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殷志軍 樓小明 施紀平 陳明華 張晉
充分發揮浙江戰略交匯、陸海聯動、全球大港等優勢,聚焦浙江物流“一核四心兩通道”主抓手,加快打造浙江物流發展新格局
強大的物流網絡和服務能力,是提高區域對外開放水平、支撐參與全球競爭合作的基礎保障。當前浙江正處于高水平推進“兩個先行”、構建更高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關鍵階段,圍繞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及“新春第一會”提出的“建設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體系”“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工作部署,亟待充分發揮浙江戰略交匯、陸海聯動、全球大港等優勢,聚焦浙江物流“一核四心兩通道”主抓手,著眼全省域協同聯動、一體推進,加快打造與“雙循環”戰略樞紐相適應、與高水平對外開放體系相協調的物流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浙江物流大省地位持續提升,物流業支撐對外開放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一是物流樞紐通道網絡體系持續完善,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寧波—舟山、金華、義烏、溫州、嘉興等5個樞紐入選國家物流樞紐,舟山、嘉興、寧波等3市入選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寧波—舟山港加速邁入世界一流港口行列,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成為全國第五大航空口岸,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基本建成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二是物流組織效率顯著提升,“四港聯動”為牽引的現代物流格局加快形成。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要素齊全,基本構建起海鐵聯運為核心、江海河聯運為特色、空陸聯運和公鐵聯運為基礎的多式聯運服務體系。集裝箱海鐵聯運量年均增長31.6%,寧波—舟山港成為全國海鐵聯運第二大港。
三是積極融入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國際貨運網絡加速健全。寧波—舟山港通達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開通國際航線235條;杭州蕭山機場等口岸機場累計運營國際(含地區)貨運航線39條,國際全貨機通航點數達32個;開通運行義烏至中亞五國、西班牙等18個方向的國際貨運點對點直達班列,輻射歐亞大陸50個國家和160多個城市,“義新歐”班列成為全國跨越國家最多、滿載率最高的線路之一。
對標支撐雙循環戰略樞紐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發展要求,浙江省物流總體格局仍存在四方面短板,亟需構建“一核四心兩通道”物流格局支撐全省域對外開放發展需求。
(一)物流支撐開放樞紐能級不足,特別是海港對標“世界一流強港”定位仍有差距;重點聚焦“一核”牽引,打造以寧波—舟山港為核心的國內國際物流開放戰略樞紐
寧波—舟山港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剛進入全球第10位,現代航運服務業排在全球第15位,航運金融保險、海事服務等高端業態短板明顯;港口腹地輻射范圍不廣,省外箱源不足10%,對比上海港集裝箱外地貨源超70%,腹地輻射范圍與全球吞吐量第一大港能級不夠匹配。
充分發揮寧波—舟山港在浙江綜合交通物流體系中的關鍵樞紐和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強大引擎作用,統籌提升國內國際、陸海雙向物流開放發展能級。一是以鐵公水管綜合集疏運體系建設為抓手,拓展陸向物流聯動輻射網絡。以浙江與國鐵集團戰略合作為契機,著力暢通寧波—舟山港與北向“浙滿歐”通道、西北向“義新歐”通道、西向“沿江”通道、西南向“東南亞”通道、南向“沿海”通道等干線鐵路通道網絡,加快推進金甬鐵路雙層高集裝箱運輸試驗線以及一批進港鐵路支線項目建設,共建海鐵聯運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著力優化內河千噸級航道網絡、公路集疏運體系和油氣管網布局,提升寧波—舟山港對腹地經濟發展的支撐帶動。二是以全球航運中心和國際資源要素配置建設為重點,提升海上門戶樞紐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對標國際一流航運中心,統籌推進船舶交易、船員服務等傳統航運業提升,著力補強航運金融、海事服務、商品交易等高端航運業發展,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加快建設以油氣全產業鏈為核心,以煤炭、糧食、化工、鐵礦石、銅精礦及其他重要礦石為特色的國家大宗商品資源配置高地,提升對全球戰略資源調度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發展的掌控力和影響力。
