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如女 劉娜 尹璐(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急診預檢搶救室) 編輯/戊己


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重要臟器(如腦)嚴重缺血、缺氧,導致生命終止。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醫(yī)學上稱猝死。當突然面對這些危急情況時,若沒有醫(yī)務人員或者會施救的專業(yè)人員的指導和幫助,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驚慌失措。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掌握急救知識,就會臨危不亂,還能用正確的行動去挽救身邊的人的生命。
鑒于心臟驟停起病急,突然發(fā)作、不可預測、留給搶救者的時間非常有限等特點,患者最終能否存活,甚至完全康復,都與第一目擊者的救治措施的正確性和及時性有關,也與專業(yè)人員到達現場給予及時、專業(yè)的救治有關。因此,進行全民心臟驟停急救的科普具有深遠的意義。
各種心臟疾病,包括常見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或者與人爭吵時情緒激動也會引起心臟突然停止跳動。
突然有人暈倒了,就是心臟驟停嗎?那可不一定,因為只有出現以下表現才能判定為心臟驟停。
1.意識喪失,對各種聲音、刺激沒有反應。因為大腦對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最差,所以,一旦心跳停止,一旦缺血缺氧時間達到8秒,就會出現意識喪失。這時候的表現是大聲呼叫患者名字或者“喂喂喂”,用力搖晃他的肩膀,患者沒有任何反應。所以當在生活中一旦發(fā)現意識喪失的時候,第一目擊人就要警覺了。
2.大動脈搏動消失,無法摸到脈搏。由于心臟疾病的原因導致心臟活動停止、血流灌注停止,血液在全身血管內停止流動,所以在大動脈處感受不到搏動。我們可以觸摸患者脖頸部的大動脈,這根動脈離心臟最近,判斷這里的脈搏情況最準確,位置在男性喉結旁邊兩指的位置,也就是在氣管旁邊兩指的位置,可以摸5~10秒,判斷是否有搏動。此時患者可能有呼吸卻很微弱,也可能呼吸停止。
1.先要判斷周圍環(huán)境是否安全。因為不安全的環(huán)境可能會導致更多的人喪失生命,比如踩踏事件現場,不適合在人群竄動的環(huán)境下展開救治;在火災現場也不能隨意展開救治,可能會讓施救者也陷入危險的境地。
2.呼喊患者無反應,無應答,這時候不要慌張,一定要求助身邊的人,大聲呼救是正確的選擇,可以對周圍人群喊:“快來人呀,有人暈倒了!”或者讓路人幫忙打120急救電話,讓另外一個人去取自動體外除顫器(AED)。一定記住不要一個人行動,因為靠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挽救生命。如果在家里發(fā)生老人或家人倒地,喊他沒有反應,不要緊張哭泣,也不要單獨行動,及時叫人幫忙,并呼叫120急救電話是最明智的選擇。
3.摸大動脈搏動,看胸廓起伏。用手指貼頸部動脈5~10秒鐘就可以了,默數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時間不要超過10秒鐘,以免判斷時間過久而延長心臟驟停時間,也避免時間過短而出現判斷錯誤。摸大動脈和看胸廓起伏可以同時進行,以使用最短的時間判斷出是否發(fā)生心跳驟停。
4.一旦確定意識喪失和大動脈搏動消失,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也稱之為基礎生命支持技術。
(1)打開氣道,即保持呼吸道通暢。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或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前要檢查呼吸道,打開氣道,保證氧氣順利吹入患者肺內。如果患者口中有食物或者假牙,也要及時取出,避免堵塞呼吸道。
“120”急救醫(yī)生還會在現場建立更高級人工氣道,就是經口氣管插管,將管道經過口腔、咽喉置入氣道內,在轉運途中可以使用轉運呼吸機給氧,到達醫(yī)院會通過呼吸機給氧,充分給氧可以避免缺血缺氧對重要臟器的傷害。這已經到了更高級別的專業(yè)搶救范疇了,如果銜接有效,就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2)人工呼吸,即保證患者有正常的呼吸。專業(yè)人員施救會雙人合作進行心臟按壓和人工通氣,按壓和通氣比例是30∶2,即按壓30次,給予人工通氣2次。
(3)胸外按壓,患者直接平臥在地面或硬板床上,身體成一直線,去枕平臥位,松開衣領和腰帶,雙乳頭連線的中點位置確定為按壓位置,兩手上下疊加,用掌跟進行按壓,雙手臂伸直,用上身的力量進行有效按壓。所謂有效按壓是指,按壓的頻率是100~120次/分,按壓的深度是5~6厘米,保證患者的胸部的充分回彈,并注意減少按壓中斷時間。單人操作時,強調要不間斷的進行心臟按壓。直到專業(yè)人員、“120”急救人員到達,再交給專業(yè)人員進行施救。
(4)AED設備到達,進行體外自動電除顫。AED是體外自動除顫儀的簡稱。有研究表明,及早電除顫是心跳驟停搶救成功的關鍵。目前一線城市的機場、地鐵、健身房、學校操場等場所均投放了AED,為搶救院前心跳驟停患者提供了有力保障。操作AED時不要緊張,聽機器語音指示逐步操作就可以了,在粘貼自黏式除顫電極片時千萬不要停止按壓。AED使用方法如下。
第一步,打開電源。
第二步,接導聯線,按照除顫電極片上示意的位置貼電極片,停止按壓,讓機器分析心跳情況,聽機器指揮是否除顫,如果需除顫,會有充電完成的指示燈閃爍。
第三步,準備放電時,請所有人離開患者,不要接觸患者身體,按壓按鈕放電,完成除顫。
除顫后請繼續(xù)心臟按壓,除顫電極片不要著急移走,如AED機器提示恢復正常心跳,可以停止心臟按壓,等待專業(yè)人員到達現場,直至安全轉運。如未提示恢復正常心跳,繼續(xù)重復前面的心臟按壓動作,直至專業(yè)人員到達,安全轉運至醫(yī)療機構繼續(xù)救治。
判斷周圍環(huán)境是否安全,呼叫、搖晃患者判斷意識是否消失,尋求鄰居或路人的幫助、打“120”電話,判斷脈搏呼吸,斷定心跳驟停,正確實施心肺復蘇,為患者贏得救治時機。有數據表明,院前心跳驟停的4分鐘內,有效實施心肺復蘇技術可以將院前搶救成功率提高,為進一步的搶救贏得時機。第一目擊者的我們功不可沒,實施了正確的急救技術,為后續(xù)救治贏得了時機,也為挽救生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正是急救科普的意義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