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沛林,王 恒,馬華清,翁旭艷
(浙江省交通運輸科學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民眾對綠色低碳的關注度空前。交通作為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綠色交通更是未來交通的重要發展方向。浙江作為交通強國試點省份之一,高度重視綠色低碳發展,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交通運輸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特別在低碳減排領域,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該文對浙江綠色交通相關成果進行總結,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交通標準體系,對于推進、指導浙江綠色交通標準建設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借鑒意義。
國外政府對綠色交通進行頂層設計指導常見的做法有制定綜合性戰略、調整運輸結構、構建集約化交通模式、出臺科技政策等[1]。而對于綠色交通如何發展,鮮見系統的標準框架體系指導。
2016年,交通運輸部發布綠色交通標準體系[2],系統推進了80項綠色交通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此外,于2022年8月10日印發的新的綠色交通標準體系[3]共收錄242項綠色交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包括11項基礎通用標準、101項節能降碳標準、78項污染防治標準、35項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標準和17項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標準,旨在推動綠色交通重點領域標準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該研究選取了北京、上海、山東、江蘇、廣東五省市,進行梳理分析。
從政策指導方面來看,各省市政府對于綠色交通工作都非常重視,均出臺了指導綠色交通建設工作的規劃、實施方案等頂層設計文件。各地發展綠色交通工作百花齊放,各有特色。如:北京十四五時期從優化出行結構、運輸結構、車輛能源結構等三個方面著力,確保北京交通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4];上海則致力于以數字化和低碳化為目標,全面打造智慧交通和綠色交通體系[5]。
從標準建設推進方面來看,江蘇[6]等地明確規定了要“完善綠色交通制度標準體系”。各省市均發布了多項節能、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地方技術標準,然而國內暫沒有正式出臺的省級綠色交通標準體系。
2.1.1 發展基礎
浙江作為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圍繞交通運輸領域減污降碳協同發展,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交通運輸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2020年發布的浙江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7]明確提及將綠色交通作為重要的任務目標,2021年省廳出臺了交通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8],明確了浙江交通實現碳達峰的路徑,重點圍繞運輸裝備低碳升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運輸組織效率提高、出行活動管理加強、低碳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支撐引領強化六個領域開展綠色交通工作。預計到2030年,“交通運輸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運輸裝備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便捷高效、綠色低碳的交通運輸體系”。
近幾年,浙江綠色交通工作成績斐然。到2022年底,全年的單位周轉量碳排放強度較2020年下降4.2%;全省新增和更新公交車、出租車新能源比例分別達97%和85%,亞運六城市比例均達到100%;轄區100總噸以上內河營運船舶生活污水收集率達100%,生活污水合規處置率達100%;沿海五類專業化碼頭岸電覆蓋率達90%。多項指標走在全國前列。
2.1.2 存在問題
盡管發展成績卓然,相比歐美通過市場化運作、碳交易來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浙江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碳排放核算準確度還有待提升。一方面,核算數據采集不全,另一方面,核算標準有待完善。二是市場化運作機制尚未建立。當前,浙江綠色交通發展多是政府部門主導,部分領域要通過政府財政補助來推動,交通低碳主體責任在法律上有待全面建立。《浙江省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條例》雖列入2023年省人大立法計劃,然而距離條例正式出臺落地實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此外,與外省相比,浙江的部分指標落后于個別省份。如:海鐵聯運方面,去年浙江全省海鐵聯運運輸量僅為140萬標箱,而江蘇太倉則有約800萬標箱。新能源車輛的更新方面,新能源化率(約70%),不如廣東(大于90%)。
2.2.1 建設基礎
(1)標準體系方面。浙江綠色交通相關的地方標準多廣泛分布在其他標準體系中。浙江省交通運輸標準體系建設方案(2020—2025年)[9],明確要求要補齊綠色交通技術標準,將綠色交通列為全省交通運輸標準體系建設9大內容之一,公路、水運、軌道交通等各領域均將節能環保相關標準納入其中。
(2)標準修制訂方面。近兩年,浙江省編制或發布的綠色交通相關標準多集中在規范綠色交通出行方式運營管理或服務、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或評價方面、污染防治技術等方面。
2.2.2 存在問題
一方面,缺乏專門的浙江綠色交通標準體系。另一方面,浙江現有綠色交通標準,無法滿足浙江發展實際的需要。如:缺乏準確的符合浙江實際的碳排放核算標準;低碳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存在許多空白,無法支撐浙江低碳設施的建設;缺乏足夠的綠色物流標準支撐綠色物流發展。
因此,為了促進浙江交通綠色低碳發展,同時為了進一步總結好的做法經驗予以推廣,需要加快形成系統的符合浙江實際的綠色交通標準體系,以加快相關標準的制定。
在交通運輸部《綠色交通標準體系(2022年)》框架下,積極落實省級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實施方案建設內容,聚焦交通領域低碳發展要求,及時推進把成熟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同時注重在實踐過程中邊推進邊完善,不斷總結提煉新的成果。
充分吸收交通運輸部2022年印發的《綠色交通標準體系》成果,結合浙江實際,將浙江省綠色交通標準體系劃分為100基礎通用標準,200節能降碳標準,300污染防治標準,400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標準,500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標準,900相關標準。詳見圖1。

圖1 浙江省綠色交通標準體系圖
基礎通用標準100,為術語。
節能降碳標準200,包括低碳基礎設施、綠色出行運營服務、低碳物流、新能源與清潔能源應用、能耗能效、碳排放控制、節能技術與管理,以及核算與監測等八個方面。其中,低碳基礎設施下分低碳基礎設施建設、綠色低碳評價、新材料應用三小類;核算與監測下分統計核算、監測檢測、核查評定三小類。
污染防治標準300,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噪聲污染防治、固體廢棄物處置和船舶污染物綜合排放等五個方面。
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標準400,包括環境保護技術、生態環境修復、防止外來生物入侵和環境保護修復統計與評價等四個方面。
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標準500,包括污水再生利用和廢舊物循環利用兩個方面。
相關標準900,包括與交通運輸行業節能降碳、污染物排放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國家標準、國家生態環境標準。
在交通部綠色交通標準體系的基礎上,共新增31項標準,主要分布在低碳基礎設施、綠色出行運營服務、低碳物流、統計核算、污染防治等領域。綜合考慮標準制修訂的基礎,除了在編的3項外,將14項列入近期編制計劃建議清單,其余14項建議中遠期啟動編制。詳見表1。

表1 浙江省綠色交通標準體系實施路徑建議表
浙江的綠色交通有許多先行先試的好做法,通過標準化工作建設,對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進行總結、推廣,對于示范交通強省建設、助推全國綠色交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文對浙江省綠色交通工作進行系統梳理,對其發展基礎、成效亮點、存在問題等進行總結,對現行綠色交通標準體系和標準現狀進行系統分析,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浙江交通綠色交通標準體系,明確標準體系的建設發展路徑,以期為浙江綠色交通標準化建設工作提供科學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