(二)物流樞紐節點特色優勢不鮮明,多式聯運模式創新不足;重點聚焦四心支撐,打造以杭州、溫州、金義、嘉興為核心的物流聯動關鍵節點
杭州樞紐以航空運輸為例,機場長期“重客輕貨”,2021年浙江國際貨郵吞吐量僅占全國總量的1.6%,國際航空貨運“浙貨外走”現象顯著,90%貨物外流至上海浦東、鄭州新鄭、北京首都等機場。溫州、臺州等浙南港口外貿近洋航線缺乏,使得溫州、金華(義烏)、臺州、麗水等浙西南地區運往東南亞國家的近洋集裝箱仍從寧波—舟山港迂回中轉,降低了物流運行效率(圖1)。浙江貨物運輸結構仍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公路運輸占比超65%,鐵水運量占比不升反降。
充分發揮杭州公鐵水空聯運、溫州海公鐵聯運、金義國際聯運、嘉興海河聯運等特色優勢,加快發展多式聯運,著力打造“四心聯動”創新樣板。一是打造杭州公鐵水空聯運樞紐。統籌優化杭州都市區全域物流設施網絡布局,重點聚焦蕭山機場“空公鐵”聯運、蕭山白鹿塘“鐵公水”聯運兩大鏈條,與寧波、溫州、嘉興、義烏等形成航空聯盟,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打造輻射全球的空港聯運樞紐和連通長三角的陸港聯運樞紐。二是打造溫州海公鐵聯運樞紐。加快建立健全以溫州港為軸心的多式聯運物流網絡,統籌打造樂清灣海鐵聯運樞紐、狀元岙海河聯運重要節點、鹿城西智慧物流集散基地;加快開通、重點加密東南亞地區港口集裝箱直航線,鞏固提升溫州浙南近洋航運中心港地位,支撐疏解寧波—舟山港近洋集裝箱運輸物流業務和緩解浙江“物流大循環迂回”等問題。三是打造金義國際陸港樞紐。加快建設華東國際聯運港、義烏國際陸港兩大“億噸級”國際陸港,全力打造長三角最大中歐國際班列集結中心和長三角最大海鐵公聯運集結中心,著力提升金華生產服務型、義烏商貿服務型雙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組團能級。四是打造嘉興公鐵水空聯運樞紐。充分發揮嘉興在長三角中心區位和前海后河獨特優勢,統籌海河聯運樞紐、航空物流樞紐、鐵路樞紐三大核心樞紐建設,形成一體協同、現代高效、特色鮮明的聯運新體系,增強向浙北方向的輻射能力。

圖1 浙江省物流迂回運輸問題示意圖
(三)物流通道網絡不盡健全,內聯外暢發展格局有待補強;重點聚焦通道暢聯,打造以義甬舟、金麗溫兩條開放大通道為骨架的物流雙循環體系
交通物流骨干連接通道有待增強,缺乏直連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的高能級通道,與長三角及周邊省市互聯互通水平有待提高,接滬、連蘇的通道運能明顯緊張,省內四大都市區之間的快速連接通道還存在不足。
聚焦義甬舟、金麗溫通道在浙江開放物流架構中的戰略性地位,加快構筑形成東西互濟、南北貫通、陸海統籌、有機銜接的“Y”型開放物流通道架構。一是縱深推進聯通寧波—舟山港與金華—義烏國際陸港的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東向依港出海,整體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對外聯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西向依陸出境,做強衢州西延戰略支點,深化與長江經濟帶開放融合,拓展延伸內陸腹地。二是加快建設金麗溫第二條開放新通道。打通金麗溫鐵路貨線、甌江內河航運等,提升物流效率,補齊開放短板,帶動浙南地區高質量發展。
(四)物流設施覆蓋不均衡不充分,運輸組織體系存在“小循環不暢”問題,樞紐聯動發展存在明顯短板;重點聚焦全省聯動,打造全省一盤棋物流聯動發展格局
浙江物流整體呈現北強南弱、東密西疏發展格局,交通物流基礎設施主要布局在杭州、寧波、溫州、金華四大都市區,山區26縣、海島區域等通道網絡短板明顯。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不健全,縣級貨運站場覆蓋率僅47%,山區26縣快遞覆蓋率不到90%。臺州、麗水等城市在浙江交通物流體系中功能定位不清晰,樞紐間聯動協作亟待補強。
圍繞“一核四心兩通道”主抓手,其中寧波—舟山港為硬核牽引,嘉興港以喂給港為主,溫州港兼顧喂給港和近洋航運,金義國際陸港在做大中歐(義新歐)班列的同時,通過義甬舟、金麗溫兩條黃金通道,強化與寧波—舟山港、溫州港的海鐵、江海聯動,杭州蕭山機場強化空公鐵聯運,加快做大鐵路規模化運輸和推動內河水運復興(圖2)。在此基礎上,重點布局湖州海河聯運、紹興柯橋海鐵水聯運、衢州衢江四省邊際多式聯運、臺州海鐵空公聯運、麗水青田江海聯運等一批聯結多種運輸方式的樞紐節點,并以信息港為紐帶推動高效聯動,加快形成形成“一核引領、四心支撐、兩路聯通、全省聯動”的樞紐化物流網絡新格局。

