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忠,邵明梅
(1.沂南縣中醫醫院醫學影像學CT 室;2.沂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影像科,山東 臨沂 276300)
肺結節是指出現在肺上的直徑≤3 cm 的類圓形病灶,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紊亂為其主要發病機制,吸煙人群較為多發[1]。初期可見肺內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浸潤,也可累及肺泡與肺間質,形成肺炎性肉芽腫,進而引起周圍成纖維細胞膠原化與玻璃樣改變,在肺內形成結節。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結節是肺部非特異性影像學表現,肺內有云霧樣結節樣密度增高征象,病灶密度無法掩蓋支氣管血管束,形似磨玻璃,有純結節和混合性結節兩種類型。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結節病灶體積小,體積小、進展慢,臨床表現和影像學特征典型性不足,良性和惡性肺部疾病中均可存在[2]。肺磨玻璃密度結節為惡性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影響預后。CT 為常用影像學診斷方式,可用于此病診斷,但常規CT 分辨率不高,結節較小時可有漏診情況[3];超高分辨率CT 可明顯提高探頭分辨率,可清晰顯示微小病灶和不明顯的疾病變化,也可提供與結節形態、邊緣和血管情況有關的影像學信息,進而為疾病準確診斷提供依據[4]。為此,本研究分析超高分辨率CT對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結節的診斷價值,并探討該技術對結節邊緣情況、血管特點的評估價值,現將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沂南縣中醫醫院收治的80 例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結節患者。80 例患者中男性42 例,女性38 例;年齡22~70 歲,平均年齡(47.86±4.12)歲;病程2~10 個月,平均病程(6.72±1.18)個月。本研究經沂南縣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①滿足肺磨玻璃密度結節診斷標準[5];②結節直徑≤3 cm;③未出現遠處轉移或淋巴結轉移情況;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心、腦、肝、腎等功能損傷嚴重者;②一過性結節患者;③其他類型肺部疾病;④備孕、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2 檢查方法使用64 排128 層螺旋CT(德國西門子公司,型號:Definition AS)進行CT 檢查,告知患者檢查前12 h 禁食,保持10 min 靜息狀態,指導患者于檢查床上仰臥,上舉雙臂,頭部先進,叮囑患者屏氣,從胸廓入口掃描至膈肌;先行常規CT 掃描,參數設置:管電流:200 mAs,管電壓:120 kV,矩陣:256×256,肺窗高度和寬度為600 HU 和600 HU,縱隔窗高度和寬度為40 HU 和400 HU,原始層厚和螺距分別為0.625 mm 和1.25 mm,重建層厚和增量均為1 mm,經肺算法重建;保持患者體位不變,使用超高分辨率CT 掃描相同病灶:管電流、管電壓和矩陣分別為240 mAs、120 kV 和1 024×1 024,重建層厚和增量均為1 mm,經標準算法重建。
1.3 觀察指標①診斷效能。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比較常規CT 和超高分辨率CT 對不同性質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結節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準確性=[(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②結節大小和CT 征象。結節大小通過最大截面最大直徑衡量;比較常規CT 和超高分辨率CT 對類型(純磨玻璃密度結節/混合型磨玻璃密度結節)、邊緣(光滑、分葉狀、毛刺)、胸膜凹陷征(線性征象朝向胸膜)、氣泡透明征(小氣泡影出現在結節內)、空氣支氣管征(病灶內支氣管處于充氣狀態)、血管擴張征(病灶內存在血管擴張情況)、血管集束征(病灶內聚集1 條或多條血管)的檢出情況。③CT 參數。比較常規CT 和超高分辨率CT 信噪比、對比噪聲比和圖像噪聲;SI 肺組織=肺組織CT 值(3 個層面)/3,SI肋間肌=肋間肌CT 值(3 個層面)/3:信噪比=(SI 肺面積/背景噪聲);對比噪聲比為SI 肺面積和SI 肋間肌差值在背景噪聲中的占比;背景噪聲為左上角空白處CT 值標準差。④不同性質結節患者CT 征象。比較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患者病灶形態、密度、大小、邊緣、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檢出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4 不同性質結節CT 征象比較惡性結節混合型磨玻璃密度結節、邊緣不光滑、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患者占比高于良性結節,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2.1 兩組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比較病理診斷顯示:
44 例為惡性,36 例為良性。超高分辨率CT 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高于常規CT,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比較
2.2 兩種檢查方法的結節大小和CT 征象比較超高分辨率CT 檢出混合型磨玻璃密度結節、分葉狀和毛刺邊緣、血管擴張征、血管集束征患者占比高于常規CT,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種檢查方法的CT 參數比較超高分辨率CT 的信噪比、對比噪聲比均低于常規CT,圖像噪聲高于常規CT,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種檢查方法的CT 參數比較(±s)

表3 兩種檢查方法的CT 參數比較(±s)
?

