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胤鳳
體能的發展關乎學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茁壯成長的重要時期,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有助于學生構建良好的身體素質,培育優秀的體育鍛煉習慣,從而為學生學習和成長提供牢固且堅實的身體基礎。
體能是指學生在運動中表現出來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等。小學生的身體正處于發育的萌發期或初始期,可塑性極強,針對他們開展體育意識教育,指導他們科學正確的體能訓練方法,可以讓他們受益終生。

體能發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向來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一切實踐活動都需要身體素質作為最為基礎性的依托,而加強學生的體能教學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全面構建健康體魄,培育優秀精神內涵,促進學生綜合性全面發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教師應明確體能發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地位。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學業壓力不斷增加,使得學生運動的時間變短,部分學生出現身體素質低下、體重超標、運動能力弱化等情況,嚴重影響著學生健康。體能發展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關鍵性內容,基于新課改的推行和素質教育的提出,體育鍛煉在小學課程中的重視程度愈發增加,對于學生體能方面的訓練也提出全新的要求,讓學生掌握基礎的運動知識、從“要運動”到“愛運動”開展轉變,通過體育課堂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的改革,使得學生的體能素質能夠在小學體育授課中得到長足的發展,進而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和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最直接的方式是體育課,教師要利用好這個陣地,在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同時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訓練,提高體能素養,將新型的體能訓練手段運用到體育課堂教學中,豐富學校體育鍛煉內容,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最終達到讓學生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的目的,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
體能訓練并不是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環節,而是在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大前提下,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性為目的,增加一定量的體能訓練,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靈敏性等。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講究訓練方式的趣味性。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跑數字、做終極飛盤、報數成團、貼膏藥等游戲,提高學生耐力素質,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還可以讓學生做繩梯練習、低欄架練習、跳臺階練習、雙人拋接球和回彈接球,鍛煉學生的靈敏性;也可以讓學生做原地雙腳左右、前后交叉跳、行進間雙臂環繞、動力飛機、交叉屈伸、動力髖關節外旋等練習,鍛煉學生的柔韌性。
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訓練體能,在反復的練習中提高學生體育素養,即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同時也要提高學生體育感悟意識,如體育興趣、體育欣賞能力,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入手提升體育教學的成效。
重視學生個體差異性,增強自主訓練意識
學生所處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有所不同,身體素質也就不盡相同,由于體能之間的差異,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體能訓練方式。其中常見的體能訓練方法有負重法和重復訓練法,或者是以游戲的方式來達到最終的訓練目的,這種訓練方式比較適合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的學生,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游戲規則下完成訓練任務,還能實現寓教于樂的效果。游戲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訓練的樂趣,從而調動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激起了訓練的欲望和熱情。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訓練方式,以此來達到最好的教學結果。
例如,在訓練學生的大腿力量時,教師可以選擇“鴨步”行走的方式進行訓練,三十米為一組,對于體能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設置三組一次;對于體能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訓練的次數。這種簡單的訓練方式有時會使學生感覺到枯燥,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然后進行挑戰,看哪個小組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這樣不僅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還能促進學生體能的有效發展。
以游戲促體能發展
每一位學生內心當中都非常渴望有趣的學習,而且只有有趣的學習,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歡樂,才可以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當中感受到滿滿的歡樂感。而且體育教學就是需要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充分的發展,讓他們能夠更有興趣地來學習關于體育的相關知識,也讓他們在體能訓練的過程當中,能夠有動力的進行訓練,這樣他們的鍛煉效果也會更好。所以教師就可以用游戲來促進學生體能的訓練。
例如,教師在每一次的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可以舉行接力跑的游戲,學生拿起接力棒,每個學生跑50米。通過接力跑的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方面的素質,提高他們的跑步能力,讓每一位學生在接力跑的過程當中進行體育鍛煉,進而促進他們體能的鍛煉。還可以舉行拔河比賽,讓學生能夠通過拔河的游戲來增強體質,也能夠在拔河的過程當中去使每一位學生更好地與其他學生形成一個團結互助的意識,讓他們能夠不僅有能力的發展,還有意識的培養,讓每一位學生通過游戲來感受到體育課堂的歡樂性,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去進行體能的鍛煉,更好地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培養出更好的技能和思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嘗試將不同的比賽融合到同一個賽道當中,然后讓學生以接力賽的形式來進行。比如,在賽道的第一個階段,教師可以設計成為50米短跑,第二個階段,設計成為立定跳遠,第三個階段,設計成為風球比賽,然后在每一個階段都派出相應的學生駐守關口,前一個階段的學生完成了相關區域的任務之后,迅速將接力棒傳遞給下一個區域的學生。下一個區域的學生需要進行任務完成,最后再將接力棒傳遞給下一個區域,以此類推。盡可能地去創新體育游戲活動,也能夠讓學生長期保持好奇心,不知不覺地就達到了體能訓練的主要目的。
注重課外體能訓練
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包含了大量的項目。每種體育訓練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效果。然而,小學體育課程的比重相對較小。如果學生僅僅只在上課的時候進行訓練,那么訓練起到的作用就會是很有限的。所以,要達到體育訓練的目標,那么就不僅僅只在上課指導學生進行訓練,必須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在生活中開展體育鍛煉,讓學生保持積極面對體育鍛煉的態度,通過長期的實踐,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這個過程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課后能進行自己的體育鍛煉。
例如,教師可以改進一些枯燥的體能訓練,變成一個充滿樂趣的游戲,把游戲規則教給學生,讓他們在課余時間玩。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如教師可以把跑步和投擲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扔沙袋。在這項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做大量的跑步練習來提高耐力。同時,在躲避沙袋的過程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敏感度,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非常有作用。
總而言之,體育教師要重視學生體能訓練,通過工作實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在體育課堂上要加強雙向交流,加強學生心理素質訓練,重視學生個體差異性,通過游戲、競賽等方式,注重學生體能訓練;在家校聯合下,共同提高學生的體能,讓學生養成體能訓練的習慣,達到提高教師整體水平,提高學生運動能力、發展綜合體育素養的目的,從而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