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內科,江蘇 泰州 225500)
食管癌又被稱為食道癌,是指位于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在惡性腫瘤中占比大約為2%[1]。食管癌分為早期、中期與后期,患病早期臨床癥狀相對隱匿,多數患者是在疾病發展到中晚期時被檢出,處于該階段患者,通常需要進行放化療治療,以鉑聯合方案為主,但隨著化療時間的增加,患者耐藥性也隨之增強,整體效果并不理想[2]。阿帕替尼在腫瘤生長中具有顯著抑制功效,避免血管繼續生長,在晚期食管癌二線治療中具有明顯效果。替吉奧能夠有效控制疾病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如果兩種僅采取單獨治療,無法獲取最佳治療效果。據有關資料顯示[3],結合以上兩種藥物可促進整體治療效果的提升,且兩者之間可以相互彌補,并不會使得不良反應發生率提升。基于此,本研究針對阿帕替尼聯合替吉奧治療的效果進行簡單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20 年2 月至2021 年9 月收治的74 例晚期食管癌參與二線治療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 例。對照組患者:男性20 例,女性17 例;年齡21~76 歲,平均年齡(49.13±7.32)歲。觀察組患者:男性21 例,女性16 例;年齡22~78 歲,平均年齡(49.21±7.1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本研究經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納入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采取一線化療治療失敗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器質性病變(腎、肝等);②存在嚴重心理疾病或精神異常;③存在出血傾向、活動性出血者;④預計生存時間小于3 個月。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接受阿帕替尼(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104,規格:0.375 g)治療,0.5 g/次,1 次/d。觀察組接受阿帕替尼結合替吉奧膠囊(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51,規格:25 mg/粒)治療,每次40 mg/m2,2 次/d。兩組治療期間均接受連續14 d 治療,間歇7 d 后,繼續服用,每個周期21 d,接受為期2 個周期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臨床治療效果。效果判斷:臨床癥狀(吞咽困難、食管壁痙攣等)改善,腫塊消失,表示完全緩解;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腫塊減少30%~100%,表示部分緩解;臨床癥狀減輕,腫塊減少20%~30%,表示疾病穩定;臨床癥狀未減輕或者加重,腫塊減少20%以下,表示疾病進展。客觀緩解率=[(完全+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定)例數/總例數]×100%。②觀察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指標包括:糖類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和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SGF),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血清分離,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邁瑞,型號:BS-620)進行檢測。通過夾心酶法檢測TSGF;通過酶聯免疫法檢測CA-199 和CEA。③觀察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與②同樣方法獲取血清,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檢測VEGF。④觀察不良反應發生狀況。不良反應包括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害、消化道反應、貧血、白細胞降低。⑤觀察生存質量評分。以健康調查簡表(SF-36)量表[4]為主要評價指標,指標分為社會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分值與生存質量表現為正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采取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客觀緩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CA-199、CEA 和TSGF 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CA-199:糖類抗原199;CEA:癌胚抗原;TSGF: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
?
2.3兩組患者血清VEGF 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VEGF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VEGF 水平比較(ng/mL,±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VEGF 水平比較(ng/mL,±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
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患者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2.5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5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s)
?
目前,關于晚期食管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臨床上通常選擇化療為一線治療方法,該方法能夠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控制腫瘤的發展,但是因為多種化療藥物聯合應用,藥物毒副作用發生率較高,而且腫瘤細胞耐藥性較高,所以,常需要進行二線治療。二線治療主要是針對采取一線治療未獲得顯著療效的患者。阿帕替尼是臨床常用的一種二線治療藥物,其在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殖中效果突出,而且可使新生血管的生長速度延緩,作用原理如下:通過轉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信號,阻斷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 酪氨酸肌酶,從而將自身作用發揮出來。替吉奧主要由吉美嘧啶、奧替拉西鉀和替加氟等組成,可盡量避免腫瘤進一步發展,被廣泛應用于二線治療當中。據有關資料顯示[5-6],阿帕替尼與替吉奧聯合能夠有效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臨床癥狀,避免疾病進一步發展,同時可以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此外,兩種藥物聯合安全性較高,毒副作用發生率低。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在生存質量評分、疾病控制率及客觀緩解率方面,相比于單獨的阿帕替尼,聯合治療效果更加突出,但是兩種藥物聯合,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并未顯著提高,根據結果分析,聯合阿帕替尼與替吉奧可以獲得相對理想的治療效果,而且安全性及可靠性高。原因分析:阿帕替尼是臨床使用率較高的一種抗腫瘤藥物,其組成以甲磺酸阿帕替尼為主,屬于小分子靶向藥物,該藥物采用口服方式,能夠對向惡性腫瘤血液供應的血管起到受體制劑作用,從而對腫瘤血管的生長有效抑制[7]。但是,采取阿帕替尼治療期間,應加強對該藥物不良反應的關注,如肝臟毒性、胃出血、心臟毒性等。替吉奧膠囊是胃腸道惡性腫瘤治療常用藥物,特別是在腺癌治療中,效果更為明顯,可使患者復發率降低,針對處于晚期的惡性腫瘤患者,采取替吉奧治療,能夠對疾病的發展有效控制,緩解疾病帶來的疼痛,促進其生存質量的提高,但是在患者生存時間增加方面存在一定不足[8]。與阿帕替尼聯合應用,不僅能夠將惡性腫瘤營養物質的獲取阻斷,且可以對疾病的發展有效控制,以便腫瘤細胞及早壞死。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各腫瘤標態物及VEGF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是診斷及評估晚期食管癌及預后的主要指標。TSGF 為標志物中相對特殊的一種,該指標主要源于惡性腫瘤,其為腫瘤血管的生長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推動了腫瘤的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9],血液中TSGF 含量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疾病的發展。CEA 屬于酸性糖蛋白,相關資料顯示,消化道腫瘤疾病診斷過程中,血清CEA 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及敏感性,可用于評估患者預后情況。CA-199 屬于糖類腫瘤抗原,大部分源于胰腺、胃部、腸等。大部分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具有較高的CA-199水平,可根據該指標對食管癌疾病進行診斷[10]:對于轉移性胃癌、無法切除的晚期癌癥,替吉奧的應用效果明顯,能夠與順鉑聯合化療。阿帕替尼作為抗腫瘤藥物,可用于胃食管結合乳腺癌、晚期胃腺癌等治療,與替吉奧結合,兩種藥物之間相互彌補,從而將抗血清腫瘤標志物的作用發揮出來,避免疾病進一步發展,對患者預后造成影響。結果顯示,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害、消化道反應、貧血、白細胞降低發生率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未見明顯差異,由此可見,相比于單獨治療方法,聯合用藥非但未明顯增加患者不良反應,反而兩種藥物之間可以相互彌補,將各自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在疾病治療效果提升中具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給予晚期食管癌二線治療患者阿帕替尼聯合替吉奧治療,不但能夠控制疾病的發展,提高整體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而且能夠改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此外,聯合用藥并不會提升患者不良反應,以使患者預后改善,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