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根,鄭衛強
(浙江省交通集團高速公路湖州管理中心,浙江 湖州 313000)
風險管理作為當下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受到行業、企業及研究機構的關注,并積極開展理論方法和應用研究。魏詩程[1]以龍巖公司為例,系統闡述了前期準備、危險辨識與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及隱患排查等方面內容,對雙重預防機制方法進行介紹。姜海東[2]圍繞施工安全風險,建立了項目施工風險分級管控體系,以及安全生產條件核查、過程隱患排查、隱患分級治理、定期總結分析的管理體系。何興茂、邱麟等人[3]基于工程技術措施,從高速公路機電設備、清障設備、交安設施設備等方面開展風險管控,并建立完善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晉小剛[4]提出高速公路運營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主要目標、建設原則、工作方法和組織體系。雖然上述文獻均對高速公路運營企業雙重預防機制進行了研究,但仍然按照風險管控和隱患管理兩套方法理論分別開展相關工作,沒有能夠建立“風險-隱患-事故”的鏈式管控體系,也就不能真正發揮雙重預防的真正效能?;诖?,該文將以浙江省交通集團高速公路湖州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為依托,繼續深化高速公路運營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研究工作,從作業活動、場所、設備設施三方面,建立貫穿始終的辨識、評估、分級、定責、排查、整改雙重預防機制,真正做到全方位、全過程、一體化預防管控。
構建雙重預防機制,應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以及“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原則,以風險辨識、評估為基礎,以分級管控為核心,以隱患排查為抓手,以隱患整改閉環為目標,堅持“基礎性、系統化、動態化、網絡化、全員化”(簡稱“一性四化”)的方法,逐步建立覆蓋全部場所、設施、作業環節的雙重預防機制,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消除杜絕重大事故隱患,提升現場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并促進體系持續改進。
雙重預防機制建設要以業務工作為基礎。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做好“管業務管安全、管生產管安全”,堅持“一崗雙責、黨政同責”。中心作為高速運營企業,涉及收費、保暢、機電和養護等主業,也存在與高速相關的產業開發等新業態,風險辨識、評估工作要以業務生產為基礎,通過對每個作業環節(設備部件、場所區間)的分析,找尋可能引發事故的風險情形,明確危險源、誘因、事件和結果,進而確定風險事件。
加強雙重預防機制的系統化建設。中心通過“一套標準”(即風險評估分級標準)、“一份清單”(即風險隱患清單)、“一本手冊”(即雙重預防機制工作手冊),建立覆蓋風險辨識、評估、分級和隱患排查、整改全過程的制度、標準、清單和指南,形成了雙重預防機制方法體系和應用成果。
加強雙重預防機制的動態化建設。中心明確風險辨識評估動態更新要求,包括定期和不定期。定期識別國家、行業、地方和上級單位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并將其反映在風險隱患清單中;跟蹤行業內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情況,并根據企業組織架構、生產設備設施、場所區間、作業環節等變化不定期更新風險隱患清單,保證風險隱患清單持續有效。
加強雙重預防機制的網絡化建設。中心通過將風險等級與管理層級匹配,建立中心雙重預防分級管控責任,形成網絡化責任體系。中心負責重大風險管控、部門負責較大及以上風險管控、綜合所負責一般及以上風險管控、班組負責全部現場風險管控,同時明確“一級負責一級,一級監督一級”的工作要求,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風險隱患管控責任網絡。
加強雙重預防機制的全員化建設。中心結合全員責任制修訂,將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責任分解到全崗位、全體從業人員,通過加強責任書簽訂、執行、跟蹤、考核、獎懲,督促從業人員落實崗位日常風險管控責任,及時排查崗位現場事故隱患,保證雙重預防機制運行質效。
對高速公路運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設備設施、場所區間開展全面風險辨識。一般程序包括前期資料收集、辨識范圍及方法確定、識別風險點、確定風險事件、分析致險因素。
(1)資料收集。①與風險評估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文件。②制度、規程、設備設施、崗位職責、區位與平面布置等資料。③行業內過去發生的事故資料。④應急預案。⑤安全評估、安全評價報告。⑥其他技術資料。
(2)確定辨識范圍。考慮不同業務風險事件發生的獨立性,以及歷史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確定風險辨識范圍,一般包括:①常規和非常規的作業活動。②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③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④人為因素。⑤工作場所內、外風險因素。⑥作業環境、氣候、晝夜及其他自然災害等。⑦變更。
(3)確定辨識方法。①作業活動宜選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簡稱JHA)進行辨識。將作業活動按照流程分解為若干個獨立的步驟,對各步驟中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及導致事件發生的人、物、環境、管理等方面的致險因素進行辨識。②場所及設備設施宜選用安全檢查表法(簡稱SCL)進行辨識。將場所及設備設施按照組成分解為若干個獨立的部分,對各部分中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及導致事件發生的物、環境、管理等方面的致險因素進行辨識。
