,建立多方聯動的評價機制[4]。
學校應該制定并完善線上教學質量監控制度,設置專門的教學質量監控部門,組建校級教學督導隊伍,質量監控部門和教學督導人員可采用多種方式檢查線上教學開展情況,如在線聽課評課、檢查教學資料、登錄教學平臺查詢教學數據等,定期向學校領導匯報線上教學現狀,提出改進方案。
教學單位負責落實學校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根據教學計劃組織實施本單位的線上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及時解決相關問題。教學單位應該組建教學督導組,成員可由分管教學的負責人、教研室負責人、專業負責人、一線教務人員和學工人員組成;工作職責包括評估和審閱線上課程教學資源,分階段、有計劃地評估線上教學質量,確保教師嚴格考查學生的出勤情況,及時總結分析線上教學。
教學系(教研室)負責組織和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完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編寫、教案等教學材料的檢查、教研活動的組織等。
學工部門負責組建學生信息員隊伍,反饋線上教學班級學生出勤率和教師的到崗情況。
4.2 嚴字當頭,筑牢線上課程教學質量標準
高校在構建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時,要把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作為第一標準。任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健康情況,實現教書育人雙目標。完善在線課程的教學質量標準,教學單位和任課教師課前要制訂周密的線上教學計劃,優選線上課程資源和教學平臺,保證線上教學資源充足、內容豐富、質量優秀;課中要檢查學生的出勤和在線情況,改進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提高線上課堂教學效果;課后要布置作業,檢測學習效果。
4.3 完善線上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首先,完善線上教學質量激勵機制。在學校和教學單位層面,要細化線上教學工作任務,嚴格線上課堂管理,強化線上教學監測與預警,使線上教學監測與督導常態化;在學生層面,改革線上課程考核方式,通過對學生在線時間的長度、線上教學資源的學習進度、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和活躍度、作業完成的力度等因素的分析,對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進行考核。其次,強化線上教學質量監控的學生參與機制[5]。根據線上教學師生交流的有限性、學生學習主動性弱化等特點,線上教學質量監控不僅要從教學角度開展反饋和評價,也需要發揮學生在整個監控體系中的作用,要高度重視學生對線上教學的評價和反饋。在缺少當面交流溝通的情況下,作為教學對象,學生全程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對于教學情況最為了解。因此,在構建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讓學生參與評教,重視學生的評教結果。
5 結語
線上教學已成為突發情況下的主要教學方式,也是適應未來教學改革形勢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新形勢下,高校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構建制度完善、多層次參與、職責明確、機制完善的線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參考文獻
[1]宋文正. 高校線上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探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22(29):89-92.
[2]單文娟. 高校線上教學質量監控的實踐與探索[J]. 安徽教育科研,2022(3):109-110.
[3]曹安照,余承海. 高校教學質量監控的效度、信度與限度[J]. 大學教育科學,2014(1):57-61.
[4]朱敏,許勇. 線上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與反饋機制的構建[J]. 高教學刊,2022,8(7):76-79.
[5]李曉靖. 構建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思考[J]. 中國成人教育,2015(19):142-144.
[作者簡介]覃曉輝,男,湖南懷化人,瓊臺師范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