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鈺 湖北大學體育學院
“小組合作”是新時期體育教學改革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籃球運動作為一項最能體現團隊協作能力的運動,是提高學生體育技能、改善身體素質的重要內容。“小組合作”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組織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習活動。通過“小組合作”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1]。
在傳統的籃球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以講授為主,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夠使學生掌握一些籃球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是由于缺乏對學生的引導,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興趣。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能夠同學學生合作,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使學生對籃球有更高的熱情。例如,在進行籃球練習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籃球練習,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實現組間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團結協作的精神。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小組間的比賽,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共同努力,為了獲得比賽勝利這一共同目標和努力。在這一過程中,可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和發展,夠加深對籃球的認識和理解,加強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特點,安排適合他們的任務,可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從而實現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互相促進。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成員進行分組,對學生進行分層管理,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學習,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刀切”,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因材施教,可顯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合理分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興趣愛好,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讓每個小組成員完成一定的任務,并在實踐中鍛煉和提高自身的能力。每個小組要制定明確的分工,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職責。例如,一個籃球小組可能有5 名籃球運動員,分別負責運球、傳球、投籃、防守、搶球和前場籃板。在實踐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中互相學習和提高[2]。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角色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合理安排角色,使他們在合作學習中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從而更好地完成小組合作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每一位學生都進行分工,明確他們在合作中應扮演的角色,使他們都能明確自己在小組中的職責。例如,在籃球雙人游戲活動中,一名同學是運球隊員,另一名同學是投籃隊員,兩人要互相配合完成運球和投籃任務。
在籃球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強調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使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下進行籃球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應以平等、公平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不同程度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在和諧、民主、平等的環境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還需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管理,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更好地開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籃球知識和技能[3]。
激勵評價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合理評價,并適當鼓勵。教師可以對表現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并給予一定獎勵,對不積極參與的小組提出批評。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從而不斷提高自己。通過對學生進行激勵評價,能夠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激發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要重視對小組合作學習配合度、情感體驗、小組貢獻等進行評價,從而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價值。
高校籃球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需要保障小組建設的合理性。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每個小組應由5-6 人組成,各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使學生在小組內能找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分組方法分為兩類,一是互補性小組,互補型小組是指一個小組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在某一方面存在著不同的能力差異,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與各方面都較差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互補型小組有助于每個成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二是層次型小組,學生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該類小組要根據學生的智力、能力、性格、興趣愛好、學習成績等方面來確定每個小組成員的角色。在教學中可將學生按學習成績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按性格特點分為外向型、內向型和中間型三種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要做到角色和責任分工明確,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合作。例如,在籃球技術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抽簽的方式確定小組成員名單,以學生籃球技能、身體素質分析為基礎,將全班學生分為4 個大組(A、B、C、D組)。要求各組中,各包含一名:技術能力強、學習態度積極的學生;技術能力較強、學習態度較好的學生;技術能力一般、學習態度一般的學生;技術能力弱、學習態度較差的學生,通過這樣的分析模式,可以讓每個成員都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實現優勢互補。同時,教師應明確每一個小組成員在籃球教學中的具體職責。例如:在籃球運球技術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程度學生的技術水平和學習能力制定不同的目標,并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這樣,教師可以在具體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從而實現優勢互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籃球合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創設與籃球有關的具體、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例如,在教授投籃技術時,可以創設投籃比賽的情境[4]。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籃球場上進行投籃比賽,并比賽過程中設置多種障礙,如:各隊10 人(5 男5 女)參加,成縱隊站于起點,聽到發令信號后,排頭的跑到第一個障礙(吹乒乓球),完成后方可進入第二個障礙(夾2 個珠子),完成后進入第三個障礙(投進1 球),完成后沿直線跑回,拍第2 個同學的手,依次進行,以最快完成的隊獲勝。在規則設置上,必須完成一個障礙后方可繼續游戲。準備的器材有:4 個乒乓球、4 個杯子4 個臉盤、40 個玻璃珠、6 個籃球、2 個移動籃筐。并設置多種獎勵措施,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比賽的積極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練習投籃技術的興趣。也可以設置基礎的傳球比賽,帶領學生來到籃球場上進行傳球比賽,每組同學在規定時間內將球傳給下一組同學。通過這種具體、生動、形象、有趣的比賽情境設置,學生會產生強烈而持久的興趣和熱情,從而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激發他們參與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因素,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讓他們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并通過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小組活動內容。如,針對女生較多、體質較差的小組,可以讓學生進行投籃聯系和運球聯系等基本技能[5]。針對學生喜歡運動、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可以組織具有一定難度的籃球游戲活動,如,運球互指,在一塊長、寬各5 米左右的籃球場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場內運球,運球的同時去擊拍別人的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向學生講解游戲的方法、規則并提出游戲的注意事項,也可以找學生配合一起示范,讓學生自由結合在規定的區域內進行游戲。或是進行搶運球,把整個球隊分散在球場內,先指定二至三名隊員擔任徒手“搶運球者”,其余人每人一球。游戲于始,持球者在場內任意運球,在運球過程中要躲閃“搶運球者”的搶球,“搶運球隊者”則利用合理的.動作進行搶打球,一旦打掉運球者的球,兩人互換。在這一游戲中,要求“搶運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規動作搶球,違者搶到球不算,如果發生被迫運球出界、持球移動或二次運球等違例等情況,則按被打掉球論處。
通過這種分層練習、小組活動等形式,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在“小組合作”教學中合理安排練習內容、難度等,才能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有所收獲。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做到公平公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關注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如善于發現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優點和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如在籃球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練習運球時,有位學生運球動作不標準,但他能通過不斷練習使運球動作越來越規范,這是一個很好的進步。教師在表揚他時要肯定其努力和付出的過程。同時也要讓他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繼續努力。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內容入手:
一是評價標準:以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學習效果作為評價的標準,通過各種不同的評價方式來考核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進步和提高。
二是評價內容:教學中的觀察與記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等方面。
三是評價方法:即時評價法,即在學生回答問題,在回答正確時,即時給予口頭表揚和鼓勵;書面評價法,即通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或學習效果,采取寫評語或進行總結的方式給予客觀評價;成果展示法,即通過展示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等進行綜合考核;運動參與法,即通過學生參加活動的時間及程度等進行綜合考核[6]。
四是評價主體:由學生本人、教師和組員共同組成。采用教師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和組間評定相結合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
五是評價次數:為保證教學質量,小組合作學習實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評價制度。在每學期末,由各班體育委員組織各組對本學期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分。在學期末舉行一次全校性的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活動。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籃球教學中小組合作模式的構建,已經成為了新時期高校籃球教學中的重點工作。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地教授學生籃球技能,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著諸多問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不能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即使完成了教師所布置的任務,也是為了應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團隊合作意識,為共同目標而努力奮斗。學生之間能夠通過交流和溝通建立友誼,相互學習和提高。因此,高校籃球教學中小組合作模式的構建應堅持一定原則,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