圖2 “一核四心兩通道”物流開放發展示意圖
建立全省一體協同推進機制。一是建立省地協同的規劃體系。省級部門和屬地政府共同制定相應的規劃和行動計劃,其中涉及寧波—舟山港核心功能以及義甬舟、金麗溫兩條通道規劃建設由省級部門牽頭推進,涉及杭州、溫州、金義、嘉興四大關鍵節點及其他物流樞紐節點由屬地政府牽頭,并由省級部門做好統籌指導。二是建立省市縣聯動的工作機制。統籌建立由省領導牽頭的物流樞紐建設專項工作機制,注重與世界一流強港、高水平交通強省、自貿試驗區建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等浙江省重大建設工程的一體協同,研究組建由省級部門、地方共同參與的工作專班,及時協調解決物流樞紐建設推進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問題。三是構建政企協同的開發運營機制。以資本為紐帶,發揮好省海港集團、交通集團、機場集團等省屬國企龍頭作用,支持物流服務企業做大做強,協同各地,合力推進港口岸線、內河水路運輸、內陸多式聯運樞紐、物流集散中心、海外倉網絡的開發和建設。四是完善互聯互通的港口物流數字化平臺發展。深化“四港”聯動智慧物流云平臺建設,加快實施義烏—寧波海鐵信息互聯、浙中公鐵聯運港“關鐵通”等一批信息互聯示范項目。
拓展國際物流合作網絡。一是拓展國際航線合作網絡。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港口合作,加大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港口的投資布局,穩步推進與印尼瓜拉丹戎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德國漢堡港、比利時安特衛普港等港口合作,加快西班牙阿爾赫西拉斯港等項目建設,形成寧波—舟山港海外網絡鏈接點。二是拓展中歐班列集結網絡。圍繞創建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城市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強化配套鐵路場站建設和境內外集貨分撥網絡布局。加強溫州、臺州、紹興等支線和集貨班列建設,強化與長三角、重慶、成都等的跨區域班列合作,加快推進馬德里、杜伊斯堡等海外站點建設。搶先布局和拓展中吉烏、泛亞(中老)鐵路等新線路。三是拓展國際航空貨運網絡。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洲際航線為重點,加大對國際航線開發力度,加快形成輻射全球的航線網絡。積極推動設立以航空貨運為紐帶的跨區域航空物流產業聯盟,謀劃建立高效智慧的航空物流公共平臺。四是拓展海外倉集散網絡。推動港口、物流、電商等行業龍頭企業通過新建、收購、整合等多種方式在境外重要海港陸港、中歐(義新歐)班列沿線布局一批功能集成的海外倉,加快推進迪拜站等樞紐節點項目。建立和推動海外倉聯盟,完善海外倉在線平臺,構建共建共享的海外倉網絡。
創新提升對外口岸開放功能。一是復制推廣相關開放政策。持續深化寧波—舟山港實施啟運港退稅等政策試點,爭取將寧波—舟山港納入離境港,對長江沿線港口、國內沿海港口到寧波—舟山港出口的集裝箱貨物實行該政策。在溫州等重點港區加快復制啟運港退稅、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國際中轉集拼等港航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支持金華—義烏爭取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政策。推進杭州、寧波第五航權開放,支持溫州、義烏等爭取第五航權開放城市。二是積極推進海關、海事制度改革。構建一體化口岸營商環境,創新跨區域通關模式,優化通關流程,推進全杭州關域的港內船舶“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出口轉關貨物“一次驗封、監管互認”。推廣復制寧波—舟山“第六港區”建設經驗,把義烏陸港建成輻射浙中西地區、周邊省份乃至長江經濟帶的進出口貨物集疏運樞紐和全國陸港的示范樣板,探索“第六港區”模式向其他內陸無水港(啟運港)推廣。創新探索開展航空貨運分單通關等通關機制和監管模式創新。三是加快口岸功能提升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布局建設。推動浙江省數字口岸信息互通互融,統籌浙江省電子口岸改革和建設,推動港口與口岸實現數據有效融合與共享。深化“提前申報”“兩步申報”“兩段準入”“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等新型監管模式的實施與推廣。支持在有條件的地區依托重點物流樞紐布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切實做好前期規劃論證。做強空港口岸,覆蓋國際郵件進口交換功能,抓緊研究設立首次進口藥品和生物制品口岸,積極拓展進口水果等進口指定口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