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珍
(山東省泰安榮軍醫院內科,山東 泰安 2710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可發生于各年齡段的呼吸系統疾病,通常認為該疾病的發生與環境、遺傳和炎癥入侵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肺部炎癥反應是其主要發病機制,可導致咳嗽、喘息等一系列癥狀,在急性發病期間,患者會出現呼吸急促、困難等癥狀,嚴重時還可發生呼吸衰竭。因此,對該疾病的治療應將提升患者肺部功能和維持患者正常呼吸狀態作為前提[1]。目前臨床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治療主要以吸入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等,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具有良好抗炎和平喘作用,但是總體效果欠佳。復方異丙托溴銨是一種復方制劑,包含異丙托溴銨、硫酸沙丁胺醇成分,經霧化吸入后可舒張支氣管,減少活性物質分泌,緩解平滑肌痙攣,且可通過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臨床癥狀[2]。為了解這兩種藥物聯合應用的效果,本研究選取了79 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者,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2 年1 月至12 月山東省泰安榮軍醫院收治的79 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39 例)、觀察組(4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性分別為20、19 例;年齡37~68 歲,平均年齡(43.23±3.4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性分別為22、18 例;年齡38~66 歲,平均年齡(43.45±4.5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山東省泰安榮軍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3]中相關診斷標準并確診,即突然發作的咳嗽、氣促、胸悶、哮鳴音等癥狀,或伴有呼吸困難。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③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④合并肺源性心臟病、肺癌、肺結核等疾病者。
1.2 實施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包括平喘、化痰、止咳、解痙攣等。對照組接受布地奈德(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987,規格:0.1 mg×200撳)治療,霧化吸入,2 mL/次,2 次/d。觀察組接受布地奈德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浙江福瑞喜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543,規格:2.5 mL×10 支/盒)治療,復方異丙托溴銨方法與對照組一致,復方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2.5 mL/次,2 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①治療效果。根據治療后的效果將其分為無效(患者治療后哮喘、咳嗽等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有效(患者治療后哮喘、咳嗽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顯效(患者治療后哮喘、咳嗽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治療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臨床癥狀包括咳嗽、哮鳴音、氣促、胸悶。③炎癥因子。抽取患者5 mL 空腹靜脈血,無需抗凝,將其放置2 h 后,對其進行離心處理(速度3 000 r/min,時間10 min),取其上清液保存待檢。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型號:AU5800)對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C 反應蛋白進行檢測。④肺功能指標。利用肺功能儀(日本捷斯特,型號:HIS01)對兩組治療前后1 s 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最大用力呼氣峰流量水平進行檢測。⑤血氣指標。使用血氣分析儀(美國GEM premier,型號:3500)檢測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⑥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記錄患者輕度頭痛、肝功能異常、腸胃功能異常情況并計算不良反應總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
2.3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
?
2.4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
?
2.5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動脈血血氧分壓、血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s)

表5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1 mmHg=0.133 kPa。
?
2.6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病程遷延不愈,而且易于復發,患者一般在發病后會出現水腫,并且平滑肌會出現收縮,進而引起喘息、咳嗽等臨床表現。支氣管哮喘的病理特征是氣道炎性反應,會引起咳嗽、咳痰、呼吸不暢等,病情會出現反復發作的情況。部分學者認為,支氣管哮喘與遺傳、慢性炎癥、支氣管感染和氣道反應等因素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關系,此外,該疾病容易受天氣改變影響,如在季節交替時就容易誘發該疾病[4]。支氣管哮喘多發生在中老年群體,在其急性發作期間,會引起嚴重的呼吸障礙,若未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理,會導致病情持續惡化。因此,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支氣管哮喘治療方式具有必要性[5]。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表明研究組所采用的聯合治療方案可獲得較單一治療更為理想的效果,分析其原因如下:復方異丙托溴銨中的異丙托溴銨能明顯降低相應的調節因子的分泌量,從而達到減輕支氣管痙攣的目的;硫酸沙丁胺醇屬于β2 型激動劑抗炎藥物的一種,與異丙托溴銨聯用能夠改善治療和預后。復方異丙托溴銨與布地奈德能夠起到協同作用,可以從多方面來減輕患者的支氣管炎癥[6]。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咳嗽消失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氣促消失時間、胸悶消失時間更短,提示兩種藥物聯合使用能夠縮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布地奈德為一種新型的可吸入類藥物,其作用機制為通過活化β2受體,緩解哮喘患者的氣道痙攣;通過降低炎癥因子的分泌,緩解哮喘患者的呼吸道水腫,降低呼吸道的外周阻力,能夠將黏液等分泌物有效清除[7]。而復方異丙托溴銨是由硫酸沙丁胺醇和異丙托溴銨組成的一種復合配方,具有抑制過敏性反應的作用,能夠很好地舒張支氣管的平滑肌,在治療支氣管哮喘時,能夠很好地緩解喘促、胸悶、呼吸困難等情況,與布地奈德聯用可以加快改善患者臨床癥狀[8]。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聯合治療能夠顯著減輕患者的炎癥反應。這是因為布地奈德是一種在臨床中經常使用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不僅能夠對炎癥遞質的釋放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還能夠對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進行強化,有助于提升平滑肌細胞的穩定性,進而減少炎癥反應[9]。布地奈德可通過促進β2受體激動劑的表達,促進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進而促進黏膜血管的收縮,并提高藥物吸收,最終達到治療哮喘的目的。除此之外,布地奈德可以增加患者內皮細胞和支氣管平滑肌的穩定性,可阻止血清中的抗體產生,進而抑制機體的免疫反應,并可以減少過敏因子的產生,減輕患者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難等癥狀,減少機體的炎癥反應。復方異丙托溴銨是一種由硫酸沙丁胺醇、異丙托溴銨組成的復合制劑,是一種新型的抗膽堿藥,可以通過抑制支氣管的收縮反應,使支氣管得到舒展,快速減輕由于過度緊張引起的呼吸障礙,減少炎癥因子的釋放,減輕水腫,促進換氣功能恢復[10]。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動脈血血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表明聯合用藥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肺功能與氧平衡。布地奈德在支氣管哮喘急性治療中可抑制免疫球蛋白E(IgE)的活性和產生,并可抑制支氣管平滑肌的生成,從而抑制氣道黏液分泌以及氣道和支氣管的炎癥反應。而且布地奈德可緩解氣道黏膜水腫和充血等癥狀,對受損的呼吸道黏膜有一定的修復作用,但單一應用效果不理想[11]。復方異丙托溴銨屬β2 受體激動劑,主要成分有異丙托溴銨和沙丁胺醇等,其作用是通過舒張氣道的平滑肌,增強纖毛的活性,降低患者的氣道通透率,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12]。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聯合用藥對安全性沒有造成顯著影響。這是因為復方異丙托溴胺能夠發揮抗膽堿的作用,通過活化肌酐酸環化酶,可舒張氣管,對于發生于支氣管急慢性疾病,起效快、吸收快,而且其代謝物可以通過尿被充分的排除,不會對肝臟和腎臟產生損害,所以該藥物的安全性能很高,和布地奈德一起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療效,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和復方異丙托溴銨聯合,可協同作用,有效增強療效,改善患者的血氣和肺功能,且安全性高,可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