(4)劃分評價單元。根據業務范圍、生產或經營區域、管理單元、作業環節等,遵循大小適中、功能獨立、易于管理、范圍清晰的原則進行評價單元劃分,盡可能保持分類后的不同風險點之間相對獨立。
①作業活動方面。根據管理模式及工作內容將作業活動劃分成不同風險點。如營運管理,可分為收費作業、疏導保通、綠通驗貨、保安保全、監控作業等。②場所及設施方面。設施、部位、場所、區域類風險點根據高速公路幾何線形條件、結構物分布特點、沿線服務和管養場所、養護管理、機電管理、應急管理等將設備設施劃分成不同評價單元。如道路設施,可分為路段、橋梁、隧道、邊坡等,以及靜態基礎設施現狀等。
(5)確定風險事件。圍繞各風險點,結合GB 6441分類標準統計、分析過往事故信息,進而確定風險事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歷史上本單位及外單位發生過的事故。②歷史上本單位及外單位發生過的風險事件。③實際未發生,但邏輯上存在發生可能性的風險事件。
(6)分析致險因素。圍繞風險或風險事件,依據GB/T 13861分析導致事件發生的致險因素。一般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因素、管理缺陷等方面進行致險因素分析。
針對高速公路作業活動及場所綜合考慮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發生頻率及發生后果的嚴重性,進行風險評估,并對事故風險進行分類和評定。
風險評估一般程序包括確定評估方法、確定等級標準、現場風險評估、等級調整與變更,如圖1所示。

圖1 風險評估一般程序
(1)確定評估方法:
①采用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評估法(簡稱LEC),對辨識出的作業活動風險進行評估。作業條件的危險性(D)主要由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率(E)、發生風險事件的可能結果(C)決定。即:
危險程度D=可能性L×暴露頻率E×可能結果C
②采用風險矩陣法(簡稱LS),對辨識出的場所、設施風險進行評估。風險等級(R)主要由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后果嚴重程度(S)決定。即:
風險等級R=可能性L×后果嚴重性S
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較小風險,劃分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風險分級標準
(2)現場風險評估。各單位應組織安全技術、管理人員成立評估小組(最少3人,且為單數),對風險事件進行評估定級。
評估定級時,應按照指標分級標準進行賦分,并根據賦分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①當評估小組指標賦分一致時,確定該分值為指標分值。②當評估小組指標賦分不一致時,小組成員分別闡述賦分理由,經討論、商議并最終達成一致賦分,確定該分值為指標分值。
遵循管控基本原則,細化措施分類,強化責任分級,針對不同風險等級,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見表2),通過加強崗位風險告知,對崗位相關人員進行教育和告知,不斷提升現場風險管控水平。

表2 風險分級管控策略
(1)重點區域風險公示。在重點區域張貼、繪制“紅、橙、黃、藍”安全風險四色分布圖。
(2)重點場所(設備)風險公告。在重點場所(設備)醒目位置設置風險公告牌,標明主要風險事件、風險等級、后果、管控措施、安全標志、應急措施等。
(3)重點崗位風險告知。發放崗位風險告知卡,包括該崗位存在的主要風險事件、后果、管控措施、安全標志、應急措施等。
(4)重大風險告知欄。將重大風險的名稱、位置、危險特性、影響范圍、可能引發的事故及后果、管控措施和應急措施告知直接影響范圍內的相關單位或人員。
按照一般隱患、較大隱患、重大隱患對隱患進行分級。依據風險管控措施,綜合考慮措施未落實或失效的情形,編制事故隱患排查清單。
根據隱患等級,落實隱患整改驗收要求。
(1)一般事故隱患。能夠及時整改的一般事故隱患由責任單位整改完成后自行核銷;對需要中心協調解決才能整改的一般事故隱患整改完成后,由相關業務處室進行驗收。
(2)較大事故隱患。較大事故隱患整改完成后,由安全監督處組織中心安全技術、管理人員進行現場驗收,并將驗收情況報中心分管負責人和主要負責人。
(3)重大事故隱患。整改完成后,成立隱患整改驗收組進行專項驗收,必要時邀請外部專家參與。驗收組成員應包括該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安全部門負責人、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和2名以上相關專業領域具有一定從業經歷的專業技術人員。
重大隱患整改驗收完成后,各單位應對隱患形成原因及整改工作進行分析評估,及時完善相關制度和措施,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教育。
通過系統化開展全中心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共辨識出風險420條。
(1)作業風險共計112條,其中重大風險0處,較大風險11處,一般風險55處,較小風險46處。
(2)設施和場所風險共308處,其中重大風險0處,較大風險11處,一般風險105處,較小風險192處。
依據風險事件,從工程、管理、培訓、防護、應急方面共形成風險管控措施771條。對應每條管控措施,依據標準、規范、制度等文件共制定排查標準2 593條。
該文以浙江省交通集團高速公路湖州管理中心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實際經驗為案例,深入探討如何建設雙重預防機制,通過全面辨識安全生產風險,科學評定安全生產風險,制定分級管控措施,細化隱患排查治理等級,落實隱患整改,為高速公路運營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提供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