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
作者:宮福清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27-0628-3
出版時間:2022 年12 月
定價:99 元
思政教育作為培育合格現代化青年人才的重要環節,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宗旨,從政治素養、道德品質、價值理念等多個維度對青年學生進行熏陶引導,致力于培養人格健全、綜合素質良好的現代化青年人才。但長期以來,學校思政教育工作太過強調政治說教,一味灌輸倫理道德規范,忽視對學生個體的人文關懷,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有效關注與滿足,思政教育實效性提升緩慢。基于此,本文深入通過分析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開展情況,以期探索出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增強思政教育工作效能。由宮福清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一書,系統梳理了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歷程和演進邏輯,結合當前時代背景,深入分析了人文關懷對于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提升的重要價值,并展開論述了現階段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發展現狀,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提出化解方式與改進策略,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全書囊括七個章節。第一章主要闡述研究背景、目的、意義,并對已有的理論研究成果進行了綜合論述,簡要介紹了作者的研究思路和該書的整體框架。第二章從人文關懷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出發,針對思政教育和人文關懷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了論證分析,清晰闡明了大學生思政教育開展人文關懷的重要性。第三章從歷史發展維度深入分析了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演進歷程,并立足時代背景,闡述了當前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外部挑戰,提出科學的應對策略。第四章立足人文關懷視角,針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提升的實踐路徑進行了系統論述。第五到七章分別闡述了人文關懷增強思政教育實際效能的理論基礎、自然社會價值及實踐路徑。
結合該書,人文關懷是新時期德育教育開展的一種工作手段,注重個體的心理與情感需求,通過關注個體成長發展的心理狀態,提供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情感關懷等,從而幫助學生充分認可自身價值,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與心理狀態。對思政教育而言,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夠賦予思政教育工作更多的感染力和親和力,使其更加貼近學生的內在訴求和發展需求,具體來說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拓展思政教育維度,融入人文關懷元素。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以理論課堂講授為主,通過單一的言語說教和理論闡釋,讓學生被動接受枯燥晦澀的政治理論知識、哲學思想文化,呈現出形式化、片面化傾向,教育內容逐步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現實發展需求,思政工作者難以深刻感知學生的個性化心理狀態與情感特征,無法實施針對性的教育疏導。對此,學校應將以人為本作為思政教育工作的中心原則,充分重視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全方位的人文關懷,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期,他們不僅要認真完成學業,而且要應對各種潛在的社會關系,逐步萌生出對人生社會問題的各種思考,并搭建起豐富的精神世界。此時,思政教育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情感需求的多樣化,通過組織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和教育教學活動,帶給大學生以豐富的情感體驗,使其學會探索自身的精神世界,感知自身的情感變化與情感需求,從而采取有效方式進行應對。這樣能夠幫助思政工作者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關懷,引導學生自覺認同思政教育,提升工作實效性。
第二,加強心理疏導,創設良好的人文關懷教育環境。隨著網絡信息時代到來,社會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干擾與誘惑,形成錯誤的價值判斷,同時受到就業、學習、人際關系等多重壓力影響,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和抑郁情緒。對此,思政工作者應給予學生適當的心理疏導,加強與學生的心理溝通和交談,深入了解他們所面臨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采取針對性策略,使其學生克服負面情緒影響,以理性視角來看待各種問題,減輕心理壓力。同時,思政工作者應積極應用現代化信息網絡工具,從社交平臺和校園網站中收集學生的動態信息,生成直觀可視化的大數據分析模型,科學監測學生動態,理性分析學生的心理變化特點,并尋找相應的原因,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此外,加強思政教育的人文關懷是一個系統性、長期性過程,應從校園環境出發,組織富有人文關懷特色的校園活動,并建設人文性較強的校園建筑、雕塑及其他設施,營造人文氣息濃厚的校園環境,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凈化,獲得思想價值觀與精神理念上的升華,達到良好的人文關懷教育目的。