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霞 蔣春花 沈美麗 許英
(1.上海市奉賢區莊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科,上海 201415;2.上海市奉賢區四團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行政科,上海 201402)
腦卒中是各種危險因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了解危險因素對于腦卒中一級預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有危險因素暴露的個體進行風險評估和干預是卒中一級預防的重要內容[1-2]。盡管社區人群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暴露及風險評估的相關文獻報道較多,但對社區老年人群危險因素和卒中風險評估綜合分析的報道較少[3-4]。本研究旨在調查社區年齡60 歲及以上老年人群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分布,篩查腦卒中高危人群,為社區腦卒中預防提供參考。
整群抽取上海市奉賢區莊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的社區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本地戶籍常住居民;(2)年齡≥60 歲。排除標準:(1)不參加社區老年人年度體檢者;(2)基本信息不全者;(3)不愿意參加本研究者。共5 447 人符合納入標準并納入本次研究,年齡范圍60~93 歲,平均年齡(69.5±5.8)歲;其中男性2 407 人,女性3 040 人,男性和女性的年齡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481,P<0.01,表1)。

表1 研究對象的年齡和性別分布[n(%)]
2020 年3-6 月,結合社區年度體檢工作收集老年人的一般信息;測量老年人的血壓、身高、體重;實驗室檢測血脂、空腹血糖、血尿酸、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血壓測量按照高血壓防治指南要求操作。血脂的檢測由同一實驗室完成,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 和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檢測用直接法,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檢測用酶法。血脂水平定義參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 修訂版)[5],以邊緣血脂升高作為截斷點。血糖水平≥6.1 mmol/L 為高血糖;糖化血紅蛋白≥7%為截斷點(只在糖尿病或空腹血糖升高的人群中檢測);血尿酸水平男性≥428 mmol/L,女性≥357 mmol/L 為高尿酸血癥;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體重(kg)/身高(m)2[6],BMI 24~27.9 kg/m2為超重,≥28 kg/m2為肥胖。腦血管功能檢測由4 名經過規范檢測技術培訓的技師完成,檢測儀器為GT-3000 型腦血管功能檢測儀(神州高特公司,上海),探頭頻率5 MHz。腦血管功能積分值為腦血管功能的綜合評價指標,分值范圍為0~100 分,75 分為最佳截斷點[7-8],低于75 分定義為卒中高危個體,分值越低,腦血管功能損害越嚴重,卒中的風險越高。
將一般信息、測量結果、檢驗結果和腦血管功能檢測結果等資料導入Excel 數據庫,經過核對后備用。應用SPSS 17.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studentt檢驗或F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社區老年人各腦卒中危險因素的暴露率分別是:收縮壓升高為55.2%,舒張壓升高為16.4%,空腹血糖升高為34.2%,糖化血紅蛋白升高為60.6%,TG 升高為30.3%、TC 升高為38.5%、LDL-C 升高為20.2%、HDL-C 降低為5.7%、血尿酸升高為18.5%、超重或肥胖為51.7%、心房顫動為1.5%。其中女性的收縮壓升高、TG 升高、TC 升高、LDL-C 升高的暴露率高于男性,舒張壓升高、空腹血糖升高、HDL-C 降低、超重或肥胖的暴露率低于男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表2)。

表2 男性和女性血壓、血糖、血脂、尿酸、BMI水平的比較[n(%)]
男性和女性的腦血管功能積分平均值分別為(68.0±31.1)分和(63.8±31.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65~69 歲和70~74 歲組男性腦血管功能積分平均值均高于女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男性和女性的腦血管功能積分平均值均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呈下降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3。
表3 調查對象的腦血管功能積分比較(±s,分)
年齡組/歲男性女性合并t 值P 值60~64 75.7±27.5 76.2±27.4 76.0±27.4 -0.295 >0.05 65~69 71.0±29.0 67.9±29.7 69.3±29.4 2.199 0.028 70~74 69.3±30.7 61.0±30.8 64.9±31.0 4.831 <0.01≥7551.1±33.6 48.3±30.0 49.4±31.5 1.448 >0.05合并68.0±31.1 63.8±31.1 65.7±31.2 4.991 <0.01 F 值62.422110.874170.333 P 值<0.01<0.01<0.01
根據腦血管功能積分值低于75 分為腦卒中高危個體的定義,男性和女性腦卒中高危個體的比例分別為45.7%和5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65 歲以上各年齡段男女組間的高危個體檢出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男性和女性的高危個體檢出率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4。

表4 不同性別和年齡的高危個體檢出情況[n(%)]
本研究的對象為農村社區整群抽取的社區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對上海遠郊社區的老年人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各項危險因素為年度體檢過程的測量或實驗室檢測值,均有明確的質控措施。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手段為腦血管功能檢測,操作人員經過規范培訓,為熟練的檢測技術人員。腦血管功能積分值作為高危人群篩查指標,是中國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2019 和中國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推薦的卒中風險評估工具[1,9]。75 分作為判定高危人群的最佳截斷點,已經過規范的研究和國家攻關課題驗證[7-8]。上述分析提示本研究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程度。
風險評估是腦卒中一級預防不可或缺的內容。2006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和卒中學會在卒中一級預防指南中建議有危險因素應該進行腦卒中風險評估[10],以便篩查出腦卒中高危個體進行治療性干預。隨后的國內外卒中一級預防指南一直延續這項建議[1-2]。腦血管功能檢測技術是基于無創傷的腦血流動力學檢測,通過腦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異常程度計算血管功能積分。應用腦血管功能積分能將80%以上的卒中事件提前預警[7-8],2019 年已經被中國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和中國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明確推薦為首發卒中的風險評估手段[1,9]。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社區老年人中約半數需要用治療性干預措施進一步降低卒中風險。
危險因素長期、綜合作用是卒中發病的根本原因。由于人群和地區特征的差異,國內外文獻報道的危險因素暴露水平也不盡一致。高血壓是腦卒中最常見的因素,我國≥18 歲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3.2%[11],但目前高血壓的治療率和控制率僅為46.1%和16.9%。本研究中社區老年人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分別為44.8%和83.6%,提示社區老年人高血壓的控制較為理想。糖尿病是常見的腦卒中危險因素,國內指南建議將普通人群糖化血紅蛋白目標值降為<7%,以預防2 型糖尿病患者的長期微血管并發癥[12]。薈萃分析顯示,加強血糖控制雖然未能降低卒中的發病風險,但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病風險,尤其是心肌梗死的發生率[13]。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65.8%老年人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在糖尿病或血糖升高患者中,糖化血紅蛋白≥7%者占60.6%,提示社區老年人的血糖水平控制不夠理想。血脂異常增加卒中風險早已得到明確。本研究社區老年人除了HDL-C 外,其他血脂指標異常已經相當普遍,應加強預防和控制。有研究顯示BMI 是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14],且卒中風險隨著BMI 的升高而顯著上升[15]。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社區半數以上的老年人BMI 超過正常范圍,提示在慢性病防控中應加強對老年人體重的控制。有研究顯示,2001-2012 年我國心房顫動的患病率增加了20 倍,心房顫動使腦卒中風險增加13 倍[16],本研究心房顫動的患病率為1.5%,低于上海金山區(2.32%)和松江區(2.25%)的調查結果[17-18]。
總之,上海莊行社區老年人血脂異常、血糖升高、超重或肥胖等卒中危險因素的暴露水平較高,控制不夠理想,腦卒中高危人群的比例接近50%。危險因素的整體暴露率和高危人群的比例均為女性高于男性。研究結果提示應加強對社區老年人腦卒中的一級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