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成偉(甘肅:高臺縣黑泉鎮中心小學)
教師在探究過程中,要從自己的教學經驗出發,結合數學課程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總結出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高效結合的策略。保證學生可以真正投入數學課堂,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此外,教師還要從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總結影響教學發展的因素,找到可以實現信息化教學的部分,進而實現教學創新,推動數學教學發展。
當前,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會直接從教材角度出發,為學生講解現有的數學內容,然后直接為學生布置習題任務,讓他們嘗試運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會處于被動狀態,他們的多種能力發展也會受到影響。由于數學和生活關系較為密切,小學數學教材中涉及的大部分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發現。為此,教師在整合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教學時,要遵循拓展性原則,注重借助網絡這一渠道豐富課堂所需資源,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提高,推動教學發展。
有趣的數學課堂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其中。但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時習慣性地忽視課堂氛圍的營造,忽視學生的真實感受,導致他們很難融入課堂,學習效率也難以得到提高。為此,在整合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要遵循趣味性原則,借助信息技術搜集有趣的資料,為數學課堂增添活力,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權,為他們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小學生愿意參與到數學課堂上來。
將數學教學與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整合,不僅要從教學內容方面進行整合,還要注重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之間的整合,以此實現教學模式創新。以往教師在教學時,習慣從應試教育理念出發,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這會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不僅學習效率低,學習能力也難以得到發展。而在結合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教師的教學理念會發生變化,可以通過網絡了解更多不同的教學方法。為此,教師要遵循創新性原則,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實現數學教學改革。
教育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進入21 世紀以來,我國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教育改革方向,經過無數次的變革,逐漸形成當前的教育格局。即便如此,當前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中仍存在一些弊端,為了進一步推動教育發展,教育部門以及全體教師仍需緊隨時代發展,與時俱進。網絡時代的到來,昭示著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將會發揮重要影響。為此,教師也需重視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教育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學生才能在接受教育時,學到有用的知識。所以,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知識,但學生要想得到發展,還需從多方面鍛煉自身的能力。基于此,教師要從不同角度出發進行改革,利用新的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獲得更多自主權,為他們提供更多鍛煉機會,以此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此外,教師還要拓展學生的認知,讓他們成長為全面型人才。而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可以更好地推動學生發展。
教師的想法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由于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當前仍有很多教師過分注重學生的成績,卻忽視學生能力的發展。這不僅無法實現教學改革,還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教育部門與學校要注重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理念的整合,讓教師從信息技術角度出發,了解更多新的政策和新的教育理念,進而改變想法。這樣,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會調整自己的定位,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為后續的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比如,教師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以往會直接結合教材進行教學,引導學生了解其中涉及的概念知識,并結合習題訓練提高計算能力。但這會讓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自主權,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并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也無法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對此,學校要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加強教師對學生能力發展的重視程度,讓他們認識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角色的不同。當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變化后,他們在課堂上會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預習時間,并結合學生遇到的問題開展教學,注重師生互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而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可以在實踐中得到提高。
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在教學中會利用生活元素引導學生,以此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他們快速掌握數學知識。但是,如何有效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元素融合起來,需要教師進行探究。在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教師發現情境教學法能夠將兩者融合起來,進而將生活中的情境搬到課堂上,不僅能改善課堂氛圍,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情境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一般情況下,教師會通過講述情境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這種方式本質上還是教師講、學生被動地學,并不能實現教學改革。為此,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情境教學法進行整合,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與生活相關的視頻,引導學生融入情境中,進而完成數學教學。
例如,教師在對《百分數》內容進行教學時,如果單純結合教材為學生講解百分數的概念,很難讓他們真正掌握這部分內容。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前利用信息技術搜集視頻,如超市中隨處可見的打折信息、商場中的各種促銷信息等。在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時,學生會被視頻內容所吸引,并逐漸融入情境中,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思考打折信息的含義。如“八折優惠”“五折優惠”“直降20%”等。學生會迅速將教材中提到的百分數與之聯系起來,并認識到八折、五折指的是原價的80%和50%。在思考過程中,學生便可以充分掌握百分數的概念。此時,教師可以結合視頻中的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一件襯衣原價120 元,商家搞活動,貼上了五折優惠的標簽,那么現在購買這件襯衣需要多少錢?”學生會迅速列出算式120×50%=60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讓課堂氛圍發生變化,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促使他們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改變了學生對數學課程的看法。
在探究信息技術的整合結合點時,教師應著重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大部分教師會習慣性地結合教材開展教學,即便教學內容有所增加,也只是借助相關解析資料進行輔助,并不能明顯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通過不斷探究,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大數據進行輔助,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數學教學資源庫。這樣,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又能為教師后續的教學發展提供便利,推動數學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教師要與學校進行溝通,邀請相關信息技術專家建設數字資源庫。在此期間,小學數學教師從旁輔助,幫助專家利用大數據技術搜集符合教學需要的數學資源,并上傳到資源庫當中。當資源庫建設完成后,教師便可以直接從中搜索教學時所需的不同資源,實現教學內容更新。其次,為了保證資源庫可以長期發揮教學價值,學校要定期邀請專家對資源庫中的教學資源進行更新。數學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收集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并將其上傳到資源庫中。這樣,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借鑒,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最后,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加強對他們實際學習情況的了解,改變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看法,從中整理出有價值的建議,不斷完善資源庫,為后續教學的高效開展打下基礎。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有很多環節需要自主完成,比如自主對知識進行預習、自主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等等。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與他們自身的能力有著密切關系,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并提高自身的數學水平;但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不僅無法自主完成學習任務,還會因此產生較大的學習壓力,影響之后的學習。而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可能性,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例如,教師在教學《四則運算》時,可以讓學生回家后利用手機、平板或者電腦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對其進行整理從而完成預習,并總結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這樣既可以降低自主預習的難度,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直接結合他們不懂的部分進行教學,促使學生結合預習內容進一步加以鞏固。之后,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重點知識進行整理,將其制作成微視頻上傳到班級群中,鼓勵學生結合視頻自主學習。久而久之,學生會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學習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雙減”政策出臺后,小學數學教師便對作業布置方式進行了調整。傳統的書面作業布置方式存在太多弊端,不僅作業量大,還枯燥乏味,無法讓學生投入其中。相比而言,信息化的作業更具趣味性,對學生來說更具吸引力,使作業不再是學生的壓力,而成為輔助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學生會愿意主動高效完成作業,發揮作業的教學價值。為此,教師要注重信息技術與作業設計的整合。
比如教師完成《扇形統計圖》的教學后,會從繪制扇形統計圖的角度設計作業。但此種方式并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扇形統計圖的含義,無法實現利用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資料搜集任務,讓他們利用網絡搜集與扇形統計圖相關的案例,并整理不同扇形統計圖代表的含義。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需要動筆,但是他們可以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學會如何利用扇形統計圖統計數據,促使學生在高效完成作業的同時,鞏固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要想將其與數學教學整合起來,教師應加強對小學數學教學情況的了解,總結整合原則以及整合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究。本文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學習方式、作業設計等幾個方面,探究了信息技術與之整合的方式,以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