表4 不同性質結節CT 征象比較[例(%)]
現階段,臨床主要是通過結節大小、實性成分比例和邊緣情況等指標判定肺磨玻璃密度結節性質。病灶直徑縮小或直接消失,多為良性病變,以炎癥反應為主,病灶多呈三角形、片狀或長條形,受液體經肺泡孔向周圍擴散可導致邊緣模糊。通常情況下。病灶直徑不超過5 mm 時,惡性程度低,但其惡性率會隨直徑增加而上升;結節呈現出月牙征或趨于圓形,邊界清楚,外緣膨凸;內部密度不均勻,顯示顆粒征和反暈征等提示惡性程度較高[6]。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結節直徑通常在3 cm 以下,體積較小,定性準確診斷難度大,以往多綜合既往病史、影像學技術和隨訪結果診斷,但隨著對疾病研究的深入,逐漸發現患者伴隨明顯惡性病變時,往往已出現微小病灶。持續性隨訪和CT 檢查可行性不強,需尋求更為準確可靠的定性診斷方式。
肺磨玻璃密度結節有純結節和混合型結節之分,與純磨玻璃密度結節比較,混合型磨玻璃密度結節內部含有實性成分,侵襲性強,惡變率更高[7]。上述對比顯示,超高分辨率CT 檢出結節直徑>1 cm 的概率更高,主要是因為與常規CT 診斷比較,超高分辨率CT 可對結節予以清晰顯示,可提供與病灶結構形態有關的影像學信息,輔助診斷疾病。肺磨玻璃密度結節多呈鱗屑樣生長,細胞沿現有結構和肺泡壁增生,胸膜和基質較少受累,結節邊緣光滑,清晰度高。細胞惡變后,可使周圍組織受累,降低其活動度,經CT 檢查可在邊緣出現分葉狀和毛刺[8]。與常規CT檢查比較,超高分辨率CT 檢出病灶邊緣光滑例數更少,分葉狀和毛刺例數更多,可能是因為惡性結節初期生長速度較慢,病灶邊緣變化不明顯[9]。因此,經CT 檢查顯示病灶直接超出5 mm,邊緣毛糙時,需行病理檢查,以實現疾病的準確診斷。
胸膜凹陷征、氣泡透明征、空氣支氣管是惡性結節的主要特征,不受分辨率影響,故兩種CT 診斷方式檢出情況無差異。血管擴張征多發生在疾病向浸潤性癌發展這一過程中,即細胞惡變后,可浸潤微血管,增加血管直徑及其通透性,導致血管擴張征象。血管集束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腫瘤細胞生長繁殖過程中,對原有肺組織有損傷,也可牽拉病灶周圍血管,改變其原有走向,聚集于病灶所在處[10]。這兩項血流征象均在肺磨玻璃密度結節定性診斷中發揮作用。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超高分辨率CT 檢出24 例血管擴張征和17 例血管集束征,與常規CT 檢查的10 例和4 例對比,有差異存在,可見超高分辨率CT 可準確評估肺磨玻璃密度結節血流征象。需要注意的是,較之于常規CT 檢查,超高分辨率CT 螺距減少,需延長時間掃描同一掃描野,受患者呼吸、運動狀態、結節部位等因素影響而產生偽影。因此,在予以肺磨玻璃密度結節患者超高分辨率CT 檢查時,可在不影響患者的基礎上增加照射劑量,以提高圖像清晰度,以免偽影對診斷結果造成影響。與常規CT 檢查比較,超高分辨率CT 頻率提高,算法改進,矩陣明顯增加,單位面積內有限像素數大幅度提高,可清晰顯示病灶特點,可減少常規CT 診斷檢查微小病灶時出現的誤診或漏診情況,實現疾病的準確診斷[11]。
信噪比是信號平均功率與噪聲平均功率的比值,其中的信號是需經該設備處理的電子信號,噪聲是設備處理后額外產生的信號,且不為原信號所影響。對比噪聲比可用來評價CT 圖像質量,是影像對比度和噪聲的比值,數值越高,提示圖像質量越好。圖像噪聲可反映CT 裝置性能,是均勻物質CT 圖像中特定區域CT 值相對于平均值的變異,即為特定區域CT 值標準偏差;CT 圖像噪聲可影響信息接受程度,圖像明亮時噪聲小,黑暗時噪聲大,多由設備影響所致,上述對比顯示,兩種CT 診斷方式CT 參數對比有差異,可見高分辨率CT 受像素增加的影響,可出現噪聲增大的情況,特別是在掃描肋骨遮擋的部位,如肺尖等,更容易出現噪聲,可對算法進行調整,以減少噪聲。
本研究進一步對比不同性質患者CT征象,結果顯示惡性結節混合型磨玻璃密度結節、邊緣不光滑、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患者占比高于良性結節,可見結節內部密度、邊緣特點和、血管情況可為疾病定性診斷提供依據。惡性結節直徑≥1 cm 的概率更高,表明隨著結節直徑的增加,惡性程度增加,惡化程度高。結節為惡性時,腫瘤細胞沿細胞壁生長,可使得肺泡受累,腫瘤組織內出現不規則纖維成分,經超高分辨率CT 檢查可見混合型磨玻璃密度結節,密度不均勻,較少出現空泡征。
區別于其他類型惡性腫瘤,肺磨玻璃密度結節為惡性病變時,即便在CT 引導下對病灶處進行穿刺,也可能無法獲取到足夠病變組織,導致假陰性結果。因此應重視患者復查,排除不典型患者,堅持隨訪,觀察CT 征象,確定有無惡變傾向,為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超高分辨率CT 可用于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結節定性診斷,也在邊緣情況、血管特點判斷中發揮作用,可準確判定結節良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