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莉
課外閱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且是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更是把閱讀放在了語文教育的突出位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著只注重統編教材內容的講授和輔導,而忽略了課外閱讀內容與方法之間的聯系,這很不利于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向綜合素質的轉變。
讀書不僅擴展了能力,也擴展了知識視野和生活的寬度。課外閱讀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在新課改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再次被強調,要求學生能夠完成從教讀到自讀,再到課外閱讀的能力提升。從總體上看,教科書雖然是適合學生成長的濃縮文學精華,但只見樹不見林卻往往使學生對語文產生了狹隘的認識,使學生的視野局限在教科書所呈現的“小世界”中。課后閱讀可以打開一扇窗,讓學生在“大世界”中主動去接近、探索“大語文”,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作文是困擾學生語文學科素養提升的一大難題,許多學生苦于習作,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難以獲得習作所帶來的愉悅體驗,更使作文成為制約成績提高、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與學生被困在校園“墻”內、被生活隔絕、被作品隔絕而導致直接生活經驗的缺乏和間接生活經驗的缺乏有直接的關系。古代的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此,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采摘知識,汲取營養,有效提升習作能力。當學生的語言材料儲備達到一定的容量時,學生們就會有條不紊地應付各種寫作要求,真正做到“下筆如神”。
傳統的教育理念影響下,課外閱讀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個別教師和學生都忽略了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聯系,隨著教育改革的創新和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師生已經意識到課外閱讀對于語文作文的正面影響,課外閱讀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素材和現實知識的結合,還有助于開拓學生的想象力,最終使學生在寫作當中可以自由運用平時積累的素材,加上想象力的發揮,寫出富有感情的文章。
將課外閱讀應用至作文教學,既順應新課改下作文教學的發展導向與推進趨勢,又符合新時代學生作文能力培養的需要與現狀。而且,很多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特點、認知現狀、生活經驗、理解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其雖然對寫作有著濃厚興趣和飽滿熱情,但是苦于寫作素材比較匱乏、語言應用不夠充分、情感思想略顯稚嫩,以致其所寫的作文干癟蒼白、語言生澀,一些學生將作文寫成了流水賬,部分學生將作文寫成了記事本,有些學生的作文構架雜亂無章、思路混亂,有些學生的作文虎頭蛇尾、缺乏點睛。這對這些問題,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好課外閱讀的作用,并將課外閱讀切實貫通至語文作文教學指導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在針對性、科學性、靈活性、豐富性課外閱讀的輔助與驅動下,汲取養分、掌握技巧、學會寫作。
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已逐漸被語文教育工作者所認識,并成為其教學中的研究和實踐環節。
課后閱讀的開展依靠的是小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獲取,切不可在實施過程中舍本逐末。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以課堂閱讀為指導,把課堂閱讀作為課外閱讀的“本”。例如,在課上進行閱讀指導時,可根據教材內容,合理引導學生找到文章的題目。亦可讓學生找出所讀的核心語段,讓他們自己主動挖掘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進行抄寫和模仿使用。通過這些教學活動,既能培養學生的泛讀能力,又能為學生的寫作積累經驗。然后由“本”和“末”構成了課外閱讀的堅實基礎。
語文教師可根據單元的課型特點,給出課外閱讀書目,引導學生按照日常閱讀的學習結構進行討論交流。這可以是修辭手法的運用效果,也可以是讀后的感觸。同學們通過分享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加深了對課后文章內容和思想的理解,提高了閱讀水平,一舉兩得。如主題閱讀等,教師可以借鑒這一思路,通過“主題組教學”完成學生閱讀能力向課外的逐步遷移。但必須注意的是,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在課外閱讀指導中不要提出超出學生能力的問題。
針對以往作文指導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教師在正式開展作文指導工作之前,應該對學生作文寫作能力、學生個性及其內在需求的培養方法進行相應的研究。在作文材料的積累指導方面,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現實生活,如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如反映誠實案例的事件、引發人類思維的事件、名人名言、古詩詞等寫作材料,從而保證他們在作文寫作過程中能夠積累豐富的素材,使自己的作文更具文化思想和情感特征。在積累作文材料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容易出現不知道要積累什么樣的材料的情況。教師應根據這種情況改變以往單方面購買教學的作文指導模式,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使學生的學習視角超越課堂環境,如觀察自然環境的獨特景觀、人物對話的記錄、閱讀經驗的積累、名言警句和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到作文中可以運用的材料比較豐富。
事實上,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素質教育并沒有減輕學生們的負擔。從課外閱讀開展的實踐來看,時間上的不足是造成學生閱讀困頓的主要原因。雖然提倡課外閱讀與學生減負并不矛盾,但時間的安排仍然讓許多學生和家長、老師苦不堪言。光有學生在教室外或校園外主動閱讀還遠遠不夠。語文教師應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教學視野,將課外閱讀有效地引入課堂教學中,讓課外閱讀與課外閱讀相互結合,共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對許多教師來說,要敢于把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留給學生,把有限的課余閱讀時間轉化為學生的課余閱讀時間,從而用時間杠桿撬動學生課余閱讀的深入開展。
眾所周知,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與充分、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引有著密切關系。恰當、合理、充分的課外閱讀指導,可以使學生在高效閱讀中實現語言習慣的培養,作文素養的提升,語文能力的發展。因此,在課外閱讀目標確立時,教師應該盡量讓閱讀的內容、素材等與對應寫作主題相融合,于潛移默化中開展作文教學指導。在作文教學技巧指導上,盡量結合具體讀物,引導學生從語言、思路、主題等方面開展剖析,使學生在獲得充分理解輔助性課外閱讀內涵的基礎上嘗試仿寫,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指導培養中提高其作文素養。在實現兩者之間融合上,盡量關注學生實際,凸顯出差異性、個性化,讓不同學生結合自己理解能力、認知程度靈活掌控,不斷塑造學生的作文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實踐能力,為促使其作文綜合素養得以培育、塑造、提升而奠基鋪路。
對很多學生而言,其作文能力的提升與增強,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塑造與培育,方可得以實現。同時,實現課外閱讀與作文教學的有機融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現狀,又可以優化作文教學的方式。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可以通過課外閱讀的融入,讓學生借助諸多課外讀物獲取新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從課外閱讀中汲取營養。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意識便會逐步增強,其參與作文教學的恐慌狀態、怯懦心理也會得到有效克服。更愿意積極投身作文教學活動,寫作潛能自會得到切實激活。在具體實踐中,教師應該以培養作文興趣為導向,就指導策略、閱讀定位給予充分引領,以促使學生的課外閱讀發展更加科學、高效。
總之,為了切實提升語文作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教師應該加強對課外閱讀在作文教學中重要性的發揮,并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應用。同時,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指導時,應充分凸顯出課外閱讀的功能和價值,并結合寫作指導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地將課外閱讀適時、靈活、恰當滲透至作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在課外閱讀與作文指導的互促并進中充分積累寫作素材與辭藻,不斷拓寬寫作視野與認知,全面提升寫作能力與素養。讓課外閱讀真正服務于作文教學,更好服務于學生作文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